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瑰宝 龟兹遗韵

2010-01-20 09:26
广播歌选 2010年8期
关键词:木卡姆维吾尔专题片

葛 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决定,对于具有重要价值的、濒危的并制定了完备的10年拯救计划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重点抢救和保护。根据规定:“代表作”两年中报一次,每个国家每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继昆曲艺术、古琴艺术之后,我国第三个跻身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员。

工作组负责人、新疆艺术研究所所长李季莲在接受采访时说:“我那几天都睡不踏实,等真正确认了消息时,我觉得自己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晚上回家走到家门口时,我忍不住哭了。其实我的心情很复杂,沉重要大于欢乐,因为申遗成功对我们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我们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而这也是著名民族音乐学家、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中遗工作的挑头人周吉此时的心情:“维吾尔木卡姆传承的现状,现在还不容乐观:申遗成功有助于全社会对它的关注,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自己对联合国的承诺,对全人类的承诺。”

从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到一步步地成为现实,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在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申遗工作组的成员们却有太多让他们难忘的记忆,对于他们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一次追寻梦想的旅程。

“我的一生可以说是被动安排和主动选择的结果,我感谢赋予我鲜活艺术生命的这片文化沃土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为自己当初一次又一次地主功选择感到庆幸与自豪!”

——周吉

2001年春节过后,时任新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的周吉在去北京出差时,一次和别人聊天中,意外地得知自己所研究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应该是我国乃至全人类当之无愧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周吉顿时热血沸腾,他敏锐地感觉到木卡姆艺术发展的大好时机终于来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应该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自从萌发了这个念头之后,周吉便紧张而忙碌地为申遗工作做起了准备。2003年8月,周吉精心撰写的一篇论文成为申遗工作的开端。紧接着,“维吾尔木卡姆”被定为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12月,新疆自治区文化厅着手开展申报维吾尔木卡姆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工作。就在申报之前,大家认为首当其冲的困难是,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阿塞拜疆木卡姆、伊拉克木卡姆和由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联合申报的沙土木卡姆已经榜上有名,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原则是:一旦基本相同的项目由某国申报成功列入代表作名单,其他国家就很难再次申报。但是,周吉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维吾尔木卡姆所具有的独特性、群众性、濒危性和她在研究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史上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都可以成为我们申遗的重要依据,有必要争取一搏。

至此,刚刚退居二线不久的周吉与时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的李季莲等人组成了申遗工作组并且和新疆电视台共同组织了拍摄录制队伍,深入到喀什、麦盖提、吐鲁番、哈密等地进行采风。30天奔波穿梭于戈壁大漠、绿洲村落之间,摄制组先后两次下乡,走访当地民间艺人,召开座谈会,深入乡间僻壤了解情况,捕捉最鲜活生动的镜头。在这两次行程一万多公里的采风中,共拍摄了2000多分钟,18个小时的同期声,900多分钟的DV影像,约600余幅照片,为后期制作出真实反映维吾尔木卡姆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当代民间传承具体风貌的专题片储备了扎实的第一手资料。这期间的艰辛与劳顿可想而知。申遗的历练

2003年10月,新疆艺术研究所受新疆文化厅委托,主要承担了将维吾尔木卡姆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任务。李季莲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她表示:“不管怎样,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能够担当如此重任,对我们艺术研究所和我们这些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根据要求,申报工作要尽快做以下工作:一、写出3~5万字的申报书;二、拍摄申报专题片;三、能全面反映申报项目全貌的、长度不短于2小时的“资料片”一部;四、制定一套完整的保护措施和计划。五、反映申报项目的照片若干;六、反映申报项目的录音光盘若干。

2004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六),一行12人的申遗工作组踏上了征程,两天赶路1500公里,于2月1日(古尔邦节的前一天)赶到喀什,开始了对维吾尔木卡姆传承现状的再一次调查和专题片、资料片的拍摄工作。第二天就是古尔邦节,喀什出奇地寒冷。工作组在天亮前就赶到了艾提尕尔广场。大家忍着严寒,只等着礼拜之后那万人攒动热烈欢腾的舞蹈场面的出现。天亮了,礼拜做完了,冻得缩成一团的工作组等来的却是稀稀拉拉近百人在广场围成一圈,看里面几十个人在情绪不高的苏乃依声中了无生气地跳着“萨玛”……曾经壮观得令人激动无比的“萨玛”舞场面已荡然无存,大家在失望之余感到了一份沉重。

