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势
- 商周金文的三种笔势
所宣。商周金文中笔势不同以及因笔势而造成的字势不同,都可以在《四体书势·字势》中找到相应的描述。一是『守正循检,矩折规旋』。商周金文书法中,各个不同时期的重器如簋、戍鼎(见第七十三页)、利簋、大盂鼎、作册令方彝、令鼎、史墙盘、壶、钟、颂鼎、颂壶、毛公鼎等,大多数王室作器都属于这种正体。这种『守正循检,矩折规旋』的正体,能化奇险于平正之中,蕴生动于朴拙之内;或大气磅礴,或精气内敛;或雄强犀利,或秀美灵动。均能『势和体均』,形成了中国书法传统审美中正统一脉。后
中国书法 2023年7期2023-09-14
- 智永真书千字文写法分析(六)
时顺着撇画收笔的笔势落笔,稍横行即转向右下行笔,边行笔边按笔,由轻而重,至捺脚重按稍驻,向右侧徐徐出锋,如“夫”“菜”。智永真书《千字文》中有的斜捺写的弯度较大,呈S形,柔婉中见筋骨。书写时不可一滑而过,如“合”的捺,露锋起笔先向上,再向下行笔,末端斜切而收,如“友”的捺,起笔行笔同上,收笔时微带仰势出尖,作放势。平捺 平捺和斜捺相比,由于角度较平正,故称平捺。一般在字的下方有托底之功效,常见“”和“”偏旁。写法是逆锋向右下行笔,转笔向右稍偏下行笔,力量由
老年教育 2023年6期2023-07-19
-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二十一)
,以求变化和加强笔势的连贯。点与横折折撇省减成一弧线,平捺写成左重右尖横。有的将三部分用一弧线连成,如“游”字,上段起笔自右向左切入后呈向势向下行笔,圆转后横向行笔,收笔向左上翻。走字底首横稍短,呈上仰之势,收笔向左上(也可不出锋);竖画直挺,上长下短;第二横比第一横稍长,起笔处略偏左,收笔向左下写相连的两点;捺起笔略平,再向右下行笔,顿笔后出锋向右,也可向右出锋后回锋向上。月字底月字在下部时,形态较长,总体上呈长形。首撇改写成竖,略有弧度,收笔向右下顿笔
中国篆刻 2023年5期2023-06-06
- 上海博物馆楚简《史蒥问于夫子》及《孔子见季桓子》书法风格分析
——兼论楚简书法中贯气形式和书法特征的关系
的逐步加强,造成笔势的嬗变。笔势的嬗变,则又造成新体的相继产生。其中外向贯气充分表现在字之点画间就势对应的笔顺连贯中,并由点画起、收处笔锋承上启下的运动形成点画形态。”[1]在《中国书法史·先秦卷》中,丛文俊先生关于“书写性简化”与书体演进,提出:“书写性简化以破坏仿形线条,初步建立起笔顺为起点,改造字形、降低象形程度,从而导致字形的符号化发展以及书体演进。”并指出:“隶变由书写性简化推动发展,在书体的不断演进中以笔画重新组织字形,同时也改造了结构。”[2
大学书法 2023年1期2023-03-16
- 论笔势与体势的互动关系
——基于楚简与汉简的比较视角
252600)笔势与体势是关于书法用笔和汉字结构以及书体(字体)演变的关键因素。在书体(字体)的演变过程中,无不是由于笔势的易变诱导笔法嬗变,进而引发体势和结构的转变而促使“旧书体”解构和“新书体”的衍生。简牍书迹作为汉字演变时期的手写墨迹,不仅为我们真实还原书写领域汉字演变的过程,而且为我们探究书法的笔势与体势,以及笔势主导下的书法笔法和体势主导下的书法结构及其演变提供了原始的实物资料。一、笔势、体势辨析“势”是中国书法审美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书法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2-23
- 苕溪诗蜀素帖 技法精讲(十二)
形态是三点相连,笔势连贯,首点切入落笔,稍顿后快速向左下出锋,按笔后转向右下行笔,再向下行笔后稍顿写挑点,收笔向右上,并与右部相呼应。两点水两点水上下两点一短一长,一粗一细,一般分开写,上点偏右,取俯势,下点略靠左,呈仰势。该偏旁在字中的位置宜靠上,呈长形。将字旁在行书中,为了笔势连贯,往往改变书写的笔顺,如例字第三个“将”,先写上点,收笔向右上,再写竖画,收笔向左上,最后写挑点。也有先写竖画,再写上下两点,如例字第一个“将”,并且竖画有时呈向势,以让出更
中国篆刻 2022年8期2022-08-30
- 苕溪诗蜀素帖技法精讲(十)
