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麟
摘 要:德育教育一直是我们国家培养新一代社会接班人的必备内容,随着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其培养方式多种多样,对于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也一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如何在中小学学生教育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以期为德育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 学生 德育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小学教育来讲,孩子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要有文明的社会行为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在基础教育中来实施和培育的,但是往往很多学校该科目的设置就是一个摆设,很多从事该科目教学任务的老师都不知道如何来给学生讲解这些科目,甚至有些老师自己都没有深刻认识到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更谈不上方式方法教育了,而出现占课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由此孩子的德育教育就变成了一句空话,那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讲,我们该如何来完成和实施学生的品德教育呢,我想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一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通过自身行为,教育学生
老师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接触最多的人之一,老师的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品德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言行,学生是言听计从。曾经就有过这样的报道,说一位家长找到孩子的班主任,请求班主任在上课期间能告诉学生,每顿饭必须有绿色蔬菜的摄取,因为蔬菜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良好的作用,并希望老师能要求每一位孩子回家后告诉自己的父母,绿色蔬菜很好吃,每顿饭自己都要能吃到蔬菜。我想很多人看到这都知道这是为什么了,学生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而与此同时,家长已经认识到孩子是教师教育行为的有力拥护者,所以在孩子不吃蔬菜的时候,家长就选择了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所以,作为教师来讲,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教育能力”而庆幸,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大,所以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尽可能地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和培育每一位学生之外,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也许你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给孩子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当然很多人可能说教师也有自己的个性和生活方式,在学校要是教师表现的尽善尽美,完全为了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表现自己,那么如果突然有一天教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出现了不好的东西,会对孩子产生更大的伤害,那时学生会对教师又会有什么样子的认识呢?他们会不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会不会觉得这才是教师真正的面目和行为。为此,很多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展开课激烈的争论和探讨。我自身认为,其实我们所说的教师美化自身形象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的德育水准,并不是要求教师来失去自我,用统一的模式来教化孩子,学生本身之间就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无论在行为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有不同,那么教师做的应该是根据孩子的差异性来制定适合孩子生长发育的方法。当然孩子在很多方面可能会出现模仿教师的行为,但是这种效仿是出于好奇和崇拜,所以教师在自我表现过程中,只要用正面和鼓励的教育方法来正确引导孩子,就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具体来讲,从着装来讲,可能一身很前卫的漂亮衣服,假使从正面教育孩子来欣赏这种美丽,那么孩子首先明白的就是什么是美,更会让他们懂得心灵的美比外在的美更重要。假使从反面教育来看,可能孩子对于以后身边见到的漂亮着装首先想到的不是漂亮的外表,而是先入为主地认定这人心灵不美,我想这并不是每一个教育者希望看到的结果,也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通过班级荣誉感教育学生
我们知道,孩子性格的培养在很多时候需要通过集体活动来发展,很多性格内向的孩子在教室和班集体同学的帮助下,慢慢地性格都会趋于外向。身边曾有一个同事的孩子在九岁的时候因为一直生活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除了学校的学习之外,基本上都是爷爷奶奶陪护,很少和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交流,见到陌生人基本上是躲在墙角。在老师得知情况后,就想办法让他和同班同学多在一起交流和探讨,因为他学习成绩好,老师就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学习活动,同时由于他平常很少和同学交流,老师也想办法多安排一些班集体活动让他参加,并极力鼓励他,一年之后,在班里面,他变成了一个很活泼可爱的学生。后来我们在询问教师教育手段和起初的想法时,老师告诉我们,其实他是觉得这个学生缺乏的不是和同学交流的能力,而是和大家交流的机会,所以通过各种活动的参加来帮助他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和团体协作的意识,让他真正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时刻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这样他就会把这个集体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就会把身边的同学当作自己的亲朋好友,自然而然就会爱他们,就会帮助他们,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责任心、有技能、有道德的社会有用人才,而作为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我想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团队协作是绝对不可能缺失的,只有有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可能真正地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三、通过实践生活教育学生
曾几何时,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懂得劳动的艰辛和珍惜劳动成果,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很多家长慢慢地忽视了孩子的实践教育,很多学生在上学若干年之后,除了学会写作业之外,对于生活当中的事情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国内报道大学之后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比比皆是,对于中小学生需要事事父母照顾更是司空见惯的旧新闻了。作为学校来讲,很多学校都开设有劳动教育课程,他不同于一般的手工制作,而是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从事一些劳动实践,比如利用周五下午开展卫生大扫除就是非常常见的教育方法之一,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有劳动的体会,更加地珍惜劳动成果,另外一方面也锻炼了孩子自理的能力。很多教育专家通过调查发现,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明显强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我们通过生活对比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差距,很多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学校没有很好的设施,在冬季的时候很多学校都要求有一名或者两名学生来承担早上生炉子的任务,那么值班的学生就要在其他学生来学校上课之前,来完成生火的任务,久而久之,在这最简单,和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事件上就有了很好的经验。相比而言,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就不一样了,由于他们缺乏这方面的锻炼,从来没有感受过这种生活,所以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这种生活实践的重要性,更有胜者,听都没有听过,又何来的实践啊。
参考文献
1.陈军.谈谈体育活动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92
2.王献敏.谈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