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红
2008年11月上海市举办了第一届两岸三地“同课异教”教学活动,受此活动启发,我们在幼儿园开展了各年龄组的同课异教活动,把科目定在了蒙氏数学上,每个班级教师发挥共同的智慧给自己班级的孩子带来了精心设计的蒙氏数学课。下面是幼儿园大班组的同课异教情景发现,发现使得同课异教活动最终目标呈现出“让教师们在发现中成长,让教师们在这种研讨的氛围中提高”的精彩!
下面是每节课的案例分析:
课题名称:蒙氏数学之《平均分配》
从第一节课上老师就发现了问题,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只了解到把物品分成两份不同数量的分法,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完全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所谓平均分配,是把一堆物品平均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这是个概念理解的问题。从而也反映出教师对目标、对概念的理解自身存在不全面性,虽然孩子看似好教,但若自己没有一碗水,那给予幼儿的能有几滴水呢?教师自身在听了观摩教师的反馈后对其他的老师感叹道:“幸亏我试教了,不然也发现不了这个问题!”由此现象可以看出,课前的准备是多么的重要,课前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深入了解,经验缺乏的教师更要通过有经验教师的指导以及试教才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上课的内容,并融会贯通,使其烂熟于胸。就是在这节课上有个孩子提到把一个分成半个的问题,由于教师经验缺乏,没有及时捕捉到平均分配的这个现象,因此也谈不上拓展对平均分配的理解了。
第二节课上教师避免了第一节课上的最大问题,即有了把物品分成三份的设计。使得幼儿对概念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平均分配不仅是把物品分成两份一样多,而且可以分成三份或者四份一样多。但这节课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阻碍幼儿思维发展的比较严重的教学问题,即教师把分配的方法以示范的方式教给幼儿,这是一个比较死的灌输。由于教师缺乏对幼儿的了解或者说是教学观念陈旧,对幼儿的自主学习缺乏信心,因此才会担心幼儿在数量多的时候不会分配。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体现在这节课上,这也是教师的一个通病,许多教师总是担心幼儿不会,于是就手把手、不厌其烦地给幼儿灌输,结果培养的孩子自信心不足,更谈不上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也就无法实现了。
在这节课上我们还发现了教师自身的一些语言规范问题,而教师自己却未察觉,导致幼儿在着手操作时出现一种不清楚、不明白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看出,幼儿的平均分配是教师设计的幼儿探索发现的一个过程,但安排在这个环节是否合适?安排在哪个环节或者哪个活动中更能让幼儿充分探索?另外,即使是探索发现是否也要给幼儿一个比较明确的探索发现的目标呢?教师还是需要更细致的考虑的。带着以上问题,教师们感到同课异教活动确实非常有意义,可以给我们每位教师带来深刻的反省!
在第三节课上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游戏设计,使得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但由于教师本身的不严谨,使得游戏的作用偏离平均分配的含义。另外游戏的设计很好,但在引用时并没有衍生到平均分配上,使得游戏作用没有更深入。在这节课上我们更多地发现了教师本身的一些问题:教师本身有创意但欠细致,在听过两节课后,仍对教学问题没有重视,重复了第一节课出现过的问题,经过提醒后通过说教的方式传达给幼儿,也足以说明教师在课堂处理问题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除此之外,从教具的准备上,我们也能看出教师非常注重幼儿喜爱、形象、直观物品的特点,准备了众多的动物图卡,在一个黑板上演示平均分配,但教师是否注意到一个问题:幼儿的注意力是在动物图卡上呢?还是平均分配的实物上?过多的教具摆放使得黑板上拥挤不堪,再加上这位教师犯了上面谈到的教师严重的通病,在所有的分配完成后,仍然从头到尾又给幼儿解释一遍,就怕幼儿不明白,直到指导教师多次喊停。对于最后的幼儿操作设计,教师考虑欠佳,只提供给幼儿分成四份一样多的操作,是不是会限制幼儿思维的拓展呢?
大班组一共上了九节平均分配的课,最后的两节仍然出现了新的问题:教学层次的递进问题,教学语言的不准确,判断平均分配的设计模糊,等等。可以看出,即使是在上过很多节后,观摩教师们仍然发现了课的问题或者教师自身的问题等。
课后我们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同课异教让教师明确了:①只有对教材的分析理解透彻,才能较好地给幼儿传达正确的知识;②只有充分地把握教材内容,才能有层次地突出重点、难点;③只有准确把握目标,才能有较好的教学设计;④教师自身要善于思考、善于挖掘,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⑤教师自身要相互取长补短,才能让课堂精彩纷呈;⑥教师语言的精确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对教材熟悉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够比较精确、简练地输出;⑦对于年轻教师,要通过试教的指导才能确保教材内容的基本达成;⑧教师通过同课异教发现、了解到自己对教材的轻视,更深刻感悟到上好一节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与此同时,教师们还对教材有着更深层的谈论:①是否可以把半个的分配也放在课堂上?若放在课堂上和等分的概念如何区分?②等分是平均分配里包含的一个内容?还是平均分配只给幼儿讲整数?
可见,同课异教活动带给每位教师的是对目标分析理解的提高,对自身教学方法的弥补,对教学技能的提升,对教学反思能力的促进,对师幼互动、教学设计层次的递进等。一次同课异教活动让教师们在研讨的氛围中主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