右点;而右点承上笔势切落后,由轻渐重下行,重按后向左下出锋收笔。上两点起笔左点低而右点高,左点短而右点长,呈上开下合之势。左点呈仰势,与右点相互呼应,顾盼有姿。右点与下一笔往往笔断意连。纵两点纵两点一短一长,一上一下,形态和位置均不同。上点用俯点,但角度不同,收笔出锋向左下。下点有不同的写法,当纵两点位于字的左边时,用挑点出锋朝上;当纵两点位于字的右边时,用俯点或侧点。纵三点纵三点的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呈一定的弧形分布。三点或连或断,形态各异,笔势连贯。
中国篆刻 2022年6期2022-08-02
- 图说小楷技法(三十四)
楷的行气主要通过笔势和体势来完成。狭义的笔势,就是研究每个字中点画与点画之间内在联系的方法。楷书主要的贯势方法是度法。所谓度法,即清代《玉燕楼书法》中所云:“一画方竞,即从空际飞度二画,勿使笔势停住,所谓形现于末画之先,神流于既画之后也。”意思是说,当一画写好回锋收笔时,笔锋在离纸面极低的空中作一快速的联系动作,使其锋势与下一笔发笔逆入时的锋势呼应。这种隔笔取势、空际用笔的方法,虽盘纡于虚、不见运行轨迹,却有因势利导、暗度陈仓之妙。度法关键在一个“逆”字,
老年教育 2022年3期2022-04-11
- SolidWorks二维草图的绘制经验与技巧
寸。3.2 鼠标笔势鼠标笔势作为执行命令的一个快捷键,类似于键盘快捷键。一旦习惯了鼠标笔势,可以节约大量的设计时间。如何使用SolidWorks鼠标笔势?可以按住鼠标右键并在任意方向轻轻移动光标来使用鼠标笔势。在默认情况下,鼠标笔势是开启的且为4笔势。建议使用8个笔势,后续的绘图会快捷很多。鼠标笔势是一个随工作环境变化并且完全可自定义的功能,用户可以为SolidWorks的零件、装配体、工程图和草图4个工作环境设定鼠标笔势。可以通过点击【工具】-【自定义】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2年2期2022-03-19
- 明代书家对米芾书法的接受
笔意”“笔法”“笔势”上的接受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映射出晚明书家对米芾书法的接受。明代书家受米芾用笔中“笔意”影响最大的首推徐渭。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另有青藤老人、青藤道人等别号。米芾在宋代被称作“米癫”,而徐渭在明代被人当作“疯子”。米芾与徐渭,一个被视作癫狂,一个被视作疯子,却都具备卓越的才能和惊世骇俗的成就,两人的人生遭遇也有相似的地方。“徐渭的生平与米芾相似,都失意于科场,没有举业,一个为胥吏,一个做幕僚,属于受歧视的边缘文人。在行为处事上,他
书画世界 2022年11期2022-02-09
- 论黄季刚先生的“笔意”“笔势”说及其继承与发展
层面的“笔意”“笔势”说,强调研治古文字要同时兼顾“笔意”与“笔势”,认为古文字形体有“笔意可说”和“笔势从变”两类,治古文字既要以笔意为本,又要知晓笔势变化,二者需要兼顾。黄季刚先生的“笔意”“笔势”说内涵丰富,并在当代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对文字学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一 何谓“笔意”(一)“笔意”的界定许慎在《说文·叙》提出:“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1]黄季刚先生说:“不知笔意者,不可以言笔势。颜之推云,学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2-25
- 怀素书法“势”的视觉意境解析
键词:怀素书法;笔势;体势;视觉意境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0-0077-05古人论势,或日布势,或日笔势,或日气势,或日体势,无论何种“势”,运用在书法作品品评之中,无不以用笔、篇章布局、结体为依据。从某种层面上说,一件书法作品中若缺乏“势”的表现的话,那么这件书法中的结体与笔线均会落入僵化、板滞之态。正如苏轼在《题王维吴道子画》中所提到,“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0期2021-11-29
