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汝昌

  • 周汝昌:一本书读了几十年
    周汝昌生于天津咸水沽镇,但是那里的水一点也不咸,青山绿水,颇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周汝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他从小聪颖过人,对于天津曲艺人的吹拉弹唱他很小的时候就能模仿一二,让一些曲艺表演者都另眼相看。如果说周汝昌与《红楼梦》的结缘是一个天意,那么这个天意就是他的母亲,一个不识字但是通过自学能读《千家诗》的农村妇女,但她却是最早点燃周汝昌心中求知欲望的人,因为母亲常常给周汝昌讲《红楼梦》里的故事,当然了,母亲讲得最多的就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了,

    科学导报 2023年37期2023-06-17

  • 胡适与周汝昌:以一篇小文借得孤本《红楼梦》
    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根据他四哥的建议,在燕大图书馆查阅了敦敏的《懋斋诗钞》,并写了一篇考证小文,发表在《天津民国日报》的“图书”副刊上。胡适读了这篇小品,给寂寂无名的周汝昌写了封信,信中颇多肯定、鼓励和赞赏。这封信使周汝昌喜出望外,此时他正钻研红学,便进一步向胡适求助。研究《红楼梦》要翻阅参考大量稀缺而珍贵的书籍和资料。周汝昌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想查阅这些书谈何容易,于是又写信给胡适,恳请他“汲引”,向胡适借阅他所藏的海内孤本脂批本《红楼梦》:“稀世之寶,

    意林·作文素材 2023年2期2023-03-03

  • 遥隔千里,书音知问
    著作皆已散失,周汝昌曾保存不少顾随的著作和书信,也遗失了——“每想到这件事,总不免有人琴俱亡之痛。”不禁惋然。后又见周汝昌说他和顾随先生通信多年,直至顾先生去世。顾随的信中有大量的谈诗论学的文字,尤其是在1953年之后,“先生给我的书札从品诗论文变为论学为主的内容了。不但如此,他的来信逐渐变为长幅——以致变为数十页的学术论文”(周汝昌《燕园名师顾随先生》)。彼时,叶嘉莹听顾随课的笔记,尚未完全整理出,我不禁对顾随致周汝昌的信向往之至。2010年,由赵林涛、

    藏书报 2022年38期2022-11-16

  • 北京城墙寻迹周汝昌
    对于文学评论家周汝昌先生的关注,首先来自他年轻时创作的《红楼梦新证》。我读罢了“新证”才对红学其他著作产生兴趣,并相互比较着阅读。阅读周汝昌的一些作品,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曹雪芹,且使我“见”到了周先生眼中的老北京。周汝昌是天津人,他却将大半生的时间交给了北京,这点很不容易。或许说明他喜欢古物,而对津门的近代风情“置若罔闻”。由于我喜欢他的“新证”,连带着对其《北斗京华》《千秋一寸心》等讲述老北京、唐诗宋词的作品也颇具好感。周汝昌先生的《北斗京华》文集中,佳

    北京纪事 2021年11期2021-11-14

  • 追忆著名红学大家周汝昌 ——生痴“红楼”为解其中味
    著名的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诞辰103 周年。1987 年4 月,周汝昌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小说》一文中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它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读懂了《红楼梦》, 就能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曹雪芹创作《红楼梦》这部盖世无双的文学巨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直至“泪尽而逝”,其创作显然是用生命书写的过程。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汝昌研究的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3期2021-04-08

  • 应该肯定《石头记会真》在红楼版本史上的地位
    学西语系读书的周汝昌在《天津国民日报》副刊发表了《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他根据在《懋斋诗钞》中发现的资料,提出了关于曹雪芹卒年的“癸未说”。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新红学的开山祖师胡适的注意。胡适写信表示赞同。这封信刊登在1948年2月20日的《天津国民日报》上。一名在校大学生能够得到国学大师的首肯,国学大师还与其在报刊上讨论红学问题,周汝昌由此一举成名。此后两人不断有书信往来(1)1948年,胡适与周汝昌来往信件计14封,其中胡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1-16

  • 听人劝成就国画大师
    他拜访了启功、周汝昌等红学家。一次,周汝昌到戴敦邦在北京入住的友谊宾馆看他画图。进宾馆后,周汝昌环顾一番,说:“敦邦,你在这里画《红楼梦》,我看是画不出的。”戴敦邦挺意外,问周汝昌:“那我应该住在哪里?”周汝昌说:“你只有到西郊去借个庙去画,你才能画出来。”原来,戴敦邦住的友谊宾馆很舒服,而曹雪芹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红楼梦》。周汝昌是担心戴敦邦住在舒适的宾馆里,不能体会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心境,故才有此劝。1978年,36幅《红楼梦》插图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0年42期2020-12-01

