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初探

2010-08-15 00:49王俊达翟琪杨绍安
关键词:中俄关系伙伴关系中俄

王俊达,翟琪,杨绍安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初探

王俊达,翟琪,杨绍安

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一关系既是对中俄两国关系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又是对21世纪中俄关系发展趋向的战略定位。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历程;发展前景

中俄作为世界与亚太地区颇具影响力的两个大国,其双方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关系的发展对各国探索处理国家关系的模式起了示范作用,被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轨迹

自1996年中俄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之后,这一关系稳步发展,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7年4月23日,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这一文件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途径更加具体化。1998年中俄双方签署了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就世界多极化、世界文明多元性、世界经济全球化、联合国以及冷战后的大国关系等问题阐述了双方共同的观点和立场,进一步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0年7月普京总统首次访华,两国领导人发表《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发表《中俄元首莫斯科联合声明》,并于7月16日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2年12月普京总统访华。2003年5月胡锦涛主席首次访俄,签署联合声明。2004年10月14日普京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连同1991年的《中苏国界东段协定》,将长达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下来。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两国领导人发表《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8月,中俄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联合军事演习。2006年和2007年,双方互办“国家年”,更是给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夯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2009年6月,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发表《中俄元首联合声明》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

这一系列的举措向世人展示了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轨迹,中俄关系也正是踏着这些坚实的阶梯一路高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成功探索,是冷战结束后具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求同存异,建立共同安全、互利合作关系的成功实践。

二、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一)基本动力

推动中俄关系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指推动中俄关系发展长期起作用的而不是暂时的和经常变化的因素。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是两国在发展相互关系时所追求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动机是推动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要动力。同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有其他一些动力,这些动力也是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

第一,较为坚实的政治基础。中俄面临着相同的历史任务,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两国都集中于国内的改革与发展。对于俄罗斯来说,就是要振兴俄罗斯,实现强国富民的战略目标。对于中国来说,就是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两国外交面临的中心任务都是要为保证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从两国面临的大环境来看,中俄共同面临来自美国的更大的战略压力。美国搞单边主义的本性不改,继续推行称霸世界的政策,对中俄进行遏制和挤压。

第二,日益增强的经济互补。双方都致力于加入全球化进程。在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一个是资源科技大国,一个是发展速度最快、市场广阔的国家,双方为了实现共同的发展,加强合作成为必然选择。

第三,广泛的世界认同。世界格局和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使中俄走到一起,相互倚重。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妄图称霸、搞单极世界的野心从未消失,反而日益增长。美国惧怕新兴的俄罗斯国家威胁其地位,通过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通过向独联体国家渗透蚕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而对中国来说,美国干涉中国台湾问题,插手人权问题,企图阻止中国的发展。由此可见,俄美关系和中美关系都有其难解之结。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问题上,中俄都主张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在其他众多的地区事务上,双方也同样有较为一致的看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日益成为制约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俄新型关系不断呈现出新的活力,出现许多新的因素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需要认真把握和紧紧抓住。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俄关系近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实事求是的深刻总结,提出全面落实《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新措施和新办法,不断为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内涵,切实深化两国互利合作和战略协作,以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

(二)阻碍因素

其一,两个不平衡。(1)经贸关系滞后于政治关系。中俄关系前进要靠两个“轮子”,一个是政治,一个是经济,政治这个“轮子”很坚固,经济这个“轮子”却脆弱。主要表现在:第一,两国经贸合作的规模小。以2005年为例,俄罗斯当年对外贸易总额为3704亿美元,中俄贸易在其中仅占8%。中国当年对外贸易总额为14 221亿美元,中俄贸易仅占2%。第二,从相互投资来看,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引进外资总额达6224亿美元,其中俄罗斯对华投资14.05亿美元,仅占0.2%;俄罗斯引进外资总额为965亿美元,中国对俄投资10.5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1%。第三,中俄贸易结构落后,同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很不相称。在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构成中,虽然机电产品呈上升趋势,但传统的纺织服装类产品依然占很大比重。在俄罗斯的出口结构中,原材料超过了60%,而且呈上升趋势,机电产品的比重逐年下降。(2)民间关系滞后于官方关系。总的来说,中俄两国人民对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认识、关心、参与不到位,并未表现出过多的热情,而且缺乏有效的参与沟通途径。而中俄两国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发展双边关系,热情高、决心大,官方互动频繁。

其二,“一论一说”。“中国威胁论”是在冷战结束后中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西方政界、学术界及舆论界的某些人用早已摒弃的冷战思维炮制出的目的在于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妄图孤立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缪论。目前,“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仍占有一定的市场,在西方一些心怀叵测的政客的挑拨和煽动下,俄罗斯的一部分人对中国持有怀疑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俄关系的发展。

“中国移民说”是“中国威胁论”中被炒得最热的问题。俄罗斯劳动力短缺,中国劳动力有富余,中俄在此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但是在俄罗斯的舆论中,中国的人口问题被宣传为俄罗斯面临的潜在威胁,所以中国学者在写文章或发言时,对这个问题往往噤若寒蝉,甚至在内部研究会上也忌讳谈这个问题,唯恐言辞不慎,被“中国威胁论”的鼓吹者抓住把柄,从而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

不难看出,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机遇和挑战皆有,我们的总尺度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克服双方关系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化解互信方面存在的消极因素,把中俄关系推向新的高度。两国均坚信,存在的问题并非中俄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完全可以克服和解决的。

三、历史经验与教训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有机遇有挑战,双方在处理和发展这一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成为两国关系发展之路上的宝贵财富,是引导我们开启智慧之门的引路标。

第一,大力发展国内经济,推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的一切问题都应也必须靠经济发展来解决。一国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国与他国的国家关系。虽然我们认为各民族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然而,在观念上的平等与实践上的平等并不一定协调,国家的外交政策实际上是基于该国的国家利益,能否最大限度地获得国家利益是一国外交考虑的首要因素。中国只有大力发展经济,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才能吸引其他国家,发展良好的国家关系。

第二,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条约所提出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基础的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关系的最佳模式,是国际社会的外交典范。这个局面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第三,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都应努力。从中国自身来讲,舆论上应加强宣传力度,为制定和实施政策提供深厚的群众基础;实践上应以国家年活动为契机探索更多的能够加深两国民间友谊和交流的方式,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努力,增加时间上交流的频率,并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交流对话。

第四,健全法制来指导中俄关系的顺利发展。当今时代就是一个法制时代,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保障,一系列的联合声明及法律文件的签署为之佐证。除此之外,双方还应建立相应的问题解决机制和对话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将有完善的法律作保障。

形势的发展和两国的需要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双方都要坚持从中俄关系大局的高度处理遇到的问题,牢记中俄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坚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推动中俄关系的发展。

总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双方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长远选择,并非权宜之计,“永不为敌,世代友好”的思想铭记人心,这一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它们不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不会影响大局。

[1]俞邃.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7(3).

[2]李静杰.跨入新世纪的中俄关系[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2).

[3]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R].2007-10-15.

[4]栾景河.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

[5]崔宪涛.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6]崔启明.关于中俄关系的几点思考[J].俄罗斯研究,2007(3).

book=42,ebook=91

D812

A

1673-1999(2010)18-0042-02

王俊达(1982-),男,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翟琪(1984-),女,山西忻州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杨绍安(1950-),男,四川巴中人,西华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社会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

2010-06-07

猜你喜欢
中俄关系伙伴关系中俄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中俄关系迎来美丽时刻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专利条款研究
浅析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俄罗斯欲在南海有何作为?
中俄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
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透明度规则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