- 兰亭讲坛
断、新” 等字,笔势要娓婉含蓄,收笔向右下快速出锋,或回锋向上;也有向左下出锋的,如声(聲)字。上尖竖上尖竖的形态为上细下粗,用笔上轻下重。落笔时自上而下切入,行笔渐重向下,中部向左或向右弓出,收笔略向右或向左顿。短斜竖形态较短,形状如长点。起笔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切入,由轻渐重向右下行笔,中部略有弧度(向右弓或左弓)收笔时重按,有时也出锋与下一笔起笔相呼应。曲头竖曲头竖的起笔承上笔势,自左向右落笔,再转笔向下行笔,速 度渐快,收笔稍驻。带钩短竖带钩短竖一般用
中国篆刻 2021年11期2021-11-27
- 图说小楷技法(二十八)
三国·钟 繇舒展笔势这是一种辐射式的结字方法,亦即“米”字法。这种方法尽展其笔势,令其点画完满,大大增加了字内间架的空素地,给人以疏朗舒展之感。但必须注意,拉长点画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要在笔势的管束下,方能有形松神密的风致。如复、气、将、疑等字,点画舒展而有分寸,笔意顾盼呼应,显得精神团聚。正如清代蒋和《学画杂论》中曰:“字有收放,当收不收,境界填塞;当放不放,境不舒展。”这是小楷结字的特殊方法,不适宜于大字,大字用此法,则气松神散而不能结密。清代王澍《论书
老年教育 2021年9期2021-10-05
- 孙过庭《书谱》书学理论与写法分析(十)
代传羲之《与子敬笔势论》十章[96],文鄙理疏,意乖言拙,详其旨趣,殊非右军。且右军位重才高,调清词雅,声尘未泯,翰牍仍存。观夫致一书、陈一事,造次之际[97],稽古斯在。岂有贻谋令嗣[98],道叶义方,章则顿亏,一至于此?又云与张伯英同学,斯乃更彰虚诞。若指汉末伯英,时代全不相接;必有晋人同号,史传何其寂寥!非训非经,宜从弃择[99]。(横线处为原作缺字部分)注释:[91]六文:即六书,指古人总结的六种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老年教育 2021年3期2021-03-22
- 软硬兼施(十五)
势;下横起笔承上笔势,形态稍长,中段向上凸。巾字底左右两竖呈相向之势,中竖长而挺直;左竖起笔往往承上笔意,切入笔后向下由轻渐重行笔,收笔向上,横折钩的横短竖钩长。四点底四点底在行书中常以连写省减笔画来处理,一起一带一回,左点势向右,右点势向左,中点承前启后,笔势连贯,一气呵成。心字底左点位置稍低,收笔向上,卧钩起笔轻快,出钩向字心,连写中点,笔断意连,中点和右点可连写,三点左低右髙。
中国篆刻 2021年3期2021-03-19
- 墨韵书香
对联,结构严谨,笔势呼应巧妙,外拓的笔势比较多,让结构圆润且外张力足;邱堃炜和徐诗淇的作品均取法于颜勤礼碑,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冲击力强。不足之处是,三位同学结构稍弱。但能以古为师,路子很好,相信通过日后的努力,定能写出更好的作品。陳永然(本期特约点评嘉宾):石翌辰的作品取法颜体,字体大气,采取扇面形式,遗憾的是“雅”字结构没把握好,重心不稳;刘岳龙的作品笔画硬朗,但在结构方面还有点欠缺,比如“天”字两横有点过长;石晓静的作品大气,用笔流畅,不过“
学苑创造·C版 2021年2期2021-03-10
- 玄风视域下魏晋书法“流美”的三个层次
,此时书法的章法笔势已具有显著变化,书家主张“各象其形”,从“形”的角度强调书法的状物再现功能,用笔、结体已与汉“八分书”不同。另一方面,由于人物品藻之风的盛行,开始注重“以形写神”的内在精神因素,将“神”摆在了首要位置。王僧虔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2](P62)好的书法,“神采”非常重要。“形质次之”并不是外在形质不重要,但它是基础,有了“形质”的基础,才能更好体现书法的内在“神采”。(一)由于书体形质的演变,篆书呈
齐鲁艺苑 2020年6期2021-01-07