  • 文化视野与“才、学、识”
    红学泰斗、诗人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6月31日在北京家中驾鹤西去,享年95岁。对一个学者来讲,九秩又五,已算高寿,但当时惊闻此噩耗,我还是不能接受,感到非常惋惜。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界、红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与周汝昌先生一家保持着20多年的交谊,那年5月,我还给周老的女儿周伦玲女士去电问候,她说父亲身体很好,没病,但毕竟老了。4月14日,周老95岁寿辰时,也没发现有什么大问题,新华社记者唐师曾还去给老人拍了寿照,老人很高兴。谁知,仅仅一个月,周汝昌先生就仙逝离我

    名作欣赏 2020年10期2020-11-19

  • 戈革、周汝昌交游考略
    红楼梦研究专家周汝昌本为挚友,多所酬唱,但“文革”中的误会,导致老死不相往来。二人均为某一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对于这段往事,后人保持了谨慎的缄默。今戈、周皆已作古,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通过摭拾史料,将这段轶事和盘托出,以存前辈风流。关键词   戈革  周汝昌  诗词  篆刻中图分类号   N092文献标识码   A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戈革(1922—2007),号红莩,河北献县人,著名科学史研究专家,译有12卷本《尼耳斯·玻尔集》,因此贡献而被丹麦女王封为“丹

    科学文化评论 2020年3期2020-11-06

  • 文化视野与“才、学、识” ——我与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交往
    红学泰斗、诗人周汝昌先生于2012 年6 月31 日在北京家中驾鹤西去,享年95 岁。对一个学者来讲,九秩又五,已算高寿,但当时惊闻此噩耗,我还是不能接受,感到非常惋惜。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界、红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与周汝昌先生一家保持着20 多年的交谊,那年5 月,我还给周老的女儿周伦玲女士去电问候,她说父亲身体很好,没病,但毕竟老了。4 月14 日,周老95 岁寿辰时,也没发现有什么大问题,新华社记者唐师曾还去给老人拍了寿照,老人很高兴。谁知,仅仅一个月,周

    名作欣赏 2020年28期2020-07-14

  • 听人劝成就国画大师
    他拜访了启功、周汝昌等红学家。一次,周汝昌到戴敦邦在北京入住的友谊宾馆看他画图。进宾馆后,周汝昌环顾一番,说:“敦邦,你在这里画《红楼梦》,我看是画不出的。”戴敦邦挺意外,问周汝昌:“那我应该住在哪里?”周汝昌说:“你只有到西郊去借个庙去住,你才能画。”原来,戴敦邦住的友谊宾馆很舒服,洗澡可以开热水龙头,马桶是抽水马桶,而曹雪芹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红楼梦》。周汝昌是担心戴敦邦住在舒适的宾馆里,不能体会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心境,故才有此劝。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0年1期2020-04-28

  • “红学泰斗”周汝昌的“红楼养生观”
    红学第一人”的周汝昌先生。结缘红楼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周景颐是光绪朝的末科秀才,祖父也曾在清朝做过官。9 岁上小学的周汝昌天资聪敏,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铁第一”。周汝昌小时候,母亲就经常给他讲《红楼梦》的故事,稍大一点,母亲还给他看古本的《石头记》。1947年,29 岁的周汝昌在燕京大学读书。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哥周祜昌从天津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最近看到胡适先生的一篇《红楼梦》考证文

    中老年保健 2019年10期2019-10-19

  • 听人劝成就国画大师
    他拜访了启功、周汝昌等红学家。一次,周汝昌到戴敦邦在北京入住的友谊宾馆看他画图。进宾馆后,周汝昌环顾一番,说:“敦邦,你在这里画《红楼梦》,我看是画不出的。”戴敦邦挺意外,问周汝昌:“那我应该住在哪里?”周汝昌说:“你只有到西郊去借个庙去画,你才能画。”原来,戴敦邦住的友谊宾馆很舒服,洗澡可以开热水龙头,马桶是抽水马桶,而曹雪芹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红楼梦》。周汝昌是担心戴敦邦住在舒适的宾馆里,不能体会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心境,故才有此劝。

    做人与处世 2019年18期2019-10-18

  • “盲士”逸墨:红学泰斗周汝昌字里诗外
    泰斗、解味道人周汝昌先生深悟其中三昧。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创立“自传说”新红学,成为一代红学宗师。1927年夏季,刚从海外归来的胡适在上海花重金购得一部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这个本子只存了第一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共十六回,其中还有很多书页残缺。胡适在与戚序本、程甲本、程乙本进行了比对校勘后,揭示了这部“甲戌抄阅再评本”的独有价值:“脂本是《红楼梦》的最古本,是一部最近于原稿的本子。”适之

