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宏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项措施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知识的价值;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生 历史学习 兴趣培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先后进行了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近的一次是以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的。这次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尤其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些规定体现出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基础人文学科,拥有丰富的内容,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但一直以来,历史教学都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课。再加上很多高中不够重视历史课。这些都自然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了解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势必会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提升高中历史的教与学的效果。
一、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近的动力源泉。它与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是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内在动因,甚至使学习者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入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说,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应注意——关注学生兴趣,降低学科难度。
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应重在知识的广度,而不是深度;高中历史教师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为他们以后的深入学习研究打下基础。兴趣是学习最根本、也是最为强劲持久的动力,我们的课程改革切不可忽视这一点。课改浪潮下,考察历史教学,关注更多的似乎是“研究学习”、“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等等,在实施“研究”、“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变相的“灌输”教学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与我们高呼的“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兴趣”是相背离的。学生兴趣何在?其基本的着眼点就在于历史故事的趣味性。我们知道,“历史”英文写成“history”,译为“故事”,可见,历史课的本源就是历史故事的讲授。针对高中生,我们的课改应当还历史课的本来面目,多一些趣味知识,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降低学科难度,注重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化被动为主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历史学习兴趣培养的主要措施
1.让学生充分感受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本身的丰富多彩、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等,都可作为激发兴趣的切入点。这就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的用处很大。
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很多家长也认为对于理科的学习更重要。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不高,也不了解历史知识的价值。实际上,以史为鉴是高中生完善自身和学习最重要的方式。了解历史人物、探究历史事件会让高中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少走弯路,对于学生自身修养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让学生了解、感受到历史知识对自己今后学习和成长的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
2.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适用为主,避免过分花哨。使用多媒体是为给教学注入活力,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要知识点,增强听课的兴趣和主动性,绝不能只求表面热闹,而忽视课堂的任务和重点,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第二,把握时间,防止信息过量。不能盲目加深拓宽某些知识点,使45分钟的知识容量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过多加快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结果五花八门的信息让人头昏目眩,只能够囫囵吞枣。第三,材料运用注意典型性。例子避免多而不精,最好是一堂课能围绕一个典型例子展开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一个问题或一个现象进行全面和深入地分析、理解,能在认识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培养能力。最后,多媒体运用不能完全代替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有些地方仍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它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而多媒体播放停留的时间间隙较短,学生来不及笔记或记忆。运用多媒体是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和手段。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做到“适时、适度、适当”,恰倒好处。
此外,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3.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
“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的运用一直为广大老师所重视,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线、知识为纲,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转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与创造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在问题教学模式运用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此法运用的可预见性,因为历史本身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把一些较为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地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以后,学生就会主动进行学习,当态度转化以后,学生的成绩自然能够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相应得到保证。
总之,新形势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艳红.浅谈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硅谷,2009,(8):144.
[2]孙厚利.浅谈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希望月报(下半月),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