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2010-02-17 14:20谢艳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2期
关键词:趣味性教师应创设

谢艳玲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课改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以下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

1 实践活动课程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会使他们主动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创设出各种有问题和故事情节实践活动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理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自己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获、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主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兴趣,培养能力,形成良好循环的主动学习状态。

2 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实践活动中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探索研究体验活动中,与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本身也蕴藏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有被一些教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会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主动参与与认知的全过程,从而学生也产生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实践活动能给学生创设情境

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投入。

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有效参与。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是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数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

3)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4 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进行数学交流

数学之所以在信息社会应用广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在数学学习中,交流能帮助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做出有根据的教学决策,同时也促进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发展。实践活动中的交流既有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

总之,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成为活动的落脚点,教师应努力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主动的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更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不只是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应鼓励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最佳答案。

教学中教师也应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教师应创设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