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件中“不忽悠”的英文翻译刍议

2009-12-17 09:57
大家 2009年9期
关键词:英文翻译

廖 红 张 春

摘要:近来出现在政治文件中的方言词汇“忽悠”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含义。本文旨在对“忽悠”一词本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政治文件中“不忽悠”的英文翻译。

关键词:不忽悠 英文翻译 政治文件

一、引言

“忽悠”本是东北方言,随着2002年春节晚会上由赵本山、范伟的小品《卖车》中那句“忽悠,接着忽悠”成为流行语。《现代汉语词典》对“忽悠”的解释只有本义,即“晃动”,例:渔船上的灯火忽悠忽悠的。从眼下“忽悠”的实际使用语境来看,它显然具有引申意义。查“雅虎知识堂”,人们对“忽悠”引申意义的典型理解为“一是指能吹、能侃;二是指说假话、空话、大话”。[1]《新汉英大辞典》对“忽悠”本义的英文释义为flicker,而对于其引申意义的英文表达,目前只在一些网站论坛上出现,如to bluff、to fool、to mislead or deceive、to impress, deter, or intimidate by a false display of confidence等等。

2009年2月,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是本届政府最后一个工作年度,全体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轻浮、不作秀、不忽悠,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好本届政府的使命和各项承诺,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留骂名,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2]报告沿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行的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的“三不”句型,“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3],并赫然使用东北方言“忽悠”,此举立即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忽悠”因此成为政治文件中的一个新词汇。

本文旨在对“忽悠”一词本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政治文件中“不忽悠”的英文翻译。

二、“忽悠”的本义

网友zhxr63对“忽悠”的来历和意义演化进行过比较详尽和科学的解析。他认为作动词的“忽悠”本质是“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但是与“诈骗”一词比较起来,它更温和一些,具有一些调侃、开玩笑的性质。“人们对诈骗犯的态度是痛恨,但对忽悠者的态度往往是一笑了之。”。他通过以下例句说明“忽悠”的具体含义:

1、通过虚假广告组织“1元团”的旅行社再不能忽悠市民了。今天,记者从有关会议上获悉,针对历年黄金周期间反映出来的8项问题,本市旅游、公安、工商等部门将重点进行整治。

2、看过《十面埋伏》的朋友,请进来再帮我忽悠忽悠!

3、唐某这个孩子特别能吹,是个“大忽悠”!

4、但你如果也想忽悠中国消费者一把,你就会明白”哀莫大于心死”这句话的真谛,人们期望破灭,你必将万劫不复!…… 别最终忽悠了它自己!

zhxr63对“忽悠”的意义演变也做了说明。据他考证,在“忽悠”没有出现上述含义之前,它表达的意义迥然不同,比如:

1、一只蝴蝶飞过来,穿花窜柳,且飞且舞,忽悠的一颤,围着林仙儿的头底旋了小半圈,缓缓滑落在她脚边,极其轻柔,优美地落下。

2、就见那船忽悠忽悠直奔东山边而来,把大众吓了一跳。怎么这船自己走起来了呢?大人问:“什么缘故?”

3、火球消失后,忽悠忽悠的落下一杆弯曲的长枪和一柄半绿半白的长剑。

可见,“忽悠”的初始意义与引申义之间已经发生很大改变。原来听到“忽悠”一词让人产生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现在‘忽悠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搅和、闹腾、设圈套引诱上钩”。这与《新汉英大辞典》等工具书解释的原义和其他网友总结的引申义基本一致。

三、政治文件中“不忽悠”的英文翻译

1、“不忽悠”的特殊政治意义

深圳市副市长表示:“‘不忽悠是市长的一贯作风,就是叫做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这12字就是它的精神。不从字面上理解,要从实质上理解。”

这是从正面理解“不忽悠”。其实,根据以往个别地方政府的不良表现,政府“忽悠”百姓的手法大致上包括:欺上瞒下、强奸民意、故弄玄虚、掩耳盗铃、指鹿为马、眼睛向上、拥权力自重、任人唯亲、扯皮推诿、空头支票、政绩工程、形式主义等。这些现象显然超出了“12字”诠释的范畴,而它们之所以存在,盖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背景,即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进程远未结束,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一些不良现象本身就具有历史继承性,而另一些则是在改革过程中,由客观形势变化引发的新问题。无论是旧习还是“新弊”,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另外,如果“不忽悠”的主体就只能是政府,那么老百姓是断无可能“忽悠”政府的。基于这些认识,可以对政治文件中的“不忽悠”作如下解释:

