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
- 大人的可怜处
且庵周作人写过一篇《喝茶》,里面有一段文字很有名,常常被人抄来抄去:“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个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悠游乃断不可少。”同样是说茶,我却更喜欢周作人《苦茶随笔》里的另外几句话:“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小孩也要十几岁才肯喝,咽一口酽茶觉得爽快,这是大人的可怜处。”这段话往往被读者忽略。很少见到有人抄引,但我却觉得说得比上面一段
杂文选刊 2023年8期2023-08-1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作人新诗研究述评
)在文学史中,周作人与新诗的关系虽也经常被提及,但与其散文研究相比,新诗研究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原因或是周作人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为主,新诗所占的比重不大,似乎不足以构成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但谈及中国新诗的发展,周作人其人其诗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不仅创作了令新诗界赞赏不已的《小河》,在新诗发展初期也有许多理论上的贡献。周作人在新诗方面的成绩应该受到重视。笔者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作人的新诗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周作人的新诗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周作人新诗创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2年5期2023-01-03
- 作为论争的“话题”: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经典化构建考察
鲁迅的参照面,周作人开始其第二个时期的表达。新的周作人形象迅速形成,其影响力与鲁迅不相伯仲。兄弟二人成为20世纪30年代新文坛两种思想文化路向的领衔人。作为《新青年》的主将之一,周作人从“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的提出到“美文”的界定到小品文创作,多有建树,名声显赫。但在1929年之前,谈论周作人的文章并不多,“周作人”作为对象被谈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在革命文学运动的压力之下,周作人以《闭户读书论》表明其退出“时代”的姿态,这种姿态使他很快成为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8
- 再说周作人
年1月26日,周作人走出了南京老虎桥监狱,距他1945年12月6日晚在家被捕,他做了精确计算,历时一千一百五十天。为此,特做诗一首:“一千一百五十日,且作浮屠学闭关。今日出门桥上望,菰蒲零落满溪间。”这首诗后边,他注释道:“桥者,老虎桥;溪者,溪口;菰者,蒋也。今日国民党与蒋一败涂地,此总是可喜事也。”周作人以汉奸罪被捕入狱。根据《惩治汉奸条例》,汪伪政府要员陈公博等人均被判处死刑。对周作人核其所为,罪列“通谋敌国而有左列行为之一者为汉奸,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书屋 2022年1期2022-01-18
- 兄弟失和的悬案
背后射下的,是周作人羽太信子夫妇冷箭似的目光。鲁迅对朱安说:你或者留在八道湾陪母亲住,或者回绍兴娘家,我会按月寄钱供养你。朱安的态度很坚决:八道湾我不能住……绍兴朱家我不想去。你搬到砖塔胡同,横竖总要有人替你烧饭、缝纫、洗衣、扫地的,这些事我可以做,我想和你一起搬出去。于是,无话,就走。两兄弟从此绝交,至死再无往来,成为世纪悬案。周作人说,关于兄弟失和事件,他一向没有公开说过,过去如此,将来也是如此。他之所以不予辩解,是因为辩解很难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19
新民周刊 2021年36期2021-09-29
- 周作人的“文学无用”观及其传统根源
521000)周作人是五四新文学的散文写作高手,他的文学见解也主要集中在散文方面,虽然这一见解所产生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散文的界线。因为就影响力而言,作为批评家的周作人要远甚于作为作家的周作人,20世纪20至30年代“文坛曾经那样强烈地感受过周作人作为批评家的独特存在”。周作人又是一个古典趣味非常浓厚的文人,从他的文论中我们不难析解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和趣味在他身上留下的深深印痕,尽管这印痕已熔铸了周作人作为视野开阔知识广博的现代学人的个性、气质、品味等等
大众文艺 2021年15期2021-08-28
