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西方

  • 中国经验与世界历史变迁的新图景
    时,严重贬低了非西方文化在其中应当拥有的分量。⑥韦尔斯:《世界史纲·导言》,第3 页。为此他特意在自己的叙述中增加了有关中东、波斯、印度、中国等地的内容。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霍奇森(Marshall G.S.Hodgson,1922 —1968)直接指出西方历史观念中的欧洲中心主义问题:将西方的历史视作世界历史的主流,认为西方独立缔造了现代文明,继而通过“文明”对“野蛮”的扩张,使长期处于主流之外的“东方”得以进入世界历史的主流。他针锋相对地指出:亚欧非

    国际汉学 2023年3期2023-09-04

  • 港媒:西方媒体可信度正在下降
    态立场,促进与非西方受众的建设性对话。他们如今在捍卫站不住脚的事一力图维持西方对全球大多数人的霸权。随着后者寻求建立更公平的后西方世界秩序,主流媒已成为西方公开抵制这种努力的一种工具。因此,日后回首2022年,我们哉许可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主流媒体最终失去了许多非西方读者的信任。”往好了说,西方媒体目前的做法是无知的,对商业不利。往坏了说,它是分裂性的,令全球不和谐和紧张加剧。现在是它更认真对待自己责任的时候了。关于有偏见的报道,有三个明显的例子。首先

    环球时报 2023-01-092023-01-09

  • 从学术依附到多元本土化:非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反思与学科重构
    和亚洲为代表的非西方社会学,不仅是全球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社会学全球知识分工的理解和批判,在学科本土化实践中遭遇的困境和超越,如何处理本土情境与西方社会学的关系,以及对自身社会学学科历史的反思和自主性学科的重构与求索,尤其值得同为非西方社会学阵营一员的中国学习借鉴。学术依附:社会学的全球分工结构与外向型知识生产对社会学全球分工与学术依附的讨论,沿用了政治经济学中依附理论的阐释视角,学术依附被视为第三世界在经济和政治之外的另一种依附形式。西方与非西方

    社会观察 2022年9期2022-10-24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经济体崛起了。1840年,非西方国家工业制造占40%,西方是60%;1900-1980年,非西方国家工业制造业仅占10%的比例,西方发达国家占90%;但中国的改革开放根本性地改变了这个西方工业国家占绝对主导的比例。到2010年,非西方国家工业制造已经达到40%,西方国家下降到60%,而且,有利于非西方国家的趋势仍在加强,到2020年,非西方国家工业制造权重已经达到一半,世界仿佛重返1840年。但是,不同于1840年的是,那时的西方大多已

    环球时报 2022-06-232022-06-23

  • 金砖合作,有吸引力的选择
    ,即西方世界和非西方世界之间的分歧正在扩大,并朝着比以前更复杂的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金砖合作机制的角色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首先,它与西方集团式的小圈子不同,不存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的主导国家,在政治和经济决策中能够保持独立。第二,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都希望世界能少一些分裂与对抗,多一些平稳与发展。当西方犯错误并破坏地区局势稳定时,金砖合作机制是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一种保险。如七国集团、北约、“四边机制”或“奥库斯”这样的结盟,都

    环球时报 2022-06-222022-06-22

  • 非西方区域主义身份下的上合组织创新:定位、演进与限度
    特征,而是基于非西方区域主义理论进行身份定位。上合组织的这种独特的身份定位集中表现为其所倡导的处理地区内部安全问题、处理组织内部成员间关系,乃至处理组织与外部国家行为体或国际组织关系的“新安全观”之中。同时,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上合组织在合作范畴、成员结构、全球治理角色三个层面实现了身份拓展,但这也给上合组织带来了内部成员关系、组织决策效率与外部大国影响力投射等挑战,影响着上合组织的发展限度。因此,明确上合组织的身份定位中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对于把握上合组

    理论观察 2022年8期2022-05-30

  • 西方“文明标准”演化与新的大国博弈
    化已经将西方和非西方世界更为直接、密切和结构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社会已经被置于一个命运共同体的航船之上。不过,面对非西方国家的崛起,面对近代以来西方和非西方之间力量对比向着一种“更为均衡”状态的“回归”,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与非西方大国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加剧。美国冷战结束之初那种“现代罗马”的志得意满早已烟消云散,随之而来的是“历史的回归与理想的终结”和“重回丛林世界”这样一种对世界前景非常悲观的判定。(1)参见[美]罗伯特·卡根:《历史的回归与梦想的终结》,

