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体
- 打磨抛光技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后种植体菌斑再形成的危险因素
术的不断发展和种植体材料的日益更新,种植牙以其牢固、舒适,在某些方面比传统修复牙列缺损的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1]。然而,由于人体口腔微生物环境十分复杂,因此种植体在植入口腔后一旦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则较难控制[2,3],若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则会造成种植体失败[4]。通常,种植体周围炎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医治策略,主要包括打磨抛光、超声、药物、喷砂、激光、手术等治疗措施[5,6]。打磨抛光技术是一种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方法,一般采用金刚砂车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5期2023-09-27
-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的迅速发展,短种植体的出现逐渐成为缺牙后垂直骨量不足患者的新选择。1 短种植体的概念目前,使用种植体进行牙齿缺失的修复是被大家认可的。通常情况下,大家都愿意选择长度较长的种植体,因为长种植体与骨的接触面积更大[10]。但是,随着种植体形状设计和表面处理的改变,即便减少种植体的长度,也能同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功能[11]。所以,较短种植体在临床上逐渐被广泛应用。近几年来,短种植体的精确定义一直存在着争议,并缺乏明确定义的文献。最初,大家普遍认为长度大于或等于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20期2022-11-20
-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100025)种植体折裂作为最严重的种植治疗机械并发症之一,可直接导致种植失败,造成进一步的软硬组织缺损,为后期重新修复带来了更大的困难[1-2]。以往研究表明,种植体折裂作为一种罕见的机械并发症,5年和10年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4%和1.8%[3-4]。但是最近的研究显示种植体折裂发生率存在增高趋势,Rangert[5]研究发现在5~15年的随访中,种植体折裂的发生率高达下颌3%和上颌6%,Takeuchi 等[6]更是报道种植体折裂发生率为7.4%。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1期2022-04-14
- 生长因子对种植体周围骨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10004)牙种植体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植体周围良好的骨质及骨量。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的生成,增加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质量, 修复植入区域骨缺损,生长因子不断被应用于种植体周围。 近年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及其衍生物在种植体周围的骨组织及软组织增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原因是其内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并能够持续释放生长因子。 目前被用来直接作用于种植体周围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latel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1年6期2021-12-26
- 如何让种植牙更“长寿”
颌数字化种植、种植体周围炎的诊治等。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四全天牙齿是人的另一张名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牙齿的健康与美观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存在牙齿缺失问题的人越来越多。牙齿的缺失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全口牙齿的排列,从而影响咀嚼功能。因为有着近乎自然牙的外观与功能,种植牙越发受到大家的青睐。种植牙简单来说,就是将人工材料制成的人工牙根,即种植体“种”入牙槽骨,待种植体与牙槽骨紧密结合后,再进行牙冠的修复。不过,在完成牙齿种植后,
祝您健康 2021年12期2021-12-10
- 超短种植体在萎缩后牙区的临床研究进展*
后牙区植入常规种植体常需结合骨增量手术,但有研究[3]表明,超短种植体的应用可简化甚至替代骨增量手术,治疗过程更简单、修复周期缩短,可减轻患者身心和经济负担。超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特别是长期的修复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大多数学者把≤6 mm种植体定义成为超短种植体[4],本综述将结合国内外研究,回顾总结长度≤6 mm超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超短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1 种植体参数对种植修复的影响以往研究[5]认为,种植体的长度减小会使种植体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2-04
-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上颌,2枚远中种植体分别沿上颌窦前壁向远中倾斜30°植入,2枚近中种植体与侧切牙区垂直植入;在下颌,远中2枚种植体向远中倾斜30°植入于颏孔前方,近中2枚种植体垂直植入于侧切牙区。在该方案中,远端种植体的倾斜植入既可以减少或避免上颌窦底提升或骨增量手术;同时,可延长前端和后端种植体冠方之间的距离、缩短远中义齿悬臂长度。部分研究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发现,远中种植体的倾斜植入可能会导致周围骨的应力增加,促进边缘骨吸收,不利于种植体稳定[2-4]。然而,目前已有的
