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009-01-18 06:00汤玲玲
科教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探究教学初中物理

汤玲玲

摘要初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和认知特点,而且课堂教学中,能显著地调动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但是,从开展的实践情况来看不太理想,部分学校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盲目性。所以为了增强探究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指导。本文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教学 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1 物理探究性教学涵义

物理作为学生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展和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引进到基础教育教学中,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倡导探究性的教学思路。所谓探究学习是学生从各种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获得科学探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的各种亲身经历。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热爱求知,热爱探索,对日常所接触的各种物理现象能够提出、发现、回答因好奇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如何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2 初中物理教师对于探究教学的困惑

新课改实施已久,初中探究性教学这种教法方法也早已为大家了解,但是笔者发现,部分教师由于某种原因,对实施探究性教学心存抵触情绪,不愿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笔者就身边几位同事和自己的切身教学体验,对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总结。

(1)探究学习的开展受到约束。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现在的初中教学一般是大班教学,学生人数多,以我们学校为例,差不多有70人左右的规模,但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一般适合在小班,就是学生人数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可以给予每个学生以探究的机会,如果在大班开展,教师精力有限,拘于现实条件,教师只能照顾极少数的学生,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不仅探究性教学的积极效果没有感受到,甚至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致使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考试成绩,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态度不正确。目前高中入学考试依然是应试型考试,考察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少涉及到具体的过程与方法。在考试为指挥棒的现实情况下,教师、家长、学生普遍对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有抵触情绪,不管你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只要你教的学生考试成绩好,学生能升入重点高中就行。即使有教师倡导探究性教学方法,但教学伊始,效果肯定不会十分理想,家长和学生方面的阻力也会迫使教师停止这种教学模式。所以很多教师只是在教学评比和教学检查的时候才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应付一时而已。

(3)课堂动员困难。探究性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协调和配合,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多思考,提出一些问题,让探究性教学在一种轻松平等的环境下展开,这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但笔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班级课堂纪律差,教师难于控制和指挥,一是班级学生人数多,都在70左右,人多嘴杂,一旦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很难顾及到方方面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讨论当中去。二是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自制力比较差的时候,总有部分学生抱有抵触情绪,喜欢说话,左顾右盼,轻松的课堂环境促长了他们调皮的程度,这些情况都造成了理想中的教学模式在现实中打了折扣。

(4)基础设施不完备。笔者走访中发现,很多学校由于资金匮乏,学校引进的实验器材严重不足,其中有些已经严重老化,设备的缺乏使得很多实验无法实行分组教学,只能以大班为单位进行教师的简单演示,显然这违背了探究性教学的中心思想。

(5)组织不合理。探究性物理教学开展不理想的另一原因是分组不当,分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由于部分教师经验不足,在给学生分组的时候,往往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青春期的学生羞于异性接触,往往是几个男生凑一组,几个女生凑一组,这就造成了很多同学在嬉笑、打闹、玩乐,真正认真做实验的很少,甚至在教室内追逐,不仅浪费了自己的学习时间,而且严重干扰了其他在做实验的同学,这样就造成了有效教学时间的减少。