    海燕 2019年9期2019-10-14

  • 周汝昌红学体系的学术价值及对其“悟证法”的质疑∗
    清·内容提要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发掘出曹雪芹及其家世的大量珍贵资料,充分肯定《红楼梦》的价值,初步构建了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的红学体系,提出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新观点,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红学巨著。他整理的以《石头记会真》为代表的系列汇校本是颇具特色的红楼版本,在《红楼梦》版本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中年以后提倡的“悟证法”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他晚年对红学界一些非学术的奇谈怪论的盲目支持,客观上对红学乱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

    明清小说研究 2019年4期2019-10-11

  • 红学泰斗周汝昌的养生经
    5岁的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除了留给我们数不胜数的红学研究成果外,其日常的生活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笔耕不辍谈及生死问题时,周汝昌表示自己并不怕死。他认为,人的生命不是到他的身体死亡时为止,而是会通过另一种方式延续—人死后思想还在,还有弟子、子女作为继承人,还有著作留存于世。因此,尽管自1974年起周汝昌的眼睛和耳朵就出现了问题,但他仍旧笔耕不辍,写出了几百万字有关《红楼梦》和诗词、书法的研究著作。谈起坚持研究工作的原因,周汝昌表示:“耳目掩住,还有一颗心啊!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9年9期2019-09-10

  • 听人劝成就国画大师
    他拜访了启功、周汝昌等红学家。一次,周汝昌到戴敦邦在北京入住的友谊宾馆看他画图。进宾馆后,周汝昌环顾一番,说:“敦邦,你在这里画《红楼梦》,我看是画不出的。”戴敦邦挺意外,问周汝昌:“那我应该住在哪里?”周汝昌说:“你只有到西郊借住个庙去画,你才能画出来。”原来,周敦邦住的友谊宾馆很舒服,而曹雪芹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红楼梦》。周汝昌是担心戴敦邦住在舒适的宾馆里,不能体会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心境,故才有此劝。1978年,36幅《红楼梦》插图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19年46期2019-09-10

  • 听人劝,成就国画大师
    他拜访了启功、周汝昌等红学家。一次,周汝昌到戴敦邦在北京入住的友谊宾馆看他画图。进宾馆后,周汝昌环顾一番,说:“敦邦,你在这里画《红楼梦》,我看是画不出的。”戴敦邦挺意外,问周汝昌:“那我应该住在哪里?”周汝昌说:“你只有到西郊去借个庙去画,你才能画。”原来,周敦邦住的友谊宾馆很舒服,而曹雪芹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红楼梦》。周汝昌是担心戴敦邦住在舒适的宾馆里,不能体会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心境,故才有此劝。 1978年,36幅《红楼梦》插图面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43期2019-09-10

  • 周汝昌对红学学科建构的认知与努力 ——从周汝昌《还“红学”以学》谈“红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并纪念周汝昌先生诞辰100周年
    容提要:本文从周汝昌《还“红学”以学》谈起,结合周汝昌的其他几篇文章主张、学界的当前主张,就周汝昌对“红学”这一具有独特性的学科的认知与构建努力进行分析,认为其所坚持的将时代、作者、作品结合的红学研究对象和方法,对《红楼梦》的研究与解析、对红学学科的建设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 从周汝昌先生《还“红学”以学——近百年红学史之回顾》谈起周汝昌先生是红学史上符号性的学人,学术成果众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不可否认,其某些认识、主张也曾引起学界很大的争议,其中《还

    文学与文化 2019年1期2019-05-05

  • 周汝昌归还《石头记》
    张达明周汝昌是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1947年,周汝昌在燕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时,就喜欢研究《红楼梦》。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曹雪芹的生卒年等问题,与“红学”专家胡适争论。两人一来二去通了七封信后,成了忘年交。胡适知道周汝昌不过是一个尚未毕业的学生后,不仅不轻视他的研究,还在自己家里亲切招待了周汝昌。交谈中,周汝昌得知胡适珍藏着孤本甲成本《石头记》时,就冒昧提出借阅。胡适没有犹豫,慷慨相借。1948年12月中旬,城里局势危急。周汝昌得知胡适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9年3期2019-04-12

