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稳
摘要:2010年北京将迎来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如何应对新课程下的高考已经成为当下师生关注的焦点。高三复习不宜过早进入知识点的专题复习,阅读教学中不要过于注重答题技巧。思维能力的训练是重点。阅读和写作不可偏颇,要两条腿走路。对语文学习来说,科学高效的前提首先是从无序到有序,要不断扩大阅读量,吸收新信息,挖掘实际教学中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几类教材的整合处理上应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才能带动学生的整体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试题;复习
一、探析思路及依据
(一)依据新课程标准及考纲的变化理解新高考精神新发布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虽然与2006年的大纲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但也略有变化。
(1)全国旧考纲有五个能力层级: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表达应用、E鉴赏评价;而新考纲有六个能力层级: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E表达应用、F探究。“鉴赏评价”和“表达应用”顺序调换。
(2)语言表达增加“准确、鲜明、生动”
(3)新考纲将“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的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选考内容其实就是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任选一题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范围明确包括中外文学作品,提出了了解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等要求,增加的能力层级F的具体要求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包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其中F层级的具体要求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4)写作方面,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评价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总体来说,新大纲增加了选考内容,体现了课标中的三级目标,突出了能力要求,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尽量减少对纯知识性、记忆性内容的考查,注重口语交际,重视对语言表达的考查。
(二)依据北京市近三年高考试特点揣摩命题思路
三年来,北京卷秉承了稳中有变的原则,在考试性质、考试时间、考试范围、考试内容和目标、试卷结构等方面基本上是稳定的。2008年高考语文北京试卷的变化值得关注,它渗透了“高中新课改”精神,为向2010年“课标卷”过渡做了必要的探索。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题型和分值的变化。适当减少了题量,由原来的25道题调整为23道,增加考生思考作答的时间;适当调整了试题的题分,将往年区分度较好的诗歌鉴赏题由7分提高为10分,将名句名篇默写由6分提高为7分,以进一步引导语文教学注重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适当增加了试题的开放性。例如第2l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试题形式是为一幅表现汶川地震的图片配写几句话,只要求了字数,没有规定句数;只要求表达鲜明生动,没有规定具体使用哪些修辞手段,为考生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语言运用空间。作文命题更加注意开放性与限制性的有机结合,要更有利于产生有创意的考场文章,使考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等。
(2)密切结合实际生活,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的特征。2008年的试题在突出对语言运用能力考查的基础上,重视试题情景设置,继承了往年在选材上关注时代潮流发展,注意引导考生价值判断的优良传统,在“考语文”的同时弘扬时代精神和人文性。例如,阅读材料中选择《塑料袋的科学迷恋》一文,又引导科学的环保认识,选用题中关注奥运会,普及奥运知识,了解我国奥运健儿的拼搏经历;关注四川地震,唤起考生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情感。
2008年北京高考更加突出对考生理解分析、运用创新等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古诗文鉴赏与背诵的深度与广度;写作方面力求打破定式,提升能力。我们关注其中的“不变”,就是明确2010届高三复习的重心,研究其中的“变化”和变化之后的理念,就是明确本届高三复习的方向。
(三)依据课改区2007-2008高考试题特点探求复习方法
试卷分为必考试题和选考试题。必考内容海南、宁夏(试卷相同,均为全国卷)占83.3%,广东为90%;选考内容海南、宁夏占16.7%,而广东仅为10%。从选考内容来看,广东试题分值偏低,略显保守。
以江苏卷为例分析。
①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60分。凡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要做加考题40分,延时30分钟。全卷200分。②内容比例:08年试卷必考内容:a.现代文阅读,4题,23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b.古代诗文阅读,6题,37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题9分,古文翻译题10分,古诗鉴赏简答题10分,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c.语言文字运用,4题,15分,其中包含单项选择题和表述题。d.写作,1题,70分。③09年《考试说明》: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部分比去年增加了3分,选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减少了3分。古诗文阅读部分去年的总分是34分,今年增加到37分。古文翻译增加1分,古诗鉴赏增加2分。④试题难易比例:易30%,中50%,难20%。