为寻找十二木卡姆传人,经过反复查访,工作组在喀什找到了一位名叫米吉提·巴克的民间乐手,他曾经为周吉演唱过木卡姆。而这位老人因半年前患脑溢血,现已严重半身不遂。虽然他会演唱的也只有十二木卡姆套曲中的部分曲调,但在偌大的喀什市,连这样的木卡姆艺人也已是凤毛麟角。在疏附、疏勒、岳普湖和莎车县,工作组找到了一些能够演唱十二木卡姆中各套木卡姆达斯坦和麦西热甫部分曲调的民间艺人,欣喜地看到这些乐曲还经常有人在民间传唱。但是,作为十二木卡姆主干的琼乃额曼(意为大曲)部分,在民间已很难找到传承人了!这让工作组的同志们更加感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了赶路,工作组起早贪黑,一天就从库尔勒颠簸着赶到哈密,行程长达800公里。为了拍一个好镜头,负责申报片拍摄的新疆电视台纪录片部导演刘湘晨扛着摄像机在泥里水里摸爬。李季莲实在看不过去,决定为摄制组人员各添一套工作服。为了节省经费,在喀什的巴扎(意为市场)上挑了又挑,才买了几件近30元一套的迷彩服。在这期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要求的格式,负责撰写文本初稿的周吉于2月29日撰写出了长达30000字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申报文本的第一稿。

2004年3月3日起,李季莲等人光北京就跑了13次,而当时国内参报申遗的就有少林寺武功、福建南音、侗族大歌、白族绕山林、藏族史诗“格萨尔”、剪纸、广东粤剧等等强劲对手,其中还有几个都在各种媒体竞相造势先声夺人。“其中少林武功,一个10分钟的专题片就投入了100万,比我们整个申报经费还多20万。我们总共才拨了80万,很多人不相信。相比之下,维吾尔木卡姆的宣传就低调得多。新疆文化厅给我们授意:埋头苦干,不去炒作。”

2004年8月,所有工作通过了国内专家评审。9月,申报文本和专题片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馈回来的意见是:非常精彩。然而就在此期间,李季莲却顾不上照顾久病卧床的老母亲和心脏病突发的婆婆,两位老人都在她在京期间相继去世。回疆办完丧事后,她又立即返回北京,强忍悲痛继续工作。

众手浇开幸福花

维吾尔木卡姆申报成功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把一种文化样式从单一的局部影响提升为世界影响,这在新疆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机遇。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并非从此之后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情况要比想象中严重得多。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样式,其生长的土壤、分类方式和环境都完全改变了,人们的寄托、需求和动机就会随之不同。即使有良好的氛围,但不同时代的流行标准不同,在对它进行延续和保护的过程中,实际上会改变其蕴涵的实际内容,甚至我们可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回避、否定它最有生命力的东西。不要让它仅仅成为一场精彩热闹的晚会或者一场文化秀。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光停留在探讨、空谈措施和保护手段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为使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完整系统地保留下去多作些实事,让整个人类从中受益。失去了“土壤”的支持和滋养,木卡姆将失去最重要的生命底色。怎样在既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又要保持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这需要清醒的判断和把握,这是当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所面临的问题。

维吾尔木卡姆的申遗之路是艰辛的,但是又充满了欣慰与鼓舞。在各国申报热情高昂、项目如林。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胜出,它说明中国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作为人类文化天才杰作而具有的多方面突出价值,它所代表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史的鲜明个性特征,它在技巧应用和技术才能上的杰出性以及它所具有的应予以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特殊价值和意义等,都得到了世界普遍的公认。我们也许可以说,这是维吾尔木卡姆传承、发展的新起点,是它再度发展繁荣的新契机。当然,文化传统犹如一条长河,保护和传承的意义就在于使它既不脱离母体的河床,又不断获得活水从而奔涌不息。我们期望并坚信:在传统木卡姆艺术丰沃的土壤中,将会不断生长出更加引人入胜的新木卡姆,回响于当代和未来的世界。

猜你喜欢
木卡姆维吾尔专题片
媒体融合时代创作技术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专题片的宣传优化策略
浅谈电视专题片的策划与包装
探析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一年内的第三部反腐专题片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乐舞之魂木卡姆
木卡姆:琴弦上的家园
被木卡姆勾走“魂”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