  • 周汝昌先生笔下的名人风范
    岸晓风读周汝昌著、周汝昌之女周伦玲整理的《师友襟期》一书,心中生出若干感慨。周汝昌先生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该书是周汝昌先生晚年忆及自己在治学道路中与良师益友之间交往的一些“旧事”,但是越“旧”,则越显得可贵。书中写胡适,说他“仁者待人,必以宽厚,不忮刻,不猜忌,无自大之态势,有热情之心肠。信任别人,尊重别人。朗爽,平易真诚,大度”,寥寥几个短语,胡适先生的立体形象已跃然纸上。当年,周汝昌还是燕京大学的学生时,就

    风流一代·青春 2019年3期2019-03-20

  • 听人劝成就国画大师
    他拜访了启功、周汝昌等红学家。一次,周汝昌到戴敦邦在北京入住的友谊宾馆看他画图。进宾馆后,周汝昌环顾一番,说:“敦邦,你在这里画《红楼梦》,我看是画不出的。”戴敦邦挺意外,问周汝昌:“那我应该住在哪里?”周汝昌說:“你只有到西郊借住个庙去画,你才能画出来。”原来,周敦邦住的友谊宾馆很舒服,而曹雪芹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红楼梦》。周汝昌是担心戴敦邦住在舒适的宾馆里,不能体会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心境,故才有此劝。1978年,36幅《红楼梦》插图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46期2019-02-02

  • 听人劝,成就国画大师
    他拜访了启功、周汝昌等红学家。一次,周汝昌到戴敦邦在北京入住的友谊宾馆看他画图。进宾馆后,周汝昌环顾一番,说:“敦邦,你在这里画《红楼梦》,我看是画不出的。”戴敦邦挺意外,问周汝昌:“那我应该住在哪里?”周汝昌说:“你只有到西郊去借个庙去画,你才能画。”原来,周敦邦住的友谊宾馆很舒服,而曹雪芹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红楼梦》。周汝昌是担心戴敦邦住在舒适的宾馆里,不能体会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心境,故才有此劝。1978年,36幅《红楼梦》插图面世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43期2019-01-06

  • 大师的厚道
    本借给燕大学生周汝昌,他对周汝昌的品行一无所知,借后从未索还。周汝昌与其兄周祜昌录下副本,然后写信告诉胡适,胡适欣然赞同。周汝昌要做更深入的研究,为曹雪芹的原著恢复本来面目,胡适仍鼎力支持,又将珍藏的《红楼梦》戚蓼生序本借给周汝昌周汝昌如虎添翼。帮助同行,是胡适的习惯作为。林语堂到哈佛进修,由于官费未及时发放,陷入困境。他打电报回国告急,胡适倾尽私囊汇寄两千美元,助其完成研究。林语堂回国后才知个中情形。相比蔡元培和胡适两先生,王国维敦厚得近乎于憨了。他与

    乡音 2018年10期2018-10-17

  • 周汝昌有借必还等
    张达明等周汝昌有借必还 张达明周汝昌是继胡适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1947年,周汝昌还在燕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时,就喜欢研究《红楼梦》,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与“红学”的开山鼻祖胡适展开争论,两人一来二去通了七封信后,成了忘年交。胡适在知道周汝昌不过是位尚未毕业的学生后,不仅不鄙夷他,还于1948年在自己家里亲切接见了周汝昌。交谈中,周汝昌得知胡适珍藏着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时,就冒昧地提出借阅并过录。胡适没有犹豫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8年1期2018-03-31

  • 周汝昌为何称沈从文为真学者
    只杯子上,他和周汝昌产生了分歧。沈是故宫搞文物的,名气大,来头也大,他说妙玉用的那只杯子应该叫“点犀”,而不应该叫“杏犀”,因为从来没有听过有“杏犀”这种东西。周汝昌不服,说我找了好多资料,上面的文字都是“杏”而不是“点”,你沈从文总不能放着老曹的原文不要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吧,这不厚道。于是,两人就在报纸上打起了笔战,周汝昌一篇,沈从文一篇,周汝昌再一篇,沈从文也再来一篇。周汝昌还要写,报社的人说,你别写了,我们不发了不发了。可能是沈从文的名气大,最后一

    北广人物 2018年8期2018-03-06

  • 知人论学:情性气质与为学格调——周汝昌的红学研究述论
    与为学格调——周汝昌的红学研究述论高淮生(中国矿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知人论学是学人研究常见之法,学人之情性气质对其为学之格调的影响虽有不同,却有迹可循。就红学领域而言,周汝昌其人对“周氏红学”演进之迹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周汝昌是现代红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周汝昌与周氏红学”是现代红学史上绕不过的话题。如果能够在“周汝昌与周氏红学”这一话题上取得更多的共识,不仅有助于解答百年红学的一些难题,而且对于今后的红学学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11-07

