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

2009-05-31 08:2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改革

刘 伟

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农业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农村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改革农村职业教育现状。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农村经济与教育发展现状,就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农村职业教育是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农战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保证,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现阶段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培养各类实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现状

办学方向错位,背离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农村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然而,许多农村职业学校将对口升学作为办学主要目的,与国家赋予职业教育的任务严重背离。不少农民及其子女抱着升大学跳出农门的愿望到职业学校学习。职业学校以此作为办学定位,不仅无法发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功能,而且给学校办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是政府部门认识不足,认为当地企业少、闲人多,职业学校人才对当地没多大用处,不易出政绩。二是当地政府经费紧张,无暇顾及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要求有一定生产实习条件进行技能培训,职业教育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技能训练的成本是普通教育的2.6倍,而政府部门对职教的投资恰恰制约了这一点。这些直接导致农村职业学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能力不强。

农村职业教育严重滞后,阻碍职业教育发展一是教学设施陈旧。有些职业学校教室狭窄,办公场地拥挤,没有像样的操场和会堂,没有图书室、实验室,缺少实验设备。二是师资力量薄弱。广大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缺乏,教师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农村职业学校在教师数量上、学历上、专业知识上都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三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僵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多为成本小、对实习基地要求不高的专业;实践课程占总课程比例偏低,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智能结构严重脱离现实。四是教学方法无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点,但是由于设备、师资和传统教育模式等原因,造成一些农业职校严重脱离实际。

制约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价值观根深蒂固,人们重视普通

教育,许多家长不愿送孩子进职业学校学习。同时,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家长把与考试、分数无关的都归为不务正业,许多学生鄙视职业教育。

政府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不到位职业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更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成本一般是普通高中教育的二三倍,如果政府试图借助市场力量来搞活职业技术学校,是难见成效的。没有政府的高投入,职业教育很难实现专业化教育目标。

“新读书无用论”思想泛滥究其成因:一是学生不认真学习,进厂劳动与农民工无异,读几年书无一技之长,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二是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无力负担大笔学费,于是认为不读书照样打工,诱发了在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弃学心理。

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未充分体现出来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新型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新型农民”的技术水平,懂得经营之道,为农民生活富裕服务。目前来看,这些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出来。

改革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利用典型事例,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创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环境,提高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劳动者,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多方投入,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搭建平台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对农村中职学生学费全免。另一方面,建立多元经费筹措渠道,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农业职业院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产教结合,自筹资金。提高教师学历,组织教师到对口职业学校任教或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教师配备上,配备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工艺师、农艺师、设计师等。

转变办学理念,重新定位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农村职业教育始终以服务“三农”为根本目标。在生源上,凡希望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人都允许入校,进行个性化教学和辅导。在办学层次上,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简化入学手续,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在专业设置上,开设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深加工、保鲜储藏、市场流通、农村合作经济、经纪人教育等“本土化”专业。在课程结构上,首先,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绿色环保技术的培训力度;紧密结合农时季节需求,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其次,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扩大农村劳动力岗位转移培训。在教学手段上,更多地采用多媒体课件和仿真技术手段,模拟工作场景,锻炼和培养学员解决各种技术难题的能力。在培训管理上,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结合;培训期满通过考核者,发给毕业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

多元化就业方式,拓宽农村职校生的就业渠道一是积极引导农村职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勇于自我创业。二是国家采取有利于农村职校学生就业和农村发展的更加具体、系统、优惠的配套措施和政策。三是完善就业市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加强农村职校与城市,特别是发达城市职校的合作,拓宽就业出路;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以满足学生更高层次学习职业技术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杜宝德,李凌.北京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2]桑擎中.当前部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

[3]冯广兰.当前中国农村教育的困境及解决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7,(1).

[4]徐长发.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韩云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6]张志增.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的基本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1,(28).

[7]张志增.论城镇化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论坛,2003,(11).

作者简介:

刘伟(1965—),女,江西萍乡人,湖南省气象培训中心高级讲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与教育培训。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农村改革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