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
【摘 要】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是每个思想品德课教师应注意的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更是他们践行道德和法律的有效途径,在此我们通过对德育所具有的个体生存、发展和享用三个功能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去探索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学习兴趣 德育功能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的情况下,中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普遍下降,不感兴趣,初中的思品课正面临着遭受学生轻视的尴尬,而思品课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正处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最重要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这是一门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的效果,对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德育功能的认识
什么是德育功能?即德育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反映这样的一个问题——德育能够干什么?依照德育的影响对象,德育的功能可分为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内涵丰富,根据其影响作用可以分为德育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享用三个方面的功能。
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这些东西使个体在社会性的生活中生存下去,同时也由于具有充分的社会性,个体才能禀赋社会所给予他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特定的任务。简单地说,个体只有接受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才能自由地舒适地在社会中生存,这就是德育的个体的生存功能。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发展,这过程中,德育所要和所能做的是塑造社会人格中的品德结构这个核心,因此,德育在促进个体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个体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德育的享用功能可使每一个个体实现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指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其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在教学中表现为教与学双方的乐教与乐学。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和最高境界。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后,课程内容强调了回归学生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应该会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可是却出现相反的现象,这不能不值得我们去深刻地反思。我们应该从德育功能的视角去对我们的思品课教学进行重新审视,充分发挥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让学生认识思品课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已更多思考自己的未来,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猎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当学生真正感到知识有用时,就会十分珍惜这一学习的过程,反之亦然。很多初一的学生都有这样疑问:“老师,政治学科中考都开卷了,而且还只有60分,老师你告诉我,我们学它有什么用?”“学政治没用!”现在有这种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因此,我们思品课教师要努力展现思想品德课的有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消费者的权益”时,可以根据“毒奶粉”案例提出问题:当你遇到类似问题怎么办?这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就能激起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不再感到政治无用,而是迫切要求掌握有关的法律知识,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由于思想品德课的有用性是通过多角度展开的,教师应想方设法从多角度来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首先,思想品德课能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杜绝成为“危险品”。其次,思想品德课教育学生要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好公民。再次,从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学生成才的热情。让学生们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愿学”的境界。
(二)让学生感受到思品课促进他们的发展
新课改后,在对学生发展的评价方面倡导了多元标准,淡化了唯分数论的评价思想,道德行为也成了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的最终教学效果应该更多地通过学生的行为来反映,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更能使学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反映出其道德认识。
1.形成新颖的思想品德课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如果单单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他们学习的好坏,会打击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对其社会人格中的品德结构的形成也很不利,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在课堂及活动中参与的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关注生活和社会程度。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以及学生践行法律的程度。(2)达标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评价。如在评价学生“法律常识”的认知时,有四种情况:A.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B.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不做违法的事;C.看到同学有违法现象能主动劝阻,及时制止;D.主动宣传法律知识,积极参加有关的公益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到:这四种做法首先应该肯定都是懂法的表现,只是程度不同。在具体评价每个学生时,先要纵向比,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还要在同学之间横向比,找出不足,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评价时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全体学生,体现评价的“达标性和发展性”的结合。
2.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中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还可以通过各种课外活动,通过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及社会现象。如请南宁电台的知心姐姐来谈谈“心理健康与人生”,请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来讲“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请环保局的同志来谈谈“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还可以针对书本的知识开展各种活动,如在讲《无形的财产》后,让学生对全年级同学进行调查,看看同学们在维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得怎么样。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促进他们在道德行为方面的发展。
(三)让学生享受到思品课带来的快乐
在思品课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有用的,而且还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思品课的知识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故事”、“做一做”、“议一议”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利用一些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效果极佳。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融知识点于漫画分析之中,透过漫画生动且形象地揭示出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如八年级下册《消费者的权利》中《水中捞“月”》、《皇帝的新装》等漫画,生动地刻画出我们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容易受骗上当这一事实。讲完后,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我们课文内容和现实状态画一些漫画,以巩固课本的知识,增加学生兴趣。教师还应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大教学容量,使学生在丰富的声像组合信息中,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思品课中人际交往的教学,对于学生正确认识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学生学会了如何从内心上接受老师,如何与同学建立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友情关系,使他们享受到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所带来的内心的喜悦与快乐。
三、德育功能应用的启示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在初中思品课中的教学效果不甚令人满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深入德育本质探讨,使思品课的教学流于知识教学的层面,把道德当作知识来教学。
(一)回归思品课教学目标的本原认识。作为思品课教师必须要深刻地理解,思品课的内容只是道德教育的载体,而不是最终目标,思品课的教学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书本知识,考得高分,其重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德育的内容,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认同和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态度,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体现在其外显的行为上。因此,思品课的教学一定要回归生活实践,体现德育的生存功能、发展功能和享用功能。
(二)思想品德课要充分使其德育的个体性功能与学生实际、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让学生明白思想品德课与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必不可分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来,并将知识内化,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3]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第一版)[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