  • 周汝昌的恭王府大观园说之谬
    062150)周汝昌的恭王府大观园说之谬马福强 (泊头职业学院 中文教研室,河北 泊头 062150)周汝昌在《红楼梦》研究中围绕曹雪芹家世巨细靡遗的考证,在处理小说人物事件与清代史实的考证上建构了自己的体系,虽然不少发现值得推崇,但将所有小说人物事件都归纳为影射当朝政治和宫廷人物事件,未免太过牵强。其中以恭王府为大观园原型的观点即存断章取义、以传言为事实之嫌。通过对周氏观点所持依据、恭王府历史沿革以及各种传说附会的梳理辨析,力图澄清谬解,还原本真,对红学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2017-11-02

  • RED ALL ABOUT IT
    chang (周汝昌), was imprisoned in a cowshed then dispatched to Hubei. To Liu Xiaolei, profess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is survival gave the novel a particularly strong cultural imprint. “It co

    汉语世界 2017年4期2017-07-31

  • 周汝昌的书生气
    种愚,胜过聪明周汝昌是继胡适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1947年,周汝昌还在燕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时,就喜欢上了对《红楼梦》的研究,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曹雪芹的生卒年问题,与“红学”的开山鼻祖胡适展开争论,两人一来二去通了7封信后,成了忘年交。胡适在知道周汝昌不过是位尚未毕业的学生后,不仅不鄙夷他,还于1948年在自己家里亲切接见了周汝昌。交谈中,周汝昌得知胡适珍藏着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时,就冒昧提出借阅并过录。胡适没有犹豫慨然相借。

    做人与处世 2017年5期2017-04-19

  • 周汝昌红学研究的“二基三维”评价法
    摘 要:周汝昌是红学考证派的集大成者,他的红学研究自成体系,如何评价周氏红学已成为当今红学研究的新命题。本文从如何看待周汝昌红学研究的意义,如何看待对周氏红学的继承两个基点出发,提出从时间维度、人为维度、文化维度三个层面评析周汝昌的红学研究,并以周氏红楼文本“大对称结构说”为例子阐释了“二基三维”评价法的运用。关键词:周汝昌;红学研究;评价方法;二基三维作者简介:马经义(1981-),男,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副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

    青年文学家 2017年6期2017-03-31

  • 周汝昌与《红楼梦》有关系吗?
    吴营洲周汝昌与《红楼梦》有关系吗?吴营洲“周汝昌”这个名字,已经和“当代红学”粘连在一起了,任何一位关注“红学”的人,似乎都不可能绕过这个名字。当然,这个名字和《红楼梦》本身,或许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样说或许欠妥,但也大致不差。窃以为,一个普通的《红楼梦》读者,倘若从未听说过“周汝昌”这仨字,或从未读过周汝昌的任何“红学”著述,读起《红楼梦》来,或许会更为通畅、顺遂、惬意、享受。《一瓢谭红》(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6月)是裴世安先生的“红学”新著,是他多

    文学自由谈 2017年6期2017-03-11

  • 在“周汝昌与现代红学”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乔福锦在“周汝昌与现代红学”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乔福锦周汝昌先生是现代红学史上唯一一位亲承过第一代“开山宗师”教诲又与其下三代学人发生直接联系,以一身而亲历百年学术,见证学界“四世同堂”的红学大家,是一位从民国走来又被华夏旧文化浸透、个性色彩鲜明的独立学人。晚年周汝昌先生所面对的,是特定时代所造就的一批人,是难以抗衡的体制化乃至庙堂化的“学术”权威,更是一种已被西化乃至极端意识形态化的治学理念。周先生在红学基本问题研究、学术方法论乃至红学学科建设等方面所留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11

  • 周汝昌是红学绕不过的话题 ——在“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①
    张庆善周汝昌是红学绕不过的话题 ——在“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①张庆善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新朋老友:大家上午好!在传统的鸡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聚集在这个特殊的“会场”,举办“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这无疑是一次很特别、很重要的专题座谈会。吸引了这么多在《红楼梦》研究上卓有成就的著名专家学者,我感觉这很有可能是红学史上非常值得记载的一次专题座谈会。在此,谨对主办单位对我的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借此机会提前向各位朋友拜个年,祝大家健康、幸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10

  • 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综述
    高淮生“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综述高淮生2017年1月14日,由天津市红楼梦研究会、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办的“周汝昌与现代红学”专题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座谈会围绕以下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1)周汝昌与现代红学;(2)如何评价周氏红学新索隐与考证的辩证关系;(3)如何评价《红楼梦新证》与红学四学;(4)如何评价周氏红学与中华文化之学;(5)如何评价周氏红学对于现代红学的影响。周汝昌;红学;学术精神;座谈会一、引言2016年10月29日,在北京市召开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10

