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的未来,我们来!聚焦木卡姆高校传承学子

2010-01-20 09:26晁戴婧
广播歌选 2010年8期
关键词:木卡姆维吾尔乐团

晁戴婧

似一抹穿越了历史的夕阳斜光,将我们的记忆引向古老神奇的西域。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带着些许苍凉的萨塔尔琴声从天山深处隐约飘来,叮叮当当的驼铃摇醒沉寂的丝绸之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极富激情与魅惑的歌声和舞姿,传递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领悟以及对文明的礼赞。他们用集体的智慧与努力成就了史诗般的木卡姆艺术,于是,木卡姆艺术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超越了时间的界限,获得了“永生”……

这是一群青春飞扬的孩子,在他们稍显稚嫩的脸庞上,不时还流露出几分天真;然而当他们身着民族盛装,弹起柔情的弹布尔、奏响沧桑的萨塔尔、打起喧腾的手鼓,随着天籁般的律动欢唱起来的时候,你会被他们折服。难以想象,一部流传千年的长篇史诗式的民间艺术,竟能通过稚嫩的他们如此鲜活地复活在今天的时空;难以相信,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孩子们,竟然如此真实而精湛地“还原”维吾尔木卡姆这份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我们《广播歌选》采录组一行将镜头聚焦于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专业和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乐团,聚焦传承未来希望的师生们。

真正“认识”木卡姆

循着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某教室传来的歌声,我们找到了正在为毕业晚会进行排练的2005级木卡姆班的学生们。他们已是木卡姆专业培养出的第5届本科毕业生了。作为中国第一个设置木卡姆专业的高等院校新疆艺术学院,在很大程度上为年轻一代的“80后”、“90后”们开启了全面认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大门。

艾孜买提·吾坡尔是他们当中最为活跃的一员。他从小生活在吐鲁番鄯善县,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他非常喜欢唱歌跳舞,但对维吾尔旅自己历史悠久的木卡姆艺术却没有多少了解,只是简单地知道它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直到2005年3月,原本想报考声乐专业的他,意外地碰到学校正在招收木卡姆专业的学牛,便来到了术卡姆班,真正开始了解它。

在学校所开设的《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结构》《维吾尔木卡姆演唱》《维吾尔木卡姆欣赏》《维吾尔木卡姆文学》《新疆音乐史》《新疆传统音乐概论》等课上,他第一次读到这样一些深沉感人的诗句:

我的萨塔尔琴以生命的纽带为弦,

它能慰藉不幸者,予其悲怆与凄婉。

我深深投入于木卡姆使之萦回于心,

若耽于爱的幢憬即弹奏于伊人尊前……

——《十二木卡姆·序曲》

第一次得知这样一些极富人生哲理的诗句:

忧伤别向无忧者诉说,

知音又当别论。

纵然仅仅一条窄路,

亦应与君子同行。

——《拉屯木卡姆·克其克塞勒克》

谁懂得时间—切不会永存,

就会获得幸福舒坦。

——《木夏吾莱克木卡姆·序曲》

也第一次见识到对爱情的如此真挚的描写:

心灵的秘密用文字永远书写不尽,

爱情的神话用书卷永远解释不清。

世上花儿有刺,

珍珠与贝壳紧紧相连,

哪有不受苦的手艺,

不受折磨的爱情。

——《木夏吾莱克木卡姆·穹赛勒克》

你的生命,我的生命,

原本就同属一条命?

为了你,我的生命有何不可牺牲?