- 我与《周作人散文全集》——锺叔河先生访谈录
王平日前,周作人研究巨擘锺叔河全新修订本《周作人散文全集》正式面世。《周作人散文全集》初版于200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此次修订本按照写作时间排序,让读者沿着写作年代的发展,窥见周氏文章的思想脉络与风格转变轨迹,从而总结周作人各时期散文创作的特征;尽可能弥补初版的一些缺失:修订100余处注释,增加近200处注文,改正若干错讹;考证、收录了不少市面上没有的周作人作品集,增加《周作人自编集》33种原版书的封面和版权页,同时将初版索引卷纳入全集,共成
藏书报 2021年12期2021-05-30
- 半生未尽的书缘
函,其中有学者周作人、杨绛、金性尧、陈子善,出版人范用、杨坚、俞子林等,是米寿之年的钟叔河书信第一次结集,与范用编的《存牍辑览》可谓记录当代出版人心灵史的两颗明珠。当下捧读完毕,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与素未谋面的周作人半个多世纪的书缘。出生书香门第的钟叔河,自幼便喜读书。抗战期间,十几岁的他读到兄、姊《初中国文读本》上的一篇文章《金鱼、鹦鹉、趴儿狗》(《看云集·草木虫鱼·金鱼》摘录),“一见钟情”,喜欢上了周作人的文章。之后,他更是不断搜求各种周作文的著作,用
书屋 2021年2期2021-02-27
- 别样亲情
上海病逝,二弟周作人没有参加他的葬礼,却参加在北京大学法学院礼堂的纪念会。鲁迅病逝的第二天,周作人恰好有一堂“六朝散文”课。周作人没有请假,只是夹着一本《颜氏家训》慢慢走进教室,用了一节课讲颜之推的《兄弟》篇。下课铃响,周作人收拾桌上的东西说:“对不起,下堂课我不讲了,我要到鲁迅的老太太那里去。”周作人脸色幽暗,虽然没有流泪,眼圈却是红的。(摘自《湘声报》)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40期2020-11-06
- 半生未尽的书缘
函,其中有学者周作人、杨绛、金性尧、陈子善,出版人范用、杨坚、俞子林等,是米寿之年的锺叔河书信第一次结集,与范用编的《存牍辑览》可谓记录当代出版人心灵史的两颗明珠。当下捧读完毕,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与素未谋面的周作人半个多世纪的书缘。《锺叔河书信初集》与《存牍辑览》书影出生书香门第的锺叔河,自幼便喜读书。抗战期间,十几岁的他读到兄姊《初中国文读本》上的一篇文章《金鱼、鹦鹉、叭儿狗》(《看云集·草木虫鱼·金鱼》摘录),“一见钟情”,喜欢上了周作人的文章。之后,
爱尚书香 2020年4期2020-08-25
- 追索遗散手稿
宜向媒体宣称,周作人后人与唐弢后人纠纷案终审将很快重启。两大作家后人之间延续七年的官司,似乎快到剧终。2012年,周作人之孙周吉宜发现拍卖场公开拍卖一份周氏手稿,质疑其来源,连续发起多次诉讼,要求确定手稿权属,希望将其索回。七年过去,开庭多次,周家一直难求胜诉。质疑周作人手稿被拍卖2012年5月1日,周吉宜看到一则消息称,一份由周作人撰写、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将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下称“嘉德公司”)“唐弢珍藏”专场拍卖。第二天
党员生活·中 2020年3期2020-04-20
- 从《雨天的书》看周作人的坚守与彷徨
030002)周作人的散文集《雨天的书》主要收录了其1921 年到1925 年间所做的散文50 多篇,尤以1924年和1925 年最为集中。周作人创作《雨天的书》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之后,新的社会大变革到来之前。这一时期,周作人在创作时一方面沿袭了1918 年他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中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孤独和难以抉择的彷徨心理充斥着整个社会,在矛盾与迷茫的时代,周作人的思想也悄然发生变化,由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到退居自己的书斋。《雨天的书》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2020-01-10
- “五四”前后周作人与李大钊往来考
——以《周作人日记》为中心
200233)周作人是一位散文家、翻译家,但在抗战时期有附逆的污点。李大钊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们两位的人生道路可谓大相径庭。然而,周作人和李大钊的人生轨迹曾经有段交集,这段交集就发生在“五四”前后。当时,周作人和李大钊同在北京大学任职,有段时间还过从甚密。本文主要通过爬梳《周作人日记》(1)《周作人日记》(影印本),大象出版社,1998年。等相关史料,考证同属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周作人与李大钊在“五四”前后的交往过程。一、北大同事
唐山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12-05
- 论张铁荣的周作人研究
——以《周作人平议》为例