  • 胡适凭什么能借到珍贵书
    不过,红学大师周汝昌却有这样的幸运,而借给他孤本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周汝昌生于1918年,比胡适小27岁,周汝昌穿开裆裤的时候,胡适早已名满天下。但两人却因《红楼梦》而结缘。1947年秋,青年学生周汝昌受胡适的影响,也在研究《红楼梦》。周汝昌在敦敏的《懋斋诗钞》中发现了六首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作,便根据这份资料写出了《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在《天津民国日报》上,立刻引起了红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就有

    文史博览 2016年8期2016-08-30

  • 红楼养生法
    李霆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以95岁高龄仙逝。周汝昌的长寿与他一生钟爱的《红楼梦》有关。一辈子没离开玉器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贾宝玉“含玉而生”的影响,周汝昌一生喜欢玉器,收藏了不少玉制品。周汝昌的床上常年有一块玉石枕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管春夏秋冬,他就喜欢枕着它睡觉,冬天最多在枕头上蒙一块枕巾。周汝昌常说,这样做让他的大脑异常清醒。全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武国忠表示,玉器对人的养生作用虽然没有定论,但是,质地坚硬的枕头的确能起到穴位按摩的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6年2期2016-05-30

  • 胡适凭什么能借到珍贵书
    不过,红学大师周汝昌却有这样的幸运,而借给他孤本的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周汝昌生于1918年,比胡适小27岁,周汝昌穿开裆裤的时候,胡适早已名满天下。但两人却因《红楼梦》而结缘。1947年秋,青年学生周汝昌受胡适的影响,也在研究《红楼梦》。周汝昌在敦敏的《懋斋诗钞》中发现了六首与曹雪芹有关的诗作,便根据这份资料写出了《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懋斋诗钞中之曹雪芹》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在《天津民国日报》上,立刻引起了红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就有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8期2016-05-14

  • 专注事业勤于动脑
    凌晨,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在家中悄然离世,享年95岁。周汝昌先生的一生充满坎坷,不到30岁耳近失聪,56岁眼近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治学。但他的身体一直比较硬朗,即使步入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对此,他的女儿周伦玲表示:“如果说父亲有什么养生秘诀的话,唯一的就是脑子总在想、总在动。父亲的生活乐趣就是工作。” 周汝昌年少时家无藏书,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得到的每一本书,他都精读细研如嘬骨髓,写读后感,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得严严实实。奠定周汝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5年7期2015-09-10

  • 胡适义助三才子
    茫燕京大学学生周汝昌发表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一文,胡适看到后,写信给他,对其大加赞赏。此后,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讨论红学问题。周汝昌提出要借阅胡适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脂硯斋重评石头记》,胡适慷慨出借。多年后,周汝昌说:“在我五六十年来有幸接触交往的很多位鸿儒硕学中,衡量其为人的气度气象、胸襟视野,我感到唯有胡适之先生能够称得上一个‘大’字。” 胡适晚年说:“周汝昌是我在大陆最后收到的一个‘徒弟’,他的书绝不是清算胡适思想的工具。他在形

    做人与处世 2015年9期2015-06-24

  • 扺掌真疑空一代
    往红庙北里拜谒周汝昌先生,相聚欢会,言笑晏晏,时虽酷暑,如坐春风。言谈之间,周先生深情地回忆起我的父亲凌道新。他颤颤巍巍拉着我的手说,他这一生有两个终身难忘的同学和朋友,一个是黄裳,一个是凌道新。他还说,一直想写一篇纪念凌道新的文章。现谨以此文,表达对汝昌先生的追思之情,同时也寄托对先父的深切怀念。周汝昌(1919—2012)和凌道新(1921—1974)为天津同乡,也是天津南开中学和北平燕京大学两度同窗。二人身处津门,自幼学兼中西,不但英美文学造诣精深,

    书屋 2014年9期2014-09-28

  • 一次难忘的津南行
    哥哥。”也就是周汝昌老前辈的侄子。我们彼此握手道谢之后随同他走进了文化馆大楼,首先迎接我们的是楼道里的一幅雅致的写意花鸟画。当我们走进海河柳杂志社编辑部时,眼前的场景显得十分热烈,但见会议室的长方桌旁各位贤达列坐其次,欢迎我们的到来。在我将“周汝昌红楼梦学术馆”印和“海河柳”印并抄录周汝昌七绝“海河柳”行书作品一并赠与他们时,气氛一下子推向了高潮,大家彼此谈论我的书法篆刻,互相传递着抚摸把玩一阵。我和周先生与各位同仁相互合影留念后,执行主编刘国华老先生提议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4年9期2014-09-27