- 软硬兼施(十二)
则补足空疏,以免笔势相悖。女字旁首撇直挺,反掠不能太长,右撇稍长,并要有一定弧度,横画改写成挑,从撇与长点交接处过。女字在左边时,形态狭长,而在字底时,形态宽扁,横画往往较长。角字旁角字旁在左边时,形态应狭长;首撇略短而斜,横折短小,折笔也可与下部撇画连写,该撇往往改写成竖,有一定弧度,横折钩横要短,竖钩长于左部;里面先竖后横,三个纵向笔画要有长短之分,二短横可写成一点一挑,末笔上斜与右部呼应。歹字旁歹字旁的笔顺有两种,一种将撇与点连写,如“殊”字:先写短
中国篆刻 2020年12期2020-12-23
- 软硬兼施(十一)
——兰亭讲坛
则补足空疏,以免笔势相悖。女字旁首撇直挺,反掠不能太长,右撇稍长,并要有一定弧度,横画改写成挑,从撇与长点交接处过。女字在左边时,形态狭长,而在字底时,形态宽扁,横画往往较长。角字旁角字旁在左边时,形态应狭长;首撇略短而斜,横折短小,折笔也可与下部撇画连写,该撇往往改写成竖,有一定弧度,横折钩要横短,竖钩长于左部;里面先竖后横,三个纵向笔画要有长短之分,二短横可写成一点一挑,末笔上斜与右部相呼应。歹字旁歹字旁的笔顺有两种,一种将撇与点连写,如“殊”字,先写
中国篆刻 2020年11期2020-11-24
- 陈宝林
和谐、气韵生动、笔势雄浑,使成幅作品达到理通、力道、行美、韵胜的艺术效果。在绘画方面,陈宝林先生推崇宋四家、元四家为本,以诗造画,自成一家。他大胆取舍,融会贯通绘画技艺,在写实中注重虚灵,在虚幻中植入真实。在结构的把握上,遵循“依结构而生势、依笔势而传神、依内容而造景”這一原则,从而保证了作品“势、形、神、境”的完美统一。其书法绘画作品被中南海、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单位收藏。
商业文化 2020年22期2020-11-11
- 软硬兼施(九)
是呈长形。起笔若笔势从右上向左下时,用切入,如“昔”字,自左上时,用顿笔。“日”的两竖可用相向或相背的方法处理,如“春、者”两字的日部用相背的方法。而“昔”字的日部则用相向的方法。禾字旁首撇宜平,快速出锋向左下。横画势上斜,形态稍长,略靠左,起笔可用顿笔,也有用带钩横的,横的收笔与首撇的起笔基本对正。竖自撇之胸部起笔,收笔向左上,亦可微出锋。下撇略带弧度,一般自横、竖交叉处起笔,末点短小。撇和点也可连写成撇折挑,如“和”字。木字旁木字在左边时,形态稍长。首
中国篆刻 2020年9期2020-11-03
- 折(二)
收笔速度稍慢,顺笔势顿笔写挑。笔势要与下一笔相呼。横折撇横与撇的组合,横往上斜,收笔处略顿,向左下写撇要有弧度,中段略向右呈弓形。横折折撇为横与折的两次组合。转折处有三个,第一个转折处为顿笔方折,第二折为提笔轻转,第三折为转笔圆折。该笔画较多运用在走之底,上横略平,下撇下斜。点点为字之眉目,最能体现字的精神。“永字八法”称点为“侧”,卫夫人《笔阵图》云:“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强调点在字中多居侧势,下笔也多用侧势峻落势险而形侧。行书中点的变化极为
中国篆刻 2020年6期2020-06-24
- 软硬兼施(四)
一笔的收势,整个笔势较为平直,中段略带弓状,收笔一般不作钩状挑出或出锋,而在末端稍驻后呈回锋状,以显得含蓄蕴藉。曲钩撇曲钩撇形态取纵势,但写法较复杂,起笔切入并成“S”形,中部向右呈弧状,收笔向上方出锋,方向因字而异,由下一笔所在的位置不同而定,旨在笔势连贯,笔断而意连。回峰撇回锋撇呈纵向延伸,落笔自上而下切入,由轻渐重,中段略向右凸,收笔时向左下方顿笔后向上出锋,出锋时不宜太快。
中国篆刻 2020年4期2020-04-27
- 书家势评略谈
形态等混为一谈。笔势当与书体演变、时代风尚、论述角度等相关。历代书论卷帙浩繁,文章仅择东汉至宋书论中关于笔势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加以梳理,以期对书法中的“势”有较为全面的把握,理清笔势与笔意、笔法、笔顺、笔趣之间的关系。关键词:笔势;笔法;笔意;笔顺;笔趣;书法理论纵观历代书论,“势”屡被提及,但又未被详细展开讨论。“势”在字面上有多种解释:可为姿态,如姿势;为气象,如气势;为趋向,如趋势。不同的书法理论家论“势”,也因所论述的书体对象、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10期2020-01-26