薛柏杨《周作人平议》是张铁荣先生对自己过去一段时期研究工作的总结,1996年初版于国内,大部分是他在日本执教期间发表的文章,有一小部分是之前在国内发表的文章;2006年再版时又加入了一些新的内容。总的来说,《周作人平议》不仅是张铁荣对周作人深入研究的成果集合,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治学风格。分析张铁荣的研究特点,离不开对张铁荣研究轨迹的梳理:张铁荣研究周作人始于他在南开大学当讲师时,其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负责组织全国各大学编辑中国现代作家的研究资料,张铁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12期2019-02-18
- 周作人的小奸小坏
凡作家黄恽谈周作人时说他“见识明通,胸襟则不够廓大,在一些文章中往往暗暗使些小奸小坏”,并举了周作人在谈一本古书版本校对时,说胡适“连查避讳字”也不明白,暗讥胡适学识浅陋,也暗藏一种得意之状。其实,这样的“小奸小坏”,周作人经常使用。如抗战胜利后,傅斯年执掌北大,对在抗战期间任职伪北大的人员一概不用。周作人自视为傅斯年的师辈,于是致信傅斯年,以求“照顾”,结果被傅斯年严词拒绝。周作人遂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见报傅斯年的谈话,又闻巷内驴鸣,正是恰好,因记入文
中外文摘 2019年1期2019-01-17
- 不让人难堪,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回忆起第一次见周作人,对周老的为人大为钦佩。当时,他们一群朋友按指引来到周作人的家,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开门的是一位中等身材、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往这排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
文苑·感悟 2018年7期2018-07-06
- 《周作人传》
版社内容简介:周作人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尤其是他出任伪职之后,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一在小品文,一在翻译;然而他却在历史发展中堕落为汉奸文人,但他对保护北大校产、掩护国民党地下工作者也做出过贡献。在《周作人传》中我们能看到三个周作人:一是“伪官吏”的“周督办”,一是“寻梦者”的苦住庵庵主,一是周作人自己塑造的“为国为民”的“殉道者”。作者处处持谨慎态度,客观地记录传主的人生,真实反映那段历史。
陕西档案 2018年1期2018-03-28
- 不让人难堪,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回忆起第一次见周作人,对周老的为人大为钦佩。当时,他们一群朋友按指引来到周作人的家,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开门的是一位中等身材、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往这排房子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8年41期2018-01-08
- 大人的可怜处
文 / 且 庵周作人写过一篇《喝茶》,里面有一段文字很有名,常常被人抄来抄去:“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同样是说茶,我却更喜欢周作人《苦茶随笔》里的另外几句话:“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小孩也要十几岁才肯喝,咽一口酽茶觉得爽快,这是大人的可怜处。”这段话往往被读者忽略,很少见到有人抄引,但我觉得说得比上
文苑 2017年18期2017-12-01
- 周作人之死
周作人之死钱理群的《周作人传》说:“周作人逝世后,曾给周海婴寄去讣闻,海婴考虑再三,没有参加追悼会:鲁迅与周作人的后代之间,终于没有任何来往。”生前,周作人为许多人写过挽联,死后,却无一人作联来挽他。次年,在台湾的梁实秋写了《忆启明老人》一文,这是在周去世后唯一纪念他的文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北广人物 2017年45期2017-11-27
- 大人的可怜处
且庵周作人写过一篇《喝茶》,里面有一段文字很有名,常常被人抄来抄去:“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同樣是说茶,我却更喜欢周作人《苦茶随笔》里的另外几句话:“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小孩也要十几岁才肯喝,咽一口酽茶觉得爽快,这是大人的可怜处。”这段话往往被读者忽略,很少见到有人抄引,但我觉得说得比上面一段还要
文苑·经典美文 2017年9期2017-09-19
- 不说穿
唐宝民讀周作人的《知堂回想录》,书中写到的两个细节,让我印象颇深:周作人小的时候,有一年,家中遭到了变故,家里人便把他和鲁迅分别送到了两个舅舅家——鲁迅被送到大舅家;周作人则被送到了小舅舅家。小舅舅家有一个仆人,是一个上了年龄的老妇人,大家管她叫塘港妈妈。每天晚上,周作人就跟塘港妈妈一起睡觉。关于那段日子发生的事情,周作人记忆很模糊,但有一件事他却记得很清楚:“我大约是向来够浑浑噩噩的,什么事都记不清,十岁以前的事情至今记忆得很是有限,只是有一件事却还记得
