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利
有关《电工基础》教学中兴趣激发的研究
陈朝利
福建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
针对职专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低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材内容处理、科学的导入法、得当的因势利导、直观和形象的学习情景、趣味的语言调动,围绕兴趣激发这一课题进行探讨研究。
电工基础 兴趣激发 教学创新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教材内容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客观地认识教材,发挥教师处理教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能更好地留住学生的心,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紧贴日常生活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如学校专门成立了电工备课组,每学期对电工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根据专业课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即使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导”,教学要注重“导”,以此可以激发学生,打开学生智囊之门。笔者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导”学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尝试: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具有较强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同时运用必要的经验和认识,联系已经学会的学习方法到新课中来。
例:人体放电的实验导入。
如按下图接好电路图,打开开关S2、S3,从电感两端引出两根导线,让学生上台体验:让他分别用两只手来握住两根导线的引出端,同时切换开关S1,观察该生的面部表情(突然尖叫一声),并让其把感受告诉其他同学。同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入:原来这主要是S1开关在断开的瞬间通过人体放电,同学们若是学了自感现象以后,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就不难解决了。
这一实验导入主要是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3.血清学诊断。包括补体结合试验、2-巯基乙醇试管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国际上公认的方法是改良补体结合试验,该方法可于感染后10 d检查血清抗体,可靠性比较强,但操作烦琐,目前认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较为实用。
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心理,从而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例如:电磁感应现象的导入。
复习提问:磁场这章内容,同学们已了解了除了磁铁具有磁效应之外,还有什么物质具有磁效应呢?
同学回答: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再提问:既然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到底能不能产生电流呢?
接着笔者采用演示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带着一种好奇心,头脑中不时产生一连串的问号,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边解答。这样把抽象的电工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深深感受到学电工有趣、有用。
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笔者在设计课堂活动时,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
例如:在“电阻测量”这节课中,笔者对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通过复习,提问学生引入新课。如:大家知道电阻器是组成电路的主要元件,在各种电路中都要用到它。所以通常要知道其电阻值的大小。那么,除了用万用表欧姆档测电阻之外,大家知不知道还有其他测电阻的办法吗?(老师引导提问)
(1)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原理、所需的材料并设计出电路。
问题①:利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电阻?(老师引导)
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个别提问)
③:需要什么器材,各器材有何作用?(叫差生回答)
④:设计电路图。(叫学生到黑板上把图画出来)
(2)电流表外接法及内接法的误差分析
问题 ①:两种电路有何差别?(叫差生回答)。
问题 ②:两种方法测量电阻都存在误差?(学生分组实验)
问题 ③: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引导学生得出)
(3)反馈练习
例:已知电流表的电阻约为0.1欧姆,电压表内阻为10千欧。若待测电阻分别约为5欧和5000欧,分别应选用哪一种测量方法?(提问学生)
(4) 小结布置作业(参考书本)
本节课采用引导、启发、讨论实验、分析、总结等综合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活动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在最和谐状态的时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笔者结合学生的好奇、好动等心理特点,除了利用实验课来增强学生的技能以外,还利用幻灯片、投影等多媒体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的利用率。如在介绍万用表时,笔者利用实物展示仪把万用表给放大,克服了以往因刻盘上数字太小,后排学生观察不到的缺点。再如,在讲电流的实际方向时,可用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看见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方向,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施教,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为教师,除了不断探讨学习方法以外,使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趣味语言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协调师生关系,增加生活乐趣以及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兴趣激发。
如在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上,初相位正、负的确定是一个教学难点,在突破这一难点时可采用下述方法:(1)正弦曲线的起始点(即正半周曲线的起点)在纵轴左侧为正,右侧为负;(2)计时起点t=0时,正弦曲线在水平轴以上为正,以下为负。最后归纳为两句话:“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初相位的正、负就这么简单”。又如针对个别同学不珍惜学习时间的现象,可以这样诱导:“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书本经常去看看,生活的烦恼跟同学说说,学习的事情找老师谈谈”。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求知欲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电工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无疑在于要求学生多观察、多练习、多实践,教师多传授、多指导、多示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善于引导,还要读懂学生。要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提高《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 周绍敏.电工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2.
[4] 吴建中.浅淡职中专业课教学的“激发效应”[N]. 甘肃日报, 2004—06—02.
[5] 陈婷, 沈振强, 邬书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 今日科苑, 2009, (2)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