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耶维奇
- 纪实文学中的女性叙事视角
——阿列克谢耶维奇“情感创伤书写”研究
.A.阿列克谢耶维奇于20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记录了俄罗斯在20世纪承受的种种苦难,也以“多声音”的形式创新了纪实性文学题材的写作模式。其作品内容不仅全面反映了普罗大众面临灾难与战争时的勇气和悲伤,也体现了不同阶层人民的声音。阿列克谢耶维奇善于记录历史,将笔触关注到战争、核爆和社会变革中的受难者,她的“乌托邦之声”系列作品记载了苏联时期百姓所遭受的巨大痛苦。与冰冷的档案式记录不同,她的作品更像是一部情感的编年史,通过对死亡、爱情、未来、生存、信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2
- 阿列克谢耶维奇儿童视角下的非虚构写作
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 我还是想你,妈妈》 非虚构写作 儿童视角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以下简称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于二战之后百废待兴的艰苦岁月,成长于巨变的动荡时代。作为曾经的新闻工作者,她耗费多年时间到处走访收集一手资料,以独特的视角采访了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苏联卫国战争、苏联解体等重大历史事件。她的作品成为20 世纪人类苦难史的纪念碑。纵观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的历史,以非虚构文学作品斩获该奖的只有两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7期2022-07-16
- 阿列克谢耶维奇儿童视角下的非虚构写作
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以下简称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于二战之后百废待兴的艰苦岁月,成长于巨变的动荡时代。作为曾经的新闻工作者,她耗费多年时间到处走访收集一手资料,以独特的视角采访了时代洪流下的小人物,以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苏联卫国战争、苏联解体等重大历史事件。她的作品成为20 世纪人类苦难史的纪念碑。纵观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的历史,以非虚构文学作品斩获该奖的只有两位。在文学界,对非虚构写作的界定也十分模糊。广义上,非虚构文学被定义为包含了纪实文学、报告文学等一切
名作欣赏 2022年20期2022-07-16
-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的女性群像
摘要: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描绘了卫国战争中女兵们的群体形象,真实地再现了战争时期的女性生活。战争让女性遭受着精神撕裂、女性特征泯灭、母性分裂的苦难,这些痛苦直逼她们的精神极限。然而苦难并没有因为战争结束而消止,胜利的狂欢与痛苦的挣扎演示着生命的两极。阿列克谢耶维奇笔下的女兵形象充分展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文化反思。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战争 女性 苦难《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9期2022-05-30
- 乌克兰血统的诺奖得主们
翻译完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之后,与她相约明斯克。见面时,她告诉我,她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在苏联时期的乌克兰温尼茨州乡村长大,后来随父母迁居明斯克。我问她,那你算乌克兰作家,还是白俄罗斯作家?她目光忧郁地望着我说:“我曾是有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血统的苏联作家。苏联消失后,我是乌克兰血统的白俄罗斯作家。2015年获奖诺贝尔奖后,我属于全世界。”我和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明斯克相见时,全球有诸多冲突和对抗,所以我们谈到了战争和文学。我提到的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11期2022-04-05
- 论S · A · 阿列克谢耶维奇纪实文学中的真实情感叙事
·A·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典型特征,为情感如何融入纪实报告文学的问题提供了优秀的方式与答案。以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为例,通过说话记录的方式将多重声音记录、汇聚,完成其独特的情感复调书写,用个人命运的真切呼声构造出对于整体历史的记录,而在对于个人经历及历史事件的记叙中,始终可以看到其文学作品的鲜明主题特点:以人为核心,以情感为出发点,直面残酷的真实,在生死苦难之间看到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光辉。【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情感书写;纪实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2021-09-22
- 试析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非虚构的写作手法
要】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作家。《锌皮娃娃兵》是其代表作品,该书记录了1979年至1989年这10年间的阿富汗战争。作家尝试以小人物独有的感受及碎片化记忆,揭开被遮蔽的历史面纱。本文以《锌皮娃娃兵》中47个独立采访篇目为文本对象,探析作家独特的非虚构写作手法。【關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锌皮娃娃兵》;非虚构【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
今古文创 2021年14期2021-09-10
