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芳
一、问题的缘起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专业化是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大体上包括“教什么”和“如何教”两类,学科知识属于“教什么”的范畴,而“‘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必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重要的基点,而这一基点必须在课堂实现。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要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性质、发挥它的德育功能,任教教师除了具备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知识和能力转化为觉悟”即“如何教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和能力。综观任何一个优秀教师成长的轨迹,无一例外都是在“课堂拼搏,学会教学”。
课堂是教师职业和事业的生命,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那么,应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促使教师教学专业发展呢?中国基础教育几十年教学研究的实践证明,教学研究课是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的形式,在课程改革下新的教学研究课模式成为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二、在教学研究课中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1.通过教学研究课,以反思促教学,促使思品教师在反思教学中专业成长
作为教师,通过教学研究课,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
(1)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丁一种提出的“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就体现了这一点,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才是合理的,才能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而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的合理性,就意味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反思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反思教学中,“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究整个教育过程中各个方面(包括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不是一种面向学生的教学方法或策略,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它是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通过教学研究课,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走向专业化。
2.通过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教学研究课,促使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改变教学行为
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之时,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能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制定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目标,要设置各种教学情景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内心世界),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对自己的个人意义,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并要向学生学习。
3.以教学研究课为载体,扎实推进校本教研,提升思品教师团队的教学专业发展水平
《家庭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这节教学研究课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于一体,这三者正是推进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力量,因此这样的教学研究课不仅仅是对执教者本人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更是对一个学科教师团队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
以上述研究课为例,基于有效推进校本教研和教师团队教学专业发展的教学研究课要经历以下三个基本过程:
“自主——反思”的过程:教师围绕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习教学理论,深刻反思教学行为自觉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
“互动——生成”的过程:通过教学研究课,促使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通过对话、讨论、评课等形式产生思维碰撞,激发创造火花,提升思想水平,形成新办法新招数。
“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学研究课,让教师们亲历过程、自我感悟、认同内化。只有当教师作为学习者体验教学过程时,才能更深刻地发现教学设计中微观环节的把握程度,才能更深刻地体味先进教学方法的妙处,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为行动,才能最终带来教育行为的根本变化。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