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佳 汪冬瑾 宫建蓉
【摘要】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因素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通过分析情感因素的组成,探讨了如何积极利用情感因素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 教学效果
一、引言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既是认知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国心理学界早在80年代初就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情感性。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情绪、感情状态。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所以情感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和创新的突破口。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二、情感因素的类别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anxiety)、抑制(inhibition)、性格(personality)、动机(motivation)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和课堂交流(classroom transactions)。
1.学习者的个别因素
(1)焦虑
焦虑是语言学习的情感障碍。根据其作用,它可以分为两类:积极型和消极型。前者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后者会导致紧张和害怕,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和注意力,减少了用于思考和记忆的能量,降低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效果,进而又增加焦虑,造成恶性循环,直至产生对学习的逃避。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在焦虑和语言运用之间存在着负面关系,即为消极型的焦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焦虑情绪,找出焦虑的根源,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其负面影响。
(2)抑制
抑制的本质是回避那些可能给自我带来威胁的言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各种尝试,错误不可避免,而错误有时会带来批评甚至是嘲讽。因此,有的学习者会因为怕犯错误而回避语言活动,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抑制行为。学习英语中发生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母语干扰而产生的错误,另一类是使用英语不当的错误,但他们都是学习发展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错误。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这些错误随着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会逐步得到纠正。另外,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运用语言,学生若是出现一些不影响理解和交流的小错误,教师就不必深纠,应避免过多地指责学生在语言操练中出现的错误,而要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听、说、读、写的英语实践活动,使他们勇于从错误中求进步。
(3)性格
从英语学习者的表象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将学习者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前者通常表现为发言声音小,带有紧张情绪,缺乏自信心,不好意思向老师提问,对集体交流活动的参与表现不积极。这类学生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使他们能够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潜力。而后者指那些课堂表现活跃,注重展示自己的能力,但有时缺乏耐心,容易自我满足的学习者。教师应该对他们的优点予以肯定,同时也注意给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知识。
(4)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具有集体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学生的英语学习大多建立在群体学习的基础上,这种群体性语言和情感的交流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但同时也使个体产生对群体的依赖性。所以教师更应该了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程度,考虑到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格,并将学习进度与内容以一定的方式与这些需要联系起来。
2.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
(1)移情
移情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之间的相互作用。教育教学中的移情是指教师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进行换位思考,体察他们的各种需求和情感;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妥善地调整教学安排,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移情策略,需要时常提醒自己用学生的眼光看教学,反思教学,这样才能起到向学生移入情感的作用,缩小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差距,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交流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接受式”最为突出,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国外教学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应该转变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建立交流型的课堂,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不再仅限于听课的角色,还应该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并且积极合作去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成为课堂交流的引导者、倾听者和倡导者,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积极利用情感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1.积极进行情感交流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能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能量,促使人的积极行动,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关心学生
近几年的扩招使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很多学校都采取了英语大班教学。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相当数量的学生一起交流,这无疑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为了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尽快熟悉每个学生,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要关心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
(2)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
学生遇到问题请教老师,这是一个积极的心理讯号,说明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作为教师,要注意积极地促进这样的良性循环。在课堂上,真诚耐心地回答学生的问题;课后收到学生的电话或者邮件,应该及时回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
(3)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良行为并重复强化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引导他们进行改善,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批评。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发现对方的优点,从而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英语知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外语学习兴趣是外语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并能用生动、活泼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刺激提高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同时,教师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分析讲解。在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的今天,教师有更多的资源和条件来改善单一教学模式,例如,看英语电影学习语言文化,玩英文游戏提高词汇量,听英文歌曲并进行模仿评价提高听力及口语水平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
按照Tom Hutchinson &Alan Waters提出的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理论,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采用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面谈( interview)、观察(observation)等形式进行学习需求分析(learning Needs Analysis),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态度,进而确定教学目标(objectives)。对所采用的教材,应该进行材料改进(material adaptation),对所选材料有针对性地加以取舍、修改和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语言程度等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
四、结束语
怎样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一直是教育界关心的重点。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所以,要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无疑会对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注重积极地运用情感因素,促使学生主动求知,达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加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Hutchinson,T &Water,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曾雪梅.关注情感,突破听力课堂的沉闷气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266-267.
[4]桂诗春.应用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5]张凌.英语教学中情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