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辅导员职业化的基层院系学生工作模式的探索

2009-01-18 06:00韩君华
科教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职业化辅导员

韩君华

摘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要通过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得以具体落实。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如何将辅导员职业化要求与院系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化 基层院系 学生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作为主阵地的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通过学生工作职能部门来组织实施,通过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得以具体落实。基层院系学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9月1日开始实施《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明确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明确定位,也提出了要求和任务。文件中也明确“院系要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如何将辅导员职业化要求与院系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目前高校基层院系学生工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多半是“职能部门-院系-辅导员-学生”。由学校的职能部门,如学工部、团委、就业中心、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目前也有高校实施大学工模式,把原来的学工部、团委、就业中心等部门合并为一个大学工部门),把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各项任务要求,通过院系这个中心层次,到达辅导员,然后由辅导员实施到学生中。由此可见,院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事实上,具体的学生工作都是由院系学生工作者组织完成的。

1.1高校基层院系学生工作内容日益膨胀化

基层院系学生工作管理内容过宽。所有对口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如学工部、团委、就业中心、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后勤管理处,现在包括师范生职业能力测试与培训基地,甚至校医院、教材科等部门,只要有任何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事务,都会直接安排到院系。

1.2 高校基层院系学生工作职责日趋事务化

辅导员目前的事务性工作太多,难以平衡时间。辅导员除了要完成辅导员本职的工作任务外,还要及时完成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下达的与学生相关的各项工作,对于所管年级的突发事务还要积极应对。而全国普通高校一直在扩招,这就造成一个辅导员往往要兼顾上百名、甚至几百名学生,再加上院里、校里的种种事务性工作,辅导员工作状态经常出现“天亮眼一睁,忙到脚熄灯”。

由此容易产生辅导员的岗位认同感、价值感缺失。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辅导员没有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往往只是将辅导员这样一个工作当作是一个跳板,以期通过这个平台走向更好的职位。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辅导员们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当前的工作,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2 基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基层院系学生工作模块化管理模式

结合基层院系辅导员的工作实际状况,创建一个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过程管理、责任到人的模块化工作管理模式显得尤为迫切。设计这样一个模式,初衷是将辅导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走上一条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使他们术有专攻。这个基本模式是:分类-分工-设定目标-实施。

分类:具体来说就是将我院日常学生工作分成几大类,目前主要将学生工作按对口的部门初步可以分成这样几大类:主持团委学生会工作、主持学院学生心理工作、对口学工部日常工作、对口资助中心工作、对口就业中心以及各个年级的具体工作等。

分工:通过这样的分类后院系辅导员可以按照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特长选择一到两个类别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主管工作,明确对口部门。

设定目标:分工明确以后,各个辅导员按照自己的工作分配,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设定目标,开展相应的工作。辅导员需要和自己对口负责的学校上级部门取得联系,和他们建立工作上的关系,主动向相关部门商议相关工作的展开,掌握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思考相关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上级的工作。

在这一模式下,辅导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工作目标,需要深入思考问题,这样的过程就会推动辅导员自身,在不断的学习中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对口的辅导员可以相应获得学校组织的学习机会,增强其对该项工作的理解力,使其逐渐成为该项工作的事务专家,这样会很大的增强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会避免学校组织相关会议或者培训时临时拉人的情况。

这一模式的目标是:在基层院系内辅导员(下转第7页)(上接第4页)应该成为相关工作的专家,对自己所负责的事务方面的政策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把握,确保该项工作的切实履行。学生对于相关的事务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向专项的负责人咨询,使同学们对疑惑的问题有明确的了解途径。

3 基层院系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将学生工作和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能够促进辅导员用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建立这样的模式对于辅导员个人发展及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引导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将辅导员的自我的发展与学院、学校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辅导员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将直接影响基层院系工作成效。因此,基层院系要创造条件引导辅导员对今后的发展自我定位,并“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只有找到了个人发展方向,辅导员才能更好地把自我发展与学院、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性。

第二,引导辅导员术有专攻,有所为,有所不为。教育部24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明确提出“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在工作中,仅仅有这样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而辅导员也不可能都得到这样的培训机会。引导辅导员根据个人特长、爱好及兴趣,对学生工作的某一方面作为今后主攻方向,术业有专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培训学习,同时又提供学院这一平台作为实践的舞台,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成长。

同时让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从容工作,更好地兼顾工作时的序列。如:资助工作,以基层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挑选一名资助委员,成立学院的资助委员,由负责的辅导员直接领导、直接培训。相关资助性质的大量基础性工作的开展、布置,不是通过辅导员,而是由资助委员落实,辅导员起把关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其他年级辅导员的工作量。保证辅导员在有限的精力、时间下思索自己负责的方面,便于工作创新、能动性的开展。

第三, 有利于校级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落实。院系里有专门的辅导员对口一个部门的工作,部门的工作也许涉及到几个年级,但只需要把工作的布置给对口的辅导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学生工作有效性,推动全校工作的开展。

这种工作管理模式主要困难是学校安排给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太多太杂,可能会干扰这一模式的运行,如面对突发性应急性的重大活动时就要对辅导员手头的工作进行调整,结合工作量和工作能力安排有关工作。但这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昱东,徐伟红.浅议高校基层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探索[J].科学学研究,2007(6).

[2] 程玉红.新环境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转型探索,扬州大学学报,2004(4).

[3] 刘艳琴.新形势下关于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思考,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2).

[4] 马援.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的几对矛盾和可拓展空间,扬州大学学报,2002(6).

猜你喜欢
职业化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中职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
论失地农民职业化的问题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加速职业化
“有为”也应“有位”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