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评”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运用

2009-08-01 07:06李小丽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小学教学

李小丽

摘要:采取以“评”促学的方式来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活动,用“评”作为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动力的源泉,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再创造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课程;以评促学;评价等级;多次测评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10-02

从启蒙教育和奠定教育基础的价值而言,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黄金时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试着采取以“评”促学的方式来开展计算机教育教学活动,用“评”作为促进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动力的源泉,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再创造的创新意识、迅速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成绩和上机操作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评定等级的设定

“跳一跳,摘苹果。”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教学中如何激励学生主动地“跳一跳”,其“苹果”作用不可小觑。对于摘苹果,我想:“苹果”必须有大小之分,给一种什么样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停地向上跳,从摘到小苹果直至摘到大苹果呢?我又想:学生想摘到苹果,必然要努力;此外,教师还能帮他们做什么呢?是不是可以在跳之前给学生放一个垫子呢?简单地举个例子:如果学生经常得“良”,想得到“优”,而“良”和“优良”差距又很大,我就给他们设个“良+”和“优-”,这样学生只要跳一跳,就可摘到苹果”,多跳几次就可得“优”了。根据我的想法,结合实验需要,我把评价体系分为“优+”、“优”、“优-”、“良+”、“良”、“良-”、“达标”、“待达标”八个等级。

二、评价等级制定的要求

对于等级的评定,最关键的还是要确保各个等级标准制定的科学性:要求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必然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太低,学生很容易获得成功,既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他们掌握知识和提高操作水平。所以,在等级标准制定前,我常对学生整体水平进行观察、分析、研究,确定一个较为科学的方案,使制定出来的等级标准能使一部分同学经过努力能达到“优”,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良”,最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也能“达标”。下面是制定的输入指法测试等级标准:

除了定好标准,我在测试管理上也作了动态记分更新:在两节课测试中,允许学生多次复试,取得其最好成绩为评价结果。学生在测试中成绩不断提高,而且不规范的指法、坐姿都较好地得到了矫正。

三、多次测评

多次测试还指在一学期里,结合教学实际,每学完一个模块或一节相对独立的内容后就对学生进行测试。这样有利于老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学生查漏补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要领,提高操作水平,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画图部分时,就对学生进行基础、技巧、创作三次测评。通过这三次测评使学生把计算机应用与其它学科(如:语文、美术、数学等)联系起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展示学生的画图水平,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自信心。其测试评价标准如下。

通过上面三次测评,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从认识画图工具、颜料盒到学习画图技巧,从画基本图形到模拟制作一幅画图,再到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创作出体现自己水平的画图,既让每一位同学达到画图的基本要求,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意识,从而使每个学生都画出了一幅水平较高的作品。

四、认真记载、全面评价

对每个学生平时的每次测评成绩,我都认真、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册,这既便于老师掌握每个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发展情况,又是对学生每一次努力的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其有信心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对于期末成绩的评定,我则综合平时对学生的每一次测评的成绩,结合平时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进步情况,本着鼓励学生进步的原则,客观地给每位学生一个适合其最佳综合等级的评定。

总之,在计算机教学中,以“评”为动力,充分发挥“评”在信息教学中的作用,对于鞭策和鼓励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责任编辑 韩立鹏】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小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法简析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模式刍议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