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前心理辅导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

2009-04-29 03:58张晓旻张耀国周红艳
医药与保健 2009年12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儿童

张晓旻 张耀国 朱 玲 周红艳

[关键词] 心理辅导;儿童;畏惧症

[中图分类号] R39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650(2009)12-076-02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特指牙病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 害怕、 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严重的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而且这种恐惧还会持续到成人期[1]。我科强调诊前的心理辅导的作用,并观察其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

2006年8月-2007年5月初次就诊于我科的儿童牙病患者82例,患儿家长能充分理解并配合调查问答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43例, 年龄 4-10 (平均 6.5)岁。

1.2方法

将82例患进行诊前心理辅导,不同儿童辅导时间5-30分钟,平均16分钟。

1.3心理辅导内容

1.3.1 通过儿童语言接受外界环境:包括诊室环境,将诊室及候诊室布置得童趣,治疗器械包括口镜、镊子、探针以及机头描述为和牙齿过家家的玩具等等。

1.3.2 家长的配合: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重视患儿的口腔健康问题,与医务工作人员共同配合。

1.3.3 鼓励和惩罚的承诺:如未开始治疗时就夸奖孩子勇敢,表现很棒,治疗结束可以贴五角星,告诉老师让老师在同学面前表扬,而表现不好的话则被屋顶上的摄像头拍下来寄到学校去。

1.3.4 教育:对疼痛及疾病的理解。

1.3.5 转移注意力:看电视,和患儿聊一些与治疗无关但是患儿很感兴趣的话题。

1.4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评估:把儿童接受牙科治疗时的表现分为 6级。0级(自如):表情 自然, 能准确迅速地回答医生的提问,与医生配合良好。1 级( 不自在):面部表情不自然,手不自然放置。 愿意并能准确回答医生地提问, 诊治过程中紧张, 但能配合治疗。2级( 紧张):回答问题尚准确, 但声音有改变,手常悬空,但不影响医生操作。3级(勉强):想拒绝治疗,哭叫,手常抬起,阻止操作,需要命令式语言方能操作,诊治过程困难。4级 ( 恐惧):语言交流尚可,持续哭闹,身体不断扭动,操作困难,偶需按压。5级(失控):高声哭叫,完全不听话,需采取强制性手段方能操作。1级以上, 包括1级为有牙科畏惧症[2]。

2结果

经过诊前心理辅导后, 82 例患儿牙科恐惧症发生率为43.6%,其中不能配合治疗的患儿仅为3例。

3讨论

牙科恐惧症产生的原因众多,包括:陌生的诊疗环境和医护人员口腔诊室内刺鼻味道的牙科药物, 令人紧张的口腔诊疗器械( 如口镜、 探针、 镊子、 注射器等) , 高速涡轮机钻牙产生的声音, 医护人员的白色外套、 口罩、 帽子, 以及其他病人治疗时发出的尖叫声等都会加重患儿的紧张情绪。

诊前心理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早期消除患儿心理恐惧,使患儿拉近与医务工作者的距离。此次结果显示诊前心理辅导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仅为43.6%,而文献报道中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为80%左右[3],可见诊前心理辅导可以有效降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韩宁.牙科畏惧症[J].北京口腔医学,2003,l1(1):59-61.

[2] VEERKAMP JS,GRUYTHUYSEN RJ,VA N AMERONGEWE,et al.ASDC [ J ].Dent Child,1993,60(3):175-182.

[3] 张耀国,朱玲,梅予峰.儿童牙科畏惧症调查分析[J].北京口腔医学,2007,15(4):225-227.

(收稿日期2009-10-30)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班主任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网络教育环境下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点建议
浅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运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