意林 2017年12期2017-06-30
- 鲁迅与周作人分道扬镳之谜
◎史飞翔鲁迅与周作人分道扬镳之谜◎史飞翔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周作人是一对“双子座”。他二人本来在同一只船上并肩作战,后来却“兄弟失和”,各奔东西。周氏兄弟生长在同一个家庭里,受相同的教育,但后来却殊途而不同归,实在有些让人意外。就性格而言,鲁迅偏激负气、周作人冷漠孤傲;鲁迅极热、周作人极冷;鲁迅真挚而爽直、周作人含蓄而多疑。在做人上,周作人像一个童心不泯的孩童、鲁迅则像一个饱经沧桑的世故老人。在文风上,鲁迅是长枪短剑、周作人是和风细雨;鲁迅刚劲、周作
阅读时代 2017年5期2017-06-19
- “抄书即是寻友”
——析周作人抄书体散文《颜氏家训》
寻友” ——析周作人抄书体散文《颜氏家训》⊙徐圣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875]抄书体散文《颜氏家训》是代表周作人散文创作后期风格的作品。本文通过细读,管窥周作人对南北朝著作《颜氏家训》及其作者颜之推的欣赏与敬佩,同时呈现文章中所流露出周作人与颜之推在写作特质、人生态度上的契合与共鸣,进而阐释周作人在抄书体散文中“抄书即是寻友”的创作特色。《颜氏家训》 抄书体散文 创作特色一周作人对南北朝文章著作的欣赏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已有体现,他将魏晋
名作欣赏 2017年14期2017-05-25
- 周作人
到北京,当时的周作人或许没有意识到,他正日渐卷入时代的漩涡。左图:周作人(摄 于1931年)1917年2月,绍兴正是一年里初春的料峭刚要散去的时候,“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这个月20日,周作人接到大哥周树人(鲁迅)从北京寄来的一封信,要他去北京工作。彼时,周作人已从日本回国6年,在故乡绍兴教授中学英文,并在当地做了大量儿童文学的研究,写了他唯一的一篇创作小说《江村夜话》。钱理群在《周作人传》里评论,其实周作人客观上已在“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做着准备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20期2017-05-17
- 浅析周作人散丈的“涩”味
周莉 黄秀英周作人在为俞平伯的散文集《燕知草》做跋的时候说道:“有人称他为‘絮语过的那种散文上,我想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这可以说是周作人的夫子自道。周作人的散文本身就充满了一种“涩味与简单味”。“涩”味实际上是周作人在散文创作中对语言风格和审美意境的一种追求。周作人在语言选用、情感表达和意境呈现三个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思,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在文章中相互作用和影响,造成读者阅读欣赏上的某些阻梗与“陌生化”,从而形成一种“涩”味。而这种“涩”味会引发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2期2017-03-16
- 论周作人散文文体的形态
50116)论周作人散文文体的形态郑 萍(福州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从文体形态上看,周作人散文可以分为议论体、记叙抒情体和文抄体。这几大类散文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它们不仅是周作人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它们的出现和演变同样是时代审美的选择。周作人的散文虽因形式不同各有所侧重,但又具有博采众体的自由,不落入窠臼。这种自由地运用文体,自由地表达,充分体现周作人杂家的一面,也是其散文的韵味所在。文体形态; 议论体; 记叙抒情体; 文抄体;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2-24
- 栗馒头
半个世纪之前与周作人的745通书信,使我们这些后辈,得以有幸一窥周作人先生晚年生活与思想。我站在超市里,手里捏着那包盐煎饼,忽然想起周作人写给鲍耀明的第一封信里,托鲍耀明“欲请费神买盐煎饼一盒”。那时的知堂老人,因为儿子周丰一被打为右派停发工资,只能靠自己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翻译的收入,养活一家数口,并鲁迅原配朱安和周建人前妻羽太芳子。生活窘迫,苦不堪言。那时的鲍耀明,从东京回到香港,在三井洋行任副总经理。虽然从商,他所热爱者,仍是文学。1950年开始,鲍耀
视野 2016年11期2016-06-27
- 忘却斜阳上土堆
——周作人致鲍耀明信札
