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 增加投入 发展职教

2009-09-07 10:06程叔重
职教论坛 2009年16期
关键词:投入认识结构

摘要:如温家宝总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评价:“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调整我国总的教育结构,建议将义务教育后的教育结构逐步调整到普职比为:一比四。调整职业教育内的层次结构,改变职业教育到高中阶段基本终结的不科学的局面,形成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硕士——高职博士这样一个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格局,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环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关键词:认识;结构;投入

作者简介:程叔重(1946-),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原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6-0051-03

欣闻国务院正在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但在国家问计于民中却少了两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教育结构和教育投入。就此本人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转变观念注重职业技术教育,注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如温家宝总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评价:“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树立抓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抓经济建设;抓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抓就业:抓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抓稳定,抓和谐:抓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抓发展的观念。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调整我国总的教育结构,建议将义务教育后的教育结构逐步调整到普职比为:一比四。

3、调整职业教育内的层次结构,改变职业教育到高中阶段基本终结的不科学的局面,成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硕士——高职博士这样一个符合经济社会需要的格局。

4、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环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为此做以下简要说明: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大而东西发展不均、物博却资源开发失衡、人众而文化素质有异。面对着新世纪大国崛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经济竞争中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综合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起步也较晚,这就根本上决定了解决与时俱进稳速发展“瓶颈”的关键问题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于我国就国家利益而论,更实际的是“发展职教”,这无疑是更切合国情、多方有利的明策。

改革开放以来,近几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着实观念大改变,抓住了这个关键,国家也为此从程序和实质方面对“大力发展职教事业”进行了一定的立法和规范,按理说这本来是符合客观规律和能促进职教事业发展的。然而从目前的行业状况看,不仅是事与愿违,而且还比较糟!现状堪忧。

一、转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突出职教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传统工艺多、低技能多、低附加值产品多、生产低端产品、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环境破坏大、劳动成本低、产品价格低、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还常常被诉以反倾销这样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恶性循环模式。

我国人力资源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劳动力总量过剩人口众多,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结构失衡。很多人无业可就,而有很多工作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低职业索质的廉价劳动力恰恰是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的根源。

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是人,人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人口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而长期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配角的地位,是众多家长和学生因为分数低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好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只有当高级知识分子的才有地位。所以都选择去爬普通高校的金字塔,都想当人上人。学生上了职业教育学校也觉得是本科梦没有圆上,心理失衡。

存在决定意识,“白领”和“蓝领”之所以在人们心目中地位悬殊,追根溯源与我们的政策有关,不仅是普通技术工人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就连在一线当工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工资收入、发展前景等方面都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有着较大差距。可以说目前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是弱势群体的无奈选择。重学历、轻能力的风气盛行,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不愿意做蓝领,总是希望找一份轻松但工资高的工作。

而事实恰恰是:当今中国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国,在目前发展阶段,对生产线的技能型、操作型的岗位性人才,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大量有精湛技术、掌握核心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而人们对当“蓝领”的排斥和不屑,成了我国制造业工艺水平发展提高的一个瓶颈。也许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个启示:技能型人才,尤其是生产一线的操作性高技能人才是现代经济发展和建设不可或缺的。

当然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们也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不是收拾“烂摊子”的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可以有大作为的,职业技术教育也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传统的职教只是专业技能教育的观念,认识到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外,更要让学生掌握核心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的形势,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从而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调整教育的结构,使教育体系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在几年制义务教育后,就出现了普职教的分离,普通教育走上了“普通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这条发展的路线,而职业教育走的是“三校(职业高中、技校或中专)——高职(大专)”这条路,这两条路线明显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也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受教育的机会上出现了很大的不平等性,

随着世界高科技的发展,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知识密集型转化,我国的发展也必将接轨世界,这种转化会对劳动力的层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如果仅仅把职业技术教育的层次定位在高职显然不是很妥当,更何况,即使是高职的生源也不全来自“三校生”,更大的一部分的生源来自普通教育的高考,面向的是普通高校的“落榜生”,录取的分数线也低于普通高校的专科分数线,这使得高职生的生源不佳,给在完成高职后的继续深造设置了障碍。不要说高职的生源不佳,让我们再跨前一步来看看三校生的生源,这些三校生都是中考的“落榜生”。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适应能力不如“普高生”扎实。要让这些学生能在“高职”学业结束后进一步深造,似乎有更大的台阶存在。所以说,从体系上来看,职业技术教育真的有点被冷落了。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就要改变现行教育体系中高职只有大专层次的落后状态,而要赶上与普通高校并列的路,即“高职大

专(本科)一硕士研究生一博士研究生”的完整体系,使普职教两条线能真正平等发展。要使普职高平等发展,就要调整教育的结构,这一结构的调整就得从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普职教分离之时开始。借鉴国外的经验,尤其是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的德国,该国的普职高之比达到了1:3。那么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我们,在比例上应该高于德国,所以我们应该着手结构调整,争取用5—10年的时间使普职高之比达到1:4。真正地把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的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教育培养目标的重头戏,减少学术和研究型人才所占的比例,让教育真正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国家利益为重减少人力资源的无端浪费。

三、加大职教的投入,使学生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

纵观我国的教育经费的投入,不难发现政府去年职业教育的投入还不如对普通教育的投入。而这与现实的需要是不相符的。职业教育实际所需的经费投入应该是同等规模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需求多,但实际投入的明显不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教人才的培养,缺乏专业实训设备,或者有设备但是比较陈旧,这样的实际状况,试问能培养出真正的适应岗位需要的人才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既然已经面临这个问题,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的教育投入机制”。职业教育是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高产出的教育事业,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各级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重点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的骨干专业和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同时要建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对于上级下拨的职教专项补助费,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保证专款专用。

当然政府直接拨款投资设备是一种途径,但是笔者认为政府除了拨款以外,还可以成为校企合作的中间人,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企业介入职业技术教育的方式、减免税收、企业投入渠道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企业的介入可以分担政府拨款的压力。同时,可以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赢。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它的具体做法是学校从生产厂家承揽工业生产项目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生产厂家以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与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教师(组织项目并讲课)和工人师傅的指导和训练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在操作中不但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生产学会了未来上岗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所做的项目是企业当前最需要开发的实际项目,学生在“教学工厂”里所生产的产品是企业正在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是真正意义上校企合作模式。

职教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加大投入,相信职教必将步入加速发展的轨道。我国经济发展会更健康,社会会更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张祥卉

猜你喜欢
投入认识结构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西部地区幼儿园健康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西部地区省属本科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路径研究
天津市卫生资源投入分析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