  • 左宗棠当钦差是谁帮的忙?
    国日报》发表了周汝昌的一篇红学论文,胡适看后大加赞赏,并写了一封信给周:“你对红学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我!”从此,两人书信不断。在周汝昌给胡适的信中,主要内容便是借书,而借的大多是海内孤本,如《四松堂集》稿本及甲戌本《红楼梦》等。他对周说:“只要你能用上,我所有的红学资料你都可借去。”然而当时正值兵荒马乱,不久,胡适匆忙中乘飞机离开北平去了台湾,临走前无法与周汝昌取得联系。为了让周汝昌不因缺少资料而影响红学研究,胡适决定将《四松堂集》等一批重要书籍留在北大图书

    百家讲坛 2014年11期2014-09-22

  • 周汝昌与顾随《苏辛词说》的故事
    周伦玲顾随,周汝昌的老师。《苏辛词说》,顾随讲授艺术的自家撰为文字的一种具有浓厚独创特色与重要的代表著作;《苏辛词说》是《稼轩词说》与《东坡词说》的合称,两部《词说》,本系姊妹为篇,同时相继,一气呵成,弥足珍贵。1940年,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三个年头。这年的秋天,深感家园沦亡之大痛的青年学子周汝昌,考取了燕京大学这所不挂日本太阳旗,以“因自由,得真理,以服务”的“武陵源”。凭借优秀的入学考试成绩,他免修了“大一”国文,而在上了两堂本专业英文课之后,教师M.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07-24

  • 周汝昌:一生痴迷《红楼梦》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当年胡适将他领入红学研究的殿堂,他于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及开创性,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他的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因痴迷《红楼梦》,老人的书斋就叫脂雪轩,那自然是脂砚斋和曹雪芹的合称。当年曹雪芹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4年7期2014-04-03

  • 红学大师的“红楼养生法”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2012年5月31日去世,这个消息让无数热爱古典文学、痴迷中国古典文化的人备感惋惜。不过,以95岁高龄仙逝,周汝昌已称得上是长寿老人。周汝昌的长寿与他一生钟爱的《红楼梦》有关。●养生法一:玉石养生学贾宝玉据周汝昌的女儿周伦玲透露,受贾宝玉“含玉而生”的影响,周汝昌一生喜欢玉器,收藏了不少玉制品。周汝昌的床上常年有一块玉石枕头,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管春夏秋冬,他就喜欢枕着它睡觉,冬天最多在枕头上蒙一块枕巾。周汝昌常说,这样做让他的大脑异常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13年2期2013-05-14

  • 凌道新与“红烛会”
    出版,加之有关周汝昌的文章和传记中谈及,这桩几十年前的往事,才又浮向人间。所谓“红烛会”,又称“吴周会”,并非什么盛大的官方学术会议,而只是1954年红学专家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出版,在解放初期的当年,新的研究古典文学的出版物甚少,周著引起学界高度评价及最高层的重视。周汝昌时在四川大学任教,特从成都来到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学院,与前辈国学大师也是红学大师吴宓会晤的一次民间聚会。吴、周原不相识,是由西师教师凌道新牵线的。1954年2月20日晚,也是凌道新在家里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3-31

  • 两套《红楼梦》烟标
    闻“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于2012年5月31日在北京与世长辞。我内心深为中国又失去一位国宝级的大师而沉痛。此刻,周汝昌与我收藏的两套《红楼梦》烟标的故事,再次浮现我的脑海,追思之下,遂作此文,以为悼念。我珍藏着南京卷烟厂在上世纪80年代出品的两套不同版本的“金陵十二钗”烟标。该套烟标以12枚为一套(当时的香烟一般以10包为一条出售),且同一主题先后出了两套,我们称这在烟标收藏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红楼梦》烟标的来历观两套《红楼梦》烟标,除了印刷上旧版

    检察风云 2012年14期2012-07-12

  • 周汝昌听母亲讲《红楼梦》,终成红学泰斗
    有套《红楼梦》周汝昌的母亲叫李彩凤,生于清光绪三年(1877)农历四月初九,是距咸水沽不远的北羊码头人,家里是当地养船的大户,颇为富有。她的父亲也是勤劳奋斗而发家致富,没有儿子,只有这一个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会做家务活,包括针线活计和下厨烹饪一概不会。但她赋性聪明伶俐,性情和蔼而让人疼爱,到了老年,更显得慈眉善目,大家甚至开玩笑说她是不是如来佛托生的——因为传说四月初八是如来佛的生日,与李彩凤的生日只差一天。她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20岁时嫁到周家,

