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实成为校本研训的灵魂

2009-01-05 10:35张立志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灵魂

张立志

摘 要:校本研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是以校为基地的师资培训。其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学校的质量和品位,让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实施校本研训,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真真切切地融入每一节课,踏踏实实地落实于每一项日常工作,既重培训又重训后反思,既重课堂教学又重课例研讨,既重形式化又重生活化,既重统一标准又重教师差异,让每个教师都在愉悦中成长,在平实中自然地提升。

关键词:平实;校本研训;灵魂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0-0017-02

校本研训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是以校为基地的师资培训。其最终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品位,让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如何实施校本研训,让校本研训走向何方,已成为摆在每一个学校管理者面前的必研课题。经过两年多的探讨和尝试,我个人认为,校本研训只有立足于学校的实际,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真真切切地融入学校的每一节课,踏踏实实地落实于每一项日常工作,才是最富有实效的校本研训。要做到富有实效就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兼顾与结合。

一、既重培训又重训后反思

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是校本研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它确实能震撼教师的思想,荡涤教师的观念。凡是参加过培训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刚刚参加培训后都觉得收获很大,而且也都油然而生大干一番的豪情壮志,但这种激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消失。所以,校本培训如果只注重培训而忽视训后反思,不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维发生碰撞,那么新的理念只能束之高阁,研训初衷只能降解落空。这就需要教师能找到一个撬起理论的支点,使他们对自己的所学能够悟于心、显于行、表于言,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境界。这个支点就是训后反思。我校在制定校本研训计划时,就注重了训后反思的要求,每一个主题研训后,教师都要进行三个反思:一是教师要谈谈培训体会和收获,二是课堂教学和课例反思,三是主题交流后的个人心得反思。而且教研组要拿出本组研训反思,学校教导处最后要拿出整个主题研训的总结反思。这些反思,其实就是新事物与旧理念的碰撞,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可促使教师和培训者发现问题并进行“重建”,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教师专业化成长和素质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和飞跃。

二、既重课堂教学又重课例研讨

校本研训无论怎么开展,处处都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没有质量什么都是空谈,抓质量就要抓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每一节课都要让每一个学生有所收获。在这样的要求下,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课堂教学和课例。不管高效还是低效,我们只有通过剖析课堂,解读课例,才能让新理念根深叶茂。谈到课堂研究,我觉得“同课异构”的课堂研讨很值得借鉴,即对同一节课作不同的教学设计、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因为“同课异构”的校本研究最容易产生鲜明的对比,无须语言阐释,实效一目了然。在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或竞赛中,这样的实例并非少见。所以,我校在每个主题培训后,一般都会选择这种形式,为大家提供一个研究和探索的平台。每一节课就是一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独特思考,是他教学智慧的展示;不同的教师上同一内容的课,就是智慧、能力的较量。这样,无论对亲历者和观摩者,都会收获很大:对亲历者而言,他们能真切地体察自己的得失、优劣和差距;对观摩者来说,他们有机会对照自己,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找到自己课堂教学的症结所在和纠正方略。这样,在对比的基础上,展开研讨——调整改进——再次实践,把抽象变成了直观,让教师在鲜活的实例下经过反复磨合、印证,从而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从而把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让校本研训的效果在平实的教学过程中得到验证。

三、既重形式化又重生活化

大多数教师认为只有那种组织起来的集中培训和研讨才是校本研训,这是对校本研训的狭隘理解。校本研训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家常式研讨”这种平时我们习以为常、最容易忽视的方式,其实是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最佳研训方式。我们稍一留意就会发现:经常有同年级的老师在一起谈论某个学生,谈论课堂的偶发事件和处理办法;同学科的老师在一起谈论教材教法;老教师在向新教师传授怎么管理学生,怎样处理知识难点或重点,等等。这其实就是在进行研究,是教学伙伴间自发的切磋和探讨,其不拘时间、不拘地点、不拘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没有完成任务的压力,只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就像是“拉家常”。这种不像校本研讨的研究却恰恰能解决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是老师们最简便、快捷的、省时高效的解决问题方式。所以,学校要有意识地为教师营造“拉家常”式的研究氛围,树立“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教研平台”的理念,把教室、办公室真正变成“研究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校本研训日常化、生活化、真实化,让教师在欢声笑语中,在兴趣与热情中,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实现研训伙伴的互助、智慧的碰撞,使校本研训真正成为教师间的一种对话,教学相长,让校本研训变得更加平实。

四、既重统一标准又重教师差异

我们在校本研训实施工作中,既要注重对所有教师的同一标准和要求,又要根据教师先天素质和基础的不同,尊重个体差异的存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培训态度;更不能呆板教条,用“一刀切”的标准去对待教师。在每所学校里,教师的发展层次是不一样的,根据他们的实际专业状态,我们不妨将教师大致分成新手型教师、重塑型教师、胜任型教师、优秀型教师。第一类是刚毕业的或教龄不满五年的新手型教师,他们拥有比较充实的书本理论知识,缺少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对这类教师的研训,应以传授经验为主,例如组织优秀教师经验介绍会和课堂观摩活动;特别要关注他们本人的课堂教学,经常走进他们的课堂,通过听课、评课、改课、再上课,就其具体课例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训、指导,让他们的教学技能在反复的磨炼与实践中获得提升。第二类是重塑型教师,这类教师教学能力较低,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效率较低,甚至存在知识性错误。对待这样的教师,我们要不嫌弃,不放弃,要树信心,给希望,以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进行重塑;要据其所能,确定学科,选派优秀教师与他们一一结对,帮助、扶持、引领,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第三类是胜任型教师,他们占了学校教师的大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教学经验相对丰富,教学技能运用比较娴熟,但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向高层次发展的动力。对这部分教师,我们可以组织他们通过观看特级教师的录像,观摩名师、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激发他们成长的内驱力,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差距,寻症结,引导他们向高层次攀登。第四类教师是优秀型教师,他们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这类教师,我们宜采用专家引领的办法,让他们听专家讲座,聘请教研员进行专题指导,丰富他们的理论,导引他们发展个性,拓展发展空间,创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校本研训应该立足于学校实际,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要,施以不同内容的培训,引导每一位教师找准自己的坐标,找到自己发展的支点;要想法设法给予每个教师一点经验、一些启发、一些思考、一缕充满智慧的阳光,给教师垒起一层层进步的阶梯,搭起一个个展示的平台,让每个教师都在愉悦中成长,在平实中自然地提升,让平实真正成为校本研训的灵魂。

猜你喜欢
灵魂
萌宠们那些“奇奇怪怪”的行为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灵魂五句话
灵魂不等式及其应用
家家:请懂得我的低调 “还是想念”的灵魂歌姬
灵魂离体
灵魂树 等
飘荡的灵魂
只有灵魂能触动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