- 《书谱》墨迹的基础笔势探究
。关键词:书谱;笔势;运笔一、孙过庭《书谱》概述《书谱》是初唐影响深远的书法理论著作之一,全篇共三千七百字,内容宏大丰富多彩,涉及书法的各个领域,同时作者以精炼华美的文笔展现了书法源起與重要的客观规律。成为我国古代及现代书法史论上的一部重大意义的著作,标志着中国书法又迈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孙过庭的书法观大致归结为了以下几类:书法史观、技法观、书体观、伦理修养观、审美观、创作观、学习观和批评观等八个方面。[1]而“审美”是一直贯穿其中的核心内容。《书谱》墨迹
艺术大观 2019年13期2019-09-28
- 藤本花卉课徒稿(十一)
乱无章。用笔要有笔势。笔势是用笔所产生的姿态感、方向感与运动感,是构成气势的关键。用笔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整体,笔势则使用笔具有了灵性,使用笔形成了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或气脉相生,不僵不滞;或笔走龙蛇,意未到而气已吞;笔笔相生,笔笔相因,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叶片、花果与藤蔓之间因笔势的姿态与方向融而为一,使笔势因具有完整性而富有了运动感。笔势本身具有形式美感,富于形式美的笔势,鬼斧神工,恍若天成,但它的本质却是内在的、有机的、有生命的,它所蕴含的精神因素与作
老年教育 2019年5期2019-05-27
- 分析孙过庭《书谱》
用笔 笔法 笔势 笔意谈及书法艺术,古今中外,无人不论“用笔”其含义,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学术之本。自古以来,书法所采用的书写工具都是毛笔,正是因为毛笔的柔和性才使书法更好的展现出它的艺术性。我们写字需由指执笔,由腕运笔,起倒使转不停而写成,其中包含了无数微妙的变化,所以学习书法必须首先要讲究用笔,用笔须有法度,这样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笔者通过读孙过庭的《书谱》①,对用笔、笔法、笔势、笔意有了更深的理解。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2期2019-04-12
- 图说书法
晋唐,温润圆转,笔势流动,历来书家对其评价甚高,当时与“宋四家”之一的米芾齐名。米芾尝言:“薛绍彭与余,以书画情好相同,尝见有问,余戏答以诗曰‘世言米薛或薛米,犹如兄弟或弟兄。 ”宋高宗《翰墨志》云:“苏黄米薛笔势澜翻,各有趣向。”元赵孟頫云:“道祖书如玉,谢家子弟,有风流之习。” 又云:“脱略唐宋,齐踪前古,岂不伟哉?”薛绍彭《大年帖》然而,发人深思的是,当时书名甚高,与米芾齐名的薛绍彭,时过千年,米芾地位愈显,今日习米者众多,却不见今人有专习薛绍彭者,
视野 2019年3期2019-02-21
- 浅谈书法中的“势”
层面,包括点画的笔势、结体的字势以及章法的全局之势,三者从局部到整体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本文主要从笔势、字势和动势三部分来浅谈势在书法中的具体运用。关键词;势;笔势;体势;动势一、势的概念“势”在许慎《说文解字》中并未出现,《说文解字》段注:“盖古用执字为之。”执,古文字作手持农具种植状。种植是要用力的,所以后来广泛使用的“势”,有意在“执”下面加一个“力”。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势”为气势之势,按,力也。势植用力最劳。”说明“势”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力。
世界家苑 2018年10期2018-11-10
- 《石门铭》 技法探微(二十一)
