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继承学习为创新学习

2001-04-29 06:43赵祝捷
人民教育 2001年5期
关键词:内化学习者教师应

赵祝捷

变继承学习为创新学习,首先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继承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忽视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看似走的是掌握知识、技能的捷径,但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看,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思维难以发展。创新学习不满足于掌握基础知识,更着眼于发展智力和创新潜能。创新学习注重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每个学生发展自己才能和创造潜能的前提。

要实现变继承学习为创新学习,首先应遵循创新学习的规律。笔者认为,只有内化为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知识,才是能在头脑里扎根并能随时灵活运用的知识。这种融入自身的知识,才可能是创新的基础。空洞无知的头脑固然无法创新,但头脑是知识堆砌的人也难以创新,只有知识已内化为有机素质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所以,内化是创新学习的一条重要规律,而内化又必须在动脑、动口、动手和与人交流的活动中完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識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追溯到某一知识点的源头起点),重温科学家当年创新的历程,由此体验和感悟创造者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这虽没有教师直截了当地传授知识点来得简捷便当,但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感悟和体验不是教出来的,不能靠接受教师传授的固定知识而得到。这种追本溯源,要求充分展开教材知识点背后的科学活动过程和创新思维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做的是死学问而不是活学问。问题产生于好奇与质疑,教师要珍视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思考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是主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与应答,要形成一个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需要多种条件和多方面的努力。学习者若想在独立思考中有所创新,就得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做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思维效果。

创新学习者要努力使自己逐渐具有为创新所必需的较高的能力。正如《决定》所指出的那样,创新学习者应使自己逐渐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把网上下载的信息化为有用的新知识,须经自己的评价、筛选和内化、建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基础能力是人际关系。创新学习者要善于在讨论、辩论中与人交流,合作意识已成为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

变继承学习为创新学习,教师应成为表率。不然,离开教材、教参就没有个性话语的教者将何谈创新学习?所以学生变继承学习为创新学习之日,应当是教师变“述而不作”为“著书立说”之时。

猜你喜欢
内化学习者教师应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