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

2009-09-07 10:06耿明杰
职教论坛 2009年18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工作过程

山 颖 耿明杰

摘要: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教学团队和实习实训等教学条件要围绕课程要求而建设,根据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选取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高技能人才。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依托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以机电一体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物流管理等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与改革为主体,按照特色鲜明、整体规划、重点突破、系统推进、对比实施的思路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独特的课程开发路径。

关键词:工作过程:学习领域;开发路径

作者简介:山颖(1963-),女,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耿明杰(1964-),男,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8-0016-04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的构建

我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借鉴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结合国情、省情、校情和专业的特殊性,在学习理念,明确思路的前提下,经全院专业教师近一年的研究和探索,凝炼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即3个阶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与实施、评价与反馈;6个步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教学情境设计、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1个保障——组织机构、机制保障、校企合作、教学团队、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育科研等资源建设(见图1)。其特点是以市场分析及社会需求调研为起点,以职业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实施,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现工学结合,使课程开发、教学设计与实施具有独到之处。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361”路径解读

(一)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三个阶段

1以市场调研为依据,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群,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能力的分析归纳行动领域。以专业教学法、方法论为依据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从而科学制定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指导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

2精于课程开发,有条不紊组织实施

通过岗位调研,寻找合适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从而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环境,准备各种教学材料,选择合适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结果与学习过程考核,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3建立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评价与反馈体系

教学评价与反馈是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它涉及到教学目标、任务、方法、效果等各个方面。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期末一张考卷定终身的模式,由单一的终端评价转向教学全过程评价;由教师独自评价转向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部评价、师生共同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由学校评价转向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模式。通过内视、外视、个视评价有机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种评价与反馈既客观、公正,又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六个步骤

在整个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3个阶段中,由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教学情境设计、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6个操作步骤组成。

1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步骤1)

(1)市场调研,确定就业岗位群

由学校牵头吸纳政府、行业协会、毕业生、合作企业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人才需求市场进行调研分析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群。

(2)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各专业校企合作基础,岗位的需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如我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深化与哈尔滨市农科院的合作,完善“校农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专业能力递进培养的要求,将三学年六个学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校内进行第一轮农业生产过程实训,第二阶段在企业进行第二轮生产性实训,第三阶段在现代农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哈飞、哈汽轮机等大型企业合作,创新实践“能力螺旋上升”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实现“校内学习领域学习→生产性学习领域学习→生产性实习→校内学习领域学习→企业顶岗实习”能力螺旋上升人才培养流程;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牵手纽荷兰,构建工学交替“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培养高技能适用人才的必由之路。

(3)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由职业教育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对毕业生及就业企业单位进行访谈,了解首次岗位和发展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及所能承载的知识、技能程度,把出现频率高、承载知识能力强的重要工作任务,确定为各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2归纳行动领域(步骤2)

行动领域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础平台。因此要对已确定的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工作性质相同,行动纬度一致性原则,将典型工作任务能力复杂程度一致的整合归纳,形成综合能力的行动领域(一般10个左右),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无论是普通机床加工还是数控加工,只是所使用的设备不同,按照行动纬度的一致性原则都属于机械加工的范畴,因此划归为机械零件生产制造行动领域。

3转换学习领域(步骤3)

(1)转换学习领域

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不是将全部行动领域一对一相对应转换为学习领域,而是要经过教学论、方法论思考,将其行动性的特征转化为教育任务特质,开发出具有真实职业特征,赋予社会责任,将有教学价值的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将职业行动能力的应知、应会、应做的行动导向内容进行分组归类进行教学论加工,筛选出具有教学意义的目标和内容,使之成为学习领域课程。如我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主要考虑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原则:即工作场地上关联如手动与机械加工;工具、设备上关联如数控加工:技

能上关联;工作对象上的关联;技术理论上关联等原则。

(2)制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从学生到准员工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关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工学结合,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4教学情境设计(步骤4)

(1)设计学习情境的原则和方法

创设学习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学习情境的原则:一是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每个学习情境应是同一范畴的事物:三是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递进的关系,使之具有完整性、涵盖性、范例性、可操作性、结果驱动性、可迁移性、适度性、前瞻性、趣味性、灵活性,注重工学结合降低训练成本。由于每个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工作范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每个学习情境的载体也有所不同,载体的形式可以是项目,也可以是案例、模块、活动和问题等;而载体的内涵则可以是现象、产品、结构、种类等。我院是由企业人员参加各课程建设团队经过充分调研,开发各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再由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经过反复论证确定每门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使之都具有关联性,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实用英语》学习情境设计为车间接待外宾、机电产品介绍、撰写求职信、识读自动线说明书和识读数控机床说明书,其中后两个情境就与本专业后续开设的《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和《数控加工》两个学习领域相对应,又与生产线调试员和数控机床操作员就业岗位要求相对应。各情境之间重复的是过程、步骤和方法,积累经验,不重复的是内容,找出差异性,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成为高职层面策略上决策的提升。