——《拉克木卡姆·穹赛勒克》

更是第一次尝试去理解这样悲苦的感觉:

天色已晚,

照亮我黑夜的明灯尚未来临,

忧愁之火像焚烧灯蛾一样焚烧着我的生命。

——《恰尔尕木卡姆·穆斯台扎特》

这时的艾孜买提,才开始感到肩上责任那沉重的分量。

青春,眼泪伴着欢笑

夏合热扎·阿不都热衣木是这个木卡姆班的班长,同样深受父母的影响,在音乐方面有着极高的天分,然而她却对我们回忆起第一次上木卡姆声乐课时的感受:木卡姆专业全班的15个同学,都觉得学习木卡姆除了难,还是难。木卡姆的节奏非常多变、旋律非常复杂,尤其是那些产生于中古时代的古典歌词,其中好些甚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并且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学习难度越来越大,她甚至产生过放弃学习木卡姆的想法。大学二年级的一次考试,夏合热扎没有唱好,严厉的老师没让她唱完就赶她下了舞台。那天晚上她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夏合热扎又出现在琴房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一次又一次地向老师请教。

维吾尔木卡姆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也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的巨大迷宫。在大学4年的学习中,他们这个专业的学生付出了比别的专业更多的辛苦。

为了解决学生们在学习中所面临的节奏、旋律把握方面的问题,学校除了请来木卡姆艺术团的专家给他们上课,还带着他们深入南疆等地寻访民间的木卡姆老艺人;他们就跟着老艺人一句一句地学,一步一步地探索走出迷宫的幽径。在2007年8月的“三下乡”活动中,老师带着他们来到木卡姆的故乡喀什和阿克苏。老乡们对这些学习木卡姆的孩子们非常热情,认真地听他们的演唱,观看他们的表演。当木卡姆的音乐掀起高潮之时,当地观众终于按捺不住,随着他们一道高歌起来。这个时候的他们由衷地笑了,他们才真正感受到了木卡姆的魅力!

2009年10月,木卡姆班的学生们代表新疆到北京,与全世界26个国家的演员们汇聚在国家大剧院,进行国际民歌博览音乐周的演出。观众为他们的精彩演出喝彩,在得知他们还是学生后给予了更高的评价。

经过各种体验以及努力学习后,学生们觉得木卡姆不难了,并且对木卡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即将毕业的艾孜买提说:“我很庆幸大学的这几年是伴随着木卡姆度过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深入了解,才对这一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最切身的体验,才了解了传承木卡姆的责任。”他说:“对我一生来说,都不会忘记木卡姆。我这辈子要一直唱下去,如果我有孩子了,我会教给他,让木卡姆一直传下去。”

135分钟!现场版《乌夏克木卡姆》

我们到新疆艺术学院采访的当天下午,该院木卡姆班的师生为我们专场演出了一套完整的《乌夏克木卡姆》。对于第一次来到新疆、第一次面对面欣赏木卡姆的我来说,那种震撼无以言表。更让我惊叹和佩服的是,整部木卡姆演出持续了135分钟,之间他们竟没有任何中断。即使在我们最为熟知的音乐厅演出中,也一定会有15分钟的中场休息或曲目间的间隔休息时间,然而他们却没有。在演出至近100分钟的时候还掀起了阵阵高潮。

“乌夏克”意为情人们、恋人们,《乌夏克木卡姆》是《十二木卡姆》中的第八套木卡姆。在这部木卡姆的“琼乃额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3个部分中,他们一共演唱了14首歌曲,13首器乐曲以及4部歌舞音乐,器乐曲一直贯穿在整部木卡姆中。其中的“琼乃额曼”部分,由若干首歌曲、器乐盐和歌舞曲组成,包括《序曲》《太艾则和间奏曲》《努斯赫和间奏曲》《雅里木萨克和间奏曲》《穆斯台扎特和间奏曲》《朱拉和间奏曲》《赛乃姆》《大赛勒克》《小赛勒克》《小赛勒克间奏曲与尾声》

《佩希热维》《佩希热维间奏曲》等歌曲和乐曲;“达斯坦”(译意为叙事长诗)部分由一系列叙事歌曲和器乐曲构成,包括《第一达斯坦和间奏曲》《第二达斯坦和间奏曲》《第三达斯坦和间奏曲》和《第四达斯坦和间奏曲》;“麦西热甫”(译意为聚会)部分由热烈快速的歌舞曲构成,包括《第一麦西热甫》和《第二麦西热甫》。

当这部演出时长135分钟、已经正式出版厚达300多页乐谱的《乌夏克木卡姆》具象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才真正理解了采访时,他们反复提到的“难”字的程度和份量。