阳上土堆 ——周作人致鲍耀明信札管继平知堂(周作人)先生一生写了多少信,我没有统计过,但应该是个不小的数目。昔时,“鱼雁传书”作为主要的通讯手段,文人间的交流与联系,尺牍往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丰富宝贵的文字资料。古有“鸭头丸”,今有“两地书”,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人文思想,都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意义。我想,随着传统文人的式微和网络时代的兴起,书札文化也如珍稀物种一样,濒临灭绝似已毫无悬念了。周作人像(1945年)作为五四时期文坛大将的周作人,
世纪 2016年3期2016-06-23
- 大人的可怜处
且庵周作人写过一篇《喝茶》,里面有一段文字很有名,常常被人抄来抄去:“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同样是说茶,我却更喜欢周作人《苦茶随笔》里的另外几句话:“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小孩也要十几岁才肯喝,咽一口酽茶觉得爽快,这是大人的可怜处。”这一段话往往被读者忽略,很少见到有人抄引,但我却觉得说得比上面一段
读者 2016年12期2016-05-31
- 忘却斜阳上土堆
管继平知堂(周作人)先生一生写了多少信,我没有统计过,但应该是个不小的数目。昔时,“鱼雁传书”作为主要的通讯手段,文人间的交流与联系,尺牍往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丰富宝贵的文字资料。古有“鸭头丸”,今有“两地书”,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人文思想,都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意义。我想,随着传统文人的式微和网络时代的兴起,书札文化也如珍稀物种一样,濒临灭绝似已毫无悬念了。作为五四时期文坛大将的周作人,他的信札手稿自然也是众所瞩目,近年就有两次关于周作人信
世纪 2016年3期2016-05-30
- 执拗的低音
——论周作人的鲁迅叙述
的低音 ——论周作人的鲁迅叙述程振兴(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海南 海口 571158)作为一种被主流论述压抑下去的声音,周作人的鲁迅叙述是与“主旋律”相对照的“低音”。纵贯中国当代史风云变幻的30年,周作人的鲁迅叙述保持了连续性与一贯性,堪称“执拗”。可用“执拗的低音”一语,对周作人的鲁迅叙述予以整体观照。执拗;低音;周作人;鲁迅;叙述对于“低音”,王汎森先生的界定从四个层面展开,其中第一层次为:“被近代学术及思潮一层又一层复写、掩蔽、遮盖、边缘化,或属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0期2016-03-16
- “五四”时期周作人思想中的国民与群众
——兼论其对勒庞思想的承变
“五四”时期周作人思想中的国民与群众 ——兼论其对勒庞思想的承变冯仰操(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五四”时期,周作人多将国民与群众置于批判的位置,通过国民性批判指向国民的局限与传统的重负,通过群体运动批判指向群众的非理性与专断性,在此基础上重建国民性和新文化。在此过程中,周作人以勒庞思想为资源,却是有意识的误读以适应当时的中国现实。周作人;国民;群众;勒庞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提倡思想革命,力图破坏旧的偶像,建立新的宗教。怎样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0期2016-03-16
- 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艺文寻珠】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冉 蔓,张 政(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875)周作人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翻译家,一生推崇“直译”。实际上,其“直译”观大致经历了半做半偷“随意译”、古文“硬译”、白话文“逐字译”及成熟的“直译”四个重大转变过程。这些转变势必受其翻译思想的影响,而当时的社会文化因素是这些嬗变的动因。翻译策略;周作人;直译;翻译观对周作人翻译思想的探究最早可追溯到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和钱玄同等都高度评价了周的译学贡献[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06
- 2014年周作人研究述略
究·2014年周作人研究述略杨书云( 青岛大学 文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71 )摘要:2014年的周作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周作人思想观研究、文学观研究、周作人与其他作家的比较研究、周作人作品研究以及史料整理、翻译、批评、影响研究等几个角度。通过对2014年周作人研究的梳理与总结,可以宏观把握2014年周作人研究领域的方向与动态,从而深入且公正地了解周作人其人、其思想、其作品以及其思想史和文学史意义。关键词:2014年;周作人研究;综述2014年的周作人研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4