口腔医学 2021年3期2021-03-30
- 种植体颈部不同结构对牙槽骨改建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金曼佳 郑园娜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牙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若种植体颈部的软硬组织封闭良好,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明显降低[1]。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量的多少是保证种植体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如何减少种植体周围骨吸收、保证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长期稳定是口腔种植医师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牙种植体颈部不同结构对牙槽骨稳定性及并发症的影响各异。在最初的种植体结构设计中,其上部采用等直径的种植基台和种植体颈部相连接,在修复完成后,基台和种植体颈部界面因微动间隙易造成种植体
浙江医学 2021年5期2021-03-29
- 超短种植体临床应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发展,短和超短种植体也应运而生,成为口腔医生在面对此类情况时的一种新的选择。1 超短种植体及其临床应用现状1.1 超短种植体的定义关于“短种植体”和“超短种植体”的定义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早期以10 mm作为种植体的标准长度,小于此长度被认为是短种植体[2],近年来,也有学者将≤8 mm[3]或≤6 mm[4]认定为短种植体。Srinivasan[5]认为≤6 mm可称为超短种植体,Nisand[6]则认为≤5 mm为超短种植体。2016年,欧洲种植牙专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3-28
- 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失败率及边缘骨丧失的比较:meta分析
的距离缩小,给种植体的植入造成困难[1]。常规种植常常还需要进行神经移位、上颌窦底提升及骨增量等额外的复杂外科操作,存在患者治疗周期长、手术创伤大、治疗费用较高等问题。Maló等[1]提出了“All-on-4”的无牙颌种植方案:在上颌,2枚远中种植体分别沿上颌窦前壁向远中倾斜植入,2枚近中种植体于侧切牙区垂直植入;在下颌,远中2枚种植体向远中倾斜植入于颏孔前方,近中2枚种植体垂直植入于侧切牙区。远端种植体的倾斜植入既可以减少或避免上颌窦底提升或骨增量手术,
口腔医学 2021年1期2021-02-27
- 修复上颌无牙颌不同种植体位置和数目的应力分析
患者治疗后出现种植体失败,种植体失败与较多因素有关。结合当前研究分析,种植体位置、种植体数目均可影响牙合力传导,致使部分患者种植体失败[1]。为明确修复上颌无牙颌不同种植体位置和数目的应力分布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上颌无牙颌种植体修复,提高种植体成功率,本文结合我院2018.2—2019.2接诊上颌无牙颌需要实施种植体修复的20例患者,对其修复以及模型建立与分析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8.2—2019.2接诊上颌无牙颌需要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2期2021-01-18
- 7 例患者9 枚种植体折裂原因分析
杨云东研究显示种植体10 年存留率为95%以上[1],尽管有高的存留率,但种植治疗并不是没有并发症[2]。在临床工作中,伴随着修复体使用年限和随访时间的增加,种植体后期失败主要包括两个原因[3]:种植体周支持组织丧失和机械并发症问题。机械并发症包括基台折断、螺丝松动,螺丝折断或种植体折裂等。目前,关于种植体折裂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种植体折裂临床病例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其发生的临床策略。1 资料与方法搜集自2006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12-04
- 如何预防牙种植体周围炎
临床角度来讲,种植体周围炎是因为种植牙周围的细菌感染而导致的骨质流失性牙科炎症。一般来说,在对种植牙进行治疗后,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擦伤等,则由于植入部位周围的组织,如牙龈和骨骼等被各种细菌感染并被破坏,则大多数发展为种植牙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炎致病细菌和天然牙齿的牙周疾病相似,虽然是种植的,但临床症状基本相同。换一句容易理解的话来讲,在天然牙齿周围发生的属于“牙周疾病”,而在种植牙周围发生的牙周炎则被称之为“牙周——种植体炎”。种植体周围
保健文汇 2020年11期2020-12-03
- 种植体周围疾病治疗的专家共识及治疗方法的进展
230032种植体周围疾病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硬组织的炎症,炎症局限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称为种植体周围黏膜炎,临床表现为红、肿、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与牙龈炎相似;当炎症不仅影响软组织同时伴有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不可逆的破坏时,称为种植体周围炎,其临床表现除了有黏膜炎的表现外,还表现为种植体周深袋、溢脓、瘘管形成、骨吸收甚至种植体松动等。研究[1]指出,将近1/3种植牙患者以及1/5的植入种植体有种植体周围炎,明显高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6期2020-11-11
- 平台转换种植体肩台成骨对牙槽骨边缘应力的影响
