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燕 邓 强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和谐课堂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论题,也是我国课堂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向。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暴力问题已凸现出来,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作者试图探讨优化教师言语对构建和谐课堂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从优化教师言语对师生关系的影响的角度做具体论述。
关键词和谐课堂 教师言语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的描述性定义是:针对学生这一具体对象,教师通过运用语言这一工具,使用具有个人风格的言语,将已有知识外化于对象学生,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内化。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和言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语言和言语的缺失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同时,不同的言语对教学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可以是助力,也可以是阻力。本文作者试图探讨优化教师言语对构建和谐课堂的促进性,并验证优化教师言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2 和谐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该以师生互动为途径的、促发心灵对话为标志、师生共进为目的的舞台。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这样的课堂是和谐课堂。
2.1和谐课堂的界定
和谐是指事物或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现象本身合乎规律的过程。在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最佳的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现代心理学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积极的反应,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这样来界定和谐教育: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2.2 中国课堂历史状况评述
“尊师重教”是我国教育传统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关键词。我国的师生之道,是绝对的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伦常关系。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我国师生关系的真实写照。学生对教师被要求绝对地服从和听从。
基于此,中国课堂就其历史渊源来说,师生有着基本的不平等性存在。师生首先存在的是地位上的不平等。由于地位上的不平等,师生间的话语权利也不平等。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享有与教师对话的权利,课堂成为教师的单极独白。学生只是倾听者,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说学生只是教师知识灌输的容器,而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可以说,师生双方处于“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同地位。“被控制”的总是试图摆脱这样的控制,导致师生之间冲突的产生。同时,由于在课堂上学生产生了不平等与恐惧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使学生缺乏与教师进行深层次交流的勇气。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与冷漠。总的来说,中国的课堂缺乏交流,氛围冷漠,缺乏自由与对话的元素。
2.3 和谐课堂与教学
建立和谐课堂能起到以下作用:(1)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2)良性对话的形成;(3)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形成;(4)为了共同目的而努力的联盟的形成。
基于和谐课堂能起到以上几方面的积极作用,和谐课堂对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也有极其积极的影响。通过对话,师生间实现了动态交流,实现了师生的互动,沟通和相互影响,最后能获得共进。教学过程因此成为师生不断建构与提升知识的过程。同时,也能够相互激发灵感,产生新的观点、奇的思路,从而使思维更加灵活、眼界更加开阔。最后,实现了课堂向课外无限延伸的目的。和谐的课堂,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能使教学在效率较高的基础上,达到较好的效果,能使师生实现共赢的局面。
2.4 和谐课堂氛围的构建
从主体关系角度出发,作者认为构建和谐课堂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协调师生之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的必备保证,也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必然前提。第二,协调生生间关系。同学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同盟者和共进者,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优化课堂的必要准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课堂形成积极的竞争氛围而努力。
3 优化教师言语,构建和谐课堂
3.1 言语与语言
在协调师生关系这个问题上,教师的言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语言和言语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们既不是同一种现象,又彼此互相依赖,互相依存。第一,语言和言语是异质的,它们之间是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的,不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同一现象。语言是抽象的东西,是一种规律性的存在,所谓的多种语言就是不同的语言形式和不同的语言法则的总和。而言语不同于语言的地方就在于言语是人们进行社会话语活动时的言语作品(包括说话与写话),有具体的声音形式和文字形式,可以听得到,可以看得见。语言和言语的不同之处还可以表现为语言是属于整个民族的,是带有明显的社会性的;而言语则是个人的,可以带有特殊的色彩。没有哪两个人的言语习惯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同时使用一种语言的人是相当多的。第二,语言和言语之间是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言语作品的抽象概括,同时指导人们的言语活动,成为言语活动的规则体系。
3.2优化教师言语,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和谐氛围的形成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由此可见教师对和谐课堂气氛的形成起点化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领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是美的,都要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课上教师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运用副语言和体态语言,即面部表情、点头、摇头、皱眉、耸肩、手势等动作。这些动作既可以帮助刚接触知识学习的低年级学生理解较枯燥的词义或句义,又可以发挥他们爱表演善于摹仿的特点。教师恰当的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使课堂氛围更轻松自然,师生关系更融洽,更平等,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
教师的言语是教师思维的体现,是教师外化其知识和教师教学的必然手段。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语言的使用,优化其言语,构建和谐课堂,优化教学效果。
教师优化其言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言语使用的对象性问题。比如,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的言语方式就应该不同,对内向、敏感的学生应更多采用亲切的言语。其次,在尊重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对话。现在的学生,独立性和自尊心都很强,教师应当照顾学生的感受,把学生放在与自己相同的高度上与之对话,让其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只有这样,学生也会真正地从内心尊重教师。最后,教师应当使用逻辑严密、用语规范和文明的言语。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与思想品德、文化素质等密切相关。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他的语言应该是纯洁、文明、健康的。教师使用不文明的言语,会让学生产生质疑,同时会让原本纯洁的课堂变得过分世俗化。学生对老师产生的不认同会产生连锁反应,使学生在质疑教师言语的同时,质疑教师的为人。学生会不再从心里尊重教师。
所以,作为学生使用言语的示范者,教师应当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优化其言语的表达,构建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谢满兰,刘绍忠.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2(5).
[3] 北京青少年援助与研究中心.教师言语暴力调研报告,2005(2).
[4] 梁征.浅谈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J].信息技术教育(陕西),2004(1).
[5] 刘澍心,缪鑫平.教师语言的语用学阐释[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5).
[6] 付英.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师语言[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