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中谨防学生“习得无助”

2009-04-21 09:45郭广现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挫折感归因尺子

郭广现 郭 华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这是教师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也是新课程追求的教育目标。但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动力和进取心,对学习感到无助和倦怠,遇到挫折时又大多倾向放弃,甚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也不能完成,而且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习得无助” ,它是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新老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在教育教学中,“习得无助”指学生经历了某种体验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习得无助”产生的根源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失败,很少或根本没有体验过成功,挫折感强。那么,怎样防止学生过多挫折感的产生呢?

一、谨防惩罚过度

惩罚与表扬都是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二者的使用都应讲究艺术。惩罚要适度,表扬应及时。人们对失败的容忍是有限度的,特别是未成年的孩子!失败太多,就很容易打掉孩子的自信,如果孩子失去了自信,就会对任何事情缺乏成功的渴望,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在各种活动中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进而更加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就难免陷入“习得无助”,纠正起来就格外困难了。因此有人把“失败是成功之母” 改成了“成功是成功之母”,这不无道理。老师要注意把握惩罚的限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进步行为及时表扬。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采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热情,例如,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如爱看小说、爱玩电脑、爱打球、喜欢语文等特点,巧妙实现动机迁移。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帮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树立信心。就像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才有成功的喜悦,要是跳起来总是摘不到桃子,那么学生就失去了信心,“习得无助”也就不可避免了。

二、谨防期望过高

学生挫折感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家长或学生自己对学习的高期望。有时,教师不自觉地用过高的期望去要求学生,无形中也使学生对自己产生过高估计。当现实达不到要求时,自然就增加了学生的失败体验。例如:同样考试得了85分,期望得80分的同学会体验到成功的幸福,而期望考100分的同学则会感到失败的痛苦。在沮丧的心情下,一个正常的错误或小小的失误很可能被放大成一个大问题。尤其在对待后进生上,由于急功近利,教师往往会放大缺点,缩小优点。最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行为会有意无意地让学生自己也只看到自己的缺点而找不到优点。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与别的孩子攀比,给孩子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长时间处于教师、家长的高期望中,“习得无助”现象的发生就防不胜防了。新课程强调评价应突出发展、促进的功能,教师的评价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但不管用怎样的尺子来衡量,更多的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总有在尺子之下的学生,所以教师要树立“进步即成功”的观念,把尺子竖起来看学生。这样我们的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谨防不当归因

挫折不见得都来自外界,有时是自我挫折感太强造成的。这表现为学生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如“我天生就‘没希望、‘没用、‘脑子笨”等,其实这些都是不当的归因。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积极的评价,最终引导学生正确审视、评价自我。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都拥有美好的前景和希望,都有各自的可爱之处,都有完成学业的智力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暂时的挫折,学会从积极的方面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引起失败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成绩不好是因为方法不当,基础不扎实,一时粗心等,而不要仅仅归结于脑子笨。采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渗透“成功源于努力程度”的意识,澄清学生不合理的归因,消除学生失去在学习上的无助感和无力感,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四、谨防失去关爱

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不容回避也无需回避,关键是我们会以怎样的态度和行动对待这种差异。当学生的学业处于长期不良状态时,就可能导致其非智力品质的弱化,形成“习得无助”。这类学生常常形成错误的认知解释风格:认为失败是永久的(将失败归因为能力而不是努力)、弥漫的(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失败)。这些认知障碍看似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教师、家长面对这些学生时爱的削弱甚至消失,比如从学期初的发现问题,热心扶持,到收效不大,产生困惑,最终否定自己的行为,放弃努力。鉴于此,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认识到学习障碍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差异,而且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在原有能力和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学习障碍学生形成“习得无助”心理的可能性。对于已经有明显“症状”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要有耐心,要有爱心,让老师的爱伴随着学生成长,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支持性环境,给予他们广泛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从“习得无助”的泥潭中解放出来,在笔者看来,这更加切合实际。

猜你喜欢
挫折感归因尺子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人可以承受挫折,但不能习惯挫败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中职院校学生挫折感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大学生犯罪动机探析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时钟就是尺子圈
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