成功主要依赖于种植体与牙槽骨的骨结合,而骨结合成功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长期稳定是种植牙长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2]。当种植体植入颌骨内并完成骨结合行使负荷后,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将发生改建,导致种植体边缘骨吸收(MBL),在植入后1年期间吸收可以达到1.5 mm。已有研究表明[3]平台转换的种植体能够降低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应力,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目前对于平台转移种植体的肩台处成骨对种植体边缘骨应力影响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及有限元分析软件,对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7-08
- 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缺损首选方案,种植体10~20年的平均累计留存率94.6%[1]。然而,种植手术历时较长、过程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种植牙治疗失败也是难以避免的,尤其是术后较早阶段,Koldsland等[2]认为种植体早期失败比晚期失败发生的可能性更大。种植体早期未形成骨结合,若发生感染或种植体松动,就会影响整个种植计划和治疗的实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种植体早期失败的原因尚无明确定论,本文通过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的种植数据分析,探讨可能与种植体早
口腔医学 2020年6期2020-07-08
- 短种植体(≤6 mm)的临床应用与并发症
079)使用短种植体可简化甚至避免骨增量手术。传统观点认为使用常规种植体(≥10 mm)是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得到合适的冠根比,确保种植体-骨结合面积;而短种植体会导致种植体存留率降低和并发症增加[1]。近年来随着种植体表面处理的不断进步,系统评价证据表明[2],短种植体已经具有与常规种植体相当的临床效果。本文就短种植体(≤6 mm)的临床应用、存留率与并发症进行述评。1 短种植体的概念与临床应用1.1 短种植体的概念与发展种植修复经常面临骨高度不足的问题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3期2020-03-24
- 超亲水表面种植体研究进展
系列研究中,钛种植体的失败率为10.5%[1],也有报道称其种植体植入成功率可以达到99%[2]。尽管各个研究所用的种植体不同,但其种植成功的关键均与种植体骨结合密切相关[3]。种植体的表面性能对种植体骨结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决定骨整合速度和程度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其可能引起种植体表面亲水性的变化[4],另一方面其又反过来影响种植体表面的蛋白吸附过程,进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5]。提高种植体表面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主要是指通过喷砂酸蚀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4期2020-01-04
- 纳米钽种植体对兔胫骨修复部位微环境影响
春波 王周凯欣种植体修复是口腔牙列的缺损与缺失重要的治疗方法,如何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成了最为主要的问题,对患者种植体修复能够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种植体与牙槽之间通过骨合作用形成牢固结合,种植体表面的化学修饰对整个骨结合的过程具有实质上的影响,通过改变表面的化学成分,金属材料会具备更加高的生物活性,从而有效地促进与骨组织之间的愈合状态[2]。钛种植体是目前最常采用的一类种植体,在临床获得广泛的应用[3]。但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钛种植体的许多问题得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年4期2019-08-19
- 钛锆合金种植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药学部使用口腔种植体替代缺失牙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选择,在种植体中,纯钛(Ti)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当可用骨量不足以植入标准直径的种植体时,骨增量手术通常要被使用[1];另外一种治疗选择是放置窄直径种植体(1 机械学特性钛锆合金是由不同比列的钛和锆组成。钛锆合金器械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这种合金弹性模量低,与人体骨骼相似,可以减少应力屏障效应。在力学方面要优于纯钛,有研究表明了钛锆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要优于纯钛,比纯钛更适用于口腔种植材料。钛锆合金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4期2019-02-24
- 牙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的青睐,然而,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率高达10%[1],并且能导致种植体失败。目前,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有关其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却日益增多。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对牙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现报告如下。1 牙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1.1 微生物口腔内没有天然牙颌的病例,牙种植体周围的细菌主要来自邻近软组织菌群,如果患者患有牙颌病,则易导致种植体周围聚集细菌。Persson等[2]发现,以革兰阳性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7期2019-01-08
- 3 557 例种植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的回顾性研究