    江海学刊 2022年3期2022-02-03

  • 全球国际关系学视野中的“中国学派”构建
    思日渐升温,“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全球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倡议在其中具有代表性。近年来,中国学界积极探索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构建问题,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发展为有关“中国学派”的讨论提供了新的视野。伴随着从“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向全球国际关系学的发展,研究重点应当转向讨论如何将非西方情境中提炼出的概念和理论加以拓展(即“走向全球”),但目前国内学界对这方面的讨论较少。本文的目的是推动有关“全球国际关系学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讨论,在全球国际关系学的视角

    社会观察 2021年12期2021-11-15

  • 核心—外围对话:全球国际关系学中的文明对话理念*
    方社会,少数的非西方作者所运用的概念、理论、论点和方法也往往是西方式的,甚至他们探讨的问题也多是那些从欧洲中心论的角度看来比较重要的议题。引用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话,就是“盎格鲁—撒克逊(和其他西方)学者主导了国际关系学的话语权”。1John Mearsheimer, A Global Discipline of IR? Benign Hegemony,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1年7期2021-04-14

  • 丹麦将严控“非西方人”比例
    在每个社区的“非西方”居民数量限制在30%以内。据“今日俄罗斯”18日报道,该法案旨在确保在10年内,丹麦“非西方”移民及其后代在任何社区或住宅区的人口所占比例不超过30%。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预计将影响约58个地区的十万多人。丹麦内政大臣贝克表示,居民区的外国人高度集中,增加了丹麦出现独特的“宗教和文化平行社会”风险。此外,贝克介绍称,新法案还将要求删除法律中的“贫民区”一词,代之以“脆弱”或“弱势”地区。报道称,丹麦各政党将讨论该法案,预计将获得通过。

    环球时报 2021-03-192021-03-19

  • 论“非西方民主”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迪
    进一步兴起的“非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更好把握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一、西方民主的困顿和“非西方民主”的兴起近现代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资本攫取剩余价值的贪婪本性决定了建筑在它上面的资产阶级民主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保障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资产阶级大力鼓噪的选举民主,“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1]而国家权力依然牢牢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在资本主义发

    武夷学院学报 2019年8期2019-12-26

  • Chinese and Western Perspectives on Rise of China
    ed. “一個非西方国家,如果采用了今天的西方民主模式,基本上只有两种结局:一种是从希望到失望、如菲律宾、泰国、乌克兰、吉尔吉克斯坦等;另一种是从希望到绝望,如海地、伊拉克、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等。”4.Ethnic construction. China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3 billion, and most of them think they are of one race---Han. Althou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3期2019-12-20

  • 创新才能激活美学传统的当代意义
    一些现代学科在非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过程,既体现了一些共同的规律,也有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走着各自的道路。依照接受国的体量的大小、既有的文化和学术的发达程度,以及对自身传统的坚持程度,学科发展会出现一些不同。同时,与西方语言的接近程度相比,在空间上的距离,政治上的机缘,都会影响这种传播。既使在同一个国家,面对外来影响,不同的学者依其学术背景和学术个性不同,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对外来影响的处理方式。关于在近代社会中非西方国家对西方学术的引入,有一个一般性的表述,被

    中国文艺评论 2019年6期2019-11-13

  • 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微,以及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对此所作出的回应。世界会变得“陌生”起来。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都提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7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接见回国参加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更多的解读来自学术界,视角总体上也离不

    南风窗 2019年20期2019-10-09

  • 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华文明复兴
    是当代国际社会非西方文明复兴的主导推动力量和主要表现,有利于逐渐破除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过时观点,推动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均衡与和谐发展。【关键词】百年巨变 中华文明复兴 西方中心论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百年巨变与中国和平崛起:中华文明复兴的经济及技术基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是当代国际社会的标志性政治经济现象,是国际社会百年巨变的根本动因和突出特点,集中表现为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相对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上升,以美国为代表