- 浅谈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纪实文学的特点
娜· 阿列克谢耶维奇(С.А.Алексиевич)于2015年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其颁发的颁奖词为:“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1]她的复调书写即她以当事人口述实录的写作方式,再现20世纪俄罗斯发生的历史性灾难——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二战”、苏阿战争、苏联解体等。众多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口述自己的回忆,记录自己的苦难,形成多种声音即复调。她的这种基于历史真实、历史文献、亲历者回忆为基础的小说创作,她自己称之为文献文学或纪实文学(д
现代交际 2020年21期2020-11-30
- 田野札记、录音笔与情感史
——阿列克谢耶维奇现代性记忆书写方式
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一位继承了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白俄罗斯作家,虽然没有亲历战争,却诞生在一个饱受战争摧残的家庭之中,因此,拥有属于苏联那一代人的“二手时间”。经历过《普里皮亚季真理报》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系的新闻写作训练以及人类学式的田野调查训练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拥有不同于一般文学创作者的“非虚构写作”视角,也奠定了她其后所有写作的基础。她通过直接个人记忆与搜集而来的后记忆(postme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02
- 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完美接续
摘要: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个完美接续俄罗斯文学传统的风格鲜明、成就巨大的作家。她将真实和真理当作写作的重要原则,并自觉地使自己的写作成为进入历史内部的写作。她摆脱了个人化写作和形式主义写作的消极模式,关注重要的题材和主题,直面巨大灾难,回答迫切问题,表现出一种巨型人道主义的叙事精神。从写作方式来看,她的写作是一种低调的写作,即通过倾听与记录来获取写作资源,而不是通过随意的想像进行胡编乱造。对于我们时代的文学来讲,她的经验显得尤其重要与宝贵。关键词:阿列克谢耶
当代文坛 2019年3期2019-05-14
- 我所熟悉的阿列克谢耶维奇
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CBemaHa AneKCHeBHq),2016年9月来到中国,参加上海、苏州和北京等地的图书博览会及读者交流会。之所以用“熟悉”一词,首先是因为1989年我们已在北京师范大学相识,并有过文学方面的交谈。那年她随苏联作家协会代表团访华,北京师范大学是历届苏联作家代表团必访之地,因为那里曾有一间苏联文学研究所,两国作家和翻译家常相会,可谓鸿儒雅聚。其次,我在与阿列克谢耶维奇相识之前,在《昆仑》杂志特刊上,读过她的长篇小说《战争中没有女性
南方文学 2018年4期2018-09-11
- 阿列克谢耶维奇:只盼这人间无需悲悯
.A.阿列克谢耶维奇闯进了人们的视线。1948年,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苏联家庭,父母都是乡村教师。她按部就班地读书、学习,大学就读于明斯克大学新闻系,毕业以后顺利地成为一名记者,写通讯,写散文。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因为作品相对小众以及一些政治原因,甚至连她的名字也一度被翻译成不同的版本。我最早接触的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彼时吸引我的是书的名字——死亡,以及爱情,这些词汇在我们平凡且单一的生活中扮演着神秘的角色,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17年8期2018-02-07
- “新新闻主义”文学创作简析
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以其深刻的選题及描写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好评,这部作品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中,重视对对话、场景及讲述人心理的描写,与传统的文学作品有相同点,也有许多创新之处。关键词:《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新新闻主义;阿列克谢耶维奇作者简介:邢琛,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期2018-01-31
- 激荡心灵的真实声音
——斯·阿列克谢耶维奇“非虚构”文学创作分析
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Светлана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 Алексиевич),组委会评价她的作品称:“她的复调式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за ее многоголосное творчество - памятник страданию и мужеству в наше время)”[1]她的获奖既是“非虚构”写作的一次胜利,还是人道主义的一次胜利。斯·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乌克兰,长于白俄罗斯,毕业于新闻系的她曾做过记者、编辑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10期2018-01-29