总体看,试卷有四点变化。
(1)在能力层级中增加“探究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独立思考与研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2)选考内容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展示个性化阅读的平台,既能很好地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又符合新课标中选修模块系列的学习。
(3)文学类文本阅读更注重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实用类文本阅读更注重文本的社会价值和时代特点,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功能。
(4)江苏卷增加附加题,把文学类作品纳入考试范围,能更好地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积淀,也引导学生重视选修模块的学习。
(四)依据北京考试院新课程命题测试明确教学导向
(1)测试情况及背景:北京考试院在2008年12月份组织了2008年“普通高中课程实施后高考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测试”,北京市有10所学校的3300名考生参加。这次测试的组织立足于两个背景:一是新课程下课标与大纲的异同,考纲与课标的关系;二是思考北京市高考命题的选考方向。现有的课改区的命题往往是在实用文体与文学类文体中二选一,简便但不完善,选考范围仅仅局限于现代文。
(2)测试内容及方向。测试卷以往年高考题为基础改编。是往年高考题的改造版。主要是文言文理解,古诗鉴赏、散文阅读三个板块的主观题改造,虽然选取了三个不同的板块,但三道命题的考查点有非常一致的
思路和方向:开放式命题(分值10分,字数:不少于200字)——从阅读理解文本到联系现实谈感悟。(比如:写出第二段“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的意思;联系现实。说说你对孙叔敖之知的理解。又如:苏诗云“诗老不知梅格在”中的“梅格”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再如:作者说:“悲伤也成享受”你认同作者的这句话吗?为什么?)从这一点上看体现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落在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命题人谈教学导引。命题组意在通过这次测试传达给老师们一个重要信息: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都要侧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如果一篇阅读教材只讲7种修辞格,那不是语文课。肢解文章,为讲知识点而讲知识点,那是不可取的。
二、复习方向及策略
(一)依标靠纲,明确高三复习方向
(1)新课标考试大纲中的几点重要变化,指明了今后教学、学习的方向。能力层级中增加“探究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标对学生独立思考与研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2)选考内容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展示个性化阅读的平台,既能很好地体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又符合新课标中选修模块系列的学习。
(3)文学类文本阅读更注重探讨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也符合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实用类文本阅读更注重文本的社会价值和时代特点,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功能。
(二)析卷研题,明确教学关注点
(1)课改试题在指向上明显体现出两个“关注”:关注社会,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考察能力上体现出两个“注重”:注重理解,注重表达。提示我们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必须着力渗透探究能力培养、个性化阅读意识、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2)江苏卷增加附加题,把文学类作品纳入必考范围,能更好地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趋势,考察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积淀,也引导学生重视选修模块的学习。老题目有新意,经典题有创意;重视基础,慎待难题;关注热点,抓好冷点;学生参与,交流解法等。这需要全体教师的智慧和热情。
(3)江苏卷作文分数提高到70分,而福建、上海等省市也都如此;江苏卷的语文分数提高到200分,作为教育大省和新课程的试验区,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提示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性绝不仅仅在口头上、理论上,在新课程的框架下,学校和语文教师都是大有可为的。
(三)把握原则,探索并改进教学方法
(1)高三复习不宜过早进入知识点的专题复习,阅读教学中不要过于注重答题技巧。尤其是在最初的复习中,阅读教学中肢解知识点的做法不宜提倡,要在复习中强化(而不仅仅是掺透)语文的学科思想,强调人性和文学感,既有思想,又有方法、知识的载体,以形成能力。
(2)思维能力的训练是重点。阅读和写作不可偏颇,要两条腿走路。读写一体化的训练模式是今后的方向。平时阅读理解一定要跟上写作表达,既要培养感受、思想,又要培养表达感受和思想的能力。所以不仅是指导学生“两耳广闻天下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和内心体验,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认识、评价它,实现语文的现实功能。
(3)注重知识的整合和知识体系的建构。语文高考的知识体系不会变,对积累的要求也不会变。在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必须注重模块知识的整合,变散乱的点为有序的系统。对语文学习来说,科学、高效的前提首先是从无序到有序,要不断扩大阅读量,吸收新信息,挖掘实际教学中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几类教材的整合处理上应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才能带动学生的整体学习。
(责任编辑: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