    人民论坛 2019年26期2019-10-09

  • 非西方”话语分析的新途径
    ,还是适用于“非西方”的任何地方的问题上自相矛盾。这篇评论文章力求在承认该书的积极贡献和诚实承认其逻辑弱点之间取得平衡。关键词:话语分析;西方;平衡引言在《中国语篇研究》(2014)中,施绪提出了在中国乃至更广泛的非西方语境中开展批评语篇工作的具体要求。他认为,目前的研究方法不足以分析中国话语,需要一种具体而新颖的方法来揭示中国话语的文化复杂性和独特性。时旭深入研究了作为一种思想流派,似乎困扰着批评性话语分析(CDA)的普遍主义问题。然而,阅读许世旭的书,

    青年生活 2019年8期2019-09-10

  • 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微,以及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对此所作出的回应。世界会变得“陌生”起来。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重要场合都提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17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接见回国参加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更多的解读来自学术界,视角总体上也离不

    新华月报 2019年23期2019-09-10

  • 重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世界叙事
    是忽略甚至无视非西方世界的存在,看不到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看不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智慧所能带来的文明启示。这样一种世界观,必须加以改造了。第二,重新认识世界,应以中华民族新的主体性为基础。必须承认,关于当代世界的知识成就,主要形成于西方。西方国家挟其工业化现代化势能,建构了庞大而复杂的世界知识体系,并以此解释现代世界的发展过程与世界历史的演变。在重新认识世界的中国时代,学习西方知识仍然是中国知识界绕不过去的门槛。然而在中国崛起时代学习西方所形成的世界知

    文化纵横 2019年3期2019-07-30

  • 美西方缘何陷入战略性焦虑
    进,中国及广大非西方国家紧跟全球化步伐,不断取得经济、政治、社会进步,东西方发展差距明显缩小的情形下,世界却乱象丛生、更加动荡?为什么冷战后一向被认为是“世界稳定岛”的美欧等西方国家成为动荡之地,甚至成为引发国际动荡与国际乱象的动荡之源?要弄清这些问题,有必要先弄清当前的时代特点。对当前时代特点的判断,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评论。有人说,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后西方时代”,或者说“后美国时代”“无极时代”“扁平化时代”,属于“后西方世界”,等等,这是有道理的。用这

    人民论坛 2018年19期2018-08-30

  • 我国际问题研究遭遇“断层”
    略利益惠及到了非西方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世界政治的研究就需要加大对非西方国家的研究力度。首先,确保有效的奖励机制。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研究,非西方国家的研究更需要大量基础性资金投入,因此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是吸引国际问题人才的重要措施。其次,搭建新的交流讨论平台。近年来,各行各业对“国际问题声音”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真正精细化的讨论平台仍然不足,因此需要建立新的严肃的讨论平台,以此发出中国需要的好声音。最后,加大与非西方国家研究者的沟通交流。“一带一路”倡

    环球时报 2018-06-092018-06-09

  • 美欧集体驱逐俄外交官之举很粗暴(社评)
    ,就可以给一个非西方国家“定罪”,对其群殴,这很让人触目惊心。冷战时期西方没有敢对苏联或某个东欧国家这样干过,但是现在它们干得肆无忌惮。这是严重威胁世界公平正义的西方霸权主义。最近这些年,道义在国际舞台上遭到了越来越多的篡改和劫持,根本原因是冷战后的世界权力体系严重失衡,美国及其主要盟国将它们的利益作为私货塞入了各种以道义为名的国际行动中。西方国家的舆论机构和其他软力量充分调动了起来,为西方的这一特权摇旗呐喊,百般辩护。这些年有多个非西方国家遭到西方的集体

    环球时报 2018-03-282018-03-28

  • 单一现代观抑或多元现代观:对峙与调和
    近阶段,西方与非西方国家的学者有志重新理解现代,强调现代并不由西方专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对现代的肇始与兴盛,发挥了巨大的原创效用,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的作用。这是仍然在演进中的多元现代观。多元现代是一种旨在取代单一现代的理念,两者之间的对峙性显而易见。但分析起来,两者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单一现代重在强调现代方案第一次系统呈现的西方样式,多元现代重视的则是现代起源上的东西方国家平分秋色。试图重新理解现代,需要对等看待两种解释意欲,并在不同的解释空间将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03