- 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探寻女性、战争与文学的关系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记录的由女兵对二战的回忆组成的一本长篇回忆录。这本书真实的记录了女性眼中的战争,写出了战争对女性的毁灭,从更人性的角度来看待战争。本文将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探寻女性战争写作独特的价值,并重新思考战争和女性、战争和文学、文学和女性的关系,从女性的角度探讨了生与死、爱与恨、人性与苦难等永恒的话题。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女性、战争与文学《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一部厚积薄发的作品,作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
神州·下旬刊 2017年11期2018-01-12
- 二手时间
六岁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站在讲台前,与中国读者分享她创作《二手时间》的经历,讲至此处,她稍稍停顿了一下。一个作家与一支笔,那是会产生化学反应的。在文字的排布与词语的筛选中,倾向性便出现了。而录音带不同,那沉默的长方形匣子,一言不发地记录下所有发生的瞬间,细小至一次咳嗽、一声叹息,于是,完整的不加任何人为篡改的原始情感便呈现出来。一个人站在时间里,时间带动空间,这世间所有好的坏的快乐的痛苦的万千种事物经过他,任何一次经过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痕迹。只是有些显露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7期2017-08-10
- 二手时间
六岁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站在讲台前,与中国读者分享她创作《二手时间》的经历,讲至此处,她稍稍停顿了一下。一个作家与一支笔,那是会产生化学反应的。在文字的排布与词语的筛选中,倾向性便出现了。而录音带不同,那沉默的长方形匣子,一言不发地记录下所有发生的瞬间,细小至一次咳嗽、一声叹息,于是,完整的不加任何人为篡改的原始情感便呈现出来。一个人站在时间里,时间带动空间,夹杂着这世间所有好的坏的快乐的痛苦的万千种事物经过他,任何一次经过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痕迹。只是有些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7年25期2017-07-10
- “多声部”的苦难交响
要: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特点概括成三个词就是复调、纪念与苦难。复调即她的写作技巧,纪念即纪实的叙事方式,苦难即她对人类当下未来命运的核心关怀。这三个特点融合她的作品中,震撼了世界,也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复调;纪实文学;对人的关怀[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她的作品给我的画面感就是由一个点发散了多条射线,每条射线上都是一张倾诉的嘴。在2015年,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1期2017-05-18
- 在废墟上的复调之花
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以一种独特的认知话语和思维方式展开叙述,继承了复调抒写的艺术特征。她将多种声音、多种立场、多种思想一一呈现,将人物的内在挣扎,矛盾心情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对他们进行了共时性的描写。本文将从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出发,从人物关系、语言技巧、时空安排等方面具体对其复调理论进行探究。【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复调;时空复调,这个概念原本是一个音乐术语,它是以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在艺术上有同等意义的各自独立的曲调的重置,也称为“多声部音乐”,将音乐中
青春岁月 2016年23期2017-04-26
- 论S.A.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复调艺术
.A.阿列克谢耶维奇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是“复调”,这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艺术探索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她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则充分体现了复调书写的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S.A.阿列克谢耶维奇;复调[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2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荣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5期2017-04-26
- 战争·女性·苦难
——评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评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金晶(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长篇回忆录《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一部由女兵们的回忆组成的和声,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女人眼里的战争,写出了战争对女人的毁灭、战火中女性的坚忍与顽强,更是在女人们的哭泣声中触碰了生与死、爱与恨、自卫与杀人、人性与兽性、苦难与幸福等永恒的话题。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战争;女性;苦难《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又名《战争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4-14
- 聆听历史的巨大耳朵
