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制约因素与有利环境

2009-01-22 07:27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语文素养

李 斌

【摘 要】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语文素养面临片面强调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干扰,但社会、政府、学校在努力营造有利于提高语文素养的环境,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语文素养 制约因素 有利环境

语文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仍不尽如人意,盲目性、接受式、分析式、封闭式、功利性等弊端仍普遭存在。为改变这种情况,国家出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尽管种种干扰因素使新课标的施行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因素逐渐被排解,新课标必将得到越来越顺利的施行。

一、语文新课标的素养理念

语文素养成为当今语文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它最早见于2000年版的初中、高中大纲,但是在这两个大纲中各只出现一次,而且与“语文素质”、“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并列使用,意义不明确,地位不突出,所谓大纲的“过渡性”于此可见一斑。真正在语文教学思想上起革命性变化的,是200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它对语文素养的认识,在初中、高中新大纲的基础上大大推进了,那就是将语文素养视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中的核心理念、第一理念。

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内涵主要有:

1.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中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2.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郭沫若在7岁的时候就在背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他长大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与小时候的这些积累是分不开的。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3.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4.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等。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因为良好的习惯无非就是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做。就拿写字来说,现代社会虽是网络时代,但是教学生写好汉字,仍然是我们母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且不说书法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首先要珍爱每一个汉字。一手惨不忍睹的书写,是不能折射出良好的语文素养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当然离不开好的语文基础,因为“空中楼阁”是不存在的。语文学习是讲究咬文嚼字的,基础的首要问题是学好语言文字。

5.健康的审美情趣。 我们这个民族很久以来就非常讲究“实用”,“学以致用”便是一例。比较一下,古希腊则不同,她追求的是“真、善、美”,具有“唯美”倾向,至于有用与否则不加考虑。对于这一点,我们就显得很薄弱。而在教育上,如果一味偏重实用、追求功利,就会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只能塑造一批精于技能、文化浅薄的工匠。

提出“语文素养”这个概念,其范围自然比“语文能力”变广了,它增加了文化品位及修养,体现了语文的特点,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现实能力与前瞻能力的综合性的追求。这种提法的改变,并不仅仅局限于范围的增加,更意味着语文教育模式的重大突破与变革,是非同小可的。现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经综合了这样的思想。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这段话在指出提高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也强调指出了提高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贯穿于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在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是与培养语文能力同步进行的,绝不是在培养语文能力之外,另外“附加”提高人文素养的环节。也就是说,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是统一的,不要人为地割裂。

6.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二、制约耐心提高语文素养的因素

如上所述,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但由于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在不少地方,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是在“素质教育包装下更为惨烈的应试教育”,这严重制约着语文素养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问题:

1.学校与社会的兼容性能很差。为什么老师们常常抱怨说:“新课标要我们充分发挥语文优势,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但我花九牛二虎之力得来的教育效果,可以被社会上一件事冲得精光”?为什么标榜“封闭管理”的管理方式倍受家长青睐?学校的正面教育真的能从根本上抵御社会的负面影响吗?学校教育功能弱化是不争的事实,这不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人才的产供销严重失衡。一方面是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人才过剩”,毕业生就业难。这就是说,从宏观上看,教育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全面服务功能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层次对应性处于非常状态;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教育资源短缺与受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这种状态下轰轰烈烈地推行语文素养教育,风险成本肯定是很高的。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就是这种风险的真实写照:一方面,他们希望搞素养教育,让他们的孩子轻松愉快地提高素养;另一方面,他们千方百计送孩子到升学率高的学校,而不过多考虑那里搞了没搞素养教育。

3.“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具备予以取消的客观条件。统一考试内容(包括考试系列、命题班子组建)的改革与完善从根本上不适应素养教育的要求,它的导向性天生是素养教育的克星。不要以为搞出个拼盘式的“综合试卷”就能考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要以为出几道新颖的考题就能考出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试(外语有口试)形式、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等等,有哪一件是用来检查学生素养而不是扼杀(至少是限制)学生(包括备考指导教师)素养的?

4.教材方面的改革与完善严重滞后,基本上不适应素养教育的要求。在未实施新课改的地区,教材科目设置和教材内容陈旧、呆板,使素养教育失去坚实的根基而成为无源之水。坦率地说,现行教材正是素养教育的“革命对象”,但几十年(甚至更久远)的精神和物质积累,改起来也不可能太容易。在实施课改的地区,有新课程、新教材本身匆忙粗糙的问题、老师不适应和学校管理跟不上等三个原因,学生在应付考试、教辅读物以及其它学业负担上比课改之前都明显增加,教学的“应试”特征并没有减弱而是在强化,学生学得比过去更苦,想让他们耐心提高素养,谈何容易?

