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运福
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进程中,新课程呼唤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作为化学教师应义不容辞,实施新课标,更深层次揣摩新课程理念,完成化学新课程赋予的教学任务。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化学实验,掌握一定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实验技能,为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实验技能的培养应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利用“镁带燃烧”“水变牛奶”等实验中耀眼的白光、变换的景象吸引学生,学生第一次目睹如此奇妙有趣的变化,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这种有利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进入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转入化学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结合讲授“化学变化”的概念,演示“镁带燃烧”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为了培养观察的敏捷性、准确性,克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先引导学生怎样观察,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以及变化中产生的现象。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规范、准确地掌握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要领,采用分解动作练习的方法,让学生反复严格训练,做到动作准确、稳定。
1)将操作要领变成口诀,既便于学生记忆,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取固体颗粒的操作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取粉末状固体时要“一斜二送三直立”等。
2)树立竞争意识,采用比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药品的取用,量筒、胶管、滴管、玻璃器皿的使用,分组练习,优中评优。
3)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基本操作掌握后,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手练习的欲望。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千变万化的实验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领悟操作要领,提高操作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为完成具体的实验创造条件。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实验,对操作简单安全的演示实验,改由学生登台演示;对难度较大的实验由师生合作完成。在实验操作前,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步骤,会观察到哪些现象,错误的操作会导致怎样后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程序的重要性。实验过程中,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对出现的意外现象查找并分析原因。这样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开阔思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实验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仪器的装置特点,确定选择仪器和装置的依据,使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在具体的实验中得到综合运用。这样周而复始,得到巩固和完善,在操作原理和方法上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
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立足教材,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主要途径,教师应适当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时,教师要巡回指导,让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从而形成探究的习惯。
1)通过模仿来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逐层深入的探究,既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勇敢地进行探索。
2)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家庭小实验,开放实验室等活动,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把实验寓于有趣的富有探索性活动中,既锻炼能力,又丰富课外生活。
总之,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学习化学的手段。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要体现新课程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锻炼中发展能力。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让创新之花开遍祖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