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参与型课型中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角色的重新思索

2009-05-19 07:16
活力 2009年20期
关键词:教师应原则心理健康

参与型课型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内涵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发展为中心来实现的。它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主张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型课堂教学中,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担负起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的双重任务,对其要求也有所与众不同。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正常的生长、发展,适应社会,还要帮助学生成功、成才。任务的艰巨性和迫切性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参与型课堂教学的作用,确保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一、 心理健康教师的角色变化

(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参与型课堂教学必然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保证其质量和效果。

1.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心理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进度进行总体设计;对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进行设计。高校心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设计。如选择人际关系的处理、情绪、情感的调控、对自我的认识、对学业、择业的态度及选择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接受和理解,引起共鸣。要改变课堂教学呆板陈旧、学生没有兴趣而烦躁厌学的状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到方法和技能。

2.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应实现从着重“教”到强调“学”的转变,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应切实从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课堂上,心理教师应创设一种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激发动机,培养兴趣,遵循赏识教育原则,注重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情感氛围;引导学生主动认知,设疑启智,创设情境,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互动过程。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参与的意识;优化学习方法。

3.对教学手段的设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平台,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设计各个环节。还可通过社会实践、主题座谈、心理辅导、电子邮件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及时沟通、交流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学活动是一种团体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应了解和熟悉课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从而组织和把握好各个环节。积极展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并给予学生一定的信息,告知他们如何进行活动,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正面组织,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同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师机智,面对教学情景中的一些突然变化,教师能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妥善地处理问题。要有随机应变、沉着冷静、灵活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善于运用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教育方式,同时要把握好教育的分寸,把尊重和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起来,给学生最恰当的教学方式。

二、参与型课型中高校心理教师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拥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学会接受自我,悦纳自我,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益的人。

2.平等尊重原则。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的诚意和表达的内容,努力的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赖关系。要以热忱关怀、真诚坦率、宽容大度、民主公正、耐心坚韧的个性品质感染学生,确保心理健康课的顺利进行。

3.启发性原则。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提出,心理辅导应以双方的真诚关系为基础,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启发或促进成长的关系。学生有理解自己、不断趋向成熟、产生积极地建设性变化的巨大潜能,心理健康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启发和鼓励这种潜能的发挥,并促进学生成熟或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地进行解释和指导,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保密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面对的是与学生个体沟通,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应受到保护。保密性原则是心理健康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它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最大尊重。

当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是绝对的,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可以不受限制:一是意识上有明显自杀倾向者,应与有关人士联系,尽可能加以挽救;二是存在伤害性人格障碍或精神病患者,为免于是他人受到伤害,也应做一些预防工作。

5.坚持性原则。在参与型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设立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在接受能力和适应性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考验,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教师要树立坚持不懈、不怕反复的思想,对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要心平气和,理智处理,碰到困难时要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去克服,要有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这样才能有利于实施过程中效果的巩固与提高。

6.面向全体,注重个体差异的原则。心理健康教师既要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讲求“因材施教”,使之心理健康发展,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的维护进行培养和训练,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它的对象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所要扮演的角色更具多重性。教师角色的重新思索实质上就是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发展。心理健康教师必须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适应角色的转变,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编辑/刘佳)

猜你喜欢
教师应原则心理健康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