5.整齐划一、同步推进、急于求成。都是市场经济了,还用计划经济那一套搞素养教育:所谓统编教材、统一命题、统一招生,学校基本上没有自主权。凡此种种,就好似先把鸟儿关进笼子,再去培养它们“自由飞翔”的能力,语文素养怎能提高?

6.片面追求中考高考的升学率。从政府到学校到年级到班级,层层下达中考高考指标,逼得老师学生加班加点,急功近利,搞题海战术,师生都难以静下心来提高语文素养。

三、提高语文素养的有利环境

可喜的是,近年来,从社会到政府到学校到学生,越来越认识到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不断营造出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环境。

1.社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在重庆科技学院的双选会上,湖北新冶钢铁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始终排着长队,每一位应聘学生递上简历后只有几十秒钟的时间与考官对话。而该校学生程应敏因在简历中将“第一学期”的“第”写成了“弟”而引起了考官的注意,程应敏见机行事,逮住跟考官直接对话的机会,滔滔不绝地说起来:写错别字,目的是为了更能引起你的注意,让我们有更多了解的机会;我本也想改过来,但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没有必要为一个字而浪费整张纸……整整五分钟,程应敏从一个错别字引申到节约工业材料的专业话题,一番话显然打动了考官,当场答应下午签约。如果程应敏没有熟练的语言技能,恐怕机会就不会属于他了。

现在不包分配了,实行“丛林法则”了,要凭高的语文素养才能找工作。找到了工作,要想干出一番事业,较高的语文素养仍是必不可少的。你可能凭机遇、凭关系谋得了工作,但要干好工作,赢得他人的信赖和尊重,必须有好的素养,包括语文素养。话讲不好,往往影响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佳,在需要协作才能办好事情的当今社会,工作很难做好,这时,你学历再高也没用,一大企业老总甚至说出了“博士博士,什么都不是”这样极端的话。这就使得青年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死背些书,死做些题目,没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即便考上高校,毕业后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有了工作也做不好,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耐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政府出台措施鼓励提高语文素养。当高考方式与社会需求一致,这种选拔形成的压力事实上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当高考方式与社会需求错位时,这种选拔就不怎么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尤其是,当高考方式中背离于社会需求的一方面被严重放大时,竞相投机就成了首选,高考在某些方面就成了限制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可持续进步的桎梏。

旧的高考方案体系及其所引导方向与新的社会需求的距离越来越大,这是当前的现实。旧高考体系导致的学校教学背离学生成才规律的现象也极为严重。如果不改变这种选拔体系,无论什么大纲、标准,实践起来都是纸上谈兵。旧高考的桎梏不除,任何新的好的方案都会被困死在里面。

新课标,包括语文新课标,当前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它的突出优势是人性化和生长性强。有些问题随着时间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期待等待。

2008年1月,山东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要求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不得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高低评价和奖惩教师,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的学生评价机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学习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期末考试应由学校自行组织命题、并进行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学校、班级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得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除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机构不得统一组织面向学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监察厅,江苏省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强调“五严”: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禁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不得以高(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排名和奖惩,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高(中)考成绩、升学率等情况,不得炒作‘高(中)考状元。”

这些措施,为学校松了绑,为教师松了绑,为学生松了绑,学校和师生可以无忧地实施素质教育了,可以踏实地提高语文素养了。

3.学校积极探索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政府给学校松绑,学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

山东杜郎口中学、兖州一中、江苏洋思中学等学校,大力度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实实在在的措施,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他们采用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堂后十分钟布置预习探究的内容,课后同学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第二节课前35分钟主要由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探究的成果,老师作适当点拨,后十分钟再布置预习探究的内容,如此循环不已。这种方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要上黑板写,要当众解说,要回答同学的质疑,字不好他丢脸,话说不流畅他难受,他一定会竭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学生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生生活在校园里,也生活在社会中,严峻的就业形势、极高的工作要求、大幅度的办学行为调整,使他们清楚地知道,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很多同学上课积极思考,积极发言,课后认真阅读名著佳作,踊跃参加文学社团,争先恐后地参加辩论赛、演讲比赛等等,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练就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面临怎样的困境?本文初步解答了这两个问题,至于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怎么营造有利于提高语文素养的环境,要做的事、可做的事非常多。让我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竭忠尽智,献计献策,出力流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鲁教基字〔2008〕1号)[Z].2008.

[3]江苏省教育厅等四部门.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人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苏办发[2009]24号)[Z].2009

[4]刘真福.语文大纲与课标解读[EB/OL].http://www.pep.com.cn/czyw/jszx/grzj/zyszj/lzf/dgykb/200506/t20050622_218289.htm.

[5]刘昕苗.何谓语文素养[EB/OL].http://gd2009.teacher.com.cn/Dvbbs/topic.aspx?topicid=56600.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语文素养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