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制作学风问卷、实际调查入手,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风问题,提出从专业咨询开始,搭建专业学习平台,严肃考风考纪,改革评价体系,以教风促学风等建议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改善;思考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学风是学校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创品牌,树信誉,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同时,优良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习和生活在校园里的人;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催人奋进,使人产生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优良的学风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其行为和习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
笔者对所在学院2007、2008级共166位高职生进行了一次以“学风”为主题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所在学校学风的满意度以及影响学风的相关因素,如学习动力、专业情况、获取知识途径、自学时间、教风等情况。问卷调查显示:对学风满意的学生只占总数的4%,持基本满意的占总数的58%。结果表明,目前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学风满意度不容乐观。通过对本次问卷调查所反映的情况进行剖析和思考,笔者认为改善学风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专业前景,完善相关专业管理制度
(一)设立专业招生咨询,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
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5.1%的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其他学生有的是因为亲友建议(36.2%),有的是为了方便就业(30.1%),有的只是缺乏考虑的随便选择(18.7%)。正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与发展不明确,专业选择与自己的实际需求相脱离,致使他们并未在自己最理想的专业中学习。试想,对一批所学非所愿的学生,就算教师讲得再好,学校再怎么督促,缺少学习兴趣这个最大动力,其教学效果也不会好。所以,在学风建设中,学校应从学生入学前开始就设立相关的专业咨询机构,让学生明确选择专业的重要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专业。
(二)适时进行专业形势分析与就业指导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2%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专业前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并未把入学时的热情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给学生造成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不了解。不明专业前景会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学习过程中显得茫然,反映在学习态度上就是不积极、不主动。长期处于这种氛围中,部分上进学生也容易被同化。对此,学校应适时进行形势分析与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前景;同时完善相关专业管理制度,允许学生适时调整专业方向,帮助学生将理想和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专业前景与就业指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已成为目前职业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动因,对职业院校学生学风的改善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强化学科的自身建设构建多方位学习平台
(一)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加大师资培养,提高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高职教育不仅要求学校所授知识的专业化程度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强,并特别强调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职业教育的改革就是要把知识逻辑变为实践逻辑。教学要从学科体系变为工作体系;课程要从知识结构变为项目结构;环境要把传统教室变为职业情境。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很多职校在新的专业设置之前并未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与预测,导致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对此,应加强专业和学科建设,改革课程体系,提高专业学习的针对性,提高职教的“职业”吸引力。当职教真正成为有的放矢的职前教育时,当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未来的需求与所学内容一致时,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风自然会发生质的转变。
(二)构建多方位的学习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国际职业教育界提出了5种基本的职业能力观,分别强调个人的特性、工作需求、实际应用知识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会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83.1%的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来自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主动与教师沟通互动的仅有8%,其余学生只是偶尔与教师沟通或从不沟通。有关参加课外活动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1%的学生选择积极参加,89%的学生则表示不经常参加或根本没有兴趣。这表明学生仍停留在升学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状态,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观念有待更新。
高职院校的课外职业竞赛与学术活动是培养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学风建设的有效载体。应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明白职业教育的特点,并围绕职业核心能力构建学习平台,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竞赛与学术活动。通过组成各种学生专业团队,参加职业竞赛或完成各种实践项目,达到提升其综合竞争能力的目的。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其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也有利于对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组织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学生由于专业不对口所造成的就业压力。
加强学生自律,严肃考试纪律
当前,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考试作弊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另外,监考要求不严也纵容了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考风不正纵容了投机取巧的学生,对那些刻苦学习的学生很不公平。作弊得逞的学生认为学好学坏都一样,这无形中也成为旷课的一大诱因。在“影响学风的因素”调查中,有84%的学生选择了“考试作弊”,其次是“旷课”、“学习氛围”、“个人兴趣”。一位著名教育家讲过这样一段话:“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素质的学生,是危险品。”在职业院校的学风建设中,必须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考试认识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考试作弊是有悖于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行为,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考生自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和考试作弊可耻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及道德观的教育,加大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综合治理,教育、防范、管理、处罚相结合,这就要求学校考试管理保持透明度,考试的管理规则、办法、操作程序、责任人等应对外公开,对违纪考生的处罚也力求规范、公开、透明,被处罚的考生应拥有知情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评价方式,以教风促学风
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学校认为学风是对学生的要求,往往忽略了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的联系。调查显示:有63%的学生肯定地认为一个学校的校风,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所构成的,教风直接影响学风。
教风对学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环节中。职业教育是岗前教育,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是某一岗位的能手,其课堂教学要从“为讲而讲”变为“为做而讲”。所以,高职教师应具有按照企业的生产实际设计教学内容,自主开发职业化的教学环境和立体教学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走出书本,参与专业岗位的一线活动,紧跟行业动态,学习新的专业技能。
同时,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评价也要从学术要求变为岗位要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还是注重教师文凭,而忽略对其专业实际能力的考核。要提升学校学风水平,必须提升教师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能力。应从制度上建立一套与职业学院培养目标一致的评价体系,激励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内容的职业针对性,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体现职业魅力,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真正做到以教风促学风。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从源头入手,建设良好的学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熊培海.高职教育的本质[N].中国教育报,2007-11-15:(3).
[3]许志铭.高职教育改革方向之省思[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20010927/3003/29.shtml,2001-09-27.
作者简介:
易建芝(1971—),女,湖南醴陵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