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有效性探究

2010-02-16 18:55李道军
职教通讯 2010年11期
关键词:教职员工德育工作有效性

李道军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有效性探究

李道军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改革30年,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开辟出崭新的局面。新局面引发出许多新情况,产生了许多新问题,在大学生中表现为思想政治品德有所下滑。高职院校发展时间不长,有自身的特殊性,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也有自身特性。因此,从工作理念入手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进行探究,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实效。

高职;德育;有效性

一、创新德育工作理念

理念是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德育工作理念,总体上而言,本科院校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相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要强的多,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职院校的要高一个层次,本科院校的德育工作理念倾向于引导型;中专学校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相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要弱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职院校的要低一个层次,中专学校的德育工作理念倾向于管理型。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介于本科院校和中专学校之间,所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采用引导方式不切实际,采用管理方式又束缚了学生的特性,但高职院校发展时间不长,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因为惯性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德育工作理念不够先进,仍偏向于管理型,管理型的特点就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对管理对象提出过高、过大、过全的要求和标准,管得过死,这不仅有损于管理对象的自由,使管理对象产生不满抵触情绪,同时,也造成了管理干预代价过高。管理型的德育工作理念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理念落后于实际,所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有效性不高,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因此,不管是走间路线,还是另辟蹊径,都需要我们在德育工作理念上进行创新。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也应该围绕这个方针展开,应该坚持以服务学生为主、辅之以引导和管理理念。以服务学生为主就是为了避免单纯地认为学生在一切事物上都能够自律自觉,就是为了避免简单地向学生说教灌输,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优质的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进而能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够进步的能力。

二、落实制度形成机制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和指南,有了以服务学生为主、辅之以引导和管理的德育工作理念,就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进行保障,并切实落实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制度是一种‘规范性、定型化的正式行为方式与交往结构’,是指‘各种带有惩罚措施,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规范影响的规则。’”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德育工作制度,但制度的完备性及落实性方面值得进一步确认。首先,所有的制度都必须由人落实,在服务的实施者——德育工作队伍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不过,德育工作不是哪一支或哪几支队伍就能够做成功的事情,所以现在特别强调全员育人,强调“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其次,不同的队伍或教职员工所负责的德育工作内容有所偏重,但由于各支队伍或教职员工工作内容的综合性,德育工作在落实方面可能会受到削弱。再次,由于大家都有责任通过提供服务育人,大家就有可能相互推诿、扯皮,教书的只负责教书,管理的只负责管理,搞活动的只负责搞活动,工作量完成就行,没有真正的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最终都不会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来负责。全体教职员工是德育工作的基础,所以,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必须明确全体教职员工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是服务的实施者,全体教职员工在思想观念上首先做出改变,才有可能在工作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愿意、准备、热忱地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优质服务,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关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完善制度,全员育人,构建长效机制,服务学生,讲求实效,才能够把好事真正办好。

三、实践理念全员育人

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服务学生,就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动起来,做起来,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去实践。

高职院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德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者,政策文件精神把握的比较透,看问题也更加全面,这有利于开展德育工作,但由于负责的工作领域比较全面,往往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只有统筹协调好各项工作,才能真正克服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是学生德育理论工作的实施者,德育理论把握的比较深,但德育不同于学术研究,也不同于简单的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原理、规范,应该设计一些特殊的形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将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呈现给学生。

通过教学实践,专业课教师开展德育会大有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是跟着专业课教师学习到专业知识和真技能、真本事,所以,专业知识渊博,专业技能高超的教师特别受到学生的青睐,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仅能通过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也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认知和行为。专业教师的学识和能力可以折服学生,专业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够征服学生,专业教师的双效剂可使德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样,通过工作实践,后勤人员在德育工作方面也会大有作为。后勤人员的工作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联系最为密切,学生的吃、住样样离不开后勤人员的工作。后勤人员可以通过搞好后勤保障,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温馨、有序、便捷的生活学习环境,真正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把好事办好,学生就会少了份抱怨和抵触情绪,学生就会多了份满意,学生也就会在优质的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学生的德也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提高。

四、完善工作评价办法

评价德育工作是否有效,不能主观臆断,必须要有套科学的办法或标准,这首先涉及到应该由谁来进行评价。本文的理念是服务,因此,笔者认为,德育工作有效性的评价主体应该是服务对象,应该是学生,辅之以领导、某部门评价或同事互评,但在实际工作之中,评价主体出现了偏差,学生评价落到次要地位或完全地被剥夺了。这一方面体现出评价的不科学,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德育工作经受不起学生评价,害怕学生评价。“鲧以堵法治水,九年未成,禹以导法治水,最终成功”,学生评价的渠道被堵塞,这样很不利于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所以,德育工作评价不要害怕发现问题,要正视问题并树立信心,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德育工作有效性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提高。其次,涉及到定性或是量化评价如何把持。对德育工作作定性评价,容易给人造成空幻、务虚的感觉;把德育工作量化评价,又容易造成对德是否能量化的质疑和探讨。通常走中间路线,把定性和量化结合起来对德育工作是否有效进行评价。最后,涉及到如何对待评价不理想的人或部门。对于通过考核评价的通常有一套完整的做法,即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且能够切实贯彻落实并鼓舞、激励人心;对于通不过考核评价的,也应该能够切实贯彻落实制度。

五、及时完善总结提高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对于社会有机体中的德育工作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亦需要有所变化,有所创新,随之而来的才有可能会有德育工作机制、德育工作途径和德育工作评价方面的改变,以及德育工作有效性方面的提升。诚然,学校只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使大学生德的方面保持持续、健康地发展,还需要整个社会有机体的统一的动作,仅靠高校来完成也是不现实的,但高职院校本身应面对教育发展的现实,首先从自身着手,做好自己,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G711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0)11-0097-02

2010-09-16

李道军(1978-),男,安徽霍邱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秦涛]

猜你喜欢
教职员工德育工作有效性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高校退休教职员工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敬重教职员工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求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