.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耳朵。它隐藏在这位面容慈祥的老太太脑后,被蓬松的浅褐色头发盖住。不像她灰色的双眸、柔和的嘴角和眼袋下的皱纹那样,轻易就能被相机镜头捕捉。不过,当阿列克谢耶维奇说出“我有一双巨大的耳朵”时,没有人提出疑议。在过去的40年里,这位白俄罗斯女作家一直在聆听。从经历了卫国战争的前苏联女兵到幸存的儿童,从阿富汗战争中的年轻士兵到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幸存者,从苏联解体的红场游行者到白俄罗斯反对总统选举的人们……数千人的声音,被她装进“越来越大”的耳朵
北方人 2016年24期2016-12-21
- 以情感书写历史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情感表现艺术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情感表现艺术陈 嫚, 李志峰(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530004)白俄罗斯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与其说纪录的是灾难史,不如说是一部人类的“情感史”。文章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为例,探讨其书写情感的艺术技巧。她将真实的情感隐匿于看似毫无表情的客观记录背后,造成触目惊心的效果;将个人记忆带入历史的反思,在叙事结构中积蓄情感;最后以复调的手法,让个体经验与集体情感进行多重对话与共鸣。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12-16
- 为何摆脱不了二手时间
苏琦阿列克谢耶维奇很好奇中国读者如何看她的书。似曾相识,感同身受。这个答案或许多少让她看到一些困惑。在她看来,中国人民的境况比俄罗斯人民好多了。相比三十多年前她上次来中国所看到的,现在的中国,尤其是上海,变化太大了,人民也自由多了。这些表层不同的背后,两国民众看待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语境和思维空间依然有着让人无奈的相似。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里俄罗斯老人们对社会主义时代爱恨交加情感复杂的怀旧,真让人有一种回首来时路的感觉。曾经的俄罗斯精英们对改革前夜和改
读读书 2016年3期2016-12-10
- 三言两语
家斯·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一本正经对熟人讲:这是我们“老三届”第二次获得这个伟大的奖项(2006年获得这个奖项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算是第一次)。随后我解释,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1948年,生于这个年头的中国人往往有一个著名的头衔“老三届”,而且是老三届中资格最老的高66级。当然这纯粹是开玩笑,不过是要借机吹吹牛,叫熟人不要小瞧了我们这一大批已经头发花白的老头老太罢了。阿列克谢耶维奇是文学家,她的作品现在已经有了正式分类曰“口述历史
杂文月刊 2016年9期2016-11-07
- 非虚构作品的创作特色与成因探析
要:阿列克谢耶维奇深入采访了数百位亲历战争者,用小人物的命运来审视人类的大历史。这部作品采用了史料研究与新闻采访相结合的写作方式,造就了其作品非虚构的创作特色,主要表现在反映真实的客观叙述,以镜头不断转换的方式组织结构和带有女权主义色彩的见证。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记者经历、苏联的文学传统以及矛盾的民族情结对她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非虚构;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特色;成因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7期2016-10-21
- 她经历的热,不只是高温
.A.阿列克谢耶维奇完成了历时十天的中国之旅。在夏末的上海、苏州、北京,她经历了可能是她人生中最热的夏天盛夏接近40度的气温,蝉的轰鸣几乎盖过飞机引擎。S.A.阿列克谢耶维奇仍然穿着从15度的明斯克带来的深色外套,围着围巾,站在上海浦东反着金属光的森林里,有点眩晕。读者们在烈日下排成长队,从思南公馆正门绕到背后,他们说在等一位“诺贝尔奖”,有的还叫不全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姓名。展厅里,地上坐满人,插不进一只脚,侥幸进来的克制不住笑,更多被拦在门外的抱着《二手时
看天下 2016年25期2016-09-22
-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奖奖金资助年轻作家
.A.阿列克谢耶维奇日前亮相上海书展。时隔近30年之后,阿列克谢耶维奇再度展开访华之旅,阿列克谢耶维奇说,30年之后再见到中国,感受到中国巨大的社会变化,“我看到的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满怀信心、面向未来的中国。”阿列克谢耶维奇说:“从儿童时代起,我读的都是俄罗斯的文学著作。我的父母讲俄语。俄罗斯文学对我影响非常深。比如说古典的俄罗斯文学代表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说每个人都要用真理治疗自己,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努力,
文学教育 2016年10期2016-09-10
- 复调模书写的真实、苦难与勇气
——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
——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张欢段广学[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2]摘要:本文从诺奖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她的复调式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入手,分致命的真实、复调的书写、残酷的记录这三个方面来概括与分析阿氏的创作特征,并联系俄语文学的传统与俄罗斯文化背景,挖掘出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与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并指出阿氏创作对纪实文学、战争文学、世界文学写作的参考意义。关键词:阿列克谢耶维奇真实复调苦难勇气阿列克谢耶维奇,女,1948年生于乌克