  • 对“后殖民主义”语境中“西方中心主义”批判的批判
    方中心主义”与非西方国家的“西方中心主义”的互补关系。按照这种逻辑,铲除“西方中心主义”似乎只要从人们头脑中去掉“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即可。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中的“西方中心主义”批判看来,殖民者的“文化霸权”和殖民地的落后与宗主国的先进的观念都是虚假的;殖民者给被殖民者带来的所谓“现代性的自我形象”(包括被殖民者是非理性的和落后的主体),只是一种他们自己思想观念的“再现”;要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只要从这种“再现”中解放出来即可。这实际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8年4期2018-02-07

  • 伊朗动荡给非西方国家带来哪些启示
    大。总的来看,非西方国家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威权,一旦出现较大规模的街头抗议活动,就会对国家整体稳定构成挑战。因此非西方国家疏导民意的任务通常都不轻松。非西方国家首先要集中精力抓民生,确保民众的实际生活水平呈逐渐改善之势。在全球化给缩小国家间发展水平差距创造了更多机会的时代,做到这一点并非很难。非西方国家要致力于让本国社会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和价值共同体。对本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社会要有形成基本共识的能力。如果解释权旁落西方手里,离爆发危机就不

    环球时报 2018-01-022018-01-02

  • 当前欧美乱象及其根源与未来走势
    局通常都是指“非西方之乱”,大中东、中亚、北非等非西方地区甚至被西方国家称为国际政治“断层线”和地缘政治“黑洞”,而欧美等国则被视为世界“稳定岛”。然而,近年来,欧美却乱象丛生。2017年10月1日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枪击事件,2017年8月的欧洲“毒鸡蛋”事件,8月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发生的种族主义骚乱等等事件不断。凡此种种,表明“西方之乱”已经不是一种主观臆断和政治猜测,而是国际政治现实,并有可能成为今后的国际政治常态。当前西方国家出现的各种乱象在地理

    当代世界 2017年11期2017-12-23

  • 后西方社会学:是何以及为何?
    应该是)一种“非西方”“去西方”甚至“反西方”的社会学。依笔者愚见,这种将“后西方社会学”理解为“非西方”“去西方”甚至“反西方”社会学的看法可能是不合适的。顾名思义,所谓“后西方社会学”就是一种在所谓“西方社会学”“之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学”。所谓“西方社会学”,指的是十九世纪以来由“西方”社会学家单纯在或主要在西方传统话语体系的引导和约束下、围绕西方话语体系建构出的社会问题形成和发展起来、且主要以西方语言表述的那样一些“社会学”体系。这里对“西方

    社会观察 2017年8期2017-11-21

  • 西方式全球化式微凸显金砖“耀目”
    想维持和延续,非西方国家必须接受高度等级化且不平等的国际地位,让先发国家汲取垄断利润反哺西方霸权和资本。尽管非西方世界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西方世界对霸权及其收益太过依赖,以致无法在制度和规则层面考虑改革放权的问题。因此,非西方世界实力的总体增长并未反映到国际秩序的上层建筑上。困局二:排他性强。西方世界对特权的坚持,必然会导致国家间的身份差异和歧视。当今的全球化治理机制网络,长期延续下来更像一个贵族俱乐部,用鲜明的身份歧视排斥那些盛宴中的后来者。“西方”和

    党员干部之友 2017年10期2017-10-16

  • 荣誉授予权,西方的秘密武器(环球锐评)
    方一直热衷于给非西方国家的政治人物、作家、艺术家、记者等授予各种“荣誉”,非西方国家很多人也乐于接受这种授予,媒体和公众往往也会追捧获得这些“荣誉”的人。但昂山素季的遭遇,让人蓦然意识到,这些“荣誉”其实就是“缰绳”。如果你把它们看得很重,就不可能不受西方的驾驭。回头来看,自近世500年西方开启殖民时代以来,对非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西方凭借坚船利炮及背后的工业优势,对非西方国家采取直接军事占领和任命总督的方式进行统治,授予“荣誉”处

    环球时报 2017-10-132017-10-13

  •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由等文明成果;非西方文明则意味着独裁、愚昧、奴性等。随着西方国家在全世界范围的强势殖民扩张,西方中心主义又成为一种从西方角度看待整个世界的文化信念。这种信念使西方国家普遍持有很强的文明优越感,将西方文明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西方中心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观察和看待世界的选择性机制。西方国家的科学文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政治秩序等都被视为世界的范本,而愚昧无知、经济停滞、社会混乱、政治动荡则被当成非西方国家的标签。正是受这种偏见色彩浓重的选择性机制影响,“西方之乱