3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课堂上没有教师权威,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民主、平等,没有严肃的课堂纪律约束和惩罚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宽松的对话和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等。要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就要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时,才不会有胆怯的心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表现自我,敢于提出问题。民主、平等、宽松、鼓励的教学环境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能让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性作用,为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创设机会,是学生敢于主动提出问题的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教师还要做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与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关,有的与我们学习的内容无关或暂时无关;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非常具有探究的价值,也有的可能无探究价值。为了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都要通过个别指导或集体讨论的形式及时做出评价,并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探究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重视无疑是对学生的鼓励和认可,这种成功的体验会进一步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信心,促使他们在有问题时,敢于提出问题。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体验。对于物理教师而言,给予学生的学习指导不要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不应该放松和忽视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利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趣味的实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进行思考,然后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例如让学生制作望远镜、电动竞速车和小孔照相机等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我班的一名同学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灯具,它除具有传统的灯具多功能特点外,还注意到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保护人们身体健康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去读一些物理知识和科普知识的读物,让学生了解一下前沿的生物技术、航天、物理等等,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在课余时间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到工厂、商店、农村去走访调查,了解工农业生产及社会发展的状况,如一些风能发电站等等,学生回来后写参观随感并进行交流,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而又比较高深或较难实践的物理问题,教师可布置学生论文,由学生查阅资料完成相应论文并将其论文交流。通过上述方法,让学生把学习物理不仅仅作为一项使命,更多的是当作一种兴趣和爱好,这样就能迸发他们无穷的动力,徜徉在物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3)利用演示实验、增强学生体验。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机。物理教师要想尽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对于物理教师来讲,把演示实验尽可能多地变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一些,使其手之所演,目之所视,耳之所听,鼻之所嗅,心之所想融为一体。如:在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很少,理解有一定困难,自然学习兴趣不高。所以做好相关实验非常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课前要求每两个学生准备一枚硬币、两张纸条、一个细笔筒(中通,可吹气)。上课时,首先让学生以同位为单位,试着完成硬币“跳高”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原因,验证压强与流速有关;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完成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以及把两本书之间平放一张纸,用笔筒从纸的下方水平吹气的小试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样一来,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做,一可加深理解,二可增强记忆,三可提高兴趣。

(4)积极倡导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体验。“生活化”教学要将课堂教学看成是个体生活的过程,体现出个体参与体验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离不开个体体验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使学生去体验呢?一方面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实际经验产生联系,经验是体验产生的基础,没有经验体验就无法产生;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的体验创设一定的环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而完成教学。比如当教师在讲授在摩擦力的知识时,先给学生引入生活化的场景: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平时我们走路的场景,有的时候我们走得很稳,可有时候走路容易摔跤,例如下雨或者下雪天的时候,大家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吗?很多同学一起回答是摩擦力的原因,然后教师可以自然引入所要教学的内容:好,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教师给学生进行分组,以每个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实验,一组探究摩擦力与接触物体的材料是否有关,二组探究摩擦力与接触物体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三组探究摩擦力与正压力是否有关。试验完成后,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猜想,鼓励大胆提出假设,开展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5)课堂教学中多进行讨论。讨论既有师生之间的讨论,也有学生之间的讨论。讨论中,思维激励思维,智慧启发智慧,每个人的思维过程不尽相同,并且讨论使师生得以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呈现出来,在讨论中对不同的思维过程进行的交流、比较、求同存异、择优淘劣,足以引发参与讨论的每个人思维过程的涨落,足以打破平衡态,使思维过程走向有序,使思维水平、创造思维水平得以提高。在“无疑处”置疑,这种做法是指教师深挖教材,精心准备,在学生认为“无疑”“理所当然”的知识范围内“突然”设置疑问,引发思维过程的涨落,进而打破平衡。

(6)提高物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目前初中物理教师的媒体操作能力,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网络技能还相对较低,教师的观念、技术应用技能,以及他们的教学方式都关系到整合的成败。要把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落到实处,就要求教师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要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能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要具备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能力,要具备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备课能力等。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必然趋势,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其次,要使教师对整合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敢于克服畏难情绪。如果教师一开始就从心理排斥、害怕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这样,即使买再好的设备、学再久的计算机课程、相关课程培训再多次,都不会有任何效果。再者,加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可通过开展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如一些具体的项目培训、校本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此外,在培训与督促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需经常性地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等交流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最后,要鼓励学校内教师之间的互教互学及教学交流活动,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 结语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教改对教学的要求和影响,更新知识,改变教法,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探究性教学有条不紊地坚定地执行下去,使教学更具活力,发展学生潜力,这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不仅仅是任课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统一思想,群策群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刘儒德.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探究教学初中物理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初中数学教学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例谈高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
谈高中历史课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
有效掌握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