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学”跋

1995-05-09 17:37
清明 1995年1期
关键词:华盖辞源引例

方 遒

我的智力决定了我一辈子无所发明,无所创造。我只能当个蹩脚的教师,抑或可称之为下等“卖嘴皮匠”,从来不曾思考过造物主留下的“为何‘人有两只耳朵,只有一张嘴”的难题。实际上,我早就羞于自诩为“知识分子”,承认本人是个末流的“搬运工”——只晓得把别人写在书本里的东西搬到讲台上,还经常搬得牛头不对马嘴。要吃饭,总得搬,搬得问心有愧;己之昏昏,复使他人昏昏,便是我的教学生涯了。然而,我对别人的发明、创造,永远敬佩与崇拜,信士般的虔诚。

读了周国平先生的《“沉默学”导言》(见《读者》93年第11期),我便顿时“六”体投地(坚信自己还有截尾巴)。先生说:“世有声学、语言学、音韵学、广告学、大众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等,唯独没有沉默学。”但他“最喜欢的学问是‘沉默学”,并为之撰写了“导言”。我打心眼里尊周先生为当代中国“沉默学”之大师与倡导者。

我极想把周先生的思想搬运到讲台上,告诉那些也许尚不懂得“沉默”的年轻人:“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一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然而,“沉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却自己也不懂,便又忙着搬书。可惜《辞源》(82年版)只收录了“沉墨”,注释为“沉寂幽闇”;引例是“北息乎沉墨之乡”(《淮南子·道应》)。望“音”生义,觉得它与“沉默”仿佛有些相近。偌大的《辞海》(82年版,缩印本)竟也找不着“沉默”,但它与《辞源》不约而同地都收录了“幽默”,注释也一模一样:“静寂无声。”且引例都是屈原老夫子的那句歌词:“眴兮杳杳,孔静幽默。”(《九章·怀沙》)我终于在《现代汉语词典》(79年版)中找到了我要的“沉默”,注释为:①不爱说话;②不说话。我猜想,这“沉默”原本与“幽默”同义的,只是而今“幽默”专用作外来词humour的代号了,该“沉默”时则必须“沉默”的。

“沉默”倘作为“爱唠叨”、爱“起哄”之类的反义词,我万分敬重。尽管我自己把“唠叨”当饭碗,但依然以“敢于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说”为耻辱。周先生所引吉辛的话很对:“人世愈来愈吵闹,我不愿在增长着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单凭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献了一种好处。”我也曾冒充了什么“家”来了个“市场预测”:“若问:明天(当为今天)哪种(商品)最吃香?答曰:安静!安静将是最紧俏最昂贵的东西。”“安静要按时间、空间收费,每‘分钟平方米至少也得一千元,且随通货膨胀只涨不跌。因此,隔音围墙、挡声网罩、消噪空气、反弹头盔必将成为抢手货。”我确确实实害怕:“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虽紧闭门窗、耳堵棉絮仍不得宁焉”(见93年7月20日《中国环境报》)!

“沉默”若界说为“不说话”,我则不免惶然、愕然。因为,这不仅仅砸了我的一只小饭碗,怕也毁灭了人类文明。“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历史上不知是否有过真正“沉默”的一页!鲁迅先生是不大赞成如此“沉默”的。他觉得,“说话说到有人厌恶,比起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坟》)“我们听到呻吟,叹息,哭泣,哀求,无须吃惊。见了酷烈的沉默,就应该留心了”。(《华盖集》)他甚至发现:“精神上的‘聋,那结果,就也招致了‘哑来。”(《准风月谈》)到了这境界,两只耳朵和一张嘴不都向心灵“罢工”了么?这多么折磨人!想必他也曾为此惶然、愕然,才奋起敲响那警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华盖集续编》)

世界是断不能沉默也绝不会沉默的。就拿中国来说,倘若一直沉默着,会有轰轰烈烈的“百家争鸣”么?能有辉辉煌煌的《四库全书》么?先秦诸子不沉默,当今百姓更不会沉默。契诃夫说得风趣而公道:大狗叫,小狗也叫,都用上帝赋予它们的嗓子发音。这大概也是一种权利吧?诚然,“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终究不敢推崇。“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吠形吠声,唯唯诺诺,一个劲儿地鼓噪,委实有害咱们的生存环境。

周国平先生说:“天下的自信多半是盲目的。”又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夸夸其谈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我“自信”拥有这份“天真”,尽管“盲目”。

是为《“沉默学”跋》。妄以“狗尾”强续周先生《“沉默学”导言》之“貂”也。

责任编辑季宇

猜你喜欢
华盖辞源引例
锦句
华盖木迎来新生
华盖
“麟儿”与“华盖运”
定积分概念教学案例和思考
一道高考解析几何选择题的解法探究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s—1/2|x1y2—x2y1|的证明与应用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