津。顾盼,是通过笔势、笔意的呼应,使本来独立的笔画产生动势,气脉相连。呼应,是不同笔画以及汉字不同偏旁部首之间的照应,后一笔画的入笔要与前一笔画的收笔相承接,后写笔画的位置、走向要与先写笔画相合。顾盼呼应的要旨,在于前面笔画对后面笔画的统摄,以及后写笔画对先写笔画的补救与照应。顾盼呼应,在《石门铭》中大致可以分作三类。一是笔画形态的顾盼呼应,书写时前一笔出锋收笔,后一笔露锋入笔,笔意连属,有的甚至加入行书笔法,形成连带。这类用法,往往在短小笔画中最为常见,
老年教育 2018年9期2018-09-29
- 探析隶书系统对小篆系统的继承与发展
篆的继承与发展从笔势与结构两方面进行探讨。关键词:隶书系统;小篆系统;笔势;结构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008-01从商代至今,我国汉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的形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真书到至今的简化字。其中小篆是秦朝统一文字的诞生物,结束了秦朝以前数千年的古文形体。而隶书是汉代诞生的方块形汉字,为后续文字两千多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隶书与小篆的渊源小篆是由秦李斯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4期2018-09-27
- 书法“空间”与“笔势”的解读
常关键的问题,而笔势的角度、力度、速度也是体现一幅作品精神风韵的表现方式。书法的“空间”与“笔势”作为书法创作中重要的两个词语被人们所重视,本文试图从这两个角度对《苦笋帖》和《冠军帖》的艺术形式美进行解读。关键词:空间;笔势;艺术形式1 书法的空间意识及《苦笋帖》中的空间解读书法艺术以点、线构形,形成结构空间。书法在构架过程中形成笔势,具有时间性,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结构布白又形成空间,两者是互相联系的。宗白华先生在《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说:“书法
艺术科技 2018年4期2018-07-23
- 论尺素之间的大格局
——以晋唐尺牍为例
字势则涵盖了 “笔势”与 “体势”,晋唐小品能够在格局上表现出以小见大的效果离不开其 “势”的优越性。关于笔势的说法,早在东汉蔡邕 《九势》中提出,他认为书法有其笔势,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而奇怪生焉”,并统一归纳了九种法则 “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之规”。此九势即对书法创作中运笔、笔法方面制定了规范,充分体现了笔势的丰富性和必要性。晋人多擅写行草小品,笔势丰富且技法娴熟,以笔力见胜。笔力是书法创作中笔势运用的直观
书法赏评 2018年2期2018-06-19
- 《石门铭》技法探微(十三)
左,书写时为顺应笔势,通常是把第二横写作挑画,称作提土旁。“土”旁加点,不为鲜例,如东汉《西狭颂》中的“土”字即添一点画。《石门铭》中“堙”字的“土”旁亦采取这种处理方式。提土旁与右偏旁的关系,一般是左短右长,略居中部偏上,如“境、填、疆”等字;亦可略作夸张,增大提土旁比例,将其置于中间位置,如“堙、地、埒”等字,则富于变化,奇趣乃出。(图1)11. “阝”旁“阝”旁在左为阜,在右为邑,隶定以后俱写作“阝”。左偏旁时占位小,钩画部分紧缩在左上角,以便为后写
老年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4
- 汉字“四形”笔势纯形态是儿童学习书法的古而弥新之举