马翔 柳忠豪种植体周围炎为种植体达到骨结合后,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的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性疾病[1]。有研究发现79%~90%的患者,平均50%发生种植体黏膜炎,而28%~56%的患者中有12%~43%会发生种植体周围炎[2]。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繁多,主要分为3 类,即菌斑、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菌斑是引发种植体周围炎的初始因素。本研究通过对3 557 例种植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种植体周围炎发病率及其相关性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11-09
- 短种植体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
于临床。1.短种植体的定义标准种植体的长度一般为10mm,这一点争议不大[1]。但短种植体的长度尚无统一标准,有的学者把≤7mm的种植体归类为短种植体,还有学者定义6mm<L≤8mm的种植体为短种植体,L≤6mm的种植体定义为超短种植体[2]。大部分学者还是比较认Renouard提出的骨内长度≤8mm种植体为短种植体。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多种种植系统提供短种植体产品,如ITI、LIFECORE、OSSTEM、BLB、NOBELBIOCARE、ANKYLOS、B
医药前沿 2018年13期2018-01-17
- 平台转移种植体和传统基台连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比较
00)平台转移种植体和传统基台连接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比较李勇伟1,谢莉莉1,罗仁惠2(1.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海南海口570102;2.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广东广州510800)目的比较Ankylos平台转移种植系统和Nobel Replace传统基台连接种植体系统应用于单颗牙缺失修复时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共68例,均为单颗前牙缺失,按简单随机法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A
海南医学 2017年15期2017-09-03
- 种牙后预防种植体周围炎
师戴晓燕表示,种植体周围炎是导致种植体松动的主要原因。种植体周围炎是发生在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即慢性进展性边缘炎症,可使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功能丧失。种植牙手术后3~6个月应做一次牙种植体周围组织的维护;平时应选择软毛牙刷、牙线、牙间刷,必要时可以使用扁平形或圆锥形刷毛的电动牙刷;术后3个月内不宜用种植牙咀嚼过硬的食物,以免牙根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牙根松动;戒烟、戒酒以及忌食刺激性食物,适当补充钙制剂,增加高钙食品、维生素的摄入量。
保健与生活 2017年5期2017-02-27
- 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修复牙列缺损的研究进展
091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修复牙列缺损的研究进展牛学刚1王小勇21.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一门诊部口腔科北京 100842;2.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门诊部口腔科北京 100091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修复,为临床上有效修复牙列缺损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在临床上是一种相对简便、经济、实用、有效的修复方式,天然牙与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修复远期效果良好,临床上可行。也有学者认为,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修复未必是理想的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5期2016-03-10
-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失败的相关因素研究
6001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失败的相关因素研究邵雯婷1,王学金2*1.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2.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辽宁 大连 116001本文针对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差、松动、脱落导致微种植体支抗技术失败的相关原因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在今后的正畸临床工作中对于适应症、微种植体的选择,以及手术过程的注意事项提出理论指导依据。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现如今,随着口腔正畸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矫治技术被用来治疗复杂的错颌畸形,微种植体支抗作为完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2期2016-01-15
- OSSTEM TSⅢ型短种植体在下颌磨牙区的临床应用疗效评价