名作欣赏 2016年15期2016-07-14
- “残酷天才”再现残酷
——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评介
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评介⊙高鲜花[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西临汾041004]摘要: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ksijevitj),因为“她的复调作品是对我们时代的磨难与勇气的纪念”。阿列克谢耶维奇让小人物——女性、儿童、普通大众面对读者讲述卫国战争、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她残酷地把这些讲述直陈出来,批评了苏联的诸多政策,批判了人性的恶,也给人类以痛切的反
名作欣赏 2016年15期2016-07-14
- 为灾难和命运而书写——阿列克谢耶维奇
写——阿列克谢耶维奇张师楷(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210003)简介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又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为蓝本,从写作题材、写作方式以及记者精神三个方面,对这位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进行简要剖析。名记者;诺贝尔文学奖;纪实文学;切尔诺贝利2015年10月8日下午1点(北京时间晚上7点)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记者、作家斯韦特兰娜•阿
大众文艺 2016年18期2016-07-13
- 啼血的阿列克谢耶维奇
陈伟润阿列克谢耶维奇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不易在大众中流行的特性:小国作家、冷门的非虚构写作领域、平淡的文字,甚至是她生得不算好看的脸……如果不是瑞典学院的垂怜,这个初读极拗口的名字绝不可能进入大众视野。比如,你是念亚历塞维奇还是阿列克茜叶维契?不过无论如何,她实至名归。诺奖给她,也是诺奖的荣幸。一阿列克谢耶维奇不是一个正常的写作者,她触碰这个世界的方式与其他执笔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她所从事的并不是把自己内心剧场具象化,并不是重构一个世界,而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复写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1期2016-06-30
- 大伤痛,小感情
.A.阿列克谢耶维奇用对当事人访谈的方式,从小人物、女性和人性的独特视角出发,自己不做分析和解释,而是让历史见证者的声音书写历史。她不以记录历史事件为目的,而是以记录人们的情感历程为出发点和归宿。这种书写视角既是俄罗斯文学中固有的见证文学传统的一种延续,又是记录人类灾难历史和战争经历的纪实文学的一种创新。表现了阿列克谢耶维奇所特有的人道主义情怀。关键词: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小人物视角 女性视角 人性视角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也是俄罗斯和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8期2016-05-14
- 复调书写
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其独特的复调写作,创作出了撼动人心的作品。本文主要阐述了她的复调书写中的三个特征,设置了多声部的人物语言,表达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使所有意识同时共存,展现了复调书写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关键词:复调写作;阿列克谢耶维奇;多声部;矛盾;同时共存作者简介:田墨,河北大学文学院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何为复调书写?“复调”也叫“多声部”,本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4期2016-04-29
- 复调小说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一部典型的复调小说。通过描述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军种的女兵的经历与叙述,借助于复调理论,该小说给我们呈现出一个与男性描述完全不同的世界并且揭示出女兵们所经受的巨大心灵震荡,产生出强大的震撼力量,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关键词:复调小说;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全球性一.复调的主要特点与该小说内容简介复调本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二音律音乐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2016-04-20
- 巾帼风采
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我国著名女作家王安忆教授和孤山丽水女画家孙多慈。她们用才情、爱情歌唱着心灵的浪花和时代的声音,展示着美丽高雅的巾帼风采。In literature and art, women are equally brilliant. This issue of Cultural Dialogue features four women: Lin Huiyin, Svetlana Alexievich, Wang Anyi, and Sun Du
文化交流 2016年3期2016-04-13
- 非虚构文学的春天
S.A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 Belarusia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 was awarded the 2016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主题宏大,描绘世界,书写历史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许多女记者在圈内高呼:“这是女记者的胜利!”因为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曾经是一名记者,也是著名作家,她擅长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记录人
