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燕
【摘 要】语文课除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教师更要发挥好它的情感教育功能。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体情、悟情,教给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情感的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促进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他们的人格完善,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感,是我们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尤为重要。所以,语文课除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教师更要发挥好它的情感教育功能,肩负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的神圣使命。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章讲得情景交融,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表情达意,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移情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才能达到语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设教学情境,入境生情
“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随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巧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唤起想象,入境生情。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引入一些音乐、图片资料,利用它们的情感因素,创设一种情与景、情与理相融的艺术境界,从而奠定了课文讲读的情感基调,并且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同时,也为学生深刻地去理解课文、陶冶情操打下基础。
二、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情感
语文教材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这一优势是其它学科望尘莫及的。读一篇文章就是在和许多人物对话,可以被许多情绪所感染。其中,有热爱、悲伤、兴奋、愤怒、同情,等等。因此,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讲《茅屋被秋风所破歌》时,别忘了对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人道主义思想进行肯定,让学生了解,当杜甫把大众的苦难品尝为自己个人苦难时,他从自己渺小的自身超脱出来,在自己的诗歌中主动承担了大众遭受的苦难,代表了民众的良心而成为圣者。
三、优化课堂语言,以声唤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你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的情境之中,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相通,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
四、理顺文中情感的变化与层次。
一篇好的文章,情感往往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有发展、有层次的。《荷塘月色》中,作者总的情感是哀愁的,但纵观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心里颇不宁静”的哀愁→充分享受“荷香月色”的淡淡的喜悦→“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淡淡的哀愁,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索,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作者当时内心的彷徨和痛苦,理解作者这样一个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
五、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情感逐渐被认同,逐渐被熏染的过程。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学生是一个认知主体,但是这个认知主体是受到他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制约的。因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他必须对这个施教的对象有所在意。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的。
教师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诱发有直接影响作用。当教师的心融于文章之中,真情注入课文之中时,感情就自然流露出来,并传导给学生。因此,为了使学生披文入境,入境动情,教学每篇课文,教师都应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情感基调。备课时,自己首先从感受形象出发,使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活在自己的心上,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既是教育者又首先是受教育者的位置,产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对于那些描写自然美的课文,则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想象出一幅幅真切、鲜明的画面,体会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细致、深刻,语言之优美贴切,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真挚的思想感情,自己先受感染。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内涵,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讲课时再现出来,力求达到声情并茂。
六、创新教学活动,以趣激情
中职学生普遍贪玩、好动,他们求新求变。因此,呆板又死气沉沉的课堂,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兴趣投入情意,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收吸纳,那是肯定没有效果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就要大胆地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多让学生试着分析课文,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作正确的引导,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亮相”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才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确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让学生在愉快地学习中寻找到情感、态度的生长点,这样就能让他们获得人间最美、最积极、最高尚的情感体验。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感动、同情等体验,使课堂活起来,并洋溢着“情”的氛围。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都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的确,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情”字上下功夫,就能不断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感。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会是立竿见影,它还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爱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