。近年来,由于种植体表面处理和形态得到改进,短种植体也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OSSTEM TSⅢ型短种植体进行3年的回顾性研究来观察其与常规种植体成功率的异同。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10年6月-2011年6月,76例患者在南京军区机关医院口腔中心接受治疗。根据Griffin等[1]研究文献将长度小于10 mm的种植体定义为短种植体,据此进行了数据收集和研究。此研究中采用的患者纳入标准包括:①诊断为下颌磨牙缺失;②患者18岁以上且愿意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2期2015-12-07
- 微种植体植入扭矩及载荷时机对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因素,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正畸治疗的范围,但种植体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一直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影响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初期稳定性、载荷时间、植入位置及手术过程等都受到关注[1,2]。但目前文献多为临床实用效果评估或种植体稳定性观察,缺少种植体稳定性量化评估。旋入扭矩作为评估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于临床微种植体的载荷时机的判断及预后有着指导意义[3]。本试验通过对需要强支抗的正畸患者植入微型种植体,并随机对照载荷的前瞻性临床研
河北医药 2015年24期2015-04-28
- 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分析和治疗
030006)种植体周围炎是指发生在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炎症损害情况。种植体周围炎病症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造成持续的骨吸收以及种植体-骨界面原有的结合分离,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1]。种植体周围炎也是导致种植体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中认为种植体周围炎的组织病变与种植体上的菌斑微生物以及负载过重有关[2]。本文通过研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关治疗措施,给临床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提供借鉴。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3期2015-03-24
- 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上的应用
刘丽梅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上的应用刘丽梅目的 探讨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治疗。方法 对20例种植体支抗的正畸治疗应用方法及临床应用体会。结果 20例种植体支抗,微镙钉种植16例,钛板种植体3例,修复种植体1例。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脱落率10%。结论 牙齿的缺失造成支抗的不足,某些类型的牙齿移动难以或不能完成。将钛合金牙种植体作为支抗完成正畸治疗,正畸治疗结束后,将种植体行永久性修复。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利用修复种植体完成修复前正畸牙齿的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9期2015-01-31
- 炎症及健康种植体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光艳炎症及健康种植体龈沟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吴广升 惠光艳目的 比较炎症及健康种植体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19位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及20位种植体健康者(对照组),通过无菌滤纸条采集种植体周围炎组及对照组的龈沟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龈沟液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和IL-17的水平(24.65±6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8期2015-01-30
- 不同表面形貌的纯钛种植体对牙龈软组织界面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软组织可形成种植体周围的生物学封闭,从而保护下面的骨组织免受微生物的侵袭。一些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3]已证实:种植体表面的微形貌是影响成纤维细胞黏附和分化的关键因素。相对于光滑表面,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得到的的粗糙表面可改变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增殖和基因表达[4],对于提高软组织的整合有显著优势,可阻止牙龈根方迁移和细菌的入侵,从而提高软组织稳定性和封闭作用,减少骨吸收[5]。研究[6-7]还发现:与光滑表面相比,具有微米-纳米表面的种植体可诱导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1期2014-09-19
- 后牙区骨组织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临床研究
院口腔种植中心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是影响种植修复成功的关键因素,临床实践表明传统种植术后,在种植体周围通常会出现边缘牙槽骨吸收,导致不同程度的牙槽骨高度降低[1]。骨组织水平种植体是一类为了保存牙槽骨而面世的、不含光滑颈部的种植体。已有研究证明,在前牙区应用骨组织水平种植体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边缘骨吸收[2]。但其在后牙区应用的报道较少,是否有相似效果尚不明确。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常用X线影像上种植体边缘骨水平来监测[3]。本研究通过对比后牙区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和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9期2014-02-28