    党员文摘 2017年9期2017-09-08

  • “后西方”世界:敢问路在何方?
    的”或者说是“非西方的”“非美国的”,并为如何应对、阻止或推迟所谓“后西方世界”来临而出谋献策。“后西方”“非西方”之说在西方战略界一时兴起的直接背景有二:一是“9·11”冲击。冷战结束不过十年,美国在其实力和影响力以及整个西方国家的实力与影响力达到历史巅峰时,却突然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恐怖袭击,不但遭遇人员重创,美国及整个西方在经济、政治及战略自信心方面也深受打击:貌似强大无比的美国及西方竟然经不起一二十个恐怖分子盗用几架民航客机发动的一场恐怖袭击!二是

    当代世界 2017年8期2017-08-24

  • 中西文化相对比较之启示
    西方有心人在向非西方国家推销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时,并没有事先做好文化比较工作。他们仅凭一股宗教热忱,试图将他们所认为的这些好东西推诸别人,更对质疑者斥之为异端甚至大逆不道。我们对此种态度不能仅凭直觉反对。相反,我们必须对他们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的来踪去路严加审视,将之与一个非西方文化相比较,方能得出可靠之结论。根据中西文化(与纵观的历史)比较,我们可以作出以下的結论:第一,中国不是没有民主,而是,它的“立体民主”与西方不一样。何况,在朝廷之内,有诸如

    前线 2017年4期2017-05-04

  • 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新趋势
    也相应影响到了非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而带来全球经济的深刻动荡。而在发生茉莉花革命的各个国家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经济困难和国内财富分配不均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经济问题是驱动各国国内政治剧变进而造成国际政治思想格局整合的根本动力。第二,发生茉莉花革命的各国多存在长期的国内政治生态扭曲,受到长期压抑的政治集团比如利比亚东部地区某些部族,势必借此时机争取自身政治地位的改善。因此,国内政治生态的不正常,加速了国内的动荡并因其外溢效应而影响到他国。第三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2017-03-28

  • 是否存在统一的全球艺术史?
    并试图论证 “非西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存在的合理性。全球化;艺术史;统一一﹑全球艺术史的产生二战结束以后,全球化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层面迅速加深。当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之后全球政治化开始;紧接着全球政治化而来是覆盖全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①。政治和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国际化和市场化,20世纪90年代成为了全球当代艺术的开端②。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各种国际性的双年展和艺术博览会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国际性的双年展不光聚集了全球范围的艺术机构和艺术职能人员,还集

    艺术设计研究 2016年1期2016-08-03

  • 做些反思吧,傲慢的加拿大媒体
    受,态度蛮横。非西方的媒体很难与他们对抗,逆来顺受在一些地方成为习惯,有时忍气吞声还会被看成开放豁达的表现。 王毅这一次不客气回敬了加拿大记者的当面挑衅,西方媒体界都没想到。他们对非西方社会颐指气使惯了,并且认为遭到他们挑衅的一方应当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像本国的官员一样为讨好他们频频点头称是。其实他们就是把西方当成世界的中心,自以为高高在上,要求非西方国家官员表现出边缘地带的自卑和诚惶诚恐。 西方媒体这样搞下去,与中国和其他非西方国家的冲突必将越来越多

    环球时报 2016-06-032016-06-03

  • 剪不断、理还乱的西方中心主义情结——论后殖民翻译理论的局限
    民理论的西方与非西方两元对立使翻译沦为单指向的殖民工具,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后殖民翻译理论分析框架的轴心其实就是他们所抵抗的西方主义。文化转向;后殖民翻译理论;西方中心主义一、引言近些年来,翻译研究发展非常迅猛,研究的文化转向使翻译从技术层面的研究走向更深、更广的理论空间。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传统课题受到了挑战,就连传统翻译研究核心之核心的语言之重要性也受到了质疑。美国学者勒弗菲尔(Andre Lefevere,1946—1996)对语言中心主义是这样发难的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10期2016-04-03

  • 构建超越西方模式的先进社会发展模式
    面的优势迅速向非西方国家扩展和渗透。但随着西方模式在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显现水土不服,以及在西方国家本身弊端丛生,超越西方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民众所体认。约200年来非西方国家构建自己社会发展模式不成功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超越西方模式,才能构建起比它更先进的发展模式。西方模式;先进社会发展模式;非西方社会发展之路;亚洲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源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西方社会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简称西方模式)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并流布到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6期2016-03-14

