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009-11-17 09:04吴春喜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数学素质提出问题问题意识

吴春喜

【摘 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问题也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本文从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影响入手,从而进一步探讨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问题意识 提出问题 敢问 数学素质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的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在当今的高中数学教育中,以人为本,大众数学和问题解决的现代教学思想已成为一个热点,而这都要先有赖于问题的提出,有赖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

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先提问,再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刺激一反映”的联系过程,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是,它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所设计好的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先应该从课堂教学开始。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无疑可问。主要表现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过分依赖老师和课本。觉得老师和课本永远是对的,即使自己有不同的理解,也觉得是自己错的。第二种是:由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时就不往下想了,或根本就没有提出问题的意识。

2.不敢问。存在这种情况,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或提出的问题太简单了而被老师骂或被其他同学笑,所以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愿意提出来。

3.没有机会问。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而教师又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教师掌握,学生提问的的时间很少。

所以对于以上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解决。

一、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有问题可问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充分挖倔数学教材,培养问题意识。在高中数学新教材里,很多章节都配备了“想一想”“探究”等内容,在教学中遇到相关的内容,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去实践,从而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经常创设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条件与结论、拓展的走向、解法的思路等作出猜想,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大胆猜想,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独创意识。

3.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探究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4.重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他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教学中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一项调查表面,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那些不符合要求者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因此,要让学生敢问,必须首先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营造提问的良好氛围。

1.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

2.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出问题

人的主体性是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在教育活中,教师要遵循主体参与原则,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主体教育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1.鼓励参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让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淡化教师的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善于倾听不同的言论,鼓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性,在教与学中倡导相互合作,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2.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方差》时,首先给出以下问题:我们班两位同学要参加学校飞标比赛,在进行选拔赛时,陈同学和吴同学两位同学的成绩分别如表:

让学生讨论:如何评价这两位同学的成绩?要选择其中一位去参加比赛,选谁更好?

数学教学应让学生亲身体验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学生寻找这两位同学差异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总之,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答”,更要学会“问”。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①②③④⑤.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郑毓信.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通讯,2000(6).

[4]崔萍,符永平.问题从何而来?——引导学生设计问题的开放式教学研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10).

猜你喜欢
数学素质提出问题问题意识
课堂五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中考中笔试考查“提出问题”能力的探索实践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提出问题技能训练初探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拉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如何提高高中生数学素质的探讨
数学概念变式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