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型评价”及对我国职校生评价体系改革的启示

2009-09-07 10:06
职教论坛 2009年18期
关键词:学生评价职业教育改革

赵 军

摘要:新型评价针对传统的标准化测验的不足而出现,是一种通过采用某些方法使某些重要能力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而测量这些能力的评价方式。新型评价基于建构主义哲学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体现了多元化的评价理念,及对个体差异的积极关注。论述了新型评价的特点、类型与应用,及其对我国职校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若干启示。

关键词:新型评价;职业教育;学生评价;改革

课题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职业教育有效发展研究”子课题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AJA060010-2),主持人:马庆发。

作者简介:赵军(1984-),男,山东济南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8-0062-03

20世纪90年代,有关新型评价(alternativeassessment)的研究引起美国教育界研究者的极大兴趣,直到今天它的受欢迎程度仍然有增无减。新型评价,也叫直接评价(direet assessment)、操作评价(oegormaneeassessment)或真实评价(au—thentie assessment)是一个应用广泛的术语,指代任何或所有代替标准评价技术或传统评价模式的评价方式,但并非指使用非标准化和非传统的方式进行评价。如传统的评价方法不能很好的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用新型评价方式完成这项任务。新型评价是一种基于哲学,且不同于传统评价目标的评价模式。它往往附属于教育改革实践,这基于它的根源——探求“替代者”。

一“新型评价”的特点

(一)基于“建构”,强调评价对象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哲学强调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通过直接的知觉来获取知识。新型评价基于建构主义哲学,强调学生自己建构对问题的反应和回答。而不是从被选项中选择答案。因此,新型评价要求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效的教育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更应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判断推理能力。新型评价鼓励学生运用高级思维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评价任务具有挑战性,需要学生做出更多努力。

新型评价要求被评价者积极参与到整个评价过程中来。评价过程中,学生更加自主,他们设计自己的评价任务,选择评价技术,展示自己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将自己积极融入到学习与评价过程中。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考试者,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基于“背景”,强调评价过程的真实性

研究证明,在传统的皮亚杰任务中,任务设置得是否有意义会影响学习者的表现,因此应把学习者的推理能力放在特定的任务中去探讨。维果斯基则非常强调发展的人际背景和文化背景,强调不能把学习者看成是孤立的。因此,在解释认知发展问题时,研究者们不再仅仅关注个体内部的操作机制,他们开始认识到注意、记忆和学习等过程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外部”因素,即“背景”,是一个有着多个层面的情境。个体的行为发生在这种情境中并被他们自己觉察。评价是基于学生“背景”的评价,既要多途径、多方面地全面收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信息,又要同学生一起设计评价任务,从而体现Wiggins提出的评价的“真实性”。

新型评价高度的与学生个体的背景相联系,强调有意义的情景教学与评价。因为所有的教学、学习及评价,都是在与学习者相关的有意义的背景下完成的。新型评价有具体的评价标准,考虑被评价者的个人教育经验,评价的等级和分数十分的翔实,评价标准对于学生来说有趣、可行。选择性任务,是对真实世界任务的模拟或复写。形式既包括个人作业也包括小组作业。选择性任务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回答一个问题或制造一个产品。

(三)基于“发展”,强调评价目的的促进性

评价类型的选择需与评价的目的相匹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盲目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结论。从评价形式上看,新型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也是一种诊断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教师与学生共享信息,为学生提供学习反馈,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不适于多样性的学习情境,不能为诊断学生的学习提供可靠的证据,而新型评价可以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教学提供方向。

新型评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运用(比如: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制做一个产品),使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改善教师的教学。新型评价不仅仅是使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动机及增强自信心。具体来说,新型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及自我意识,检查学生学习进步状态及他们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发展水平。

二、新型评价的操作模式与应用

在新型评价中,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考试者。学生更加自主,他们会更多地投入到自己设计的评价任务和评价过程中去,在选择要调查的主题、调查的方法,以及一些评价技术时,学生通常会有更多的选择权。例如:做一个演讲、实施一个项目等。

(一)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新型评价的各种操作模式中,很多的模式互相关联和重叠,例如:展览(exhibitions)与演示(demonstrations),都属于操作评价常用的方法。一个项目(评价方法或工具),可能是操作评价、真实性评价或档案袋评价等操作模式的一部分。常用的新型评价类型与方法如下:

(二)选择性评价方法的设计与应用

选择性评价的过程中要使用多种形式的测量,通过评价来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选择性评价的特点决定了对于正式的评价方法(比如,调查报告)与非正式的评价方法(比如,课堂观察)的选择运用。然而,非正式评价方法的运用并非反映了新型评价过程的非标准化。相反,非正式的选择性评价的设计和应用也有一套严密的步骤和程序,以保证选择性评价发展性、激励性、真实性等功能的发挥。新型评价的一般要素主要有:评价标准(standards)、选择性任务(alternative tasks)、评分标准(rubric)。新型评价的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程序共分为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

