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超平 赖群阳 梁伟国
从夯基施工到开学上课,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新办学校到在南粤小有名气的品牌学校,只用了不足4年的时间——深圳高级中学用超前的教育理念、大胆的创新尝试、科学的管理方略、全新的发展模式在教育领域再现了“深圳速度”。
2000年11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亲临深圳高级中学考察,对这所年轻的学校给予了高度评价。
唤起学生民主与法制的意识
1998年秋开学不久,BP机似乎在一夜之间风靡校园。
“BP机严重干扰了教学秩序,学校应该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取缔。”老师们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这样下去怎么行?希望学校立即加以制止!”家长们则显得忧心忡忡。
是制止,还是让同学们自己教育自己?深圳高级中学选择了后者。
“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开庭了。经过一番紧张的辩论之后,仲裁庭做出裁决:中学生在校园内佩带BP机,弊大于利,不宜提倡。于是一夜之间风靡校园的BP机也同样在一夜之间从校园内销声匿迹了。
何为“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她”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
唐海海校长在回顾“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的创办时说:“我校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是借用社会法庭的运作程序,让学生对自已的行为进行分析、评价、裁决的机构。其主要目的是,既要让学生在‘讨个说法的过程中增强法制观念,又要让学生在自我做主的体验中强化自律教育。”
为使“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校团委、学生会制定了《学生行為自律仲裁庭章程》。该《章程》规定了“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的性质、工作目标和原则,以及该组织的构架、职责和庭审的基本程序等。《章程》规定,“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除顾问团由聘请的法官、律师以及学校领导担任外,合议庭、告诉团、律师团、仲裁结果执行监督组、议案审议小组以及秘书组的成员全部由学生担任。
庭审程序与一般法庭的程序略有差别,它包括:①入庭,宜布庭审议案;②双方陈词;③法庭调查;④自由辩论;⑤结案陈词;⑥休庭,合议庭讨论;⑦宣布仲裁决议书。
下面是日前“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就‘学生的分数可不可以作为隐私权保护起来”议案进行庭审的一个精彩片段。
告诉团:马秋颖同学,我想问你:上学期你的考试成绩排名是多少?
证人四:对不起,我不能回答,因为这是我的隐私,我只能告诉你,我的成绩较差。
告诉团:你是否害怕考试?为什么?
证人四;是,因为考试后公布成绩,会给我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
告诉团:你是否有什么特长?能否大概说一下?
证人四:弹钢琴,学了一年,现在是三级。
告诉团:学了一年钢琴就能考到三级,说明她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那她自卑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成绩公布制度。
律师团:反对。其他方面的天赋并不能代表学习方面。
仲裁主席:反对有效。请告诉团注意。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辩论,仲裁庭做出仲裁决议:1.分数和成绩排序属于学生隐私,未经学生本人同意不得公开。2.年级排序前50名学生的成绩,经本人同意,学校可以公开。3.不告诉家长成绩的提议是不能成立的。
庭审结束后,学校将“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的仲裁决议印发给学校各部门和各年级,要求所有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分数的问题,并对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改。
深圳高级中学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成立以来,已先后开庭19次,其中校方被提起诉讼5次,现已由起初的对学生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裁决,逐渐演变为目前的对学校关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事项的做法是否合理的裁决,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1998年底,学校请某工厂设计了学生书包的几种样式,将其放在展览台上,请学生投票选择出最喜欢的样式,以便统一全校学生的书包。不料,这个想法遭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反对。于是,“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决定就“书包能否统一”议案开庭。在庭审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们认为:在寄宿制学校读书,校服已经统一,书包再统一,大家一点个性都没有了,加之同学们进校后大都买了书包,再统一书包,原来的书包就会被丢掉,会造成浪费,还不如把不买书包节省的钱捐给“希望工程”呢。在激烈的辩论后,合议庭以4:3的微弱多数否决了学校统一书包的决定。学校认为学生们的想法不无道理,无条件地同意了他们的判决。
类似的“案件”还有:如何处理校园内的失窃案件?如何改进学生食堂的伙食?如何杜绝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患有乙肝的同学是否应该隔离?
学生们对“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倍加赞赏,原因何在?
