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晓
摘要: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教育理念陈旧,方法单一,培养目标层次低等弊端,因此,提出体育创新教育的新概念,探讨高校体育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体育创新教育;教育理念;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1创新教育的特点
1.1体育创新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个性品质的教育
创造性是健康人格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基本需要满足就充分,人格越健康,就越富创造性,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彻底改变旧的、单一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个性培养观,着力培养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个性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1.2体育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
创新教育的提出从深层次讲,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从广义上讲,创新是现代人的基本品质和生活方式,创新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任何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发展潜力,仅仅根据考试成绩把学生定为中差生,从而忽略对他们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本身是不正确的,创新是有层次的,既然美好生活是创造来的。既然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都需要创新精神和意识,那么创新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才具有公平性,我们不应该注重于通过创新教育使中差生能发明创造什么,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教育努力使学生们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的各项基本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
2开展创新教育的思路
2.1创新人才培养的合理选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学习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观中,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东西。这样做虽然能给教师带来方便,却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去学习技术,会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和技术具有极大的兴趣,教学效果才能达到优化组合。
因此,建构主义教学就是要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的知识,教师的职责是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建构教学更为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常用的如情景性教学法,体育教学中的“再现经典时刻”法等。
2.2教学过程最优化法
(1)综合地规划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发展的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发展学生的认识、兴趣、智力、意志、情感等心理要素。
(2)在研究该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使教学任务具体化
教学任务具体化要求体育教师:①熟悉教学大纲。教科书和现阶段有关学校工作指示性文件中,为某一课题规定的素质,教育和发展的综合性任务;②熟悉教科书的内容,以明了教材内容能解决哪些素质,教育和发展方面的任务,③教学任务应具体到各类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实现个别化教学关照顾个别差异。
2.3尊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马斯洛曾经说过,创造性首先强调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认为这些成就就是人格放射出来的现象,在此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的,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自信、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变化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人,然而在我国的教育中向来有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人格被忽视,根本就谈不上对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人格的培养。没有独立人格,也就失去了为人的根本特性,更谈不上自主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只有在尊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激发和唤醒学生的自主性、至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才会使学生由自在的主体转变为自主的主体,其创造潜能的充分被控和发挥出来,即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打破原来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去学习。
2.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才会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发现式的试探法,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认识问题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应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并且充分利用这种兴趣,使之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即时的引导和启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