  • 报道差异:争夺国际舆论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道,发现西方与非西方两大媒体群的报道存在一系列差异。本研究旨在为创新我国对外宣传方式、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策略建议。国际舆论;国际新闻;报道差异;非西方媒体一直以来,国际舆论格局呈现“西强我弱”的态势。从历史沿革看,由于政治、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英美两国长期实行“双重垄断”,把持着国际信息流动、文化传播和舆论走向的话语权。[1,2]要打破这种格局,增强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西方媒体报道形成差异是一个重要思路。本研究运用框架分析的方法,分析北约出兵利比亚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23期2016-03-02

  • 非西方弓弦乐器的音乐传统与传承保护
    53023)非西方弓弦乐器的音乐传统与传承保护韩 璐(德州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摘要】非西方乐器作为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其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弓弦乐器成为非西方音乐研究的切入点之一。但对于非西方音乐整体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音乐。如何有效、切实地发展非西方音乐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关键词】非西方;弓弦乐器;音乐传统乐器的出现,可追溯到人类文明之初,在制造和产生音乐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

    北方音乐 2016年5期2016-02-03

  • 应多与非西方国家智库交往
    :中国太缺少与非西方国家的智库交往了,尤其是中亚、阿富汗、伊朗等区域重要国家的智库。中国要真正走向全球,需要补上与非西方智库交往、交流甚至交心这一课。相当陌生的智库交流领域从邀请嘉宾那一刻开始,笔者与所在单位的同事就感觉到出奇的困难。去年我们曾举办过G20国家的智库论坛,几乎所有的G20国家智库人员都很容易在谷歌上搜到相关的英文信息及联系方式。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国家的官方语言大多是非英语,英语的介绍也相当少,为最初邀请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除了公开资料的稀少

    对外传播 2014年7期2015-04-21

  • 当心被历史虚无主义洗脑
    主义一般只针对非西方国家或民族,西方发达国家几乎从来不对自己搞历史虚无主义。比方说美国,这个国家历史不长,值得纪念和歌颂的历史功绩并不很多,但是它对自己短暂的历史始终都是敝帚自珍,有一点值得纪念的东西便爱惜备至、竭力保护。所以,要理解历史虚无主义就应该考察它的对应物——西方中心论。西方中心论认为人类文明最宝贵的价值都是西方创造的,西方之所以能创造一系列属于全人类的伟大价值,就在于西方从历史起点上就走在比其他民族更正确的道路上。这种观点背靠西方发达国家已有的

    党史纵览 2015年2期2015-03-23

  • 刘仰:当心被历史虚无主义洗脑
    主义一般只针对非西方国家或民族,西方发达国家几乎从来不对自己搞历史虚无主义。西方中心论认为人类文明最宝贵的价值都是西方创造的,西方之所以能创造一系列属于全人类的伟大价值,就在于西方从历史起点上就走在比其他民族更正确的道路上。西方崛起的过程伴随着大量对非西方国家或民族的奴役,这一点,西方自己都无法否认。他们必须对此做出自圆其说的解释,于是,西方中心论和历史虚无主义便同时登场,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承担了为西方崛起并奴役他人进行辩护的责任。西方借助他们强大的宣传舆论

    红旗文稿 2014年22期2015-03-16

  • 英美学生喜欢去哪些国家留学?
    利(8%);在非西方国家中,日本(5%)和巴西(2%)排名居前。在英国留学生中,首选目的地是美国(33%)、澳大利亚(9%)和法国(5%)。报告称,美国学生最理想的海外留学目的地中,中国排在第10位。在英国学生的最理想海外留学目的地排名中,中国排在第11位。在考虑国外留学的美国和英国学生中,只有1%打算前往中国。他们认为,到中国留学仍然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很多学生而言,留学可能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国门,因此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更熟悉或地理位置更近的目的地。

    百科知识 2014年11期2014-06-10

  • 西方国际体系扩张中非西方地位与作用的重新审视
    012)西方与非西方,尽管我们难以划定确切的地域与国家归属,但殖民时代以来,大体上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西方和以亚非拉国家为代表的非西方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一直在持续。国际关系史作为一门以“国家 (即主权)行为体之间关系的演变为主要研究对象”①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的学科,必然要思考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在欧洲国际体系的扩展中形成了怎样的互动。实际上对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互动的关注程度与阐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关系史研究与编