丝路之声·传递和谐

在2010年6月5日,这个原本可以轻松一下的星期六,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乐团由于我们的采访拍摄而舍弃了休息,为我们举办了一场精彩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盛宴。在他们的木卡姆艺术演出中,五彩斑斓的服装加上个性鲜明的器乐,极富异域风情。与新疆艺术学院专业的木卡姆班不同的是,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乐团的成员,来自该校音乐学院的各个专业,其中既有教声乐、器乐和舞蹈的青年教师,也有不同年级与专业的同学。随着一批批学生的加入和毕业离去,民族乐团成员的不断更新也为乐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让我们感到幸运的是,新疆师范大学民族乐团为我们表演的木卡姆节目,正是2009年11月7日在香港他们与享有世界盛名的香港中乐团联袂演出的“穿越时空——丝绸之路”音乐会上的曲目。在那场音乐会上,民族乐团的演出可圈可点,与香港中乐团的配合也堪称天衣无缝,更以极具新疆民族特色的传统歌舞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的出色演出获得了观众的盛赞。

舞台上,阿不都合拜尔·阿不都瓦给手中的萨塔尔琴首先奏响,深沉而悠扬的琴声,把人们的思绪引入塔里木盆地那千年空寂的戈壁沙漠中。在这内心独自式的琴声中,领唱者阿里木江·阿不都克口木也似乎凝聚起千年往事的纷繁记忆,开始吟唱木卡姆那悠长而跌宕的序曲,就此揭开了《纳瓦木卡姆》神秘的面纱。

《纳瓦木卡姆》是十二木卡姆中的第十套木卡姆。此时年轻美丽的木卡姆舞者买尔哈巴·米吉提,与一男二女3位舞蹈演员,和着木卡姆音乐中的律动,翩然起舞。他们用敏锐的感知捕捉木卡姆音乐中的情绪,化作极具抒情性与视觉性的肢体语言;用血液中流淌着的木卡姆“因子”,表意为饱含生命激情的形体符号,描绘出饱尝生存艰辛的维吾尔人的激情与欢乐、痛苦与忧伤。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之间,你都会随着他们优雅的舞姿,感受到木卡姆艺术中所维系的生命的长度以及思想的深度!所有这一切,成就了维吾尔木卡姆不可替代的社会文化价值。随着越来越欢快的音乐节奏,他们的舞步也越来越热情,像是积压了许久的情绪等待着最后的爆发。终于,所有人都被带入到这样一场盛会当中了,歌声越发地具有穿透力,琴声更加欢悦地流淌起来,手鼓的节奏越来越富有激情,舞蹈也更加地具有感染力,而现场的我们也忍不住地随着这热闹的场景,学着他们左右动着脖子,会心地笑着……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真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除了震撼,便是惊叹了。

年轻的低音热瓦甫弹奏者库尔班江·耶合亚告诉我们:“随着乐团在不同的地方作了多场的演出,我越来越为手中的乐器自豪!”

即兴演讲,深入了解木卡姆

如此精彩的木卡姆表演之后,更加激起了我们迫切想要深入了解木卡姆的好奇心。于是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欢院长走上舞台,给我们带来了关于木卡姆艺术的既具有深刻哲理又不失幽默的即兴演讲,一一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惑。

“我们来关注一下舞台上的这些学生以及他们手中的乐器,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相互配合奏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木卡姆艺术的?

首先介绍的是民族乐团团长努尔夏提·艾力演奏的维吾尔族扬琴(又叫做‘锵),它和汉族扬琴是‘一个爸爸的两个儿子。维吾尔扬琴和汉族扬琴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们的音阶排列不同,并且音量要比汉族扬琴大一些。维吾尔族扬琴在乐队当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看维吾尔族的主奏乐器,属于弦鸣类弹拨乐器的热瓦甫。这件乐器的共鸣箱是半球形的,并且是用整板的桑木挖出来的,不能有拼接,上面蒙着羊皮或者蟒皮。大家听热瓦甫的音色非常独特,很有张力。当然,如果没有其他4到6根共鸣弦,它的声音可能就没有那么好听了,所以热瓦甫的那根主奏弦特别容易断,阿里木江-吾布力老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热瓦甫演奏家,去年在香港的舞台上,他反到成了主角,主奏了一曲《我的热瓦甫》,80多人来协奏,获得了非常轰动的效应。

