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适应幼师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009-10-22 08:13刘莉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教学设计

刘莉莉

【摘要】随着科学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在幼儿师范学校,数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如何营造一个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幼师生不再害怕数学,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本文主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幼师培养 数学学习 教学设计

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幼师专业的理由是认为幼儿园教师在能力上只要达到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要求就可以,对于理科知识的运用,幼儿教学中根本用不到,尤其是数学。实际上,当今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高质量要求,说到底是对教师高素质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不断改革的形势,教师还应具备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而要对幼儿施以科学的数学启蒙教育,幼儿教师更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数学素养。

一、幼师生数学学习的情况分析

1.当前幼师生的学习特点。

(1)幼师生的情况概述。目前,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幼师学生几乎都是女生,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从而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其次,幼师学校招收的学生,其文化课成绩普遍低于高中学校招收的学生,学生的数学基础可想而知。此外,受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幼师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使幼师学生摆脱“数学难,怕数学”的心理是摆在每一位幼师学校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2)幼师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由于生理、智力、非智力、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师女生囿于自己的思维方式,适应不了数学学习提出的越来越多的要求,在数学学习中困难较多。其逻辑思维易受习惯性思维(以固定和习惯的模式为主的思维方式)的束缚,因而离自然科学领域所需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差距;在解决自然科学问题时,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对具体场合的依赖性较强;在思考问题时,喜欢用个别表示一般,依赖直观形象的材料进行思维;习惯于用现成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不善于分析事物并揭示其规律,因此显现出思维具有表面性;在分析性的归纳、概括等方面的能力较弱,难以在需要高度智慧的自然科学领域里有所突破。这些智力及学习上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师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当前幼师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1)幼师生数学课堂的听课质量不高。笔者发现,在课堂上,幼师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通常在上课后5分钟至下课前10分钟。在学习由逻辑推理、演译、计算等构成的数学内容时,注意力经常发生转移。

在数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可以将他们分为三类:第一类,积极参与型。该类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应,学习主动性高,把课堂看作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很足;第二类,依赖型。该类型学生在学习上按部就班,对教师的讲授很少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原因是其思维的持久性较差,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不够坚定;第三类,流离型。该类学生在上课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讲授内容不感兴趣,原因可能是曾多次遭受学习挫折,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自信心较弱,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料,甚至歧视或厌恶数学。

(2)幼师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强。

第一,学习方法有误:幼师女生受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对问题的反应也较缓慢。在学习方法方面,受能力的局限性影响,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却忽视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第二,数学能力薄弱:幼师生数学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幼师生在运算能力方面,规范性强,但运算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条理性强,但间接推理欠缺,思维方式单一;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直觉思维敏捷,表达准确,但线面关系含混,作图能力较差;在应用能力方面,“解模”能力较强,但“建模”能力较差。因此,要注意发挥学生的长处。

二、幼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对于刚入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学时采用统一进度,势必会造成大多数学生的“负积累”。笔者通过对幼师生数学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学”与“如何教”。根据数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课堂教学: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的交往和相处中,教师不能固守成规、摆架子,而应该放下身份,走近他们,并与他们平等相处。比如,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可以带着良好的心情去组织课堂教学,而学生也因为喜欢上了生活中的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对上课产生兴趣。

2.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制定出了一套方法:一方面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之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从而达到易于掌握和为将来打好基础的目的;另一方面,针对在每一个班中都存在一部分“学困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生较少和较弱的现象,笔者采用了分层评价的方法,给他们以肯定,使之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以减轻学习的困惑,从而在老师的鼓励与肯定下,以一个知识点的掌握调动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实现“期望效应”。

3.丰富教学手段,提升知识的趣味性。结合学生的特点,可在新课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景,或联系生活实际,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来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另外,还可结合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教师抽象的讲述为直观演播,可以真实地再现或模拟事实情景,以特有的表现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结合幼师学校的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追求高难度。对于目前使用的教材,笔者认为学生“上课能听懂,作业能独立完成”就可以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兴趣不高,且受到了“数学无用论”的影响,往往轻视数学学习,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技能课的学习上。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剖析,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就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独立解决问题,还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只有在正确的、先进的师生理念指引下,综合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充分考虑诸多教学要素,才能提高幼师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崔永红.数学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J].职教通讯,2005,(3).

[2]赵惠.幼师生常见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其防治[J].安徽教育,2002,(11).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教学设计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