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卫东,葛文芹
(惠山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无锡214153)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谢卫东,葛文芹
(惠山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无锡214153)
以培养学生的“质量标准”与“特色内涵”、建立高质量的德育工作标准及实施高成效的德育管理模式作为抓手,切实提高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高成效管理模式
经过多方调研和长期实践,认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达到的学生培养“质量标准”是:广泛的适应性,受社会欢迎,受用人单位欢迎。“广泛的适应性”是指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临机应变能力;“受社会欢迎”是指学生具备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思想认识,思想观点,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较强的竞争与协作能力等现代公民素质;“受用人单位欢迎”是指具备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服从领导,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踏实稳重,岗位适应性强,工作积极主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对上述内容再进行细化,解析为七个方面。(1)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2)具有健全的体魄;(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4)具有较强的“三创”意识和能力;(5)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6)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与竞争能力;(7)具有较宽泛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作为职业学校,在校生及毕业生要达到高素质,必须要具备鲜明的职业特色,必须要具备有别于其他学校学生的独有特长。笔者认为,这种特色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织纪律性特别强,愿服从,能吃苦,最敬业;二是行为规范化特别好,讲规矩,懂礼貌,识大体;三是团结协作性特别高,擅合作,敢争先、勇创新;四是岗位适应性特别宽,文化底蕴足,专业视野宽,职业意识强。
面对高质量和特色化的学生培养目标,学生管理必须建立高质量的德育工作标准。高质量的德育工作标准其内涵可细化为四个方面。(1)组建一流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是我们落实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的“主力军”,是“武器”。因此,配备的德育工作干部队伍必须是全校人员素质最强,力量最为齐全有力的。(2)拥有一流的管理设施。此标准是硬件标准,学生工作应配备一些先进的、必要的设施加强管理,比如闭路电视系统、网络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及其它服务体系。(3)培育一流的育人文化。学习扬州商务高等学校等院校的成功经验,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吴文化优秀遗产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富有职教特色的育人文化。通过文化建设,使整个学校形成强烈而感人的文化氛围,产生一种无形而巨大的渗透性影响,让学生体会到一种高尚的人际交往方式、一种崇尚厚德精技和追求科学与学术的强烈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潜在而强烈的有别于他校的感召力、内化力、熏陶力和统摄力,使人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同化,进而潜在地支配、制约、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行为习惯和生活品位。(4)达到一流的管理效果,此条标准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一流的管理水平,体现在教育管理思想及其手段应是最先进的,教育管理的模式应是科学规范的;二是一流的管理质量,体现在实施教育管理之后,能达到预定目标,是特别有效的管理,最终在学生精神面貌和各管理环节上得到反应;三是一流的整体形象,围绕“厚德精技、德技兼备”的育人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教育管理在学校乃至社会当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其次是学生整体面貌好,全校的学生工作状况好,如各种指标达到大家认可的好效果和高标准,学生文明礼貌、文明行为好。
要实现高质量的德育工作标准,必须创新德育管理模式,实施高成效和特色化的德育管理。这种模式应该是特色鲜明的,独树一帜的,是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效实用的特色模式。其功能既要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具备“高质量”(学生工作应承担的那部分内容),同时,又要保证学生有某些方面的个性鲜明“特点”。为此,针对中职和高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贪玩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阶段等特点,学校积极推进采用了以下两种特色模式进行学生组织纪律性和行为规范性的强化养成教育:
1.实施“三个全”的无缝隙管理。积极建立有效机制,促成全校上下对学生实施全员、全程和全天候的无缝隙管理,使各部门,每个教职员工都承担起一定的学生教育管理责任,并由“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办公室”统一协调,确保学生在校的每一天24小时都有人管理。如中层领导和党员联系班级制度、科室成员与后进班中后进生联系帮教制度和实施每个任课老师轮流住校值班制度,实现全员管理。每天每个班早读课、自修课和夜自修期间都派驻一位值班教师坐进教室辅导功课、维持纪律,实现全程管理。同时,每天还安排一位校长、一位学工处长、一位行政、四位系部负责人、四位班主任分别住进四栋学生公寓楼,实施24小时住校值班,以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任何重大问题都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杜绝恶性案件及群体事件的发生,实现全天候无缝隙管理。
2.推行“五个一”的卡片引导。围绕“高质量、特色化”的育人目标,我校以“五个一”的卡片制度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和促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五个一”卡片,即:每学期每位学生,挖掘一个自身突出的闪光点、树立一个自己学习的榜样、找准一个自己进步的突破口、找到一句警示自己的格言以及做出一项自己能实现的承诺。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填写后统一贴在课桌的左上方,以警示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校将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进行评比,并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全面纳入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估中。切实提高学生文明做人与文明做事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监督能力,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保证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校有实效,在家有巩固,在社会有体现,从而实现一天前进一小步,一学期前进一大步,一年有个大变样的培养目标。
