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09-01-20 01:43付瑞敏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12期
关键词: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

付瑞敏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组织模式。实践表明,在微生物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及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微生物学;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

一、当前高校微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在校必修的课程。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学的许多知识是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单纯地依靠教师讲授学生很难对这门课有全面而直观的理解。因此,要教好这门课,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中去,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做相关实验得出结论,进而提高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但是,当前高校的微生物学教学中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1.学生课堂参与性不够,学习效率低,创新能力差

传统课堂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很少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习惯被动地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由于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对学科知识的一些创新性思维就很难得到开启,其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也就难以提高。

2.学生依赖性强,学习兴趣下降,丧失学习主动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都是教与学同步进行,即课堂上教师在上边“满堂灌”、学生在下边拼命记,整节课下来,学生和教师几乎没有交流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本身的主观条件,即认知能力、个性特点和知识经验的差异性,使学生养成了较强的依赖性,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方法和具体步骤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从事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程教学时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小组是由性别、成绩、能力倾向等不同的成员构成的异质小组,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保证小组成员间具有互补性,有利于小组活动的合作开展;同时,各小组间又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实践中,笔者将所教班级学生分成10个合作学习小组,平均4人1个小组,组内设组长、资料员、记录员和发言人各1名,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收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应用合作学习的操作流程分为以下五个基本环节:(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2)集体讲授,引导合作;(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4)组际交流,多元评价;(5)归纳点评,知识迁移。下面,笔者以“细菌的营养”一节教学内容为例,谈谈采取合作学习方式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笔者先以启发性问题导入课题:“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人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才能维持自身各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行,同理,细菌也要用餐以保证正常的代谢和生理繁殖。设想一下,如果你是细菌的厨师,你将如何设计细菌的食谱呢?”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议论纷纷。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这种互动中引出课题——“细菌的营养”。

2.集体讲授,引导合作

联系人的一日三餐摄入的营养物质,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五大营养要素——人要吃面包、馒头或米饭,细菌要补充碳源;人要喝牛奶、吃鸡蛋,细菌要补充氮源;人要吃盐、补钙、补微量元素,细菌要补充无机盐;人通过氧化分解碳水化合物获得能量,细菌通过氧化分解碳源、氮源或直接捕获光能获取能量;同人一样,细菌每餐都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水分以保证生长良好。在此过程中,笔者适时提问:“据细菌生长所需营养要素即碳源能源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细菌分为哪几种营养类型?你能举出相应的例子吗?”这样,既可以启发学生参考课本自行讨论、解释、区分细菌的营养类型,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经验,解释、说明各种营养类型的细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在确定了细菌的食谱之后,笔者又围绕细菌的生长条件和用餐方式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影响细菌的生长条件有温度、pH、渗透压、氧气浓度和水活度,笔者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就其中的一种生长要素设计实验并展开讨论和探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各抒己见,热烈讨论,每个成员都积极献计献策,协同探讨相关知识内容。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最终了解了细菌的生长条件及细菌摄入营养物质的方式。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组际交流,多元评价

这一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并评价任务结果,各组学生利用道具、图片或PPT,向全班同学阐述本组的观点。组与组之间交流热烈,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通过组际交流和自评、互评等方式,各个小组的共同认识转化为全班的认识。

5.归纳点评,知识迁移

笔者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简单明了的归纳和点评,在肯定学生既得成果的同时,也善意地指出小组学习中尚需改进的地方。此外,笔者还创设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你喜欢吃泡菜和蜜饯吗?除其特殊的口感之外,它们盛传于世的原因还有哪些?吐鲁番的居民为何要将晶莹玲珑、酸甜多汁的葡萄制成葡萄干呢?”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热情,进而达到使学生对知识深层理解和迁移的目的。这种做法在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的同时,还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的效果

1.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创新能力大大提高

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既“导”又“演”、学生只是跑跑“龙套”充当配角的教学情境,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做好“演员”。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到教学情境当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合作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知其然,而是想方设法寻根问底,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效率就得到了显著提高。

2.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写、学生抄”的被动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学生独立钻研、大胆探索创造条件,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在钻研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的原动力由原来的“让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笔者体会颇多。首先,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互教互学、互帮互助,增强了人际交往,既展示了自我,又分享到了同伴的奉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能力。这种组内互助合作、组间公平竞争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不断地完善人格,提升个体品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其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教师和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助也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当然,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还不够主动;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今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改进。

责编:一木

猜你喜欢
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措施探讨
小学语文开放型作业浅析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数学课教学中学生良好参与意识的培养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议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