    中外书摘 2012年2期2012-03-21

  • 赤子周汝昌的凋零
    儿童节的前夕,周汝昌先生殁了……乍闻此讯,为之一黯。听过周汝昌先生的讲座,讲唐诗宋词。明明一头乱蓬蓬的白发,满面的寿纹,老先生却是一脸天真,讲到得意会心处,就不管不顾笑得卡啦卡啦的,就像是一个孩子,一个自以为得了稀世之珍、生怕人家不知道、逮谁就一把扯住要献宝给人家看的孩子。是的,赤子。如同周汝昌的自我描画——“一介书生总性呆,也缘奇事见微怀”,他漫长的一生所探幽抉微的“宝”,就是用他热爱的方块字码出来的诗词歌赋,还有那部惊天之作《红楼梦》。其实,照老辈人的

    杂文选刊 2012年7期2012-02-11

  • 当代《红楼梦》评点“四家评”综论之二 ——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比较谈
    综论之二 ——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比较谈高淮生(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既有相同之点,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将二者对曹雪芹的思想艺术成就、《红楼梦》本旨论、人物论、结构论、笔法论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比较研讨,应当有助于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和鉴赏,有助于读者对当代《红楼梦》评点的感受和评价。“周评”与“冯批”各自在《红楼梦》评点原则、政治历史说、思想艺术超前说等方面有着值得言说的话题内容和话题价值,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1-21

  • 《新华文摘》等4家刊物转摘周汝昌先生在《邯郸学院学报》发表的文章
    等4家刊物转摘周汝昌先生在《邯郸学院学报》发表的文章近日得到《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发表文章的转摘信息,其中,2009年《邯郸学院学报》第4期发表的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的《女娲:中华民族文化之母》一文,在2010年被4家著名转摘刊物同时转摘,分别是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新华文摘》(2010年第7期第161页)、教育部主管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2期第201页)、《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158页)、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高鄂续书说辨证
    们考证出来的,周汝昌先生继承这一观点。并将这一论断大众化。但是仔细考证这一论断的论证过程,便会发现新红学家们的论证是不严谨的。根据这些论证这个结论难以成立。关键词:高鹗;续书说;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红楼梦》的作者到底为谁?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又复杂:简单是因为答案众所周知:复杂是因为如果仔细深究此问题的答案。却不那么确切。因为曹学的支撑,曹雪芹作为《红楼梦》的第一作者,应该不会有太多的疑问。但是,高鹗作为《红楼梦》的另一位作者,真的像许多文学史、人民文学出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4期2009-06-15

  • 痴情红楼六十载
    策划出版一本《周汝昌传》,并由周汝昌亲自点名,请和自己有多年交往的另一位红学家梁归智来撰写自己的一生。梁归智在阅读了大量周汝昌的著作和几十年来的红学研究资料的同时,又对周汝昌的亲朋好友进行了采访,历时近三年最终完成了这部传记。周汝昌先生在电视上给我们留下的形象总是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谈论红学,一片痴迷。而在周先生的身后,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红学泰斗周汝昌传》以周汝昌的学术经历为主线,记录了周汝昌八十余载的人生经历和学术生涯,其中,对周先生的性情品质

    全国新书目 2006年14期2006-08-18

  • 岁华晴影——周汝昌随笔
    在人们的眼里,周汝昌先生是著名的“红学家”。一生都像书呆子似地研究“红学”。其实不然,周老先生的兴趣非常广泛,才情亦非常生动。新近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岁华晴影——周汝昌随笔》一书,让世人对周汝昌有了更深刻、也更全面的了解。读者会被书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博知雅趣、真知灼见所感染,除了佩服,还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惜时感。对照作者,我们要读的书、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作者酷爱京剧、曲艺、民族乐器,还曾经粉墨登场。在《京剧之思》一文中,作者写道:“中国京剧,最大的

    博览群书 2000年6期2000-06-04

  • 谁解痴中味
    ”关于这一点,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中说:于此,我又想起,上引之五言诗,其末二句在《在苏本》中却作:都云作者痴,谁解痴中味?此处的后一痴字,原抄清楚,有不同墨色的笔迹涂改为“其”,显系依一般文本后改。因此我疑心雪芹的早期一个文本原是写作“痴中味”的。若依此而言,那么雪芹标于书首的痴字,其意味深长,恐怕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玩索吧。一个字的差异改动,即使在版本学的范畴,也属“细微末节”有什么“意味深长”,“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玩索”呢?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

    读书 1990年8期199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