(2)制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针对接受职业教育全体学生的发展而制定的,是一个“最低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更加关注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职业能力培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对教学的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更加灵活、空间更大。我院按照一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定位、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课程任务);二是课程内容标准(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表和学习情境描述表);三是课程实施建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实训条件、课程考评方法和教学建议);四是参考文献四方面要求撰写课程标准。

5行动导向教学实施(步骤5)

(1)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必须采用与学习情境相适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在三步教学法、四步教学法、工作分析法、工作计划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自由练习法、项目教学法中进行选择,并在各教学法的实施中间采取相应的互动方法,如联想法、头脑风暴法、学习岛、拟人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计划演示法、调研计划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被动学习法其特点是效率高、信息量大,在认知的初级阶段应该采用被动学习方式为好,避免学生找不到答案。浪费很多时间;在认知的高级阶段应采用主动学习法为主,温故知新,在发展中学习新知识,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极大地得到增强。

(2)制定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

按照学习领域目标描述及学习内容,每个学习情境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老师怎么做,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什么,教学实施每一步骤都完成哪些任务,相关知识与技能点是什么,需要什么媒体来支撑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3)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施中,我院主要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按照工作过程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基本步骤组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实施情况适时调整。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工作小组,紧密围绕学习情境组织实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合作能力的提高。改革考核方式,取消了期末考试,依据学生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的成果质量与综合表现,以及操作过程的规范性、职业性,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老师参与评定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更多的是教学的咨询者和主持者,学习形式由传统的教师教转向学生的学。

6教学评价与反馈(步骤6)

为了使课程改革效果更好,因此在每个学习情境之后都让学生填写反馈单,此反馈单是对整个工作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对学习内容是否满意,对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满意,对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对小组合作是否满意等,教师认真研究学生对教与学的信息反馈,及时对教学进程进行调整与修正,以便更好地推进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如果出现重大问题,还要重新返回到第一阶段重新修订整个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重新审视各环节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以便使课程改革更加完善,全面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保障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为课程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撑

学院成立了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领导小组,以落实、指导各重点建设专业建立并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开展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及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并监督检查项目实施情况。相应的各专业亦成立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保证了课程开发有条不紊地进行。

2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机制保障

为规范和加强国家示范性各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制定《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意见》、《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关于制订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意见》等一系列与项目实施、考核、监督等相关的制度,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以保障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各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3校企深度融合,为课程实施搭建舞台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保障,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工学结合,不仅是有利于解决高职教育资源的措施,降低培训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实质性落实就业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体现了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根本保障。我院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行业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形成了“校企双元互动,办学资源共享,学生共管共育,风险利益

共当”的良好运行机制。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开发,提供真实生产性工作场景,提供典型任务学习情境案例,课程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4教学团队优秀,是课程实施的关键

为了更好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我院在每门课程的实施前都组建了专兼结合课程实施团队,并派到国内外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学习。充分掌握了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策略,为各门学习领域的实施创造了条件。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设计方案,在实施前演练每个情境的实际操作,如让学生做数字钟,老师必须事先做多个数字钟,体会各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做到心中有数,规范行为,并积极主动到企业锻炼,请教师傅怎样才能做得更好,积累经验。兼职教师大都参与过课程开发,对他们又进行了教学方法与教育论的培训,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实现经验的积累到策略的提升。

5一流的教学设施,是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

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要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就要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学生分组讨论,又能满足完成工作任务的“一体化”场所。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与调试》学习领域的第一个学习情境是“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就不能像过去采购实验台,以满足学生真正能操作实施的功能,而不是做验证性的实验,因此我们按照48人班额,2人一组购置24个工位网板台,并购置投影、移动黑板、可移动学生桌椅、大量的书籍、记录出勤的打卡机、设计适用的流程挂图、医药箱、工具箱及工具柜,使老师既能进行讲解,又能实际操作,使之具有实操区、教学区、讨论区,学习角、医疗区等综合性功能,从而实现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6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实施的软环境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还必须具有相应的各种教学资源,如模型:陈列柜、演示板;教材:教师教学手册、专项操作说明、学生工作单;工具书:工作板、说明书、指导书、各种手册;书籍摘要:图、表、草图、线图、流水图、电路图;媒体:课件、资源库、考核库等一系列配套的资源。我院在以上各方面都进行了开发落实,尤其是开发了以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实施单、评价单等13个单子构成新型活页学材,根据课程的不同实施阶段进程,适时发放给学生,学生按照各单的要求填写内容,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伴随学生的成长。使这种行动导向的课程落到实处,

7科学的立项管理,实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为使教师在整个课程改革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每门课程开发过程都进行立项管理。自课程立项研究以来,我院教师都积极主动学习钻研,参加各类有关课程改革的会议,转变思想观念,开展团队协作,积极投身教改,主动走出校门,进行市场调研,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中的学习情境,主动尝试“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科研意识和能力得以极大的提高,积极撰写教学改革论文与教学经验总结,撰写对比实施研究报告,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对全院师资水平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与实施,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老师综合能力,但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使之培养起了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了职业习惯,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学会了与人相处,实现了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成功的一面,也有遇到问题和困难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方案,改革创新,期待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9月,总第319期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程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学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高职课程的“3343”,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责任编辑殷新红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向中小企业的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