文化交流 2016年3期2016-04-13
- 真相为何难以追寻?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已经是获奖的热门人选,在几个博彩网站开出的入围作家赔率中,阿列克谢耶维奇都是最靠前的。俄罗斯杂志《美杜莎》记者戈尔捷耶娃,不失时机地对阿列克谢耶维奇做了专访,话题非常广泛,涉及当今欧洲难民问题、俄罗斯令人忧心的政治现状、如何看待刚刚过去的以及更为久远的历史,当然,还包括如何看待苦难等等问题。其中有一段话引起我特别的注意:“我的许多主人公读了我的访谈后都震惊了,她们不承认自己说过这些话。这当然是因为‘我们胜利了是所有这些她们讲述的故事的共
凤凰周刊 2016年8期2016-04-05
- 浅谈阿列克谢耶维奇与艾丽丝·门罗的异同
】浅谈阿列克谢耶维奇与艾丽丝·门罗的异同范天玉(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艾丽丝·门罗和阿列克谢耶维奇同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女性作家,两者的创作风格虽然大相径庭,但其精神内核却有着共鸣。两者同样将目光置于了寻常人想要回避的生活的另一面上,以揭示或暗示的手法引起读者关注。其创作背后,是作家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与直视生活的伟大勇气。艾丽丝·门罗;阿列克谢耶维奇;真实的书写;揭示与暗示继2013年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摘获诺奖之后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2016-04-04
- 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及其争议
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10月12日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对此作出了评论,题为《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又一位有争议的诺奖得主?》,作者为金·丁力。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来自后苏联时代的白俄罗斯,用俄语写作;同时,这也是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给一位记者——“因为她的多声部的创作,是我们这个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从1985年到2013年,她以《乌托邦之声》为总题,先后出版了五部以纪实性访谈为基础的著作,它们分别是《战争的非女性面孔》(聚焦于
天涯 2016年1期2016-03-15
-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诺奖与前后苏联
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此,笔者特连线远在欧洲的作家、诗人布兹尼克,对话渐成往事的苏联文学和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学创作历程。布兹尼克1947年出生在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普尔热瓦尔斯克市,其父是苏联航空母舰的设计师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布兹尼克发表了10余部戏剧和电影文学作品,从此蜚声苏联文坛。布兹尼克是莫斯科作家协会和俄罗斯笔会中心会员。2002年,他获得法国兰波文学奖。2003年、2004年,布兹尼克连续两次获俄罗斯国家文学奖提名。
昆嵛 2016年2期2016-03-10
- 2015诺贝尔奖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
.A.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罗斯记者、作家,2015年10月8日,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她以独特风格记录了二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重大事件。瑞典文学院在宣布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为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后,又发布了诺奖官方对她的简介:1948年5月31日,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乌克兰城市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她的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父亲服完兵役之后,她就举家迁往白俄罗斯,双亲都是教师。阿列克谢耶维奇上完
昆嵛 2016年2期2016-03-10
- 大伤痛,小感情
——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独特书写视角析论
——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独特书写视角析论○张 晶S.A.阿列克谢耶维奇用对当事人访谈的方式,从小人物、女性和人性的独特视角出发,自己不做分析和解释,而是让历史见证者的声音书写历史。她不以记录历史事件为目的,而是以记录人们的情感历程为出发点和归宿。这种书写视角既是俄罗斯文学中固有的见证文学传统的一种延续,又是记录人类灾难历史和战争经历的纪实文学的一种创新。表现了阿列克谢耶维奇所特有的人道主义情怀。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小人物视角 女性视角 人性视角201
现代语文 2016年22期2016-03-04