共产党先进性具体地体现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党和政府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求真务实,兑现承诺,说实话,办实事,讲效率,反贪防腐,拒绝浮夸,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大政方针,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不忽悠”的英文翻译刍议

由于“忽悠”只是出现在地方政治性文件中,其受到的关注程度相对其它许多政治词语要小得多,而且,人们似乎觉得对外交往中很难得提及此事此词,因而直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讨论政治文件中“不忽悠”的英文翻译。根据以上提到的“不忽悠”的特殊政治意义,下面就前文提及的这一概念的候选英文表达to bluff 、to fool、to mislead or deceive mpress, deter, or intimidate by a false display of confidence作一简要分析。

fool一词过于普通,多用于一般的“愚弄”情形;mislead(误导)与“忽悠”含义差别较大,deceive(欺骗)虽然是一个正式用语,但把“忽悠”单纯理解为“欺骗”似乎不妥;而 impress / deter / intimidate by a false display of confidence中的impress本来是一个很恰当的词,因为它含有“哗众取宠”的意思,但后接by a false display of confidence显得不太符合“忽悠”的原义,而且从结构上看,impress by a false display of confidence用词较多(如果用在具体的上下文中,还有可能在impress后加the people),与“忽悠”相比形式上不对称。

依据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bluff表示“欺诈、愚弄”时的解释是:to deceive someone by making them think either that you a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when you really have no intention of doing it, or that you have knowledge that you do not really have, or that you are someone else(本无做某事的意图,却让人相信会做;假装知道;假冒他人)。因此,在含义上与“忽悠”最为贴切的应为bluff。为了便于了解bluff与“忽悠”的符合度,再来看看以下例子。

1、He could bluff his way through any difficulty.

他可以招摇撞骗闯过任何难关。

2、He's only bluffing.

他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3、Here come the police; do you think we can bluff it out?

警察来了,你认为我们混得过去吗?

4、He bluffed me into believing that his coat was made of tiger skin.

他想骗我相信他的大衣是虎皮做的。

(选自《现代英汉词典》)

5、Automotive News has an interesting article citing auto industry observers who think that President Obama is bluffing with his threats to put GM and Chrysler into bankruptcy if they cant meet more stringent demands for concessions from their employees and debtholders. (Michigan Messenger, 4/6/2009) [5]

《汽车新闻》登载一篇有趣的文章,该文援引汽车业观察家的观点,认为总统奥巴马在吓唬通用和克莱斯勒公司,如果它们不满足雇员和债权人之间更为苛刻的妥协要求,就只能宣布破产。(密歇根信使报,2009年4月6日)

6、Would Israel Attack Iran, Or Is Netanyahu "Bluffing"? (CBS News, April 13, 2009 )

以色列会进攻伊朗吗?抑或内塔尼亚胡(以色列总理)仅仅是在“恫吓”伊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09年3月31日)

如前所述,根据“不忽悠”一词的特殊政治意义,比较而言,dont bluff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清楚地表达了“不忽悠”的基本意义。然而,由于“不忽悠”在政治文件中的所指与中国政治、文化特殊背景关系密切,因而是“独一无二”的,其深刻的政治含义也是难以准确翻译的。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其深刻的政治意义和文化背景,尽可能较全面地再现原词的内容。

四、结束语

中英翻译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中外交流工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断彰显,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交流和了解的日益加强,中英文翻译,尤其是政治文件中某些特殊表达的翻译必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AK47AR4.忽悠是什么意思?[Z].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50203867.html. 2007年5月22日

[2] 胡锦涛.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J/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18/content_10524481.htm. 2008年12月18日

[3] 黄超.“不轻浮不作秀不忽悠”深圳市政府报告引发热议[N]. 南方日报. 2009年2月25日

[4] zhxr63. 忽悠一词的来历与含义[Z].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527228.html. 2006年9月4日

[5] Brayton, E. Is Obama bluffing on bankruptcy [J/OL].Michigan Messenger..4/6/2009

[6] Reals, T. Would Israel Attack Iran, Or Is Netanyahu "Bluffing" [J/OL].CBS News. 4/13/2009

作者简介:

廖红,女,四川犍为人,1973年2月生,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育

张春,男,四川成都人,1962年10生,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英文翻译
合同长句的特点及英文翻译分析
浅析英文翻译的“信达雅”
英文翻译中语言的多元化文化分析
关于如何做好英文翻译的思考
关于如何做好英文翻译的思考
英文翻译中语言的多元文化的体现
英文翻译中的语言多元文化体现
合同长句的特点及英文翻译研究
浅议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理论在陶瓷会展宣传册英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