1制定评价标准。课程标准依据教学目的与学生的背景制定,是对学生有效教学与评价的依据,评价标准服务于评价是设计评价任务的必要条件,课程标准比教学目的要具体,但比具体的教学目标要宽泛。教学目的所涉及范围的宽泛性和陈述的简

略性使它们难以测量,而标准和目标的描述则带有可测量性,能够描述可被观察到的学生行为和表现。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首先是制定“标准”前的思考和反思阶段。在制定标准前,应该首先考虑学生“到底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其次是对已有“标准”的参考和借鉴。地方的学习目标和标准;国家制定的学习目标和标准等相关资源可以作为制定标准的参照,如职业发展需要人才具备什么样的条件,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最后是标准的制定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明确为什么我们认为这个很重要:实际上,学生是否永远都要知道、掌握和使用这些知识:知识和技能如何同标准进行联系的;我们能够评价它吗,应该怎样评价;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否是成为有生产能力的公民的基本因素;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否有利于学生接受进一步的教育等。

2设计选择性任务。选择性任务,是指用来评价学生在真实性的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的载体。选择性任务的目的是在与实际情境类似的情境中对学生不同的文化素养和能力的表现做出评价,它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而且更重视学习和思维的过程,强调学生建构自己对问题的反应和回答及任务的真实性。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积极参与任务的设计并完成任务。选择性任务的设计一般要有两个步骤:第一,选择性任务的设计要基于评价标准。选择性评价始于标准,学生按照标准通过任务进行展示或表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第二,选择性任务的设计要立足于真实的情境。在学习过程中,真实的情境才更具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促进学生积极的建构知识。因任务具有真实性,选择性任务的设计也应该是开放的、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这种任务联系到学生的经验与真实的生活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更具意义性、挑战性与趣味性。

3编制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表现标准(criteria)和表现等级(pefformance lever)。表现标准是指评价任务中好的表现的指标,在设计好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后,需要明确,什么样的任务表现是好的表现,如何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等问题,这就需要确立任务表现的标准。这些指标将用来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进一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表现等级是对每一条表现标准划分的等级。划分表现等级需考虑划分的标准及如何对不同的表现分配不同的权重。评分标准中的表现等级可以用纯语言来描述,也可以用数字和语言来描述,但经常采用的是两者的混合形式。编制评价量规时需要结合学生的背景(知识、技能与经验),帮助学生了解量规的结构与内容,并鼓励学生参与到量规的设计中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学习的发展。量规制定好之后,就可以针对具体的学生表现和作品进行评价了。

4评价结果分析与决策。学生评价的最后一步是评价结果的分析。结果分析包括对评价本身品质的分析,以及透过评价所看到的资讯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通过结果分析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的得失,改进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决策(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或进行教学补救)。通过评价结果分析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

如图1所示,新型评价是对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整合。在传统评价模式中,教学和学习通常是与评价相分离,比如,考试一般是在某一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完成之后进行的,评价是外在于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而在新型评价中,用于测量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能力的真实性任务,同样被用作学习和教学的工具。

三、新型评价对我国职校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

(一)我国传统学生评价体系的不足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过分注重考试成绩,把考试成绩和学生的评价等同,这种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其主要功能是甄别与选拔,从而使学生评价偏离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概括来说职校生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评价内容片面,重理论轻技能,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学生评价基本上沿用普教的应试教育考试模式,以书面闭卷的考试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第二,评价主体单一,单纯依靠教师和学校的评价,忽视了学生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第三,评价过程的忽视,过多关注评价的结果,忽视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努力程度,忽视了对学生发展、变化、成长过程中的动态评价。第四,评价对象差异性的忽视,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单一的考试形式不能真实反映他们的能力并对他们做出公正的评价。

(二)新型评价对我国职校学生评价体系改革的启示

从新型评价特点和实施过程来看,新型评价是评价学生解决重要的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和负责任的行为。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揭示学生的未来的学习潜能,并有助于找到帮助学生认识潜能的干预措施。新型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评价思想,对于我国职校生评价体系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评价促发展,建立以人为本、关注个体价值的新型评价观。学生发展是学校教育之本,自然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之本,尤其是学生评价之本。对学生的一切评价,如果离开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个终极目的,都是毫无意义的。发展性功能是新型评价的核心,关注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挖掘其潜能和特长,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多种途径和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自身价值。

2评价内容的新定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全面评价。职业院校应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新型评价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注重实践技能的考察,以及学生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及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传统评价重知识、轻技能不同,新型评价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评价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它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问题想结合,在评价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与创新精神。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素质教育学生评价要求更全面、更真实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打破单一的评价主体,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新型评价要求构建以教师、家长、学生本身及同学在内的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地、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再者,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的全过程中来,从单纯的被动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状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4评价方法的灵活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互补充。量化评价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质性评价则更全面、更真实的反映评价对象的特点。新型评价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评价方式,而是采用更加灵活化的方式如:档案袋、演示、调查问卷、访谈等。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但同时任何一种方式的使用都有严格的程序,使其具有标准化、客观化的特点。因此评价应具备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优点,使评价更具客观性、全面性、灵活性。

责任编辑葛力力

猜你喜欢
学生评价职业教育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
小学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评价的改革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