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银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色所在,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优劣。然而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与实践存在严重的脱节,导致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差,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探讨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企业纳税实务》(以下简称《实务》)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企业纳税实务
1高职会计专业《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较多的职业院校《实务》课程定位为:《实务》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时效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与其在调控经济的作用及在实际税收工作中的应用的了解;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税收法律知识正确处理税收征缴问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税法概念和税法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根据社会需要、地方特点、行业需求和企业的特点、高职学生的就业去向等方面来考虑。
(2)内容与形式不能适应未来市场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飞速变化,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层出不穷,而教学课程具体内容的变更则相对滞后,这样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税收实务界和理论界出现的新问题。实践教学内容的范围狭窄,教学安排上缺乏整体考虑,税收实验教材不够完善。
(3)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目前,虽然一些高职院校税收专业教师人数不少,但总体上还存在着质量问题。
(4)学生能真正深入到实际部门进行税收实习的机会不多。报税工作岗位是企事业的非常特殊的岗位,该岗位的工作“产品”真实、规范、准确及合法与否,关系到整个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国家的利益,其岗位责任重大。
2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高职会计专业《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新确定课程定位。《实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科目《经济法基础》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最低应达到企业办税员标准的要求,并且具备通过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能力。
(2)将理论教学融入办税工作过程,做到教学做一体化。针对实践性课程开设滞后的状况,高职院校可在专业课程开设的同时融入实践操作环节。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系统化的办税员的工作内容,以办税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办税业务的工作步骤为依据,税收相关的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各个办税项目中。在教学方法上,将原来以老师讲授为主的《税法》和以学生训练为主的企业办税业务实训进行整合,实现了教学做合一。改变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为以学生的学习和操作为中心。学生的操作改以往的计算练习为主要以办理与实际工作相同的纳税申报为主。实际操作的熟练掌握反过来又可加深对重难点知识和相关理论的认识,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适应办税业务岗位的教学目标。
(3)完善校内实习实训环境。《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模拟实验。为了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在模拟实验开设前,教师应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取证工作,模仿真实企业的情况,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实验资料,事先复印出所有的模拟材料。
(4)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能力上至少要达到相关专业岗位的中级职称人员所具有的专业能力水平,或应具有相关的等级证书,如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等。
(5)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作为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一个真正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参与某些实际工作,培养其动手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让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增强职业能力,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的优势,一定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突出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学生才会真正从中受益,在工作中掌握实践技能,培养经验和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税收知识向技能转化,更加扎实地掌握税收核算的技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涉税事宜的能力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彦开.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8,(30).
[2]@龚云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