- 一个记者凭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像加西亚·马尔克斯和海明威等诺奖前辈一样,她也是一位记者。“生活、战争的很多细节,远比我们作家自己去构思、编织的要真实,要生动得多。” 旅俄作家、翻译家孙越深深记得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对自己说过的这句话。约十年前,孙越和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莫斯科有过短暂会面,交谈之中,孙越对她最深的印象是:“讲真话”。以下为孙越的口述。她是记者,不是撰写政论的人2004年或2005年,我在莫斯科见到了她,一个很朴实的老太太。已经过去很多年,当时双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5年11期2016-02-27
- 诺奖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一个人穿越切尔诺贝利的死亡
名字叫阿列克谢耶维奇,她是个作家,喜欢写报告文学,尤其是喜欢写关于灾难与战争的题材,她曾经先后报道过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当然,她的如实报道引起了许多首脑的不满。因此,她曾经一度被关进白俄罗斯的监狱,出狱后,她依然禀性难移,现在,她将目标锁定在切尔诺贝利身上,她想了解事件的真相,她更加相信,这部书一旦问世,会引起举世瞩目的轰动效应。她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儿的水不敢喝,她带的水喝光后,一天一夜,又累又渴,一度倒在一座破屋里,黎明时分,她看到了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2期2016-01-29
- 外刊人物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为无声者而歌【英】《经济学人》 201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称:“她为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丰碑”。数十年来,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其朴实无华的文字不断书写着在苏联发生的悲欢离合。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1948年,卫国战争刚刚结束,战争的伤痛充斥着她童年的回忆,两个叔伯上了战场就再也没回来,正如《战争的非女性面孔》一书开篇语所言:“我们没见过没有战争的世界,战争的世界就是我们所知的
世界知识 2015年21期2015-12-15
- 阿列克谢耶维奇站在黑暗边缘
.A.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高莽 译九州出版社定价:36.80元1978年,斯维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年满30岁,正着手创作一本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书《战争中没有女性》。同样,在这一年,苏联国内正酝酿着一次针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次年年底,苏军入侵阿富汗,正式拉开了阿富汗战争的大幕。不久,战局陷入胶着,双方僵持不下。直到1989年苏联政府宣布从阿富汗撤军,方才告终。10年间,苏联为了打击阿富汗政府陆续派出10万士兵,最后回到家乡的不足5万。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过是些刚出
出版人 2015年11期2015-12-14
- 战争中没有女性
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自己六十八岁这一年迎来了二○一五年诺尔贝尔文学奖的桂冠。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于乌克兰西部城市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旧称斯坦尼斯拉夫,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后全家迁徙至白俄罗斯。中学毕业后,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先后担任过德语、历史学科的教师,并在《普里皮亚季真理报》作过记者。一九七二年阿列克谢耶维奇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系毕业,先后在《共产主义灯塔报》、《农村报》、《涅曼》三家报纸杂志工作,一九八三年她加入苏联作协。作家在白俄罗
芳草·文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12-10
-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痛感写作
王晶晶阿列克谢耶维奇著作并不多,寥寥数本。《锌皮娃娃兵》应是这些作品中的一个破折号,它延续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一贯风格,但也从此转向另外一条路。和她之前的两部作品一样,《锌皮娃娃兵》的主题又是战争。作者将眼光聚焦于阿富汗战场上牺牲的年轻人。书中,通过一个个个体的讲述,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的回忆,用这些细节真实还原了阿富汗战场枪林弹雨里的血腥与残酷。其实,写这部作品之前,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愿意写战争了。因为写
青春 2015年11期2015-11-07
-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痛感写作
王晶晶阿列克谢耶维奇著作并不多,寥寥数本。《锌皮娃娃兵》应是这些作品中的一个破折号,它延续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一贯风格,但也从此转向另外一条路。和她之前的两部作品一样,《锌皮娃娃兵》的主题又是战争。作者将眼光聚焦于阿富汗战场上牺牲的年轻人。书中,通过一个个个体的讲述,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的回忆,用这些细节真实还原了阿富汗战场枪林弹雨里的血腥与残酷。其实,写这部作品之前,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愿意写战争了。因为写
青春 2015年11期2015-11-07
- 诺奖忙坏译者高莽
