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见实效

2009-03-17 10:12张日辉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实效语文教学

张日辉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语文教学收到实效的重要条件,教师应启动、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方法;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2-0026-02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智力因素是没有多大差别的,而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差异。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别的主要原因。据心理学家研究测算,对学生学习成功的影响智力因素仅占20%,而非智力因素要占80%。智力因素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其中有先天的素质。非智力因素则指人的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完全是后天形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Ⅱ向。语文学科是极富于学生感受和情感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培养和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便使语文教学和教改、课改收到更大实效。

一、研究学情,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应细心研究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等现有的实际状况,努力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处于积极、活泼的态势。学生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非智力因素,加深对文本的感受,表现与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鸣,自主地去发现应当学到的知识,从而建构和生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让学生置身于具有诱惑力的问题之中,正是实现知识建构和生成的一种有效形式。循循善诱,以问引问,让学生学会提问,激活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句号。例如,我们把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分门别类组合,然后让学生探究从表现主题、人物性格、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这样,每个学生就会有自己独具个性的答案。之后教师就有了许多和学生沟通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这样分析?学生之间不同答案的理由是什么?综合起来分析更好一些?一连串的问题从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中产生,又在师生、生生互相探究中整合完善。学习的主动权始终在学生手里,语文教师只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去深化学生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这样,学生就生成了新知识,并提升了语文能力。

二、强化动机,发掘学习内在的动力

恩格斯说:“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动力”。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绪,适时而经常地进行学习语文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学生们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必要和重要性,学习的动力就足了。当学生把学习语文作为任务变成自己内心要求的时候,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行动。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热爱学生,真心地关爱学生,热情地鼓励学生,以教师关爱、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自信心,和学生“亲近”沟通,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向上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产生良好的思维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兴趣,保护学生的表现欲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更好地接收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设计一些趣味内容,讲一些相关的小故事或名人轶事,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兴趣。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智慧。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般地说学生就是在一系列行为表现中获得发展的。让学生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才会被调动起来。教学中我们应多设计可以合作探究的问题,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机会多、次数多了就可以增强学习信心,培养学生更强的表现欲。要注意多给性格内向的学生表现机会,性格内向的学生普遍在课堂上不爱发言,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走出自我封闭,融入活泼开朗学生们的行列。

四、磨砺意志,让学生自悟学法

意志是非智力因素中的重要一项。语文学科要提高素质,必须有意志去持久地坚持,加厚积淀。阅读背诵,博览强记、厚积薄发,如果不下真功夫,不用实劲是不会达到理想水平的。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听、说、读、写的基本规律,在长期严格训练中,让学生自己悟出一套适合本人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法宝,是学生掌握广博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武器。常言说:“有志者,事竞成。”这正是磨砺意志的目的所在。

锻炼学生学习语文意志的方法很多。小从一笔一画工整书写,大至观察社会事物,广积素材撰写文章。学生从语文学习活动中懂得怎样去听,怎样讲话,怎样读书,怎样作文,初始摸索到这些语文学习的基本步骤,逐步再找到有效之点,日积月累形成个性化的有效做法。意志是从长期坚持中形成的,学法是从反复实践中找到的。照抄搬用不能奏效。问题的关键是在学生自身悟性中建构和生成。语文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才会收到实效。

五、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融合共用

智商高的学生,相对来说非智力因素容易启动,因为智力因素毕竟是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师遵循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积极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把学生具有的各种智力资源,尽可能充分地运用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为吸纳和储存知识发挥作用。比如,对记忆力强的学生,限时限量培养其博览强记,同时也需让学生有坚持不懈的意志。这样,才能培养出语文学科知识积淀厚重,视野广阔,能力较高的优秀学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尽管在人们的学业和事业成功方面发挥着比例悬殊的作用,但对两种因素是不可偏废的。语文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教法使二者相融,形成合力,才能优化教学。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体水平也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总之,学生的智力因素是参与语文学习的良好条件和基础,语文教师必须审时度势,细致周详地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摸清他们的个体差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保障学生在语文教学和语文活动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诱导,施教得法,启动并不断强化,促使学生生成,并科学而有效地把智力因素利用起来,把非智力因素培养出来,语文教学才会彰显出实际效果。

责任编辑薛春科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实效语文教学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