    史学集刊 2014年5期2014-04-09

  • 试论西方民主促进问题 ——基于民主的政治哲学思考
    促进之所以会在非西方社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一方面是缘于西方现代民主工具性因素的存在,另一方面更是缘于西方现代民主中原初民主这一民主之本真性因素的存在。非西方社会中人们(包括全体中国人)若要想维续自己既有的善生活,有效应对西方民主促进,不仅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民主的工具性因素,以不断充实非西方社会民主的形态;而且更要激发并宏扬非西方社会民主的价值性因素,以夯实非西方社会中人们之幸福生活所赖以为凭的根基。西方民主;非西方社会民主;民主促进;原初民主一 缘起:

    武陵学刊 2014年1期2014-03-20

  • Can cognitive dissonance methods developed in the West for combatting the ‘thin ideal’ help slow the rapidly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eating disorders in non-Western cultures?
    是否有助于减缓非西方国家进食障碍患病率的增长?Gemma L. WITCOMB1,2, Jon ARCELUS1,2,3*, 陈珏31Loughborough University 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Eating Disorders, School of Sport, Exercise and Health Sciences,Loughborough University, Loughborough, Leicestersh

    上海精神医学 2013年6期2013-12-09

  • 新世界秩序下谁当世界警察?
    e rest(非西方的崛起)等,都是对这个巨变的简化描述。然而,粗线条的简化描述显然还不能将这个巨变各方面的意义概括进来。既然是非西方的崛起,就不会是西方崛起的历史重复,新时代的降临将带来一系列史无前例的重大问题。当中国、印度和巴西成为世界的“第一集团”后,从经济的角度看,这是自“世界体系”形成以来,首次由低水平人均收入的国家为世界经济提供主要驱动力;从政治的角度看,这是自美国成为全球领导者以来,首次由“非自由主义”的国家主导世界;从安全的角度看,这是自美

    党政论坛 2013年1期2013-03-02

  • 现代西方价值观传播视角下的文明冲突分析
    方文化价值观。非西方文化正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极有可能产生对西方文化的排斥,可能会采取对抗的态度来应对西方文化的强势传播,从而引发文明冲突。现代西方价值观;传播;文明冲突杨梓涵,贵州大学人文学院伦理学硕士生。(贵州贵阳 550025)人类以创造文化的方式创造了文明,每种不同的文化都产生于各自的自然、社会环境之上,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适应和改造其所在的环境并与之融合。一种文化从产生开始,就在不可避免地与周边其他文化交流。不可否认的是,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5期2013-02-18

  • 五年后世行换届再争治理权
    其权力正转移到非西方世界,尤其是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大国;不仅如此,西方感受到了来自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真切挑战。 墨西哥与法国竞争IMF总裁、尼日利亚和哥伦比亚与美国争夺世行行长。而金砖国家尽管没有推出共同的候选人,却在一年一度的峰会上不断要求加快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机构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因此,西方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做出回应,比如同意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支持新兴国家适当增加其投票权。可以预见,未来五年,若西方

    环球时报 2012-04-212012-04-21

  • “全球同步”与“身份”危机
    浪潮的推动下,非西方文化被猝不及防地推至西方文化面前,而预设的地位落差迫使非西方文化做出的应激反应就表现为深刻的身份认同危机。非西方文化渴望摆脱身份危机、由边缘进入中心的急迫心情被大众传媒在大众文化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十面埋伏》、《无极》、《赤壁》、《梅兰芳》等一系列中国知名导演的华语大片张扬全球同步的话语,既是其艺术风格和影像审美特性的指向,又是导致这种审美指向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华语大片在大众文化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非西方文化的身份认同危机的范本

    天涯 2010年4期2010-01-31

  • 领袖的服饰
    一种若有所思而非西方人熟悉的那种英雄气概。这就是1939年的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者。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都浓缩在这两张照片中人物的服式里。当毛泽东主席呼吁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而要国民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时,蒋介石总司令参加了1939年召开的国民党会议,在这次会上,他又被任命为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毛泽东的棉衣也就是那时中国农民的穿着,蒋总司令的装束则是巴黎的时装设计师精心制作的。这种服装上的差别意义是重大的,它已预示了谁将在这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

    领导文萃 2006年4期200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