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论治小儿霰粒肿的探讨

2010-08-15 00:42郭建玲余凤慈梁淑贞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18期
关键词:生理特点运化肝气

郭建玲 余凤慈 梁淑贞

霰粒肿(睑板腺囊肿,chalazion)中医称为胞生痰核。是指胞睑内生硬核,触之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1]霰粒肿是儿童常见病症,中医学认为本病虽表现在眼睑,实则病在脏腑。而传统治法多从脾沦治,本文拟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霰粒肿的发病机制、治疗及其与肝脾生理病理关系进行论述,为小儿霰粒肿从肝脾论治提供依据。

1 小儿的生理特点与肝脾之关系

历代医家对小儿的生理特点早有论述,如隋代《诸病源候论》提出:“小儿脏腑娇弱”;明代《育婴家秘》也说:“血气未充…精神怯弱”。金元时代的朱丹溪,首倡“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明代医家薛己指出:“在小儿虽得乳食,水谷之气未全,尤仗胃气,胃气一虚,则四脏俱失所养,故丹溪谓小儿多肝脾之疾。”明代儿科医家万全,对小儿五脏特点的研究更全面,如《幼科发挥》云:“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者,此却是本脏之气也。盖肝乃少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及少阳生长之气,渐而壮,故有余也。肠胃脆薄,谷气未充,此脾所不足也。”同时《育婴家秘》中指出:“儿之初生,所饮食者乳耳……故曰不足者,乃水谷之自然不足也。”[2]说明在小儿时期的生理特点表现和肝脾都有密切关系。

2 小儿霰粒肿病因病机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2.1 小儿霰粒肿病因 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正气不壮,抗病力较差,感邪后容易发病,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与六淫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以往的理论认为小儿缺少七情六欲的变化,故情志因素导致的疾病在儿童中很少发生。[3]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情志因素在小儿霰粒肿的发病中亦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官月秋、陈婷对霰粒肿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分析结果中、性格急躁的占67.27%、是发生霰粒肿的诱因。[4]究其原因,多因独生子女娇纵任性,稍不如意则怒多、或小儿活泼好动天性被压抑,肝气郁滞,或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众多家长给子女滥用补品,饮食失节,膏粱厚味受纳过盛等,而致本病发生。

2.2 小儿霰粒肿发病机制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2.2.1 本病表现在胞睑,胞睑在脏属脾。而肝和脾生理上相互为用,肝属木,肝藏血而主疏泄,脾属土,脾主运化,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行中有“木克土”之说《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故“木可疏土”“土得木而达”。而木植于土,木赖土荣,肝胆依赖着脾胃的营养滋生。《内经》云“食入于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辨证奇闻·卷八》中说:“脾胃居中而运化精微,以灌注于四脏,是四脏之所仰望者,全在脾胃之气也。”故《扁鹊心书·卷上》云:“脾为五脏之母。”。综上可见,脾得肝之疏泄。运化功能才健旺;肝得脾所输布的精微滋养以后,疏泄功能才能正常;二者互相制约,相辅相成。

2.2.2 小儿霰粒肿的病机 ①脾虚,健运失调,不能运化水湿,致湿痰互结积聚胞睑而致本病;②怒伤肝,疏泄失常,枢机不利,致木不疏土,脾失健运,遂成积滞,上阻胞睑脉络与气血混结而致本病;③饮食失节,膏粱厚味受纳过盛,胃肠食积,郁而化热,灼湿生痰,痰热互结,积聚胞睑起核发为本病。

在病理情况下,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及肝,若肝失疏泄,就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肝气太旺,横克脾土,常导致脾胃虚弱;肝气虚弱则不能升发,疏泄失常,从而导致脾失健运生化之功能,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常,往往导致脾气壅滞。相反,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导致肝血不足;脾气壅滞,又可影响肝气不舒,[5]可见,肝脾两脏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小儿霰粒肿发病机制和肝脾病变密切关系。

3 从肝脾论治小儿霰粒肿

从多年临证所见,许多霰粒肿小儿,素喜肥甘厚腻之品、虽有食少纳呆,体倦乏力,食后或午后腹胀,精神不佳等“虚”象,但常伴见脾气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脉弦等症。肝和脾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难以分割的关系,所以在证候上相互关联。作者认为在小儿霰粒肿治疗中根据辨证常用。①健脾养肝法:本法适用于脾气虚弱,化源不足,肝血亏虚的肝脾两虚证,证见胁胀隐痛,纳少腹胀,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头昏目眩,视物模糊,爪甲无华,舌淡,脉虚细等。代表方为归芍六君子汤;②疏肝健脾法:本法适用于肝郁脾虚证,证见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纳差食少,腹胀便溏,苔薄白,脉弦而虚等。代表方为逍遥散;③补脾泻肝法:适用于脾土虚弱、肝木乘脾的脾虚肝旺证,见食少纳差,脘腹胀痛,大便不调,倦怠乏力,胸胁胀闷,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无力等。代表方为柴芍六君子汤。[5]以上组方中并酌情选用全虫、僵蚕、海藻、昆布、山甲、角刺等消痰散结之品。共奏调起到调和肝脾、消痰散结之功效。

4 结语

从历代医家对肝脾相关理论和治疗经验论述可知,肝脾同治屡见不鲜,而小儿霰粒肿发病机制与证候表现上都与肝脾相互关联。因此从肝脾论治小儿霰粒肿是有据可依的,故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1]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09.

[2] 朱立鸣,左先邦.万全“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论学术思想探析.中医儿科,2007,3(6):6-7.

[3] 韩海燕,韩桃.情志变化与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关系.吉林中医药,2008,28(3):160-161.

[4] 官月秋,陈婷.小儿霰粒肿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第三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6.

[5] 崔振生.试论肝和脾胃之关系.陕西中医,2002,23(1):90-91.

猜你喜欢
生理特点运化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浅谈语音教学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哺乳仔猪的养育特点
从山地自行车运动生理特点分析如何进行科学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