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奖的消息传出后,忙坏了年近九旬的翻译家高莽,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翻译了《锌皮娃娃兵》。他对《京华时报》记者说:“从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我一直在接电话,我现在年龄大了,脑子也不太能想起写什么,过去写的译后记表达更确切些。”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锌皮娃娃兵》等作品中文版的主要版权方是磨铁图书,策划编辑陈亮说:“现在找一名好的俄语文学译者挺难的,跟几十年前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学俄语挺吃香的,学俄语的人很多,现在相对比较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12期2015-10-31
- 阿列克谢耶维奇:倾听的耳朵
孙 越阿列克谢耶维奇:倾听的耳朵◎ 文 《法人》特约撰稿孙越10月,原苏联作家、如今的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此,笔者特连线远在欧洲的作家、诗人布兹尼克,对话渐成往事的苏联文学和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学创作历程。布兹尼克是莫斯科作家协会和俄罗斯笔会中心会员。2002年,他获得法国兰波文学奖。最近10年,布兹尼克主要在巴黎、莫斯科和乌克兰从事文学创作。她获奖是俄语文学的胜利孙越:你与阿列克谢耶维奇是同时代人,还是乌克兰老乡,更是几乎同时起步
法人 2015年11期2015-10-28
- 阿列克谢耶维奇:红色帝国的反思者
授予了阿列克谢耶维奇,一位白俄罗斯作家、记者,因为“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磨铁图书公司今年刚上架了阿列克谢耶维奇两本书,在各大网店上很快就卖断货了。《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写的是二战中苏联女兵的故事;另一本《我还是想你,妈妈》,写的是卫国战争时还是孩子的前苏联人在后来追忆战争的故事。中信出版社也正在翻译其最新作品《二手时代》,写的是苏联解体后普通百姓如何寻找价值认同。《纽约时报》称,这位女记者获得诺奖,无疑是非虚构写作的胜利。在媒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8期2015-10-22
- 我早为真相的疼痛做好了准备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颁给非虚构写作题例的作家。作为“时代的苦难与勇气的丰碑”,记者出身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多年来一直不受自己的祖国欢迎,长期处于流亡状态,甚至因为报道真相和笔下的人物,她接二连三被告上法庭。可是,这并不影响她始终将笔触伸向历史事件背后的小人物,呈现带血的真实。如果真相注定疼痛,她早就做好了准备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1948年,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2岁时,差点饿死。在如今属于乌克兰的一个叫伊万诺-弗兰基夫斯克的
莫愁·智慧女性 2015年12期2015-09-10
- 阿列克谢耶维奇:我看遍了他人的痛苦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从1997年出版的《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一书中,我们或可管窥诺奖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含义:“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人们为此写了很多书。”他说,“又厚又长,还附有注解,却仍然无法理性地叙述切尔诺贝利发生的事情。忘了是别人告诉我的,还是我读到的,说切尔诺贝利带来的首要问题,就是自我认识。这个说法似乎是对的。我一直在
南风窗 2015年22期2015-09-10
-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和她的诺贝尔文学奖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她复调式的创作,是当代人类苦难和大无畏精神的明证”。作为一个俄语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及其作品并非声名远播,她的声望远不及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另外两位热门人选: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和美国作家欧茨。那么,她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又是凭借何种优势爆冷,并打动评委成为白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作家呢?记者出身的“非凡”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出生于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斯坦尼斯拉夫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
博览群书 2015年11期2015-09-10
-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谁
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1948年,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这两个国家如今都和俄罗斯关系不好,但阿列克谢耶维奇认为,她的写作从未离开苏联,她是个在苏联成长起来的作家。当了几年记者后,她写出了第一本书《那时我正要离开村庄》,结果被禁止出版,因为书中太多地批评了苏联的户籍制度:村庄居民不准擅自离开到城市里定居。后来她也不想出版这本书了,因为觉得“太像记者写的”。在尝试了各种文学体裁后,她转向了如今的这种写作方式,她称之为“文献文学”。她的作品读起来像
视野 2015年23期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