- 周作人和姚三姑:谈一场匆忙的初恋
●陶方宣周作人和姚三姑:谈一场匆忙的初恋●陶方宣周作人少年时曾住在杭州。在这段平常又惨淡的时光里,在那丛开不败的晚饭花前,他遇到了一个瘦小单薄的女孩。女孩并不漂亮,她和周作人的相处时光也非常短暂,可是,这场匆匆而逝的初恋,却让周作人一生难忘。采晚饭花的少女那年周作人只有十四岁,是一个单薄的着青衫的少年,从绍兴来到杭州,和祖父的小妾宋姨太一起住在西湖边的花牌楼,陪伴在杭州府署司狱坐牢的祖父周福清。那是一个忧伤的春天,青涩少年满怀心事,日复一日地住在一幢幽暗的
山海经 2016年23期2016-03-01
- 大人的可怜处
可怜处文/且庵周作人写过一篇《喝茶》,里面有一段文字很有名,常常被人抄来抄去:“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断不可少。”同样是说茶,我却更喜欢周作人《苦茶随笔》里的另外几句话:“苦茶并不是好吃的,平常的茶小孩也要十几岁才肯喝,咽一口酽茶觉得爽快,这是大人的可怜处。”这段话往往被读者忽略。很少见到有人抄引,但我却觉得说得比
创造 2016年6期2016-01-31
- 周作人汉奸案受审始末
□ 程堂发周作人汉奸案受审始末□ 程堂发1946年11月16日晨,一辆警车在南京大街上呼啸而过,戛然停在南京朝天宫国民党政府设立的首都高等法院前。几名法警从车内押出一位身着西装、神色憔悴的囚犯走向法庭。他就是名作家周作人。文人巨子鼎力相救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投降书。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从9月份开始“肃奸”,军统头子戴笠担任抓捕巨奸任务,亲赴华北。周作人自然被列入大汉奸名单内,与其他汉奸一样,惶惶不可终日。同年10月6日
中外文摘 2015年9期2015-11-22
- 晚年周作人的“上书”
汾阳检讨不过关周作人抗战时“落水”,后来受审又被释放,到了沧桑鼎革之际,又风尘仆仆回到北京,晚年自此始。无疑,彼时的所谓“提起千斤,放下四两”,到了此时,他是心中没数了。不过,为了一家子的生活,以及打发自己晚年时光,他要试上一试。于是,周作人就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事宜,先后上书数次。所谓“上书”,当然是向高层的表态和请求。此后,间又有多次书信呈递,具体负责和接洽的,是负责文教的周扬,呈递的对象则是高层的毛泽东、周恩来、康生、胡乔木等。不过可惜,当年这些人都没有
同舟共进 2015年7期2015-09-10
- 周作人和他曾经迷恋的女人们
●陈漱渝周作人和他曾经迷恋的女人们●陈漱渝少年周作人亲近喜悦,于是便在不知不觉间振作起精神,用尽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去练字。就这样,杨三姑成为了周作人“对于异性的爱慕的第一人了”。半年后,杨三姑患霍乱夭折。听到噩耗,周作人不禁黯然神伤,后来到杭州,经过杨三姑住过的清波门,仍然感到一种特别的亲近。1946年,62岁的周作人因汉奸罪被关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在押期间作《往昔诗30首》,其中还追忆起这位初恋的对象。14岁,情窦初开周作人情窦初开是在14岁那年。第一个梦
山海经 2015年23期2015-06-01
- 周作人住在后面
◎韩青周作人住在后面◎韩青当年, 叶淑穗曾携友人一起去八道湾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 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眼前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赶紧说:“ 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 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刚才的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
爱你 2014年11期2014-11-15
- 文体与思想:周作人早年日记中的饮馔
一、引 言提到周作人的饮馔题材散文,人们往往会很快联想起《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喝茶》等著名美文;研究者的兴趣点最先集中的也是周作人1920年代以后的文学表现、对其“生活之艺术”观念的现身说法等等,而对他早年写作中便展现出的饮馔兴味关注不够。与此同时,由于饮馔题材的闲适外表,周作人的饮馔兴味也成为人们对其指责与贬低的例证。对于这一点,周作人自己早有预感。他在1945年底,谈到世人对自己文章的普遍印象时,提出了“两种说法”:“其一是说我所写的都是谈吃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7-16
- 周作人的后半生