教育处负责学生工作的鲁江老师一语道破了“天机”:“究其原因就在于她敢于对学校的制度和行为提出疑问,敢于主持公道,为同学们讨个说法,更重要的是因为她培植了同学们的民主精神与法制意识,使民主与法制教育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以“因能施教”呼应“因材施教”
在深圳高级中学初二年级的课表上,记者发现没有了语文课,取而代之的是文言文阅读与欣赏、现代文阅读与欣赏、写作与口语练习三门课,而在高一年级的课表上,则少了英语课,取而代之的是英语精读、泛读、听力和写作四门课。这是该校提出“因能施教”的观念后,在改革课程组织形式上的新举措。
所谓“因能施教”,就是把部分课程按照科目特点分解为几门相应的课程,然后再根据教师的特长,安排相关教师授课的一种课程组织、编排形式。
按此方法对课程重新编排后,根据特长,江涛老师被选派教写作与口语课。在谈到对课程做这样的调整的感受时,江老师说:“现在这样安排,除了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外,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使自己有足够的精力来钻研业务、专心备课,当然会提高教学效果。”事实上,在未调整前,江老师每周要备6节课,现在每周只要准备两个内容的教学方案即可。
学生们对学校这样的安排更是喜出望外。‘以前语文课一个老师教,让我们感到兴致不高,现在语文课三个老师每人都有自己的绝招,让我们有一种新鲜感,听起来真带劲。”学生小王激动地告诉记者。
唐海海校长说:“‘专才指教师)培养出来的通才指学生),应该比通才,指教师)培养出来的通才(指学生)的质量更好。道理很简单,卖施‘因能施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因而有利于提高这些学科的授课质量。同时,还会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竟争,因而这样做也有利于教师之间的相互提高。”
在深圳高级中学,你若问一个学生:你是哪个班的,他会在告诉你他是初一几班或高一几班的同时,还会对你说他的某一学科是在A、B、C三个层次中的某一层次班。因为,这所学校实施的是‘多学科分层次动态组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涵义为: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学校在保持原行政班不变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知识、能力差异,按学科将学生分为A、B、C、D等层次,分层次在不同的教室上课。这样,同一学生在这一学科可能在较高的层次学习,而另一学科则可能在较低层次学习。各个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起始阶段是不同的,教师施教是以本层次学生能够接受为原则。
谈到实施这一方案的初衷时,唐海海校长说:“我们就是要突破一下长期困扰我们的班级授课制的‘一刀切的毛病,探索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问题的途径。”
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分层,包括学生的分层、目标的分层《对各科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提出各自的目标)、训练的分层(对各科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事先制定的目标编写分层作业,进行分层训练)、评价的分层时各科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其层次目标要求,编制不同的试卷进行评价)。
由于学生在各个科目中的学习状态不同,因而他们在各科中的层次也就会有所区别。按照“能力迁移规律”,学生在层次较高学科所获得的成功和能力上的提高,会促使、带动层次较低的学科发展、迸步,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进入选择性、自我设计型学习的主动状态。
原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主教练、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深圳高级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特邀教练严镇军教授认为:“学校实施分层递进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那些学科竞赛表现突出的苗子进行集中培养,这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特长很有好处,也能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国家奥林匹克高级教练、深圳高级中学科研处孙泽军主任对分层次教学也有同样的感受:“实施分层次教学后,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基本相同,教学中顾此失彼的现象没有了,所以教学效益明显提高。同时,因为学生能学会,所以他们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
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重大突破,是对课程展开、教学组织形式的大胆创新,体现了世界“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则,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消除了按成绩编“快慢班”对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因而受到了家长、学生的广泛欢迎。
把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非常注重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再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唐海海校长认为:“除上述几种能力以外,创新能力还应包括对知识的重组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假设能力、推理判断能力、选择能力、求异能力质疑能力)、批判能力、立论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
为了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过程,深圳高级中学结合本校的实际,在对创新能力进行还原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理论进行了升华,建立了新的、标准更高的、富有本校个性的课堂教学要求——《深圳高级中学教学规范》,并根据《规范》制定了《课堂教學评价要素表》。这个规范归纳了课堂教学基本流程一系列成熟的操作范式,并从课堂教学诸多环节上,就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过程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唐海海校长认为,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的知识。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概念、理论的过程,亦即创造“新知”、发现‘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把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移植”给学生的过程。因而,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过程,就是要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在“发展知识”中学习知识,在“发展知识”中使学生的学科观念和学科素养不断提高,在“发展知识”中使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特级教师冯跃锋老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发人深思:“人们为什么学习数学?难道就是掌握数学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否认了数学的教育功能。掌握和使用数学是对那些从事数学工作的人提出的要求……对于大多数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学的需求不过是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和计算……学生需要的“真正的数学”是了解数学如何模拟客观事物形成抽象理论,如何改造、完善和扩大自身的理论,并由此上升为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并由此支配人的思维。因此,使学生形成数学观念,必须让学生从发展数学、创造数学的角度去学习数学。”从他的谈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深圳高级中学教师对课堂教学本质的理解水平。
为了进一步增强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学校提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整体改革方向,为便于读者阅读,现将《深圳高级中学课程改革方向一览表》附后,记者不再一一叙述。
深圳高级中学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人类认识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动机培养、成功激励、策略训练、心理调节等手段,围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个中心,处理好教材与学力、教法与学法、知识与能力、手段与目标、学习与创造、主导与主体等方面的关系,注意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效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内在的对知识的自我需要,挖掘并发展学生的隐性学力,以达到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的目标。
