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雅静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山西太原030012)
浅谈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姚雅静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山西太原030012)
为了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才能满足每个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这是文章讨论和回答的主要问题。
英语;课堂教学;融入性和工具性动机
近些年,在二语习得方面对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基于Gardner和Lambert(1959)早期的研究理论。他们首次提出了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之间的区别,而这在二语习得领域具有重大影响。
融入性动机是指那种对目的语文化感兴趣并希望通过学习目的语而成为目的语文化一部分的动机。(Lambert,1974:98 cited in Ellis,1995)
工具性动机是指那种为通过考试、找到好工作、能够阅读目的语资料等而学习目的语的动机。(Lambert,1974,cited in Gardner and MacIntyre,1991)
Gardner and MacIntyre(1991)指出具有融合性动机的学生在语言课堂中表现得更加活跃。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且抓住机会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合作。从语言的获得和熟练程度方面来讲,学习语言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Gardner,1985)。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也更强。Scarcella and Oxford(1992)也同样认为,对母语有着高度积极性和自信的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这一结果使我进一步联想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以前的课堂上,课文中的角色扮演是经常被使用的课堂活动。有时也会通过电影对白和英文歌曲进行教学,然而学生们不是很想记忆这些台词和歌曲,也不是很积极得练习。大多数时间,他们只是对于电影中的画面和故事情节感兴趣,而不是语言本身。同时,我也意识到,曾经运用的一些课堂活动因为缺乏真实的环境,使得学生认为,口语课程对于他们的英语考试和日常生活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这一点,使我认识到,不同的学生学习动机是不一样的。而我所选择运用的课堂活动只是满足了我个人的期望,或者说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具有工具性学习动机的学生。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动机,我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学习动机。因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所教班级的41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份调查问卷中 ,共包括 8个问题,问题 1、3、5、6、7涉及到融入性动机,其他的题目涉及到工具性动机。问题的答案分为:1.完全同意,2.同意,3.部分同意,4.不同意这4个标准。与融入性动机相关的问题,30.5%的学生选择了1完全同意或者2部分同意,而在涉及到工具性动机的问题上,24.2%的学生选择了1完全同意或者2部分同意。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同时选择了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的问题,可以显示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两种学习动机并存。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只选择了4不同意,从而证明他们根本没有明确的动机学习英语。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尽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融入性动机,但是教师们仍然需要设计运用各式各样的课堂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
英国教育部下设的成就评估机构(the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Unit)(1986)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英国只有36%的当地小学生认为学习法语是有用的。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法语的积极性,在英国的法语教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法语的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老师们通过宣扬学习第二语言对就业带来的种种好处,以及培养学生们对法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兴趣等方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通过这些做法,也给我一些启示,在我国,教师们同样需要培养学生们学习第二语言的融入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
在深入研究第二语言学习动机之前,我并不认为工具性动机可以促使学习者学好目标语言。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课堂中总是采用一些综合性课堂活动的原因。因为在我看来,以考试为主要目的来学习语言的动机不会持续太久。然而,Gardner(1985,cited in Gardner and MacIntyre,1991)提出很多其他变化的因素都会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其中包括工具性动机。一份调查表明,欧洲29%的年轻人想要学习更多种语言,以便提高自己就业时的竞争力,另外14%的人们学习其他语言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或者出国(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87,cited in Cook,1996:97).实际上,结合自身的观察而言,融入性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要动机,然而在英语演讲或者考试前,学生们则会更加努力学习和准备。从这一点来说,工具性动机同样促进了学生第二语言的学习。
为了进一步研究学习动机,我咨询了一些有经验的英语老师,看他们是否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另外他们会运用哪些有效的课堂活动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样我设计了一些采访问题,和老师们一起探讨。被采访者均来自我国高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六年以上。在采访过程中,有一道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题目是“没有考试的情况下,你的学生会主动学习英语吗?”一些老师认为,“没有考试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也会学习英语,但是和考试前的状态不一样”。从这一点分析,大多数学生同时存在着两种学习动机。他们对于国外的文化和生活感兴趣,但同时考试的压力也是他们学习的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其他老师也给出他们的看法,“如果学生知道要进行英语测试,他们往往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如果告诉学生学好英语可以有助于和外国人交流,相反,他们并不是很重视。”这也正是,为什么目前我国高校听说课程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大部分学生的听说能力明显不如读写能力强。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就口语教学进行进一步讨论。“说”是语言技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也是最难进行评估测试的一项。在非英语国家中,这一问题尤其明显。所以说学习者很难寻找到口语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许多其他影响学习者动机的因素也被老师们提及。几乎所有被采访的老师们都提到了文化因素。有人指出,“我们必须考虑到文化影响,亚洲国家的学生会把安静的坐在课桌前当作一种对老师的尊敬。所以说有时候课堂气氛不热烈也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动机差。”也有老师认为,“文化差异不仅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每个家庭的文化也不同。所以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就会显得更加活跃,有些则相反。”Brown(1989 cited in Z oltan Dornyei,2001)也曾经指出,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所以说,教授语言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对其语言的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另外,有些老师提到“班级上课人数”也是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之一。比如,在我国高校中,一节英语课的人数40~100人不等,有些甚至人数更多。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受同龄人的影响。而且,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很多课堂活动无法有效地开展。再者,教科书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老师们建议教材应该设计得更加有趣生动,贴近生活。
以上调查研究表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要考虑到考试、文化、班级容量、教材等许多方面的因素。然而仅仅考虑到这些仍然不够,我们仍然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责任编辑:冯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