对高年级学生,针对他们已成年或接近成年,已有一定的个人主见,也具备了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和判断能力等特点,学校教师及时采用侧重于文化熏陶和思想引导等特殊方式进行培养。
3.尝试文化熏陶和思想引领。围绕高年级思想、性格和年龄等特点,我校及时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注重发挥学校、系部和班级三个平台的功能,充分利用实训场所、墙面、橱窗、社团、网络、学校电视台及广播站等多种载体,大力做好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专业文化的建设与融合,努力从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等层面深入开展文化校园建设活动,竭力打造“职教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积极寻求“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文化治校”的最高境界,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思想熏陶和精神引领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营造校园文化,浓厚文化气息。通过新校区建筑物的独特造型、绿色植物艺术造景、小桥流水贯穿其间、人文景点的巧妙设置和壁画雕塑古朴典雅等来打造精美校园的整体形象,力求使各景点在传统中赋予现代、在科学中蕴涵人文,在外形、色彩和谐的统一中全方位浓厚校园文化气息、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力求让全体师生从大气恢弘、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身边的美、身边的艺术及其思想内涵,进而陶冶师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操,提升文化品位、艺术气质和人文素养。
二是以省示范专业建设为目标,挖掘专业文化,拓宽专业视野。按照实际的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推进课程改革,实施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项目式训练,推进“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做合一”的专业学习理念;通过专题讲座、班级小报、宣传栏和校园网和闭路电视等途径,将新产品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以及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知识等引进课堂,丰富教室里文化育人的新氛围;定期举办校园技能节和科技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比赛及创新大赛,树立名生、名师典型,实现以赛带教、以赛促学、以赛精艺,以名师、名生激励成长,营造出创新重技的专业学习氛围。
三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引入企业文化,强化师生职业素养。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重实用和可共享”的标准,校企合作共同打造高仿真化的现代实训基地。首先,将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和亲一致、奋力向上、礼让谦让、顺应同化、感恩报效”的“松下七精神”等成功企业的优秀精神、先进理念和优秀文化引入课堂,引进实训车间。其次,进入实训基地的参训学生,均要求着统一工作服,按照“7S”规范实行现代企业化管理;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取得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专业技能,适应实践性教学要求;落实专业教师每两年下企业锻炼两个月,要求做到四个“一”(即: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做好一个项目,带好一批学生),提升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工程素养;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招收企业冠名班,实施订单式培养,尝试“五同”人才培养模式(即共同开展招生就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监控教学过程,共同强化专业素养,共同完成技能鉴定)。
四是以多彩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丰厚师生文化底蕴。以学生为主体,编辑出版《惠职苑》校刊、《惠山职教》校报,建立广播站、心语室,开设学生社团,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开展为民服务等活动,展示学生的青春活力和个性特长,丰富课余生活,丰富校园文化,丰厚校园的文化底蕴。
五是以国际合作为窗口,吸纳国外先进文化,提升师生外向性素质。我校积极与德国拉丁根市签订合作协议,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学生去国外培训和文化交流;与美国奥克勒荷马大学合作开设国际合作班,与美国全球教育集团、全美大学联盟合作开展国际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考核;与印度NITT合作培养计算机软件人才。学校通过与美、德等国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积极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文化精髓,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鲜血液,提升师生外向性素质,并不断拓宽学校新的发展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
一所学校,基业常青的奥秘是这所学校的文化。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文化具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先进的文化能推动学校发展,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文化治校是学生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除积极做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外,还需要教师切实用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以及各项建设,不断强化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不断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拓展德育工作新途径,提升德育管理工作成效,培育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层次。
G715
A 文献标识码:1674-7747(2010)11-0094-03
2010-09-29
谢卫东(1968-),男,江苏张无锡人,惠山职业教育中心校高级教师,党政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教学与德育管理;葛文芹(1973-),女,江苏张无锡人,惠山职业教育中心校高级教师,学生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与德育管理。
[责任编辑 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