理论中,对初学者笔势的技术要求,与儿童视知觉形态意识相呼应的论证。通过儿童形态意识的平面构成分析,把传统理论与形态意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得出了平面构成中的四形(方形、梯形、三角形和菱形)纯形态,是儿童学习书法的最有效的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新举措。关键词:笔势;纯形态;四形;儿童;书法;视知觉;主观意识把一个汉字沿着笔画剪开,分解的结果是一组各式各样的点和线。书法有两大技法:用笔去写出这些线条的技法,称为“用笔”。用笔去把点和线组织起来的技法,称为“结
青年时代 2017年23期2017-08-30
- 浅析“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就是笔顺、笔意和笔势的“三位一体”。笔顺,就是写字时要笔笔顺畅。顺畅的笔法一定是收放自如的,在收时放,在放时收,收放互补而相协调。这就好比一个好骑手,在骑马时对缰绳的掌控,如一味地收紧缰绳,马就跑不起来;如一味的放开缰绳,马就会狂奔一气。只有对缰绳掌控得收放自如,才能让马随着骑手的意思奔跑。字,就如同马;笔,就如同缰绳;书者,就是骑手字能不能任意“驰骋”,完全靠对笔的掌控,只要笔顺了,收放自如了,写起字来就能“任意驰骋”。笔意,就是写字时要胸有成竹,任意所
书法赏评 2017年3期2017-07-31
- 散谈山水画之“势”
,又有组成画面的笔势以及由此产生的方向感、运动感,进而产生生动的气韵。因此一幅作品中对势的把握关乎气韵的生动,是作品成败的关键。【关键词】山水画;笔势;形势;气势“势”字从力,从执,“执”意为“在高原上滚球丸”,“执”与“力”联合起来表示“高原上的球丸具有往低地滚动的力。由此引申为形式、局势、趋势、势力、气势、地势、阵势等,物理学上的势是储存在一个事物内的能量,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是一种状态量,又称作位能。而文学艺术中的“势”是在各种感官联动作用下
美术界 2017年4期2017-06-22
- 浅析怀素草书的笔势和体势之美
》更是绝妙,其将笔势与体势完美地融合,被称为传世佳作。本文以唐代怀素草书代表作《自叙帖》的笔势和体势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图版,分析"势"的表现性,分别从笔势的点画、牵丝引带,体势与字形、体势与章法几方面加以阐述,以加强对草书的深入理解,使对其认知更趋于清晰和客观。关键词:怀素 草书 笔势 体势 《自叙帖》中图分类号:J2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2-0059-03一、“势”(一)“势”的含义关于“势”的解释,在《辞
艺术评鉴 2017年2期2017-04-10
- 书法好入门(九)笔势与提按
书法好入门(九)笔势与提按古人说得好:“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的是,衡量一个字好与不好,首先看它的“神采”,然后再看它的“形质”,形神俱备,才能够接续古人。要想让一个字有“神采”,就要进入到动态层面,解决动态书写的原理和技巧问题。一个字动感的源泉,就是笔势二字;而笔势形成的原理,就是提按二字。其中,笔势是具象的表现,提按是内在的方法。一、楷书的笔势什么叫笔势呢?所谓的势,就是一种力量。“势”字的下面,就是力量的“力”,上面是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9期2016-11-02
- 基于“笔势”视野下小学书法笔顺教学探究
■袁品良基于“笔势”视野下小学书法笔顺教学探究■袁品良当前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小学书法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小学书法教育中的笔顺教学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亦是屡见不鲜,这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很不相称。一、当今小学书法教育笔顺教学之必要性及其局限性(一)当前小学书法笔顺教学之必要性关于小学书法教学之目标,2011年教育部曾有相关文件指出:“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
