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华
战术意识被人们誉为运动场上的“活灵魂”,是运动员高度智慧的结晶。在篮球训练与教学中,战术意识的培养是长期的。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的篮球战术意识应是全面的、系统的,应把它放在与技战术训练同等的位置上。
观察能力是培养篮球意识的窗口,是形成篮球意识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篮球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对任何一个技术动作的运用与应变,都取决于能否周密地在瞬间内做出正确的观察和判断。现在的中学生经常出现运球过多,运球时机不对,没有抬头观察场上情况,组织和带动整场比赛节奏能力较差的问题。
在传接球意识问题上,最突出的是传接球力量的控制和传接球时机的掌握。传接球时机掌握不好,或是使同伴在有利位置不能及时接到球,或是接到球进攻的时机已经丧失,接球不主动,没有超前意识,传接球意识的强与弱不仅影响进攻效果的好坏,往往还制约相互间意识的发展。传球时不能根据同伴和防守队员所处的位置及移动速度来决定传球用力的大小,选择采用合理的传球路线和方式。由于这种原因,使同伴接不到球或勉强接到球,影响下一个技术动作的完成。
中学生篮球赛有个普遍的缺点就是篮板球意识差,不积极,不懂得卡位,只会一味地乱跳,没有判断球的方向,完全靠机能反应乱跳。这样往往会造成早跳、晚跳或者跳错方向等情况,给对手留下机会。学生在篮球出手后往往在原地看是否进球,没有马上跟进冲抢的意识,在快攻时跟进意识也偏差,这样就往往造成二打一、三打一不成功,反而给对手反击的机会。
文化理论是运动员进行积极思维的素材,没有这些的充实与支持,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现象和本质的理解也是片面的、有限的。纵观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年级或班级的文化差生,致使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篮球文化的内涵,了解技战术的本质,进而不能很好地执行教练的战术意图。
现在中学生在篮球比赛中最缺的就是团队配合和对战术的运用。由于篮球理论和技战术方面理论接触不多,致使很多学生对篮球比赛的配合和一些基本战术的运用了解甚少,这就导致比赛时单干或者队友出现机会却没有默契致使机会丢失。在比赛时学生往往不能根据场上情况的发展变化,而灵活运用和变换各种进攻与防守战术。
当今中学生普遍缺乏快攻意识或者产生错误的快攻意识,当队友抢到篮板时,往往前锋还停留在原地,完全缺乏快攻的念头,耽误快攻的时机。还有中学生对快攻的形式、理念以及基本功等都不是很熟悉,经常出现传球线路与跑动路线的偏差,从而导致快下队员停下接球或接不住球,更甚者在二打一、三打一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得分,这样就大大打击了全队的士气。
随着篮球攻守转换速度的加快,各队都重视对快攻的抑制和制约,这就要求在进攻中两条腿走路,既能打快攻、阵地进攻,也能根据其普遍规律,采用各种移动进攻的战术配合,实施有效的攻击。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对阵地进攻中战术配合的规律了解甚少,前锋、中锋、后卫之间缺乏掩护、策应、传切、突分这些简单的配合,对阵地进攻的战术的一些方向、位置、角度、路线以及时间、空间的变化也没有清楚的概念,致使跑动无章法,传球盲目慌乱。
比赛场上的正确行动来源于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接受感知信息后进行思维处理的过程,是篮球意识的中心环节,是意识行动的前提。判断准确是正确发挥战术的前提,必须把一切行动建立在仔细观察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无论是有多好的技术和身体素质,如没有准确的分析、判断,是无法做出正确行动的。因此,在技术教学训练的初期就必须重视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特别在两个技术动作以上的组合性技术衔接中,要积极正确引导队员善于观察,这对形成篮球意识,提高在这一意识指导下运用与应变技术、战术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传球是篮球运动的纽带,加强传球技术训练也是培养队员的战术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传接球时要教育中学生充分考虑以下问题:传球是战术配合的基础,传球目的要明确;传球及时为同伴创造有利的进攻条件,传球要做到人到球到或球到人到;传球要有隐蔽性,目光与传球方向不一致性,利用眼睛余光观察传球方向,传球到接球者外侧手;接球队员要上步接球,接球后迅速成三威胁姿势并保护好球。
篮板球是全队制胜的关键,训练中养成“有投必抢”和“有投必挡人”的抢篮板球习惯,在比赛中即表现为强烈的拼抢篮板球意识。学会正确的卡位,不急于去跳抢篮板,先占据良好的位置,让自己更为轻松地抢到篮板球,不乱跳、早跳,判断好时机再抢,抢到了要养成保护篮板球的习惯,免遭对方抄截。在平常训练时就要养成这种习惯,在真正比赛时才会成为本能的反应,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加强二打一、三打一的快攻练习和不进后的跟进篮板球,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养成跟进的习惯。
文化理论素质的提高是必要的、急需的。一名运动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及整体的知识结构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教练员能否用现代化科学知识培养运动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篮球运动员头脑中形成的某种意识,都是以相应的某些文化科技知识结构作基础的,尤其是现代篮球比赛的高度集中性和综合化,需要运动员具有更聪明的才智和意识,而掌握必要的知识基础对提高他们的篮球意识素养起保障作用。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向学生灌输文化理论的重要性,正确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学习文化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促使他们篮球意识的快速发展。
配合意识在篮球比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篮球运动是集体项目,5个人之间没有良好的配合,就难以实现协同作战,集体的力量也就难以发挥。有意识和主动进行战术配合是形成战术的前提,一些学生在比赛中只顾个人行动,很少与同伴进行配合,说明他们还没有养成进行战术配合的习惯。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对队员配合中的行动要心中有数,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应当及时提示给队员。为了加深印象,可以运用录像,把队员练习时的情况录下来,然后再针对存在的问题,选择具体的、典型的战例放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分析。这样他们对自己在练习或比赛中的情况观察得更直观,也更有针对性,使其在头脑中形成进行战术配合的概念,行动上建立战术配合的习惯行为,这样才能主动去与同伴进行配合,相互呼应,形成默契,进而达到提高战术意识的目的。
快攻是我国篮球运动的三大法宝之一,在篮球进攻战术中,由守转攻时,首先应争取一切机会发动快攻。而发动快攻又要首先加强快攻意识,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快的欲望和配合能力,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创造机会。这要先靠平时在思想上认真对待,持之以恒地反复磨练、强化,以加强学生的快攻意识,这样就能在比赛中力争一切时机,最大限度地发动快攻。
在阵地进攻时,学生在掌握战术配合规律的同时,还要明确:5个人都必须协同地、有节奏地在移动中进行配合;队形部署要保持一定的纵深距离;强侧与弱侧人员的流动要合适,做到点面结合;一旦同伴投篮结束进攻,要组织抢篮板球,争取第二次进攻;个人持球不宜久,要以球转移和人移动相结合调动对手;一旦结束进攻(失球或投中),要及时组织转防措施,保持攻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