大家一定对哈斯木江·赛米手中这件‘脖子长长、非常漂亮的乐器好奇吧?它叫弹布尔。整个琴身长1000~1400毫米,这个乐器名字特别有意思,它反映了这个乐器的演奏方法,就靠一个绑着特制钢丝的食指拨弹弦发声。它的声音和热瓦甫的音色相比,稍微悠长一点。

手鼓又叫做达普,是维吾尔音乐的灵魂。没有手鼓,维吾尔音乐可能就不称为维吾尔音乐了。有人说新疆歌舞音乐的节奏是大于旋律的,因为它是音乐和舞蹈结合,乐中有舞,舞中含乐。所以手鼓在乐队当中起着核心作用。演奏时左手掌托住鼓身,拇指扣住鼓框,其余四指击鼓边,右手五指连同掌心一起击打鼓中。能够击打出各种富有表现力的节拍和节奏型。热扎克不仅善于演奏手鼓而且对纳格拉鼓也有着特有的天赋,在木卡姆的演奏中,常常会根据具体的场景作即兴的表演。聪明智慧的维吾尔人,不仅能设计出非常精美的乐器,也能就地取材,在乐队当中,就有一个石头制成的打击乐器,效果非常独特,阿力木·斯坎旦尔的表演着实让我们兴奋了一下,惊奇小小的石头也可以发出这么清脆的音响。十二木卡姆中最为重要的伴奏乐器就是这非常华贵的萨塔尔。它的共鸣箱也是用整块的桑木挖槽而成的。整个琴身长1380毫米左右,它的音色非常具有穿透力,就像在广袤的沙漠里,内心的一种呼唤吧。它有13根弦,1根主奏弦,12根共鸣弦。

艾捷克也是一种拉弦乐器,4根弦,跟小提琴的音色很像,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逐渐成为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还有跟艾捷克很像,但是头上有只装饰性的小鸟,叫做胡西塔尔。维族乐队中的笛子和汉族乐队的笛子长得完全一样,但是在演奏中,笛膜的使用上有一点不一样。维吾尔笛子通常把贴笛膜的孔堵上了,寻求一种‘软软的音色。努尔古丽的演奏非常出色,各种鸟叫、虫鸣,模仿得惟妙睦肖。

正是如此多元各异的民族器乐、舞蹈、声乐共同构成了这独具魅力的木卡姆艺术。去年在香港演出产生了非常轰动的效果,每位老师、同学都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作用以及价值。艺术对于文化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之一,就是它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人内心的审美需求,对人格的完善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就演出本身而言,它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演出背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深刻的反思……”

“把遗产交给未来”

上个世纪初,伴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与普及,中国音乐文化开始了一个巨大的转型过程。在当时肩负着“救亡图存”重任的新式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使大量的欧美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认识、熟知并且传唱,而本土的传统音乐却日渐被排挤至边缘而日趋衰亡。而今,当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被重新纳入到教育体制中来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中国音乐未来蓬勃发展的生机。

今年6月12日,当我国第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到来的时候,文化部等单位在高校举办了“把遗产交给未来”为主题的活动。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要得到可持续的传承,不仅需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文化,更需要将传统音乐文化纳入到学校教育体制之中,只有这样,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保护、传承和传播,才能长期稳定地进行。

有鉴于此,我们的新疆之行所获得的最深的感触与最大的教益,是看到维吾尔族木卡姆不仅已经正式进入了新疆的高校教育之中,而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面对这些可喜的事实我们不得不相信,当上一辈人喊出“把遗产交给未来”的口号时,这群年轻的孩子们可以满怀自信高呼——

“木卡姆的未来!我们来!”

猜你喜欢
木卡姆维吾尔乐团
探析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乐舞之魂木卡姆
木卡姆:琴弦上的家园
被木卡姆勾走“魂”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