- 种植体支持/固位的覆盖全口义齿
盖义齿是指:在种植体上覆盖有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义齿。种植体与义齿之间是通过各种附着方式的组合构件相连接。组合构件其中的一部分是固定于种植体之上,另一部分则是固定于义齿基托的组织面内。二者之间依靠摩擦、弹性卡抱、锁扣等形式的机械式附着,或者是磁性附着而产生固位。麦吉尔共同宣言2002。目前的研究表明,传统下颌总义齿不再是无牙颌最适用的首选的修复治疗方法,大量证据表明,下颌2个种植体IOD应该成为下颌无牙颌修复治疗的首选。3.种植覆盖义齿的支持方式:种植体支持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1-22
- 不同加载条件下国产微螺钉种植体的支抗稳定性及组织学表现
果。与传统修复种植体相比,正畸支抗种植体体积更小,植入部位更灵活[1],植入手术更加简单且创伤性小,加载方式也得到改进,更加适合正畸临床矫治需要。自正畸支抗种植体问世以来,已逐步应用于正畸临床治疗,取得满意疗效。随着种植体的不断应用和研究的深入,种植体作为支抗在加载过程中是否有移动、大小如何,及是否与载荷大小有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对受到不同载荷的种植体进行比较,研究种植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2期2013-11-29
- 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决定因素的研究现状
1]第一次将微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引入正畸临床治疗中,开启了正畸支抗领域的新纪元。这种新型正畸支抗,克服了传统强支抗(横腭杆、Nance弓、固定舌弓,唇挡、颌间牵引、头帽口外弓)的诸多缺点(不易控制、舒适性较差或依赖患者合作等),极大地方便了正畸医师和患者,缩短了疗程,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经过这十几年来的应用和探索,如今微种植体支抗获得的可靠稳定的正畸效果已在临床上得到了正畸医生的普遍认可。微种植体支抗已经逐渐成为正畸支抗的主要支抗种类,文章主要探讨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2期2013-04-07
- 共振频率分析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稳定性
。近年来,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已成为口腔科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这一类新型支抗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支抗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再像过去以牙齿作为抗基,而是将矫治力的反作用力施于颌骨上,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全的避免牙齿移动。微型种植体支抗实现了常规方法较难达到的矫治效果,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口腔科医生的接受和使用[1]。微型种植体在矫形力的作用下能否保持稳定是正畸矫治成功的关键,也是衡量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的一个可行性标准。本实验旨在通过共振频率分析仪评价微型种植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6期2012-07-20
- 种植体设计对边缘骨组织保留的影响
570208)种植体设计对边缘骨组织保留的影响毛秋华#综述,徐普*审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海南海口570208)种植体周围骨水平是决定种植体成功骨结合的关键,保留边缘骨高度对种植体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合理的种植体形态结构设计可以达到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保留种植体边缘骨组织的作用,这对提高种植体成功率有极大的影响。平台转移;微螺纹;角度基台;一段式种植体骨内牙种植成功骨结合并行使功能的种植体-组织界面最初破坏都是开始于颈部区域
海南医学 2012年24期2012-04-09
- 种植体支抗应用中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
临床医生逐渐将种植体用作口腔正畸支抗,因其体积小巧,植入及去除手术简单,疗效可靠且成本低廉而大受正畸医师的欢迎[1]。但在广泛应用的同时,正畸医生和患者必须了解和认识种植体支抗应用中的并发症。本文就种植体支抗应用中的并发症防治作一综述。1 种植体支抗植入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1.1 牙周韧带或牙根的损伤研究表明,在牙根间位置植入种植体支抗,存在损伤牙周韧带或牙根的危险,会增加种植体支抗植入的失败率[2]。Poggio等[3]认为,最佳的根间植入位置位于第二前磨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17期2011-08-15
- 静磁场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法之一[1]。种植体与颌骨的结合情况是种植义齿成功与否的关键。“骨结合”理论认为,只有种植体与颌骨达到骨性结合,才能保证种植体稳定性和良好的支持作用,从而发挥修复功能[2]。种植体植入后的骨愈合过程通常为4~6个月的时间。如何缩短种植体骨性结合的时间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的热点。磁场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基质的合成,加速骨折的愈合,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陈旧性骨不连及延迟愈合性骨折[3]。本研究观察了静磁场对牙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
山东医药 2011年42期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