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娟
摘 要: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审视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领悟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寻求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策略,以解决教学评价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0-0031-03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检查和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评价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一、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主体的单一性。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成为教学评价中的单一主体,掌控着评价大权,而作为最重要的学习主体的学生,只能作为被评价的对象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这种评价方法使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压抑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从而影响评价的效果和作用。
2.评价目的的片面性。
目前,社会、学校还是单纯地把学生笔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教学水平优劣的标准,很少注意到对学生人文性素养的考查,评价内容局限于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3.评价方法的单调性。
目前,学生质量评价模式多数仍停留在以分数为主的传统的纸笔测试法,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只重视可测量的外在的行为目标,忽视内在情感目标和态度的培养,使评价内容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由此可见,评价不只是推进新课程的制度保障,其本身就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全面性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与动态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遵循教学评价的规律,恰当处理好运用各种评价方法的关系,使教学评价尽可能地全面性原则基础上保持其客观性。语文课程是一个整体,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时,应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性,要全面地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另外,在语文教学评价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应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1.多种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识字、写、读、背、作文、说这六方面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老师的评价不应主要依靠试卷考试,还应注意平时学生的听、说、读评价,以获得学生的全面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余活动采用“写字卡、朗读卡、阅读卡”等方式记录,将日常各方面表现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制定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如下表:
2.注重过程性评价。
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重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多元化、立体化,其手段有如下几点。
(1)平时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仅凭一两次测试,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语文能力。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调查,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淡化学生对阶段性考查的“恐惧意识”,增加测查的可信度。以冀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围绕着识、写、读、背、作、说这六方面的日常单元测评和期末总评,为此,制定了学期成绩形成性评价表。
(2)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
小学生语文课外学习情况记录、评价表
这是我们设计的一份课外学习情况记录和评价表。对课外学习的评价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其项目有读课外书,背诵古诗词,摘抄好词佳句,课外练笔等。
3.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倡导教学评价角度的多元化,使评价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主体定位,我们可以建立“四级评价”体系:一是自我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己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二是同伴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自我完善。三是教师评价,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展。四是家长参与,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提出希望,并配合学校教学。同时,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表现,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表一:学生识字过程自我反思表
①你一般用哪些方法识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觉得自己的识字能力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会在课外主动识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喜欢单独识字还是和同学一起识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二: 同伴检查识字情况表
①你们认为识字小伙伴识字的态度怎样?
(非常认真认真一般不认真)
②你们认为识字小伙伴对生字的掌握怎样?
(全部认识基本认识大部分不认识)
③识字小伙伴认错了哪些字,写错了哪些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们认为识字小伙伴与上周相比是否有进步?
(是,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你们针对识字小伙伴的识字情况作一个总体评价。
(优良及不及)
表三:学生课外识字家长问答表
①您的孩子喜欢识字吗?(非常喜欢喜欢 一般 不喜欢)
②您的孩子通常通过哪些途径课外识字?
(自己看书识字、查阅工具书识字、家长指导识字、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您写出本学期您的孩子课外的识字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孩子课外识字方面您对学校或老师有什么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您写一件有关孩子课外识字的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四:全班学生识字教师问答表
①整个班的识字能力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识字数没有达到标准的学生数及名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识字能力较好的学生及其识字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有哪些好的识字教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树立识字的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四级评价”体系中,教师必须站在评价的制高点上,发挥主导作用,要特别关注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4.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成长档案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足迹,汇集了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的信息,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历程的发展状况提供了确凿的依据。
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或主题。如:在学科学习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建立以“我的语文知识屋”为主题的成长记录袋;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我的采蜜集”为主题的成长记录袋。这样做能够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而且避免了记录袋内容千篇一律的弊端。
成长档案袋里有学生的一些学习心得,如一个学生在记录中写道:“我和奶奶到商店买东西,我认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字。有面粉、大米、牙膏……这种方法让我认识了许多字。”他还把这些字放到了成长档案袋里,这种记录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而且使他们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成长档案袋里有学生的“优点卡”、“进步卡”、作业样本、参加活动照片、阅读课外书的目录等,这里还有查字典比赛、朗诵比赛、编故事比赛等成果和心得,这样的评价客观、公正地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在成长档案中清楚看到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观念,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要最大限度地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逐步形成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