张高杰周作人是1945年12月因“汉奸罪”被逮捕入狱的。1949年1月,南京解放前夕,暂由李宗仁任代总统的国民党政府决定疏散监狱在押人员,有期徒刑的犯人可以担保释放。周作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获得了自由。1949年1月26日,周作人走出了老虎桥监狱,第二天,即由尤炳圻父子陪同,乘火车去上海。那时北平已被解放,南京、上海仍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兵荒马乱,京沪之间不能通车,他一时无法回家。尤炳圻曾留学日本,在抗战期间,他与周作人一样,未能保持气节。侥幸的是,战后的
时代人物 2014年6期2014-01-27
- 人生之别样况味——浅析周作人西山小品
国现当代文学。周作人的一生所辐射出来的知识分子的困惑、人性的矛盾一直吸引着研究者。有时他的思想呈现出一种对生活、人生的彻悟,有时却又让人觉得某种“懒散”而显得平庸,难道彻悟与平庸真的只有一墙之隔?这个接近于生命本体论的问题给周作人研究增添了几许复杂,也使得周作人思想上的每一点转变都变成了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经历过“五四”的周作人当然懂得战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正如钱理群所说,那是一种生命的强者之路,对于一贯主张人性自由发展、崇尚原始生命力的周作人来说,不可能
名作欣赏 2013年2期2013-08-15
- 文品与操守的深入探寻——《周作人传》赏析
中,钱理群的《周作人传》是公认比较好、比较有特色的一部传记。可是作为传记作品它为什么好,特色在哪?至今少有评论,为此,笔者对作品进行了研读。在笔者看来,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记作品。原因很简单,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无法获得小说般的阅读快感,或者说读者的审美愉悦并不能满足。不过这并不妨碍它的传记身份,而这恰恰是《周作人传》的独特之处,作品不是重在真实人生的再现,而是重在心灵世界的探寻。作者搜寻、发掘了大量史料,以周作人个人文字、当时人对他的回忆评价为据,对周
名作欣赏 2012年20期2012-08-15
- 鲁迅与周作人
曾提到他与弟弟周作人失和,他写道:“周启明颇昏,不知外事……”鲁迅曾对弟弟周建人说:“启孟真昏!”对于“兄弟失和”的原因,鲁迅和周作人一直讳莫如深,鲁迅对周作人的评价,只是一个“昏”字,并没有别的责备。1923年8月2日,因与周作人闹翻,鲁迅先生搬出了八道湾,来到砖塔胡同的住宅暂住。从小到大,鲁迅对周作人一直疼爱有加,尽自己最大努力来照顾这个弟弟。虽然兄弟不相往来了,但在彼此的心中,那份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并没有泯灭。鲁迅曾在小说中深情地回忆了兄弟之情。19
杂文选刊 2012年6期2012-05-14
- 周作人涉汉奸罪受审真相
斌中国现代作家周作人在日据时期充当日伪政府教育督办。1946年,“南京首都高等法院”以汉奸罪对周作人进行起诉,该审判成为抗战胜利后轰动全国的案件。周作人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周作人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臣,是对日本军阀深恶痛绝的清醒之士,又是出任日据时期教育督办的民族罪人。他在日伪时期充当了为国人不齿、为士林所共愤的落水汉奸,不能不说是他一生难以回避的最大的耻辱所在。出任日伪政府高官“七七事变”后不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联合大学
人民周刊 2012年3期2012-01-10
- 所谓名士:周作人性格中的自私与冷漠
0)所谓名士:周作人性格中的自私与冷漠汪 注(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作为文化人的周作人以温文尔雅著称,而在处理家庭关系、选择人生定位时他却展现出了性格中自私与冷漠的一面。这种自私与冷漠主要体现为两点:其一是周作人从获得现实利益的目的出发任由兄弟感情走向破裂;其二是周作人于国难当头之际放弃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而委身敌营、为虎作伥。最终,周作人咽下了由性格缺陷所酿的苦酒,受到了历史的惩罚。周作人;性格;自私;冷漠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及文学史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浅析周作人称东京为第二故乡的原因
向 阳浅析周作人称东京为第二故乡的原因向 阳分析了周作人留学日本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留学生活。认为周作人在日本留学的经历颇为愉快,与鲁迅在生活上对他的照顾和他自身平和淡定的性格直接相关。留学期间周作人一直安于书斋生活,日子过得平稳、恬淡,而曾经在家乡的生活体验又使他发现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具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他可以完全融入异乡生活。周作人;留学日本;“第二故乡”;市井生活;民俗文化周作人于1906-1911年留学日本的这段经历在他的人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1期2011-08-15