书法赏评 2016年2期2016-07-23
- 江寒汀花鸟课徒稿(六)
,不露锋芒的厚重笔势,用丰腴的水墨描绘两竿竹错综而挺拔,深刻地表现出竹的形与神,加强了美感。再有碧桃也一高一低,穿插于墨竹之间,这样相互衬托,错落有致。画眉鸟处于中心位置,使构图显得平衡。红梅与白梅,有点垛、有勾勒,互相映发,各显其美。梅的主干及嫩枝,均画得苍劲挺拔,用略带干的笔势来表现梅的苍皮斑驳。此幅重心在右边,但有了红臀鸟的添置,使画面既平稳又生动,可谓画龙点睛,生气勃勃,富有诗意,确是一幅人们喜闻乐见的佳作。杨梅的构图自左上向右横伸,然后转为下垂。
老年教育 2016年6期2016-07-22
- 《张迁碑》的笔法笔势美和结字字势美
《张迁碑》的笔法笔势美和结字字势美邱慧(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本文是一些关于《张迁碑》笔法笔势和结字字势的特点的分析,笔法,笔势美是书法美得起点,运动和归宿。从《张迁碑》的用笔方面来看,对立统一的法则处处在起着作用。书法中一般要求阴阳调和,刚柔相济,而《张迁碑》,运用一根根静中有动的线成就了它特有的魅力。张迁碑;笔法;笔势美;结字;字势美一、《张迁碑》介绍《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东汉中平三年(公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9期2015-10-28
- 书无百日功
自托名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并序》。传世文献中,这篇谈论笔势技法的文章,最初收录在晚唐人汇编的《墨薮》里,却题为《笔阵图十二章并序》。篇首的序文,一副王羲之向王献之私授秘诀的口吻,末有这样一段话: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之心,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知友。穷研篆籀,省工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之者,两月即见功成;大无灵性者,百日亦乱其本。北宋朱长文《墨池编》、南宋陈思《书苑菁华》都收录了这篇王羲之《笔势论》,都有序文,也有
读书 2015年4期2015-09-10
- 楷书“笔势”形成的因素及方法
3009)楷书“笔势”形成的因素及方法周 林(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河南南阳 473009)楷书的笔势主要由形势、体势、态势、气势等多种势能因素构成,笔势研究旨在探讨点画合乎规律的走向与运行轨迹;笔势具有综合性审美特征。影响笔势的因素有笔顺、发笔、过度、使转、留住、折搭、牵丝、游丝等。掌握用笔的韵律和节奏,注重字与字之间参差错落的变化,善于字中造势是取得笔势的主要方法。笔势;笔顺;发笔;使转;韵律与节奏楷书又称正书,真楷,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书体,要
重庆与世界 2011年1期2011-08-15
- 论书势之内在构成与意义
,以及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等,都对书法之势作了精辟的论述,并且把“势”摆在了极高的位置。蔡邕就认为凡得其所言之“九势”,则“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但古人之论书势,或是论述书势之重要性,或对各点画之势如何表现进行阐述,且大多集中于笔势。在今人对书势的研究中,也大多是针对笔势而言,如黄简先生的《笔势的定义和要点》等。本文在此主要围绕笔势与体势、体势与行势,以及笔势与书家风格之建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更加深入理解笔势创构之目的与意义。一、笔势是体势构成的基
飞天 2009年8期2009-09-01