由于深圳高级中学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对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因而深圳高级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树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艺术教育观
不久前,深圳高级中学童声合唱团收到了在加拿大举行的“2001世界童声合唱节”的邀请函。这是该团成立3年来,继受到悉尼“澳华音乐节”邀请之后,第二次受到国际音乐机构的邀请。3年来,该团先后获得广东省、深圳市合唱比赛的一等奖以及全国二等奖,并在深圳和香港举行的多次大型活动中应邀表演,好评如潮。
以深圳高级中学学生为主组成的探圳市中学生交响乐团”,虽然成立时间仅两年多,但演出成绩却令人刮目相看——与美国福克斯大学生乐团联合演出,首次参加比赛便获得一等奖……
深圳高级中学体育科组有关份类教育”的研究课题获得省级先进科研课题奖励;学校棒球队多次应邀前往香港比赛……
深圳高级中学的体育、艺术分类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体育、艺术类课程中实施分类教学,是深圳高级中学的一项创举。
广东省体育卫生研究会会长饶纪乐教授这样评价深圳高级中学的体育分类教学:“事实上,深圳高级中学的体育分类教育目标与国家教育部即将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这种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全国中学体育教学中是独一无二的,开创了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
在深圳高级中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在体育、艺术方面的专修项目。学生小钟告诉记者,他体育专修的项目是橄榄球,艺术专修的项目是小提琴。
1999年初,为了加强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力度,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便与体育、艺术“告别”的问题,深圳高级中学提出了在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全面实施分类教学的设想,对体育、艺术类课程进行分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育、艺术基本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按照个人特长选择相关的课程进行专修。
在体育方面,深圳高级中学开设了足球、篮球、乒乓球、橄榄球、棒球、太极拳、刀术、剑术、艺术体操等选修课,艺术方面深圳高级中学开设了小提琴、钢琴、小号、古筝、国画、版画、作曲、指挥、声乐、合唱、舞蹈、油画等课程。
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体育、艺术类课程与其它分层次科目的课程混排,即一个年级同时上体育或艺术课程,学生按照事先申报的项目,分头在相关的教学班上课。上课时,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任务后,便开始相关的专业课程学习。
为了使分类教育落到实处,学校从全国各地包括高等学校中聘请了一批相应的专业教师和教练,其中包括原解放军棒球队主教练孙柏庆教授。
教育部‘园丁工程”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刘晋老师掩饰不住对自己倡导的体育分类教育的喜爱之情:“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使每个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体育的乐趣,能使教师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自信和兴趣,教师则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学校合唱团教练王希珍老师认为:“传统的中小学艺术类课程可以使学生学到许多基础的艺术知识,而实施艺术分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练习和训练过程中,更直接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生家长对深圳高级中学的分类教育也是赞不绝口。高一年级的一位学生家长在观摩了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上体育分类教育汇报表演后,由衷地赞叹:“深圳高级中学的分类教育确实为孩子们发展自己的特长提供了用武之地。”
高科技教育提升、拓宽了劳技教育的功能和目标
在深圳高级中学的墙报中,记者看到“学生科学院招收研究生”的公告,感到颇为新颖。原来,这是学校根据深圳特区的特点,对现有的校本课程体系进行整合,用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科技教育课取代传统的家政型劳技课后,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又一尝试。
几年来,学校根据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实际,先后建设了诸如扫描隧道显微镜、生物组织培养、高温超导、微型数控车床等高科技实验室,开设了创造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生物技术、高温超导技术、全息摄影、地震测报、智能机器人、数控机床、药品试剂的分析与配置等高科技基础知识选修课,并计划逐步使之增加到24门,以便使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領先水平。
唐海海校长认为,开设高科技基础知识选修课主要应遵循的原则是:1.突出时效性。要选择高科技前沿领域中与中学各科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且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来设置科目。2加强开放性。从课题、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均要体现开放性。3.注重实践性。要结合学校实际,以让学生亲自参与或体验高科技以实践活动为主,避免使高科技教育理论化。4.坚持灵活性。课时数、开设时间、场所和先后顺序均可根据实际需要及可能灵活设置。5.增强趣味性。要加强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筛选,使课程内容更具时代特色,更贴近日常生活实际,提高授课的趣味性。
为了使上述原则要求落到实处,学校要求全校教师必须按“渗透”(在必修课中渗透科学教育因素)、“开发”(在选修课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促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三个层次,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强科学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创造与发明》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创造与发明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奖小发明作品的复制与小发明作品的创作等;《高温超导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则主要是高温超导材料的烧结、样品零电阻与交流磁铁化率的测量等。
下面是《创造与发明》课程中一节课的设计思路:
课题内容:不等齿锯
课时分配:两课时
课件制作:运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演示,介绍齿锯以及不等齿锯的发明思路,锉刀的种类、用途、结构和使用方法;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工具和材料制作不等齿锯。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熟悉发明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一收集信息一寻找方案一选择最佳方案一具体设计一动手制作一总结改进。
上面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有效实践了学校主管这项工作的李子恩老师提出的开设这些课程的指导思想:“高科技知识课程以使用工具和操作设备为载体,以动手制作与探索研究为过程,以获得成品与获取结果为目标,是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对于学校开设高科技知识选修课,学生持什么态度呢?
“这门课特有趣,很吸引人,因为它既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我们的创造能力,而且没有额外负担。”在第十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讨论会比赛中荣获广东省一等奖的高一年级学生夏秋的看法在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求索中蹒跚起步,在改革中发展壮大,在创新中走向成熟,在超越中形成品牌,深圳高级中学正阔步向全国示范性学校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