- 新世纪以来的周作人研究*
200241)周作人之于20世纪中国文学、文化史无疑是一巨大而复杂的存在,对其研究状况的回望和总结既是周作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一种思考。新世纪以前的周作人研究述评,张菊香、赵京华、黄开发、张铁荣、程光炜、孙郁与黄乔生等人已有较为详实的总结。下面笔者就新世纪以来的周作人研究分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思想研究、散文研究、民俗研究、翻译研究、史料的整理与发掘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一、文艺理论与批评研究周作人对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5期2011-02-20
- 近30年来周作人研究综述
3)近30年来周作人研究综述何亦聪(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周作人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个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周作人在学术界的视野中销声匿迹了30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才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并迅速焕发了光彩。以10年为界,讨论周作人研究的成果和特色,并指出其不足,以期能对将来的周作人研究有所助益。周作人;思想;散文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周作人自身的政治问题,无
河南社会科学 2010年2期2010-04-11
- 文章老更成
发舒芜先生的《周作人的是非功过》收录了十一篇论文,是对他五年间周作人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舒芜的周作人研究起步不算早,然而他是带着相当的积累和准备加入到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去的。书中的首篇《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周作人概观》发表于一九八六年,是作者的第一篇周作人研究论文,该文的意义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充分地肯定了周作人的地位。其二,虽然全面介绍和评述了周作人,但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探索了“解决好问题的态度、尺度和角度”。从事实出发、尊重历史的求实态度使舒芜
读书 1993年10期1993-07-15
- 充满矛盾的周作人
的叛徒和隐士:周作人》写出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周作人。比如他和鲁迅为何割断兄弟之情?他失足之后为何要救助地下工作者?汪精卫对他大加赏识为何又让他从督办位置上下台?他为日本的教育文化卖力为何又被日人称为“反动老作家”?出狱后他为何不去台湾而经上海转回北平?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为何著译甚丰?等等这些问题,倪墨炎先生都力图在书中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作为一员战绩斐然的新文学运动骁将,周作人下水以后思想上一定是很苦闷的,不然他就不会写出那么多的读书笔记。从这些众多的读书笔记
读书 1992年5期1992-07-15
- 周作人“南下”
陈雪屏、赵抟、周作人、王烈等教授。……十二月十四日,好容易经衡阳到了长沙,才知道南京陷落,学校又准备迁移。“翌年”二月中,学校师生决定迁滇,我乃与周炳琳、赵抟、章廷谦、张佛泉、周作人、劳干等人,于十五日乘车出发,……于三月一日到达昆明。”(《郑天挺学记》第388页,三联版)两次提及周作人同行,为前所未闻。查张菊香、张铁荣编撰《周作人年谱》,一九三七年约十二月,因北京大学南迁,周作人未随校南下,仍留北平”;翌年二月九日,“午往北京饭店,出席日本《大阪每日新闻
读书 1992年1期1992-07-15
- “言而当”与“默而当”
最近出了一本《周作人早期散文选》(上海文艺版),没有前言,没有后记,入选的文章也不标明出处。为什么?我估计是话很难说。因为周作人既是散文名家回避不得,是汉奸又宣扬不得,不论好话坏话都轻不得重不得,所以索性什么都不说。周作人曾引用荀子的话:“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这一次,编者采取“默而当”的办法,递给我们一本“赤膊书”。《散文集》入选的都是周作人早期的进步文章,在选集里可以看到周作人早在“五四”之前就提倡“思想革命”,北洋时期他积极攻击弊政,女师大
读书 1984年11期198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